人體8大器官最不抗凍 這份「保暖法則」請收好

2021-01-14 央廣網

你是否感覺今年冬天比往年寒冷許多?網友紛紛表示:穿上秋褲也無濟於事!確實,今冬的幾輪寒潮來勢洶洶,全國凍哭。這還沒完,接下來冷空氣還會繼續。

為了對抗寒潮,羽絨服、圍巾、帽子等禦寒神器幾乎人手必備。但是,除了鼻子、耳朵、雙手這些露在外面的部位,人體8大器官最不抗凍,這些看不見的器官同樣需要保暖。

No.1血管:遇冷收縮易變脆,寒冷刺激造成心臟收縮力增強,周圍血管收縮,導致收縮壓及舒張壓上升,易導致腦出血、腦梗塞等。

保暖對策:晚上早點睡,避免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黏稠度增加;吃點血管「清道夫」,如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

No.2心臟:最怕溫差大,室內外溫差大,心臟負荷增加,嚴重時引發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管堵塞,造成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保暖對策:外出要護好頭部和手腳,儘量佩戴手套、帽子、圍巾,睡前用熱水泡泡腳,用40℃左右的水,浸泡雙腳15-20分鐘,夜間上衛生間時要穿上衣服,洗澡時先放熱水,等水溫合適再脫衣服。

No.3肺部:容易落下病根,冬季寒冷、乾燥的空氣,都要經過「肺」這個氣體交換站進入體內。寒冷空氣容易引起咳嗽,甚至哮喘、呼吸困難等問題。此時不加以保護,不僅會誘發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還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導致來年復發。

保暖對策:氣溫較低時,體質弱的人最好減少外出;出行戴口罩,重視頭部、胸背和足部保暖。

No.4腸胃:代謝會變慢,穿衣過少和吃寒涼食物易受涼,導致胃部肌肉、血管收縮,發生胃痙攣。天氣變冷,胃本身也會有些倦怠,如果食用過冷、過生、過硬的食物,會給胃帶來額外的負擔。

保暖對策:多吃溫軟、易於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睡前3小時內不吃東西,讓胃勞逸結合。

No.5鼻子:防止病菌從鼻入,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觸冷空氣,其黏液分泌減少,毛細血管變脆,鼻子的「屏風」作用也容易變差,從而導致病菌直接進入肺內,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機率。

保暖對策:每天堅持按摩鼻翼,用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在有熱感時,用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每天睡前用溫的淡鹽水清洗鼻腔;在空氣品質較差的霧霾天,或從溫度較高的室內外出時,戴好口罩。

No.6關節:氣溫較低時,血管收縮,肌肉和韌帶柔韌性較差,對關節的保護減弱,容易造成關節損傷及摔傷骨折。

保暖對策:中老年人應減少外出,建議穿防滑底的鞋;室外鍛鍊避開結冰路面,室內運動充分熱身;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鈣的食物,增強骨骼韌性。

No.7耳朵:抗凍能力最差,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組織能保溫外,其餘部分只有較薄的皮膚包著軟骨,所以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耳朵容易長凍瘡,其實就是怕冷的表現。

保暖對策:外出時戴上耳罩,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從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讓其快速回暖;耳朵受凍後,不宜熱水熱物敷貼,這樣會導致症狀加重。

No.8前列腺:前列腺也會「感冒」,受涼時容易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盡、尿無力、會陰部及小腹疼痛不適等症狀。

保暖對策:乘坐公交車、地鐵時一定不要坐涼板凳,方便的話隨身帶個棉坐墊,以防前列腺受涼;多喝水,不憋尿;經常按摩腹部,以感到微微發熱為宜。吃一些對前列腺有益處的食物,比如白瓜子、西紅柿、蘋果等。

相關焦點

  • 8個器官比你更怕冷,必備一套「防寒保暖法則」
    《生命時報》,教你在三九天裡護好身體的8大器官,遵照這幾條不會被凍出病。 不是所有的冷空氣都叫「寒潮」 首先要明確,不是所有的冷空氣都可稱為寒潮。所謂寒潮,即為冷空氣的「升級版」。 當大規模的強冷空氣集結南下,並對較大範圍的地區造成影響,導致劇烈的降溫天氣時才稱之為寒潮,它是有嚴格標準的。
  • 健康防護,這份文明小貼士請收好
    健康防護,這份文明小貼士請收好 2021-01-08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汛期出行,請收好這份防觸電指南!
    汛期出行,請收好這份防觸電指南!請接收這份汛期戶外出行防觸電指南01雷雨天氣出行,不要與路燈杆、信號燈杆、空調室外機、落地廣告牌等金屬部分接觸。大風一旦將廣告牌颳倒,就很可能將緊靠的電線砸斷或搭在電線上。人體一旦接觸那些被砸斷的電線或金屬廣告牌,都是十分危險的。
  • 這份熱水袋使用指南 請收下!
    這份熱水袋使用指南 請收下!一入秋氣溫便開始驟降,很多老寒腿群體們便翻出了自己塵封已久的保暖好物——熱水袋,紛紛表示:秋天來了,冬天還會遠嗎?早用早暖和呀!熱水袋對於畏寒群體來講確實是一件寶物,但在享受其帶給我們的舒適體驗時,也要注意使用方法。要知道,錯誤的使用方法不僅會縮短熱水袋的壽命,甚至還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
  • 這份手冊請收好!
    這份手冊請收好!如找不到合適的避雷場所,則應儘量降低重心,減少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可蹲下,雙腳併攏,手放膝上,身體向前屈,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不要將車停在空曠的空地或高地上、樹下、高大的煙囪下,以免引雷。暴雨天出行該注意什麼?
  • 這份穿衣法則請收好
    一時間,不知道自己是在哪個季節...不過,冷空氣「雖遲但到」周日到下周初,南方氣溫將達到低谷,成都白天氣溫將不會超過10℃!西南地區出現降雪的概率本就不高,即使出現,時間也更晚一些,成都、重慶等地一般在次年的1月中旬才可能迎來初雪。
  • 這份攻略請收好!
    這份攻略請收好!核酸檢測是精準防控的有效手段,是主動篩查無症狀感染者、落實「四早」要求的第一道防線。尤其是進入秋冬季節以後,大量的普通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如流感、其他病毒性疾病與新冠肺炎臨床表現極為相似,單靠臨床診斷無法確診。怎樣知道自己是否存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核酸檢測怎麼做?做完檢測多久可以拿到報告?
  • @寧鄉人,這份與你息息相關的答卷與藍圖請收好~
    @寧鄉人,這份與你息息相關的答卷與藍圖請收好~ 2021-01-03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防護 | 冬季防疫小知識 這份防控指南請收好~
    科學防護|冬季防疫小知識 這份防控指南請收好~ 公共場所如何防禦新型冠狀病毒
  • 兒童成流感「重點目標」 請收好專家送您的這份防感抗感指南
    兒童成流感「重點目標」 請收好專家送您的這份防感抗感指南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17日 17:15 A-A+ 流感年年有,但今年它的影響力確實不小。近日,記者走訪江西南昌市、山西太原市各大醫院和診所了解到,近期兒科門診和急診科接診量明顯增多,接待的患者以兒童為主。
  • 這份指南請收好
    這份指南請收好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9月30日 10:19 A-A+ 高速什麼時段最易擁堵?國內哪些景區最受歡迎?去這些景區遊玩穿什麼最合適?一起來看↓  全國大部晴好為主 川貴局地陰雨綿綿  中央氣象臺9月29日發布國慶假日期間全國天氣預報:國慶假日期間(10月1-7日),全國大部以晴好天氣為主,氣溫適宜,無持續性霧和霾,總體氣象條件良好,適宜外出活動。不過,北方冷空氣活動頻繁,西南地區維持陰雨天氣。
  • 天氣漸冷rensho必備一套「防寒保暖法則」
    1月5日,中央氣象臺發布2021年首個寒潮預警,預計從5日20時至8日20時,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將普遍下降6~8℃,局地降溫超10℃。大家多加點衣服,注意防寒保暖哦!寒潮某一地區冷空氣過境後,日最低氣溫24小時內下降8℃及以上,或48小時內下降10℃及以上,或72小時內下降12℃及以上,並且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或以下時,可認為寒潮發生。為什麼今年冬天格外冷?
  • 這份「避癌」指南請收好!|白血病|睪丸癌|...
    人只要活著體內的細胞就會不停分裂一分二,二分四......理論上說只要你活的夠久癌細胞就會找上你所以,這份避癌指南請收好如果在發現身體上有腫塊,且位置固定、摸起來很硬、邊緣還不清晰,要當心了,建議儘快去找醫生看看。
  • 「超級蟲月」巧遇春分,這份「觀天時刻表」請收好!
    資料圖:超級月亮。  相比今年的前兩次,這一次的「超級月亮」是「最小」的。到達近地點附近時,月亮離地球大約有360772公裡。今年2月出現的那次「超級月亮」,距離則為356846 公裡,是2026年以前最大、最亮的滿月。
  • 「超級月亮」巧遇春分,這份「觀天時刻表」請收好!
    這份「觀天時間表」請收好!——20日凌晨3時48分「超級月亮」初現身「超級月亮」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天文現象,每年可能都會出現數次。相比今年的前兩次,這一次的「超級月亮」是「最小」的。到達近地點附近時,月亮離地球大約有360772公裡。今年2月出現的那次「超級月亮」,距離則為356846 公裡,是2026年以前最大、最亮的滿月。不過,在肉眼看來,它們之間不會有很大差異。事實上,肉眼也很難觀測出「超級月亮」與普通滿月的區別。
  • 身體最不抗凍部位:耳朵高票當選
    據氣象預報,6-8日江蘇全省氣溫明顯下降,大部分地區降溫幅度達到了10~13℃,而最低氣溫正出現在7日早晨。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冰凍天在南京街頭採訪,你身體的哪個部位最不抗凍? 見習記者 呂彥霖街頭小調查耳朵、腿、腳是最感到冷的部位如此「凍人」的天氣突襲南方,令許多人倍感不適。一方面是對於溫度驟降的不適應,另一方面則是對低溫感到不舒適。
  • 量化衣服保暖溫度「穿衣法則」未必靠譜
    專家建議選擇衣服須根據具體地點溫度溼度而定近日天氣越來越冷,一則量化衣服保暖溫度的「穿衣法則」在微博上盛傳,該微博分別註明了多種質地服裝的溫度,通過相加與當日天氣溫度平衡來選擇應穿衣物,受到不少網友的追捧。不過,廣州市纖維產品檢測院的專家向本報記者表示,該法則沒有科學根據。
  • 早生活|北方人比南方人更抗凍?真相是……
    但是,僅靠溫度來衡量身體對環境的感受是不準確的。圖:科普中國北方人還是南方人更抗凍?其實,南方人到北方過冬就會發現,室外零下十幾度的天氣是真的冷,還經常刮著刺骨的冷風;而北方人到南方過冬也會發現,即使自己套上最保暖的棉衣、棉褲,寒冷還是無法祛除。所以,抗不抗凍和南北方沒有關係。
  • 進入團霧多發季,這份霧天安全行車知識請收好
    進入團霧多發季,這份霧天安全行車知識請收好 2020-11-19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