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SCI影響因子發布,學者再也不用擔心選錯刊啦!

2020-11-28 易美雲學術

在大家期盼已久的等待中,科睿唯安終於發布了最新的SCI影響因子,沒讓大家失望的是,排名第一的依舊是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這本神刊,影響因子非常高,相對於去年發布的244.585有所下降,2018年度的影響因子為223.679,依然是遙遙領先。

再來看看各位學者關心的期刊的影響因子,看看是上升還是下降了。

因為去年SCI期刊的影響因子都非常高,今年按常理來說會下降一點,但是整體上不會有太多的改變,但是看看今年發布的結果來看,整體上並沒有下降多少,只有一部分下降了一點,大多數還是呈現上升的姿態。

傳統的知名期刊Science,今年的影響因子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今年的影響因子為41.037,下降了0.021;但是另一個傳統知名期刊Nature,今年相比去年,反而上漲了2分,今年的影響因子達到了43.07,Nature的熱度還是非常高的。最讓人意外的是Cell,今年大漲5分,分數達到了36.216,這是要追趕Nature和Science的腳步啊!

這次的影響因子報告中,有一部分熱門水刊引起了很多水友的注意,有些水刊因為質量太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去年還有0.833的影響因子,今年就變成了0.181,跳水嚴重。最讓人無語的就是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因為自引率太高,被剔除出SCI了,也是比較可惜的。還有一本期刊迎來利好結果,那就是ONCOLOGY RESEARCH,影響因子從3.143上漲到了4.634,今年應該會引起水友的大量關注。

如今國產期刊基本上都在上漲,這是一個好消息,看來國內的期刊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了。

你心儀的期刊影響因子是漲了還是跌了呢?如果你也不知道該選什麼期刊,歡迎諮詢易美雲學術。我們在線給您解答。如國您在學術上遇到難題,我們給您一站式解決方案。歡迎大家關注公眾:易美雲學術。

相關焦點

  •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sci影響因子是湯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sci影響因子用來衡量sci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被認為代表著期刊的重要性。
  • 最新!2019年SCI影響因子出爐
    2019年6月20日,湯森路透Journal Citation ReportsⓇ2018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正式發布。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不僅是衡量期刊價值和曝光的指標,同時也是衡量期刊的學術水平、以及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
  • 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
    發表sci論文有一定的用途時,比如評獎、評職稱等,要滿足相應的評審標準要求,否則會導致發表的sci論文達不到目的。在提出的評審標準要求中,不少人對分區和影響因子一頭霧水,鬧不懂它們怎麼來的。本文就回答下關於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的問題。
  • 最新SCI影響因子發布,婦產科領域TOP 10出爐!
    最新SCI影響因子發布,婦產科領域TOP 10出爐!影響因子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不僅是衡量期刊價值和曝光的指標,同時也是衡量期刊的學術水平,以及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
  • 最新SCI 影響因子發布,看看兒科有哪些「牛刊」?
    備受矚目的 2019 SCI 期刊影響因子今日正式發布,影響因子,它是衡量學術期刊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影響因子越高,對於期刊是來說是好事兒,但對作者來說未必是好事兒。
  • 剛剛,最新SCI影響因子發布,心血管TOP 20出爐!
    剛剛,最新SCI影響因子發布,心血管TOP 20出爐!
  • 2019最新發布 | 心理學領域期刊影響因子
    2019年6月,Web of Science發布了最新的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 2020年SCI影響因子發布!
    Factor, IF)正式發布!北京時間6月23日,Web of Science 官網公布2020年最新影響因子的發布時間:歐洲東部時間6月29日中午12點,即北京時間當日傍晚6點鐘。6月29日,2019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如期發布!
  • sci論文影響因子最高多少
    高低僅僅一個比率罷了,當然分數越高發布難度係數越高,權威性越高。最少得分是0~1分,高的到10分,乃至幾十分,投寄的情況下先向自身的文章內容評定,挑選適合的區段,提升通過率是最必須考慮到的,針對眾多創作者而言IF>1就表達引入率頗高,期刊早已具有非常的學術使用價值了,大家許多創作者發布零點幾的期刊早已很不易了,超過1能夠說十分出色了。
  • 2019年SCI影響因子發布,今年有什麼亮點?
    2019年6月20日,新一年的SCI影響因子已經公布,丁香園第一時間整理相關今年生物醫學雜誌的影響因子情況,分享給諸位網友。223分的CA和別的雜誌相比,CA(CA: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一直是一個神話。它是有史以來影響因子最高的雜誌,去年更是高達244分。
  • 2020年SCI 影響因子發布,看看呼吸領域期刊的最新排名
    因為 Web of Science 會公布期刊的最新影響因子,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科研工作者的學位、晉升以及獎金等情況。  2020 年的 SCI 影響因子已經於倫敦時間 29 日中午 11 點公布。  今天呼呼就給為大家帶來最新影響因子動態資訊。
  • 最新影響因子發布,國產 SCI 冉冉升起
    昨晚,JCR 官網公布了最新的 SCI 期刊影響因子,令人感到自豪的是,國產 SCI 冉冉升起! 1. 最新影響因子 20.507,突破 20 大關,可喜可賀,值得大肆宣揚。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2019化學類期刊SCI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這個東西對眾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影響因子,以及的它的意義。
  • 矽酸鹽SCI期刊2019最新影響因子
    2020年6月29日,2019年度SCI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出爐。
  • 2013 年 SCI 影響因子發布
    今年公布的是這些雜誌2013年的影響因子,今年新增了379種期刊,同時也剔除了33種期刊,因為它們自引率過高。在本次羅列的所有雜誌中,56%的雜誌影響因子均有所提高,而另外的44%雜誌影響因子呈下降趨勢。2013年,在所有雜誌中,引用次數超過500的雜誌只有3本,它們分別為Nature、PNAS和Science。
  • 2020 SCI影響因子發布(附IF>10期刊名單)
    2020年SCI期刊影響因子終於正式出爐了!大家從6月中旬一直等到月底,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終於發布了最新年度(2019年度)期刊引用報告(JCR)。我們這裡所說的2020年期刊影響因子,就是期刊在2017-2018年發表的論文在2019年獲得被引頻次,與2017-2018年發表論文的比值。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 最新國產SCI影響因子TOP10一覽!附2020年最新影響因子TOP100榜單
    2020年6月29日,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發布了2019年SCI/SSCI期刊影響因子:微信掃碼關注【3i生儀社】後臺回復「SCI」即可獲取最新影響因子完整名單EXCEL表格由報告可知,NATURE、SCIENCE、CELL三大刊2019年度影響因子排位依舊沒有變化,SCIENCE影響因子與去年相比有所上升,NATURE
  • 最新SCI期刊影響因子出爐!
    >正文6月29日,2019年度SCI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出爐。排名第一的仍然是神刊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響因子達到292.278。2019年度5分以上期刊共有1017本,而2018年度為1006本。
  • 2019 年 SCI 影響因子發布,今年有什麼亮點需要注意?
    2019 年 6 月 20 日,新一年的 SCI 影響因子已經公布,丁香園第一時間整理相關今年生物醫學雜誌的影響因子情況,分享給諸位網友。它是有史以來影響因子最高的雜誌,去年更是高達 244 分。很多人猜測,今年的 CA 會不會超過 300 分?答案昨天揭曉——在經過了幾年的狂飆後,CA 的影響因子有所回落,但影響因子仍高達 223.679 分。這已經是排名第二的 NEJM(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三倍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