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
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
IF(k) = (nk-1+nk-2)/Nk-1+Nk-2
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2是該期刊的被引數k年日記.
以2019年的IF計算為例:
IF2019 =(2018年該雜誌的引用數量+ 2017年該雜誌的引用數量)/(2018年該雜誌的文章數量+ 2017年該雜誌的文章數量)
.
SCI評選的目的是收錄相對重要的期刊,但世界上期刊太多了.從中選擇重要期刊,有篩選標準,即只有部分期刊被列入SCI.在眾多期刊中,誰能成為SCI期刊,就必須達到SCI的標準,而這個標準必須參照期刊的影響因素.SCI影響因子越高,期刊影響力越大,期刊學術水平越高,被SCI收錄的概率越高.此外,SCI收錄期刊數量有限,納入SCI範圍的期刊也將根據影響因素分為四類.
版塊的要求越高,對版塊的要求越高,文章的影響越大.例如,sci-1區的影響因子高於sci-2區,發表sci-1論文的認可度高於sci-2區的論文.也就是說,影響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期刊質量的標準之一.
.
是一種期刊索引目錄類型的刊物,是由南京大學引進並成為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學術評價的一類刊物.SCI收錄的期刊涉及各個領域,進入SCI這一刊物的論文即為SCI論文.
發表SCI論文有什麼用?
1、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編輯出版的引文索引類刊物,在全球範圍內影響深遠,是我國與國際科學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國際同行了解我們的主要渠道.
2、發表SCI論文,可以向世界顯示我國基礎研究的實力,提高我國在世界科學界的地位.
3、發表SCI論文的多少和論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國際上通用的評價基礎研究成果水平的標準.是招聘、提升、考核、評獎的重要指標.
SCI論文的「 5C」原理是什麼?
小編歸納了SCI論文撰寫的五個原則,即5C:正確(correctness)、清楚(clarity)、簡潔(concision)、完整(completion)和一致性(consistency).滿足這5點,一篇合格的SCI論文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