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空自衛隊空中戰力揭秘(組圖)

2020-12-02 華夏經緯
 
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的F-15J戰鬥機

  最近有消息稱,日本戰鬥機在東海驅逐我國日常訓練和巡邏的飛機,這說明日本空中力量已經正在由一支潛在威脅向現實成脅轉變,對此決不可忽視。日本的航空自衛隊成立於1954年,經過多年經營,已經成為一支規模較大,裝備先進,訓練有素的強大空中力量,在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目前,日本以小泉和安倍晉三為主的日本政要

  正在積極推進修改日本的和平憲法,日本航空自衛隊將改稱為擁有「集體自衛權」的

空軍。這支強大的空中力量加上在日本諸島上修建的現代化機場,將對未來的東亞安全局勢產生不可小視的影響。

  航空自衛隊的編成與部署

  參謀部是日本空中力量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隸屬於防衛廳。航空自衛隊參謀長是空中力量的最高指揮官。在航空自衛隊參謀部之下,編有骯空總隊、航空支援集團、航空教育集團、補給本部和航空開發實驗集團等。

  其中航空支援集團主要負責空中運輸、空難救護、航行管制和氣象預報等作戰保障任務;航空教育集團主要負責培訓飛行員和其他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補給本部主要負責後勤保障;骯空開發實驗集團主要負責裝備的實驗和技術鑑定。

  航空總隊是日本空中力量的主要作戰部隊,下轄三個航空方面隊、一個航空混成團以及各直屬部隊。航空方面隊和骯空混成團下轄戰鬥航空團、防空飛彈群和航空警戒管制部隊,能夠獨立擔負戰役作戰行動。

  北部航空方面隊主要擔負北海道地區的防空和空中作戰任務。在冷戰時期,主要防禦蘇聯的空襲。中部航空方面隊負責本州大部分地區和四國島部分地區的的防空作戰任務,並根據戰爭的態勢,對南北兩翼實施增援,是航空自衛隊的主要機動力量。

  西部航空方面隊主要負責本州西部地區、四國島大部分地區和九州島全部地區的防空和空中作戰任務。主要作戰方向是朝鮮半島和對馬海峽。

  西南航空混成團駐紮在衝繩,以那霸機場為主要基地。

  在衝繩還駐有大量美軍,其中嘉手納空軍基地是美空軍在西太平洋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基地,裝備有F-15戰鬥機、E-3預警機和KC一135空中加油機。從機種配備情況就可以看出,這個基地具有獨立的空中作戰能力。

  從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部署特點看,一方面保留了冷戰遺留下來的態勢,一方面重心在向新的作戰方向轉移。在冷戰時期,日本的主要作戰對象是蘇聯,北部地區首當其衝,中部地區則隨時要向北部地區增援,而且中部地區是日本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因此這兩個地區是地面防空和空中作戰的重點。

  蘇聯解體後,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注意力已經開始向西和向南轉移。從軍事上說,首先當然是擴大其在東亞的影響。如果朝鮮半島或者臺灣海峽發生軍事危機,美國進行幹涉,則日本很有可能作為美國的盟國捲入。另外,日本一方面在東海石油問題和釣魚島主權問題上和中國有矛盾,一方面要保衛它的海上運輸線,為了爭奪海洋利益,日本自身也需要增強在南面的軍事實力。

  在上述的形勢之下,衝繩地區將成為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主要前沿基地。因為對於中國沿海和東南亞地區,日本本土的大部分基地顯得鞭長莫及。日本計劃在2006年,以百裡基地一個裝備F一1 5J的飛行隊和駐衝繩的F-4EJ戰鬥機對換,以增強衝繩地區的空中力量。

  衝繩地區遠離日本本土,所以日本航空自衛隊在衝繩的常駐部隊規模並不大,但是對衝繩地區的基地建設十分重視。日本航空自衛隊在衝繩最主要的基地就是那霸機場,機場最大容量150架戰鬥機。在衝繩島還有美軍管轄的嘉手納機場,可起降500噸的大型飛機。除此之外,衝繩地區還有大量的備用機場和民用機場。尤其是在衝繩西南的先島群島,有下地島機場、多良間島機場、石垣機場、波照間島機場、那國島機場等多個機場。這些機場距離我國的臺灣島只有150至400千米,距離我國東南沿海只有600—800千米,在戰時是非常重要的前沿機場。

  日本航空自衛隊在戰時可以調動大量飛機進駐預設的機場,並且可以與美軍聯合作戰,足以應付一場中等規模的局部戰爭。

  除了在部署上的調整以外,日本航空自衛隊在裝備建設上也開始為新的作戰設想做準備。

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的F-4EJ戰鬥機

  在冷戰時期,日本航空自衛隊承擔的主要任務是在戰爭初期防禦蘇軍的空襲,為美軍調整部署贏得時間。

  為了讓日本承擔這一重任,美國在1980年就將當時先進的F-15戰鬥機出售給日本,並提供技術讓日本自行生產F-15。到目前為止,日本共有F-15戰鬥機200餘架,是除美國之外裝備這型飛機最多的國家。

  日本裝備的F一15分為兩型,F一15J和F—l 5DJ,其中F一15DJ是雙座教練型。F一15J相當於早期F一15C的水平。

  F一15C是F一15A的改進型,主要改進在於:發動機由F100一PW一100換裝成F100一PW一220;利用內部的剩餘空間,增加了900千克的內部燃油;在機身兩側加掛保形油箱,可以多裝2200千克的燃油;最大起飛重量增加N30噸。除此之外,早期的F-15c相對於F-15A在航電設備和火控系統方面沒有什麼變化。F-15J和F15C相比,去掉了投擲核武器的能力,雷達告警設備、通信設備和電子幹擾設備換成了日本專用的型號。

  F-15戰鬥機的氣動設計很成功,推重比高,機動性好,雖然是上世紀60年代的設計,但是時至今日仍然不落後。不過由於數字電路技術的飛速發展,F-15J在航電設備和火控系統上就顯得落後了。

  F-15J的座艙顯示仍然以機械儀表為主,只有一個垂直狀態顯示器,用來顯示雷達探測信和光電制導武器傳輸回來的圖像。而現代戰鬥機的座艙都是以大屏幕的多功能彩色顯示器為主,可以綜合顯示雷達、導航、武器系統、飛機管理、戰場態勢等多種信息。F-15J裝備的PG-63雷達對地功能比較簡單,只有對地測距和地形測繪兩種功能。而現代戰鬥機的火控雷達具有合成孔徑地形測繪、都卜勒波束銳化等對地功能,可以精確發現地面目標。APG一63雷達在對空方面不具備多目標跟蹤的能力。F-15J的攻擊瞄準系統比較簡單,只能投放航空炸彈,不能發射空對地和空對艦飛彈。也沒有紅外夜視導航系統,夜間AIM-7半主動雷達飛彈,不能同時攻擊多個目標。沒有數字飛控系統,而是老式的模擬式控制增穩系統。

  因此,日本計劃為F-15J進行升級改裝,目前正在進行飛行試驗。改進的內容主要包括: 把雷達換成APG一63V(1):這種雷達採用了APG一70雷達的處理軟體,而處理器速度是APG一70的3倍,存儲容量是APG-70的9倍。APG-63V(1)雷達基本具有APG一70雷達的全部功能,在處理速度上更有優勢,因此還有改進的餘地。這是2001年美國空軍才剛剛裝備的新型雷達。

  改進原有的電子戰設備,加裝綜合電子戰系統。

  加裝戰術數據交換系統,使飛機之間以及和地面指揮系統之間可以直接傳輸戰術數據。

  掛載日本自行研製的主動雷達制導的AAM一4型空空飛彈,此飛彈技術上略遜於AIM-120飛彈。

  還可能給F-15助口裝被動紅外探測系統,以提高探測隱形目標的能力。

  經過這些改進的F一15J,可以達到美軍現役F一15C的性能水平。

  日本的攻擊機是自行研製的F-1,這種飛機載彈量小,作戰半徑短,在技術上已經過時。為了取代F-1,日本自行研製了F-2戰鬥機,實際上是從F-16C戰鬥機改進而來。這種飛機的外形基本與F-16一樣,但是大量採用複合材料,而且還採用了日本自行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在局部技術上不乏先進之處,但是總體戰術性能相比F-16C沒有什麼超越。日本在2004年終止了F一2的採購計劃。目前F-2一共生產了60多架,其中一半是F-2A單座型,另外一半是F-2B雙座教練型。

  日本終止F一2的採購計劃,有經濟、技術和戰術等多方面的考慮。首先,這種飛機單價高達8000萬美元,而在總體性能上相對F-16C又沒有什麼超越,F-16C在目前已經為很多國家所擁有,日本繼續發展這樣一種中檔的飛機,沒有什麼技術前途,在經濟上也不划算。其次,日本以前研製F一2是為了替換F-1和F-4EJ,而F-1的主要用途是在抗登陸作戰中執行攻擊任務,並封鎖對馬、宗谷、輕津三個海峽,所以兩個飛行隊部署在北部的三澤基地,一個飛行隊部署在西部的築城基地。從部署的位置就能明顯看出它的作戰用途。目前,這兩個基地的F一1分別各有一個飛行隊換成F-2飛機,這些F一2替代F一1已經綽綽有餘。

  但是如果想在中國的沿海地區執行攻擊任務,則F一2的作戰半徑遠遠不夠。即使從衝繩基地起飛,到中國沿海也有600—800千米。F-2的帶彈作戰半徑設計指標為800千米,但這是最理想的狀況,飛機在實戰中執行攻擊任務採用低空航線比較多,航程會大大縮短,為了應付緊急情況,還要留有餘地。F-2沒有遠程攻擊能力,對於日本將來的作戰重點沒有太大用處,所以再繼續購買也沒有必要。

  日本還十分重視預警機的作用,目前一共引進了13架E一2C預警機和4架E-767預警機。其中E-2C預警機已經開始按照美軍的E一2C「鷹眼2000」標準進行改進。E-767預警機和美國的E-3預警機相似。由於E-3預警機的載機波音707已經停產,所以改用波音767作為平臺。

  波音767的續航力、內部空間都比波音707大,所以E-767比E-3可以多安排乘員,空中指揮能力更強,續航力也長。E-767裝備的是AN/APY-2型雷達,和E-3C上的雷達是一樣,比早期的E-3上的AN/APY-1型雷達要先進,主要是對海控測功能更好。

  日本航空自衛隊的地空飛彈群全部裝備「愛國者」防空飛彈。已經在東京地區部署了「愛國者」飛彈的改進型PAC一2型,正在引進最新的PAC一3型,這種飛彈具有攔截戰術彈道飛彈的能力。配合金剛級驅逐艦上的「宙斯盾」系統以及「標準一3」飛彈,將構建一個比較完整的戰區飛彈防禦體系。由此可以看出,日本航空自衛隊將充當美國在東亞的防空前鋒的角色。

航空自衛隊最新裝備的F-2B型支援戰鬥機

  日本航空自衛隊在冷戰時期主要承擔國土防空的任務。以F-15戰鬥機為外層防禦,中遠程防空飛彈為中層防禦,野戰防空飛彈、高炮為內層防禦,構成了一個看似嚴密的防空網。不過日本國土面積狹小,沒有戰略縱深,機場、雷達站和指揮系統很容易被對方摧毀,戰時補充能力也較差。所以日本在作戰上主要依賴美國的支援。

  日美空軍在作戰上的分工是:日軍主要負責防禦作戰,美軍主要負責進攻作戰。日本

航空自衛隊的主要任務就是防禦蘇軍的首輪空襲,為美軍贏得部署時間。而美國在1978年就同意向日本出售當時最先進的F-15戰鬥機,並允許日本自行生產200多架,說明美國希望日軍具有較強的防空作戰能力,能夠承擔「首當其衝」的角色。

  這個分工在當前的形勢下被延續下來。美軍戰鬥機在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的分布基本呈現如下特點: 在韓國和日本北部主要部署攻擊機,比如F-16,另外F-117也進行訓練性的部署。這是第一線基地,主要擔負對朝鮮、俄羅斯和中國淺近縱深的攻擊作戰任務。

  在衝繩部署F一15戰鬥機和E-3預警機。這是第二線部署,主要承擔奪取制空權的任務。將來在戰時還可能進駐F一22戰鬥機。

  在關島部署B一52戰略轟炸機和巡航飛彈,今後還可能部署B-2轟炸機,主要承擔戰略空襲任務。

  按照飛機的作戰半徑,由近到遠,層次十分清晰。

  韓國、日本的空軍實際上分別是第一線和第二線的加強。因為美國的利益是全球的,它在平時不可能在東亞部署太多的戰鬥機。但是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中國空軍已經擁有數百架新式的第三代戰鬥機,這樣一來美軍平時部署在東亞的空中力量就顯得不夠。在有突發事件時,在美軍大規模到達之前,將依賴日本的F一15來爭奪天空。

  美國在東亞部署的航母編隊,主要裝備F-18戰鬥機,這種飛機攻擊力很強,掌握制空權的能力則要差一些。而且航母上的飛機數量有限。如果日美聯合作戰,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一15就可以為航母編隊上的F一18提供空中掩護。這也是從冷戰以來一直延續的作戰設想。

  雙方在聯合作戰時,主要依靠部隊間互派協調組的方式來協調指揮。目前美國在向日本出售武器的時候,已經注意和美軍裝備統一標準,這是和過去不同的一個現象。美國向日本出售的E一2C預警機,都按美軍的「鷹眼2000」計劃進行改進,對臺灣出售的E一2T預警機也是如此。向日本出售的E一767預警機,在配置上和美軍的E一3c基本一樣。而過去美國向日本出售的F一15J戰鬥機,在通信裝置、敵我識別系統等涉及聯絡的設備上都和美軍自用裝備有所不同。這一變化,說明美軍提高了協同等級,開始為實戰做準備。

  近年來,日美經常舉行聯合演習,日本航空自衛隊還演練了用美軍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也都說明了雙方對協同作戰的重視。

  但是,日本和美國的利益也不完全一致。日本要謀求大國地位,必須考慮獨立的軍事能力。航空自衛隊的發展,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航空自衛隊F-1型戰鬥機

    日本空中力量的發展

  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主要弱點是:①飛機老化,技術過時。例如F-15,大部分機齡為10—20年,航電和武器也已過時。而在東亞地區,中國空軍近年來發展迅速,正在大量裝備新型第三代戰鬥機,技術上超過了日本現有的F—15。韓國空軍也裝備了新型的F一16C,正準備購買最新型的F一15K,從技術上說遠遠超過日本目前 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主要作戰裝

備的戰鬥機。②缺乏遠程攻擊力量。為了維護其海上利益和海上運輸線,日本航空自衛隊主要的作戰方向是朝鮮半島、中國東海海域、臺灣海峽、東南亞地區。除了朝鮮半島以外,其他

  地區都遠離日本本土。即使從衝繩起飛,到中國沿海有600千米以上的距離,到東南亞就更遠。在這樣遠的距離上,F一2帶彈以後作戰半徑是不夠的,而F一15J又不具備現代化的攻擊能力,所以,實際上日本航空隊目前的遠程攻擊能力是比較差的。③缺乏戰略縱深,預警時間短。現代戰爭中,戰術彈道飛彈和遠程巡航飛彈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日本的國土面積不大,缺乏戰略縱深,主要的航空自衛隊基地均在對方中遠程飛彈的射程以內,極易遭到攻擊。

  日本採取了各方面的措施以彌補這些弱點。主要包括:改進F一15J,使之具有現代化的空戰能力和攻擊能力;購買大型加油機,增加飛機的作戰半徑;在主要戰區修建預備機場;建立戰區飛彈防禦系統;購買預警機、加上金剛級驅逐艦上的「宙斯盾」系統,延伸預警範圍。

  但是日本航空自衛隊還有一個更大的弱點,就在於日本雖然有先進的航空工業,卻沒有獨立研製新型作戰飛機的能力。自行研製的F一2戰鬥機,實際上是改進自F—16C。今後20年內,世界上戰鬥機將從第三代向第四代跨越,以日本目前的技術實力,還不能獨立研製第四代戰鬥機。所以日本在軍事上還擺脫不了依附於美國的地位。預計在今後的10年內,日本肯定會謀求獲得新的戰鬥機。主要有如下可能:F-15的最新改進型(類似韓國的F-15K)、F-18E/F、F-22、F-35。考慮到美國對F-22的採購一再削減,估計這種戰鬥機不會太早出售給外國。最有可能的搭配是新型的F—15和F-35,作為日本航空自衛隊下一個時代的主力戰鬥機。據稱F-15E的對日出口型F-15EJ正在日本三澤基地進行試驗,全部的試驗將在2008年完成。

  結語

  日本航空自衛隊在東亞地區是一支強大的空中力量。但是它的強大背後也存在許多隱患,現有技術老化、航空工業缺乏獨立自主的研究能力,是其最主要的弱點。而且這支航空力量歷來充當美國在東亞最前沿的防禦力量,防空能力強,攻擊能力弱,獨立作戰能力弱。而在東亞地區,中國空軍技術更新、機種更全、攻防能力更全面,而且我國國土面積廣闊,戰略縱深大。如果不考慮美國的援助,日本實際上處於劣勢。即使與韓國相比,也採購了很多新型戰鬥機,日本在技術上不佔優勢。至於東南亞地區,因為日本沒有遠程轟炸機,則更是鞭長莫及。所以,日本在今後一個時期內,在軍事上仍然會以依靠美國為主,同時積極謀求獨立作戰的能力。而美國也需要日本來補充它在東亞的實力不足。這就是日本航空自衛隊扮演的主要角色。

    到2004年底為止,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主要作戰裝備數量如下:

    裝備       數量(架)

  F-15J/DJ  203

  F-4E/J      91

  F-2A/B      61

  F一1        18

  RF-4E/EJ   27

  E-2C        13

  E-767        4

(艦船知識網絡版)

相關焦點

  • 強化太空戰力,日本航空自衛隊擬改名為「航空宇宙自衛隊」
    在美國、法國宣布組建太空部隊(太空軍)後,日本也計劃成立面向太空作戰的部隊,強化太空戰力。據日本《讀賣新聞》1月5日報導,日本政府開始尋求將現有的航空自衛隊改名為「航空宇宙自衛隊」。日本政府力爭在2023年之前完成改名,這也將是自1954年設立海陸空自衛隊以來首次改名。
  • 日本航空自衛隊加強遠程作戰能力
    朱 偉  近來,幾條關於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消息頗為引人注目。種種跡象表明,日本正在加強空中力量的現有資源整合,著力提高戰略研發能力與遠程投送、作戰能力。但該改編方案還是不厭其煩地明確指出:日本要隨時將戰鬥力量集中到西南部。為此,日本自衛隊要對部隊作必要的整合。  此外,近期為日本媒體關注的另一件大事是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布魯塞爾表示,日本政府正在重新審視日本航空自衛隊對巴格達的空運支援行動。他說,若聯合國提出要求,日本航空自衛隊將擴大在伊拉克的空中行動。
  • 印度空軍和日本航空自衛隊相比,戰機性能接近,哪個更強?
    印度空軍印度空軍裝備一定數量的三代機,最具代表的就是蘇-30MKI戰機,前後一共裝備250架以上,蘇-30MKI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先進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鬥機,最大亮點就是裝有著名的AL-31F渦輪風扇可操縱推力矢量發動機,具有高度機動性。
  • 6架飛馬空中加油機,波音幫自衛隊重裝上陣,大飛機領域一騎絕塵
    筆者作為航空攝影師去過很多次航空祭,拍了很多日本航空自衛隊現役戰機的照片,同時也對航空自衛隊的發展非常關注。今天與大家聊聊日本航空自衛隊空中加油機的發展動態。眾所周知,進入21世紀後,日本航空自衛隊213架F-15J/DJ戰鬥機全部交付完畢,這批戰機是美國空軍F-15C/D戰鬥機基礎上改進而來,具備較好的制空能力。
  • 日本航空自衛隊將首次改名,新名字是「航空宇宙自衛隊」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航空自衛隊」要改名了,新名字叫「航空宇宙自衛隊」。1月5日,日本《讀賣新聞》發布獨家新聞稱,日本政府正準備將「航空自衛隊」更名為「航空宇宙自衛隊」,最快將於2021年完成更名。
  • 中俄6架轟炸機從日本附近飛過,日本航空自衛隊出動戰鬥機應對
    12月22日晚,中俄兩國空軍位亞太地區組織實施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中方派出4架轟-6K飛機,與俄方2架圖-95飛機聯合編隊,位日本海、東海有關空域組織聯合巡航。中俄的此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也引起了日本方面的關注,日本航空自衛隊出動戰鬥機應對,還拍下了中俄轟炸機飛行的畫面。
  • ...防衛大臣|日本_軍事|日本航空自衛隊|f-2戰鬥機|f-15
    據taro網站2020年6月27日報導,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當日發布了題為「下一代戰鬥機」的文章,介紹了該機主要能力,文章全文如下:日本航空自衛隊目前有F-4、F-15、F-2三型戰鬥機在役,其中F-4將在2020年全部退役,換裝為F-35。日本採購的是F-35A和能夠短距起飛、垂直著陸的F-35B兩種型別。
  • 日本航空自衛隊F-4EJ「鬼怪」Ⅱ戰鬥機結束戰鬥飛行
    「鬼怪」到日本冷戰時期,日本航空自衛隊以北方為重點空防作戰方向,戰鬥機主要承擔截擊蘇聯戰鬥機的作戰任務。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先後從美國引進生產F-86F「佩刀」和F-104J兩種戰鬥機,前者解決了航空自衛隊戰鬥機的有無問題,後者使航空自衛隊首次擁有超音速戰鬥機,在截擊作戰中能夠快速抵達截擊點,對蘇聯高速戰機進行識別和攔截。
  • 日航空自衛隊由守轉攻值得警惕
    作為日本自衛隊重要組成部分的日本航空自衛隊,積極調整戰略,以「洋上防空」為核心,由「純防禦」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大力發展遠程進攻性武器裝備,迅速成為一支能對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安全頗具影響的空中力量。 ·完善指揮控制系統,增強預警和快速反應能力 發展先進的偵察預警裝備。
  • 日本航空自衛隊首次遭遇中國空警500
    《亞洲防務評論》網站報導,日本公開了所拍攝到的中國最新型早期空中預警機照片,這是日本首次在空中遭遇這個新型號。日本防衛省聯合參謀本部在3月23日發布的新聞中,公開了日本航空自衛隊近距離拍攝的空警-500早期預警和指揮機,拍攝位置是在東中國海上空。
  • 日本航空自衛隊老舊戰機展示武力
    近日,日本航空自衛隊在其社交媒體平臺上放出了一組照片,照片展示了來自百裡基地的8架戰機在空中編隊「擺拍」,包括4架塗裝各異的F-15J和4架F-4J。百裡基地是日本關東地區唯一的戰鬥航空團所在的空軍基地。該基地負責領空侵犯處置和空中偵察,擁有空自唯一的偵察航空隊。
  • 日本航空自衛隊又買4架加油機,耗資20億美元,讓F35更危險
    波音公司9月17日在社交媒體上披露,在位於華盛頓州埃弗雷特廠區的波音767生產線上,首架為日本航空自衛隊生產的KC-46A「飛馬座」加油機,已經完成刷漆、下線,這架KC-46A是去年9月開始生產的,預計2021年開始交付。
  • 最後的「鬼怪」——日本航空自衛隊F-4EJ「鬼怪」Ⅱ戰鬥機結束戰鬥...
    「鬼怪」到日本    冷戰時期,日本航空自衛隊以北方為重點空防作戰方向,戰鬥機主要承擔截擊蘇聯戰鬥機的作戰任務。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先後從美國引進生產F-86F「佩刀」和F-104J兩種戰鬥機,前者解決了航空自衛隊戰鬥機的有無問題,後者使航空自衛隊首次擁有超音速戰鬥機,在截擊作戰中能夠快速抵達截擊點,對蘇聯高速戰機進行識別和攔截。
  • 日本自衛隊飛機在空中拉煙 畫出奧運五環標誌
    【環球網軍事報導】日本網友在航空自衛隊的基地上空拍攝到了空自飛行表演隊「藍色衝擊波」進行訓練的場面,多架「藍色衝擊波」的T-4表演機依次起飛,進行了多個高難度的飛行動作訓練,最後還由5機一起在空中畫出奧運五環的標誌。
  • 中國空軍與日本航空自衛隊差距到底有多大?俄專家說的話確實在理
    莫斯科卡內基研究中心的軍事專家謝廖夫表示,日本的空中力量一度是遠東王者,其空中截擊能力和信息化程度在亞洲地區屈指可數,雖然總體上來說,日本航空自衛隊規模不大但武器裝備精良,人員訓練有素,信息化作戰程序較為先進,為提高部隊整體作戰能力,檢驗部隊訓練成果和戰備情況,日本航空自衛隊每年都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舉行多種軍事演習,積極與陸上、海上自衛隊及駐日美軍舉行聯合演習,並經常參加美國、菲律賓、韓國等軍事盟國在太平洋地區舉行的地區性聯合軍事演習。
  • 日航空自衛隊由守轉攻高速發展 - 環球在線
    11」事件和伊拉克戰爭結束後,日本抓住機會突破法律限制,以更快、更大的步伐向軍事大國邁進。作為日本自衛隊重要組成部分的日本航空自衛隊,積極調整戰略,以「洋上防空」為核心,由「純防禦」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大力發展遠程進攻性武器裝備,迅速成為一支能對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安全頗具影響的空中力量。 ·完善指揮控制系統,增強預警和快速反應能力 發展先進的偵察預警裝備。
  • 日本航空自衛隊增加兩個戰機中隊 妄圖重回亞洲之巔
    最近日本媒體公布了航空自衛隊未來部署的展望,這條新聞出來後引起來多家媒體的轉載和報導。圖中有幾個變化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三澤基地有兩個F-35A的中隊,目前的消息是空自將在三澤基地組建第302和301中隊。這兩個中隊現在部署在百裡基地。主要裝備是F-4EJ改戰鬥機。
  • 日本航空自衛隊改名空天軍,只是改名這麼簡單?
    【日本要將航空自衛隊改名為空天軍,這就只是改個名字這麼簡單嗎?】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兩位軍事評論員分別是——軍事專家成漢平教授和軍事專家袁周副教授。他們將為您就以上問題進行詳細解讀。以下是內容概要,全部內容請戳頂部音頻收聽!
  • 日本空自將改名為「航空宇宙自衛隊」
    (文/觀察者網 郭光昊)日本發行量最大的《讀賣新聞》1月5日刊發獨家頭條新聞稱,日本政府正展開協調,將「航空自衛隊」改名為「航空宇宙自衛隊」。此舉旨在明確宇宙空間也是防衛領域的一部分,強化太空防衛能力。
  • 揭秘日本軍工巨頭:三菱重工世界排名第13(組圖)
    下關造船廠則是自衛隊小型艦艇的生產地之一,海上自衛隊最新型飛彈艇隼級的1、2號艇,就是在這裡生產的。  完成300輛先進的90式主戰坦克  擁有年生產2000輛坦克的能力  如今三菱重工的「民用機·特車事業本部」,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生產各種裝甲戰鬥車輛的生產集團,所生產的陸上裝備非常精良,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