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偉,郭向茹,毛林山,方榮虎,喻召福(創維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深圳518108)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10/406444.htm摘 要:針對當前直下式液晶顯示器存在的光度不均勻(Mura)及厚度偏大的現象,本文從原理上分析了該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在於LED燈珠的出光角度較小。通過分析二次光學透鏡的出光原理並採用Lighttools光學模擬軟體設計出具有較大出光角度的二次光學透鏡。採用分布式光度計系統測試該透鏡的實際出光角度為198.6°,相比普通透鏡提高了41.8%,將其應用在32寸超薄液晶顯示器中實現了良好的顯示效果。
關鍵詞:晶片級封裝;二次光學透鏡;出光角度;亮度均勻性
目前,液晶顯示器有兩種主流的背光技術:一是側光式(Edge Type)LED背光技術,二是陣列直下式(Direct Type)LED背光技術 [1] 。側光式背光技術是通過導光板的網點破壞光線的全反射,並利用導光板及光學膜片使光線均勻化,但會降低光線利用率,增加整機的功耗及成本。而傳統陣列直下式LED背光技術雖然可以降低功耗及成本,但其採用LED器件搭配的二次光學透鏡出光角度較小,為了避免出現光度不均勻(Mura) [2] 現象,需要增加混光腔厚度,從而導致整機厚度偏大。因此,為了同時實現液晶顯示模組的薄型化、低功耗、高亮度均勻性及高出光效率等特點,本文擬以陣列直下式LED背光技術為基礎,採用晶片級封裝大功率LED器件 [3] ,設計並模擬具有更大出光角度的新型二次光學透鏡 [4] ,並將其應用在32寸超薄液晶顯示器中,從而實現了良好的顯示效果。
1 新型二次光學透鏡的設計與模擬
本文用點光源進行初始的計算設計,假設光的入射面為水平面,透鏡的側面為垂直面,則新型二次光學透鏡的設計原理如圖1所示,即光線通過透鏡的第一曲面後發生折射,然後在第二曲面發生全反射,從而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光線從透鏡的側面出射後,經過反射片的反射再入射到擴散板上,形成光斑。因此,相比較於傳統的折射式透鏡,其光線經過的光程增大,出光角度更大,在混光距離比較小的背光模組中可以形成更大的均勻光斑,從而採用較少數量的LED器件實現均勻混光的目的。
新型二次光學透鏡的設計關鍵在於光的第二曲面的建立,因此本文將在設計原理的基礎上建立模型,求出第二曲面斜面切線與光線入射角度之間的關係,根據對應關係迭代計算出複合曲面上其他點的空間坐標點,在CAD軟體裡面輸入計算得到的坐標值,利用曲線重構獲得全反射複合曲面透鏡的三維實體模型。在CAD軟體中,使用迭代法,第二曲面的邊界條件最中心點為(0, b ),然後分別取α的值為5°、10°、15°等以5°為等差公項的等差數列,就可以算出 β 和 Φ 的值,兩線段分布為入射光線和全反射光線。根據上述邊界條件計算出5°的斜率 δ 曲線,從中心點做一初始線段,初始線段與斜率曲線相交,這樣就求出第一個相交點,然後再疊加計算依次計算出多個角度交點。最後將相交的點進行擬合得到整條曲面,再繞Z軸旋轉得到初步的透鏡外形,並在底部增加腳柱。透鏡斜面可以增加拔模角度和圓角,同時可以增加磨砂等工藝來優化光效。
然後,將該二次光學透鏡模型連同LED的實體模型輸入到LIGHTTOOLS等光學模擬軟體,根據器件的發光角度與近場分布,進行光學系統設計、軟體模擬、試驗驗證,根據模擬結果逆向分析光線的光路,實際調整側面或斜面的微小面型的斜率,最終開發出了新型二次光學透鏡,如圖2所示。
2 實驗驗證與分析
2.1 新型二次光學透鏡出光角度的驗證
為驗證模擬的準確性,對以上設計的新型二次光學透鏡進行生產,搭配尺寸為38 mil×38 mil,單顆驅動電流在600 mA以上,功率為2W的大功率倒裝LED晶片。採用型號為GMS-3000分布式光度計系統對透鏡的出光角度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圖3所示。
本文設計的新型二次光學透鏡利用了光學擴散效應及反射效應,使發光角度提高到198.6°,相較於傳統透鏡(發光角度為140°),新型二次光學的發光角度提升了41.9%。
2.2 液晶顯示器光學性能的驗證
為了進一步驗證新型二次光學透鏡對光學性能的影響,本文採用新型二次光學透鏡搭配尺寸為38 mil×38 mil的大功率倒裝LED晶片作為背光源進行實驗。
本文測試對象為32寸液晶顯示器,結合整機的亮度要求、單顆LED器件的亮度以及光學膜片的亮度增益等因素,確定LED器件的使用數量為14顆,LED的間距為86 mm,在橫向上設定為7顆LED器件,縱向上設定為2根燈條,其中單根燈條的結構如圖4所示。
為進一步滿足當前液晶顯示器 超薄、超輕的設計要求,本文將以上2根燈條組裝在32寸金屬背板上,並依次放上反射片、擴散板、擴散片、中框、液晶面板等,將前鐵框和整機的前框合二為一,將後背板作為整機的部分後殼;同時,在後蓋外部增加一腔體,將電源板和電視主板固定其中,電源採用二合一的電源,將液晶面板的時序控制器電路集成到主板上,最終設計出了一款32寸輕薄化直下式LED背光液晶顯示器。
通過以上大功率LED器件、新型二次光學透鏡、模組整機一體化設計等技術,最終設計出了輕薄化的液晶顯示器,其亮度均勻性達到了85%以上,滿足了終端產品的設計要求。
3 結論
本文深入研究了晶片級封裝大功率LED器件的二次光學透鏡的原理,設計了新型的具有較大出光角度的二次光學透鏡,並利用Lighttools光學模擬軟體對透鏡進行了光學模擬。通過GMS-3000分布式光度計系統對該透鏡進行測試,得到出光角度為198.6°,相較於傳統透鏡出光率提高了41.8%;採用該LED器件及二次光學透鏡,通過模組整機一體化設計,設計了一款32寸大功率LED背光液晶顯示器,有效減少了LED的使用顆數,並縮小了混光距離,實現了液晶顯示器的輕薄化設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秦宗. 大尺寸高性能LED背光模組關鍵技術研究[D].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2013.
[2] 李強國. TFT-LCD顯示屏Mura缺陷自動光學檢測算法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2013.
[3] 郭綿綿. 大功率白光LED結構設計和封裝技術研究[D]. 南昌:江西科技師範大學, 2015.
[4] 楊傑傑, 謝志國, 餘彬海,等. 液晶電視LED直下式背光系統的設計[J]. 光學與光電技術, 2014, 12(4):86-89.
附一、基金項目名稱及批准編號
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重點項目:新型封裝大功率LED背光源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批准編號:粵發改高技術【2014】791號
深圳市技術攻關項目:功率型LED器件的散熱和光學結構設計關鍵技術的研發;批准編號:JSGG20170824085242651
本文來源於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9年第11期第63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