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有云:「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衰,吾何以觀之故?」儒家提倡寬厚清人,而孔子的這句話正是表現了這個觀點。
這句話的意思是:身處上層的人們需要懂得寬厚仁愛,遵從禮節,以虔誠恭敬為做事的根本;奔赴喪事,需要以悲痛哀悼為本。實際上,一個人無論身處什麼階層,都需要做到寬厚。
「為禮不敬」中的「禮」字,不僅僅是局限於上下級,而是廣泛地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現實生活中,寬厚的人遠遠比嚴苛的人更有人緣,更容易受人尊敬。而「敬」就是要做到誠懇、真摯,只有這樣,才能做起事情來順風順水。
為人寬厚,首先要做到的是以人為本,在嚴格中不失去人情味,這樣才能讓他人感受到誠意和溫暖,才能夠拿出最大的熱情,盡最大努力去幫你完成事情。
想要做到寬厚不需要專門花費精力和時間,也不用去刻意為之,僅僅需要從簡單的小事著手,就能夠打動人心。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跨國公司「松下電器」的創始人,被人稱為「經營之神」,「事業部」「終身僱傭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業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創。
松下幸之助很注重對員工的教育和指導,儘管自己十分優秀,但是他對員工從來不苛刻,十分懂得寬恕。松下幸之助每周都會到生產線上解決一些員工的糾紛或錯誤,很多犯錯的員工多數都被原諒,死心塌地為了公司而努力,因此團隊的凝聚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每個松下員工都以自己是松下的員而自豪。
一次,松下幸之助手下的一個老員工,因為一己之私將公司的商業機密透露給了對手公司,這讓松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公司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和調查,這個員工惶惶不可終日,於是鼓足勇氣找到松下幸之助,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他本以為自己會被松下幸之助送到監獄,但是松下幸之助沉默之後,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千萬不要再做這樣的錯事。」之後,這位員工拼命地為公司工作,通過努力,為松下迎來了巨大的利益。
松下幸之助不但對員工寬恕,而且為人也十分的誠懇、細心和包容,絕對不會對員工挑三揀四。正是這一品性,感染了公司全體員工,公司形成了股可貴的「社風」。
即使員工被降級了,他們也沒有絲毫的抱怨,回答都是一致的:「這是我自己的錯誤。也幸虧松下先生給我重新再起的機會。」這不但可看出他的處罰能令員工心服口服,而且他不埋怨、不推卸責任、懂得感恩的精神,也感染了員工。
松下幸之助說:「用人就是要用他的勇敢,必須儘量發掘部屬的優點當然,發現了缺點之後,也應該馬上糾正,以七分心血去發掘優點,用三分心思去挑剔缺點,就可以達到善用人才的目的。」
松下幸之助以一生的事業奮鬥經歷和優秀的經營管理才能以及世人矚目的業績,為自己贏得了無比輝煌的榮譽。在這些榮譽的背後,他能夠寬恕他人的品格顯得格外耀眼。
十全十美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找到的,一般說來,識人之短容易,識人之長、能說人好話並非易事。人生在世,寬厚待人是非常重要的,誰不曾有過小小的失誤或過錯呢?
與他人之間的誤會應該主動去化解,並充分諒解他人的過失,只有這樣,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明代政治家王陽明曾經在平定寧王的反叛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寧王反叛準備了10年之久,他收買了朝廷中幾乎所有重臣,而當時的皇帝朱厚照只顧玩樂,不顧朝政,所以當寧王反叛時,形勢非常嚴峻,而最終王陽明只用了三十餘天就擊敗並活捉了寧王。
王陽明平叛寧王叛亂後,當時的朝中頭號權奸江彬有意為難王陽明,他使盡了種種方法試圖讓王陽明難堪。
一次,江彬派自己的爪牙張忠帶著一支京軍去了王陽明的屬地江西南。這個張忠到了南昌後,每天都派人到王陽明家門口,一刻不停地辱罵,試圖激怒王陽明。
那時的王陽明剛剛立下戰功,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和鼓勵,反而被如此刁難,要是換了其他人,早就心灰意冷,對為難他的人充滿敵意了,但是王陽明卻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敵意,而是用自己的寬容化解了他人的敵意。
因為這支京軍長途跋涉而來,所以難免會有士兵生病,王陽明不僅沒有在意在他門外辱罵的人,而且還對士兵百般善待,病了給藥,死了給棺材,也從來不歧視他們,本地人吃什麼,就給他們吃什麼。
就這樣,王陽明化解了這支京軍對他的敵意,這支京軍開始拒絕繼續受張忠的指使,慢慢成了王陽明的忠誠部下。
王陽明曾經說過「此心不動,隨機而動」。這句話的意思是,品性純正寬厚的人不會輕易被世俗的浮華影響。要知道,別人向你投射敵意只是他的小計謀,但是這個小計謀得逞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你的胸懷不夠寬厚。
如果你的胸懷足夠寬厚,那麼對方向你投射來再多的敵意,也會被你的寬厚所化解,最終使仇怨消失。儒家提倡寬厚,因此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寬以待人,體恤他人的難處,這樣才能夠贏得人心,開創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