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載物,君子要存仁愛之心,寬厚待人

2020-12-05 禪說國學

《論語》有云:「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衰,吾何以觀之故?」儒家提倡寬厚清人,而孔子的這句話正是表現了這個觀點。

這句話的意思是:身處上層的人們需要懂得寬厚仁愛,遵從禮節,以虔誠恭敬為做事的根本;奔赴喪事,需要以悲痛哀悼為本。實際上,一個人無論身處什麼階層,都需要做到寬厚。

「為禮不敬」中的「禮」字,不僅僅是局限於上下級,而是廣泛地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現實生活中,寬厚的人遠遠比嚴苛的人更有人緣,更容易受人尊敬。而「敬」就是要做到誠懇、真摯,只有這樣,才能做起事情來順風順水。

為人寬厚,首先要做到的是以人為本,在嚴格中不失去人情味,這樣才能讓他人感受到誠意和溫暖,才能夠拿出最大的熱情,盡最大努力去幫你完成事情。

想要做到寬厚不需要專門花費精力和時間,也不用去刻意為之,僅僅需要從簡單的小事著手,就能夠打動人心。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跨國公司「松下電器」的創始人,被人稱為「經營之神」,「事業部」「終身僱傭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業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創。

松下幸之助很注重對員工的教育和指導,儘管自己十分優秀,但是他對員工從來不苛刻,十分懂得寬恕。松下幸之助每周都會到生產線上解決一些員工的糾紛或錯誤,很多犯錯的員工多數都被原諒,死心塌地為了公司而努力,因此團隊的凝聚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每個松下員工都以自己是松下的員而自豪。

一次,松下幸之助手下的一個老員工,因為一己之私將公司的商業機密透露給了對手公司,這讓松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公司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和調查,這個員工惶惶不可終日,於是鼓足勇氣找到松下幸之助,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他本以為自己會被松下幸之助送到監獄,但是松下幸之助沉默之後,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千萬不要再做這樣的錯事。」之後,這位員工拼命地為公司工作,通過努力,為松下迎來了巨大的利益。

松下幸之助不但對員工寬恕,而且為人也十分的誠懇、細心和包容,絕對不會對員工挑三揀四。正是這一品性,感染了公司全體員工,公司形成了股可貴的「社風」。

即使員工被降級了,他們也沒有絲毫的抱怨,回答都是一致的:「這是我自己的錯誤。也幸虧松下先生給我重新再起的機會。」這不但可看出他的處罰能令員工心服口服,而且他不埋怨、不推卸責任、懂得感恩的精神,也感染了員工。

松下幸之助說:「用人就是要用他的勇敢,必須儘量發掘部屬的優點當然,發現了缺點之後,也應該馬上糾正,以七分心血去發掘優點,用三分心思去挑剔缺點,就可以達到善用人才的目的。」

松下幸之助以一生的事業奮鬥經歷和優秀的經營管理才能以及世人矚目的業績,為自己贏得了無比輝煌的榮譽。在這些榮譽的背後,他能夠寬恕他人的品格顯得格外耀眼。

十全十美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找到的,一般說來,識人之短容易,識人之長、能說人好話並非易事。人生在世,寬厚待人是非常重要的,誰不曾有過小小的失誤或過錯呢?

與他人之間的誤會應該主動去化解,並充分諒解他人的過失,只有這樣,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明代政治家王陽明曾經在平定寧王的反叛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寧王反叛準備了10年之久,他收買了朝廷中幾乎所有重臣,而當時的皇帝朱厚照只顧玩樂,不顧朝政,所以當寧王反叛時,形勢非常嚴峻,而最終王陽明只用了三十餘天就擊敗並活捉了寧王。

王陽明平叛寧王叛亂後,當時的朝中頭號權奸江彬有意為難王陽明,他使盡了種種方法試圖讓王陽明難堪。

一次,江彬派自己的爪牙張忠帶著一支京軍去了王陽明的屬地江西南。這個張忠到了南昌後,每天都派人到王陽明家門口,一刻不停地辱罵,試圖激怒王陽明。

那時的王陽明剛剛立下戰功,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和鼓勵,反而被如此刁難,要是換了其他人,早就心灰意冷,對為難他的人充滿敵意了,但是王陽明卻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敵意,而是用自己的寬容化解了他人的敵意。

因為這支京軍長途跋涉而來,所以難免會有士兵生病,王陽明不僅沒有在意在他門外辱罵的人,而且還對士兵百般善待,病了給藥,死了給棺材,也從來不歧視他們,本地人吃什麼,就給他們吃什麼。

就這樣,王陽明化解了這支京軍對他的敵意,這支京軍開始拒絕繼續受張忠的指使,慢慢成了王陽明的忠誠部下。

王陽明曾經說過「此心不動,隨機而動」。這句話的意思是,品性純正寬厚的人不會輕易被世俗的浮華影響。要知道,別人向你投射敵意只是他的小計謀,但是這個小計謀得逞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你的胸懷不夠寬厚。

如果你的胸懷足夠寬厚,那麼對方向你投射來再多的敵意,也會被你的寬厚所化解,最終使仇怨消失。儒家提倡寬厚,因此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寬以待人,體恤他人的難處,這樣才能夠贏得人心,開創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任建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方可內聖外王!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第一次去清華大學時開始喜歡上這八個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第一次去清華,就在東門前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前面拍了張照片,至今那張照片都保存完好。「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幾個字我開始慢慢的領悟和踐行,直到現在都是我的座右銘,要了解這幾個字,為什麼是清華的校訓?是有由來的,得從清華大學說起。
  • 清華大學校訓的故事:「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兩岸清華同樣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緣起於梁啓超先生在清華的一次演講。梁啓超對清華情有獨鍾,將孩子梁思成、梁思永送到清華學校念書,二人都成為享譽世界的名家。同時,梁啓超本人十分關注清華的辦學和學子的成長。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留美學子的文化植根,曾說過:「清華學生除研究西學外,當研究國學;蓋國學為立國之本,建功立業,尤非國學不為功。」
  • 「厚德載物」是哪幾德,你知道嗎?
    正所謂:「厚德載物」,那麼這個德究竟是哪幾德呢?我們又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德行呢?接下來就讓詩詞君告訴你吧。口德得饒人處且饒人:1、直話:可以轉個彎說;2、冷冰冰的話:可以加熱了說;3、批評人的話:一對一的說,要顧及別人的自尊。
  • 待人寬容,為人厚重,低調隨和,替人考慮,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人最大的教養,不是禮貌,不是客氣,而是做到以下這三點,讓人有身心舒暢之感。待人寬容,為人厚重君子以厚德載物,端莊厚重,不輕佻;和人言語,不揭短。懂得為人考慮,知道與人為善,會收穫更多的支持和善意!眼寬容景,心寬容事,心若放寬了,世界就大了!低調隨和,替人考慮利己,是小聰明,利人,是大智慧,利人做事,自己受益!人活著不容易,懂得為人考慮,不是畏懼,而是一種謙遜和體諒。
  • 做人,要大氣
    他們懂得進取,也知道放下,小事不慌亂,大事泰然處之,胸懷坦蕩,獨自成景,人這一輩子,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大氣之人,不把煩惱放在心上,學會不在意,累了,歇一歇,過不去的,放一放,不埋怨,不頹廢,一笑而過,又何嘗不是人生的灑脫。
  • 【最後一課】合工大校長梁樑:長存仁愛謙虛之心
    校長梁樑寄語畢業生們在以後的人生徵程中,要德才兼修,與人為善,長存一顆仁愛謙虛之心。畢業典禮於當日上午7 點30 分舉行。對畢業生們來說,這標誌著一段大學生活的結束,也意味著人生新徵程的開始。校長梁樑囑咐畢業生們,要胸懷理想,志存高遠,繼續傳承工大人「工業報國」之精神,投身到民族復興偉業中去,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 白居易見小孩打樹上的鳥,於是寫下一首詩勸告,足見一片仁愛之心
    古人除了有著無窮無盡的智慧之外,還有就是那一片仁愛之心,畢竟這些古人讀著聖賢之書,自然對於萬事萬物,這世間所有的生命,那都是心生敬畏之心,也正是這樣的一種仁愛之情,更是令他們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濃濃的愛意。特別是像白居易這樣的偉大的詩人,無論是學識,還是他的人品,那都是一流。
  • 處事待人,牢記這兩句古訓,一生有福氣,日子越過越好!
    處事待人,牢記這兩句古訓,一生有福氣,日子越過越好!意思是君子的氣量沒有邊際,心胸可以容納百川,是大氣的人。比如藺相如,儘管廉頗對他不服氣、不尊重,也沒有與廉頗計較。反而廉頗知道自己的錯誤後,主動負荊請罪。大氣之人,心懷寬厚,懂得謙讓,留有餘地,這樣才積累福氣。與其和人爭辯不休,還不如謙讓一步,留有餘地,彰顯大氣。大氣的人笑對風雨,不被一時的風光迷了雙眼,也不被一時的挫折失了心智。
  • 待人處事的10條經典句子,精煉走心,句句引人深思
    ——《管子·心術》 待人和氣,就如像親兄弟一般親近。待人惡語相迎,便無異於兵刀相見,這句話說明待人應當和善。在這句話中,孔子提出了君子的待人之道,既不能冤冤相報,也不能姑息養奸,應當以公正的而又率直的人格去面對那些對自己有怨恨的人。 4. 誠之所感,觸處皆通。——宋·吳處厚《青箱雜記》 誠懇待人,就會令人感動。所接觸到的地方,都會辦事順利亨通。
  • 做人要大氣,才有大財運!
    大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也是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體現,代表了一種海納百川、從容大方、成熟寬厚的氣度和氣量。想成為大氣之人,在待人、處事、對己三個方面都需要有所講究:■ 大氣之人待人寬容,絕不斤斤計較。古語有云:」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待人總是有「大氣」風範的。他們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分,認為沒什麼難題是溝通不了、解決不了的,他們與人以誠相待、見賢思齊,不會因小失大。因此,財運自然願意眷顧這種待人寬容的人。相反,小人則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的。
  • 修身養德做君子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第二條出自宋代愛國將領嶽飛的《滿江紅》:「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第三條出自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勸學詩·偶成》:「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最後一條是毛主席的《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的名句:「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一組詩詞名句的共同主旨是勸誡人們要珍惜大好時光,不要蹉跎歲月,否則將追悔莫及。
  • 易經中最智慧的3句話,你若能參透1個,就不是平庸之輩
    陰陽之道處處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拿我們使用的筷子來說,一是扮演一陰一陽的角色,陰陽互補配合默契,才能把飯菜夾到嘴裡。不論是什麼事情,都有陰陽。事情有好就有壞,有健康就有疾病,要想達到陰陽平衡,就要靠人的聰明才智。比如一個人工作太過疲勞,就失去了陰陽平衡,這也是偏離了「道」所造成的。
  • 人,一定要大氣!大氣才有大財!
    大氣是一種納百川、懷日月的氣概,一種從容大方、自然天成、胸有成竹的氣量,一種成熟寬厚、寧靜和諧的氣度。 待人豁達大度、胸懷寬廣,這是一個人具有良好修養的外在表現。古人云:「君子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同志間,要善於溝通,珍惜緣份,互相幫助,互相配合,以誠相待,見賢思齊,在共同目標下求合作,在相互合作中求合力,在相互信任中求發展。
  • 易經之道:八卦與八種教養
    時代已變,女德仍需坤卦的卦象是地,特質是「順」——順下,所謂「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種品行,讓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女性,進而想到傳統中對女性的要求——女德。簡言之就是:身份上是賢妻良母,待人上是溫暖寬厚,內心裡是安忍堅韌,姿態上是寬容順下。古代,這些要求是全部,在女人越來越有自己追求的今天,也同樣可以作為主要。順下,絕非屈服於男權之下,而是明白男女無論生理心理的確有別,因而各有其適當的位置,這種位置卻是平等的,而不是非要去做男人擅長、得力的事情才叫平等。
  • 多重維度中的儒家仁愛思想
    另有一些學者則認為,重視家庭倫理及人倫的意義,固然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傾向,但在儒學發展史上,仁愛並沒有被局限於「家」的範圍,人類要把仁心從血緣之愛推廣到所有的群體。仁愛並不能簡單「固化於」血緣之愛,其最高境界應該是愛及所有人。  確切地說,對於儒家之愛的不同認識由來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