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7 8809G! I/A合體NUC骷髏(冥王)峽谷初體驗(全文)_Intel NUC...

2020-11-26 中關村在線

        在商業社會,經濟實體之間的激烈競爭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在體育界,耐克和阿迪達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兩間的」百年戰爭「舉世矚目。在科技領域,晶片大佬們的殺伐攻防同樣精彩,相關粉絲們的」信仰「也是相當地充足。2017年以來,拜Ryzen 架構提升所賜,Intel 與AMD 粉絲之間的口水大戰成為晶片業界的勝景。


i7 8809G! Intel AMD合體主機骷髏峽谷初體驗

        不過,商人逐利乃是本性,資本力量自有他的運行軌跡。Intel不但在歷史上對AMD提攜有加,在現實中也發布了搭載AMD Radeon GPU 的Kabylake-G 系列高性能CPU。這套令粉絲們大跌眼鏡的CPU系列現在已經明確上市,旗艦型號i7 8809G的載體就是我們今天將要為大家初步評測的Intel 新一代NUC ——骷髏峽谷

        註:這款產品的官方型號是NUC8i7HVK,國內外媒體此前一致以英文冥王哈德斯之名稱其為「冥王峽谷」,但Intel官方消息要求仍然正式稱其為「骷髏峽谷」。為避免混亂,本文以後者為準。


Intel骷髏峽谷NUC

         以Intel 自己的」峽谷「系列NUC為代表, 迷你主機陣營有著很高的人氣,技嘉、微星等板卡品牌和Alienware等正統OEM大佬都有涉足。Intel為這種半邊緣化的迷你PC也專門設計了一些裡的高性能處理器,i7 5775R、i7 6770HQ等搭載高性能核芯顯卡的高端CPU血脈一直延續,不曾斷絕。


Intel 和AMD 的歷史關係錯綜複雜

         Intel 與AMD聯合推出的(確切的說是Intel 採購AMD Radeon GPU自己封裝的)Kabuylake -G 系列CPU 是Intel 自家搭載高性能GPU 技術路線的自然延伸,只是這一次AMD的GPU能耗比更高、絕對性能更加強大而已。在產品發布前後,面對這種聯合方案能否持續下去的疑問,Intel 一般不願過多正面宣揚,可以看出其試水的態度。結合最近Intel打算第三次重啟獨立開發高性能獨立GPU的新聞(前兩次分別是1998年的i740和2008年的Laraabee),可以看到Intel一直在做多手準備。


intel NUC 上印有Vega M 標註 但沒有AMD

         言歸正傳,i7 8809G 是一款將Intel 四核心Kabylake架構與AMD Polaris-Vega 混合獨立GPU 通過先進的EMIB方式混合封裝在同一PCB上的先進處理器,兼顧了Intel CPU架構的高效和AMD GPU的穩定與強大,在迷你PC領域擁有超強的競爭力,在輕薄筆記本平臺也有相當的適應性。Intel 骷髏峽谷 NUC 迷你主機是這款處理器的載機,是上一代搭載i7 6770HQ CPU 主機骷髏峽谷的正統替代產品。

        本文將結合Kabylake-G 的技術特點,介紹骷髏峽谷主機的基本軟硬體配置、功能特色,探討這款主機的基礎性能和遊戲綜合表現。由於時間緊張,有關i7 8809G 的超頻特性、全面遊戲能力以及骷髏峽谷的進一步散熱測試將在後續測試中逐步補全。       

2骷髏峽谷的外觀擴展

骷髏峽谷的外觀擴展

         我們收到的是國際正式版的峽谷頂配機型,採用Intel官方包裝。這款包裝盒子是一個橫置的梯形截面構造,正面印有Intel NUC 巨大的標誌,右上角有具體型號,右下角是AMD RX Vega M 的標誌,側面寫有不鎖倍頻的宣傳用語以及擴展接口布局。

機身重量

         送測款產品附贈了VESA掛架,可以直接掛在顯示器上,其適配器功率達到了230W,超過多數中端遊戲本。產品三維尺寸是221×142×39mm,淨重1.28千克,加上適配器約為2.05千克,介於13英寸輕薄本到14英寸輕薄遊戲本之間,頗為纖巧。

         機器本身的構造中規中矩,普通的扁平盒裝機身邊緣略有切邊,邊角也有一些弧度造型處理,但自身辨識度不是太高。這款機身給人留下的主要印象在於側面巨大的散熱格柵,以及前後滿滿登登的各類接口。相比於Alienware Alpha 等傳統遊戲主機,骷髏峽谷的機身體積小得多,但接口規格豐富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機器的發光骷髏標誌被印在頂蓋上方,其內部構造我們將在隨後的拆解中說明。除了霸氣的骷髏標誌,其開機按鍵(藍)和SD卡槽(綠)也有背光燈點綴裝飾。


骷髏標誌和其他背光燈


正面接口


背面接口


接口包裝盒上就說清楚了

      該機的正面接口包括:耳麥插孔、USB TYPE-C、兩個USB TYPE-A 接口(黃色為供電增強款3.0,藍色是3.1)、SD卡槽和一個HDMI2.0a視頻接口

      背面接口是:兩個RJ45 乙太網接口、四個USB 3.0接口、兩個雷電3(TYPE-C構型)、兩個mini DP視頻輸出接口,一個HDMI2.0a視頻輸出接口以及一個耳麥插孔。

      骷髏峽谷的USB 數量不但直追桌面中端臺式機,在種類豐富性上更是無人可及。考慮到mini DP和HDMI 的各種備份,他的視頻輸出能力也是超級強大,讓任何遊戲筆記本都望塵莫及。


3內部詳細結構拆解遍覽

內部詳細結構拆解遍覽

        下面我們對這款緊湊型選手進行拆解作業,看看他的內部構造究竟如何。從機身固定來看,骷髏峽谷拆下頂蓋和下面的頂部金屬面板後,PCB的主體部分套在一個軟殼結構內,設計頗為精巧。

背光是這樣煉成的

         這款機器的頂部背光燈是靠機身下方的白色貼紙透露而出顯現的,骷髏的兩個紅色眼睛來自於貼紙上摳出的兩個大洞,看起來相當的親切。

          機器的PCB CPU部分朝下,內存和固態硬碟朝上,前部接口通過一些列走線並聯到主板一處條線上。主板上安置有CPU安裝背板,也能看到雷電控制器。

           送測機器的存儲部件相當地不計工本,搭配了兩條1.2V電壓 DDR4 3200 8GB內存不說,還用上了Intel 自家強悍的傲騰800P 內存,還是118GB的頂配版。其標準固態存儲是自家的SATA 通道545S固態硬碟,和傲騰並排安置在M.2接口上。


HBM 在上 VEGA居中 下方是CPU(旁邊LGA CPU是i3 7350K)

         骷髏峽谷的PCB用料很考究,供電能力還是相當強悍的。當真正拿下PCB時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Intel EMIB互聯封裝的模式,HBM和AMD VEGA GPU 被緊緊放置在一起,通過內部信道與Intel Kabylake CPU互通有無,整體布置在一塊基板上。通過旁邊i3 7350K 的對比可知,這塊PCB的面積還是很大的。    

4Kabylake-G與i7 8809G

Kabylake-G與i7 8809G

         i7 8809G 為代表的Kabylake-G 被歸類到第八代酷睿家族中,雖然Kabylake 一眼出賣了她,但是這也不是什麼怪事了。目前輕薄本領域已經普及了的i7 8000U系列CPU 代號就是Kabylake-U Refresh,只能說八代酷睿本身圈定的範圍沒有明確的標準。


系列家族

        Kabylake -G 家族還包括i7 8709G、i 8706G、i7 8705G和i5 8305G。其中,i7 8809G 當為NUC特供,功耗放寬到了100W(包括GPU) ,擁有完整的Vega M 顯示核心;i7/i5 87XX G應該是65W 總功耗的筆記本版本。i5 8305G 擁有1280個流處理器,已經在戴爾XPS 15 2in1 筆記本上正式發布。


全稱超長

       這個系列的名字全稱相當長——8th Core Proceesors With Radeon RX Vega M Graphics,也就是」帶有Vega M GPU的八代酷睿」。我們不用特意糾結這個家族的具體名稱。由於時間原因,這款機器的BIOS我們還未能進入,稍後會補上硬體方面的識別信息。

       


官方自帶XTU超頻工具

      這款機器自帶了Intel 官方XTU超頻工具,結合其他軟體我們可以讀取出她的規格信息:

      一:四核心八線程設計,擁有8MB 三級緩存,保留GT2等級核顯。

      二:進準頻率3.1GHz, CPU 默認熱設計功耗45W。

      三:四核滿載睿頻倍頻39,單核最大睿頻4.1GHz。

      四:PL1 長睿頻功耗為65W ,堅持時間64秒,PL2 瞬時睿頻功耗限制同65W,2.44毫秒。 這顆處理器是不鎖倍頻的,可以任意調節主頻,所以包裝盒上的Unlock也就不難理解了。

5CPU:i7 7700T八代酷睿版

CPU:i7 7700T八代酷睿版

         根據相關背景消息,Kabylake-G 計劃開始於2015年。考慮到Kabylake 代號正式出現在2016年,可以認為Kabylake-G和 普通七代酷睿完全是同時期並行的關係,採用了相同的14nm 製程工藝。

         結合滿載頻率可知,這顆融合處理器的CPU部分性能大概介於i7 7700T 和i7 7700之間,考慮到她的默認功耗限制,可以理解為加強版的i7 7700T或者輕微降頻版的i7 7700。


Wprime 2.10 1024mb 195秒


X264 HD Benchmark 29.03 幀/秒


西洋棋15755


HWBOT 29.80 幀


Cinebench R15 多核855CB 

        我們的實測也證實了這點,i7 8809G 在絕大多數測試中都稍微落後於i7 7700 一點點,考慮到這款骷髏峽谷默認開啟了DDR4 3200雙通道的XMP 頻率,所以實i7 8809G的成績應該更加接近i7 7700T。

         由於時間所限,本文沒有來得及將i7 8809G的性能與其他CPU進行比較展示,後文的Vega GPU也暫時沒有對比。相關內容我們家將在下周后續深入測試中放出。 

6GPU:Polaris+HBM變Vega

 GPU:Polaris+HBM變Vega

          GPU方面,AMD 和Intel 官方給這款異構CPU的命名是RX Vega M GH, 但是軟體底層識別為Polaris 22也就是北極星架構。這款GPU捆綁了HBM2顯存,架構應該介於Polaris和Vega之間的漸進形態。


GPU-Z信息 ROP 識別不能


HWINFO 識別

         有消息傳聞此GPU擁有多達64個光柵單元,但我們目前的軟體讀數顯示她的ROP仍然只有32個,此處有待於進一步證實。其他規格方面,這款GPU擁有1536個流處理器、96個紋理單元,核心頻率1190MHz,使用等效1.6GHz的4GB HBM 2 顯存,帶寬是204.8GB/S。


Intel 皮 AMD心的驅動程序


Intel 皮 AMD心的驅動程序


Intel 皮 AMD心的驅動程序


Intel 皮 AMD心的驅動程序


Intel 皮 AMD心的驅動程序


Intel 皮 AMD心的驅動程序

        從理論規格上來看,這款GPU的核心計算能力大概介於RX 470D 到RX470 之間,強於NVIDIA 的GTX1050ti, 如果考慮到HBM 2的帶寬加成,有些粉絲期望她能達到RX480 、GTX1060 Max Q左右的性能水平也是可以理解的。

         Intel使用了來自AMD官方的驅動包,但對驅動UI進行了一番自己的"裝修處理」——所有的AMD 標誌被去掉,標題等特別突出Vega 品牌,同時所有紅色被替換成了藍色。這個版本的驅動UI 看起來非常清爽,別具風味。

73DMark 顯卡理論性能對比

 3DMark 顯卡理論性能對比

         我們使用著名的3DMark 系列測試軟體對這款非常有意思的GPU進行了理論性能測試,所有測試都在默認驅動和高性能電源模式下進行。


Time Spy Extreme 1349分


Firestrike Extreme 4196分


Time Spy 3067


Vr Orange 測試

        由於不同等級的3Dmark 測試壓力區別不同,所以這款Vega GPU 同大家期待的目標對象之間差距比例也不太一致。

        首先明確,單純看3DMark跑分,GTX1050Ti 不是Vega M GH的對手,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Vega M 的閹割版應該與GTX1050Ti定位差不多,完全體的Vega M GH 性能在A卡陣營內介於R9 290非公版到RX470非公版、筆記本RX580之間,換算到N卡方面大概下限是GTX980M水平,上限在Max Q 的GTX1060 或非公版GTX970左右。

        典型狀態下Vega M GH 的跑分與移動版RX 580 和Max Q 版GTX1060差距在10%到15%之間。 

8三款3A遊戲幀數溫度表現

三款3A遊戲幀數溫度表現

        我們選擇近期三款熱門遊戲來驗證Vega M GH的遊戲性能,他們是《刺客信條 起源》、《孤島驚魂5》和《古墓麗影 崛起》,都是新時代的3A高畫質大作。三者均開啟1080P最高畫質,利用遊戲內置Benchmark 得出結果。古墓麗影開啟DX12模式使用SMAA,刺客信條關閉動態解析度。 


刺客信條畫面設置


刺客信條畫面設置


古墓麗影10畫質設置


古墓麗影10畫質設置


孤島驚魂5 畫質設置


孤島驚魂5 畫質設置


孤島驚魂5 畫面截圖


刺客信條起源畫面截圖


孤島驚魂5 平均幀48


刺客信條平均幀36


古墓麗影10 平均幀43.89

       首先我們可以確認,AMD Vega M GH 完全具備在1080P 解析度下爽玩兒非極限抗鋸齒最高畫質下大多數遊戲的能力,其古墓麗影10 和孤島驚魂5成績都在40到50幀之間,有相當的流暢度,如果繼續降低畫質完全可以完美流暢運行。   即使刺客信條的壓力略大,但這畢竟是目前配置要求最高檔的遊戲之一,骷髏峽谷的表現完全合格。

       不過如果同RX 580移動版、RX470 或Max Q版GTX1060 相比,Vega M GH 相信還有非常大的性能差距,可能更加接近GTX1050Ti一些。考慮到遊戲過程中GPU 的溫度幾乎從未超過65攝氏度,相信經過適度超頻,骷髏峽谷適度開發GPU性能潛力是可以期待的。

      不過,骷髏峽谷的遊戲CPU溫度還是很高的,部分情況下突破了90攝氏度,值得注意。 

9整機存儲性能與未來展望

 整機存儲性能與未來展望

          前文提到,Intel 骷髏峽谷NUC送測機的存儲配置是傲騰800P 118GB和Intel 545S 512GB 的組合,內存配置是雙通道DDR4 3200(金士頓駭客神條)並且默認開啟了雙通道。由於時間限制,我們將在隨後放出傲騰800P 的獨立跑分測試。

          


實際複製速度(USB3.0硬碟盒到Intel 545固態)

        當我們將三款正版遊戲從移動硬碟複製到骷髏峽谷的主硬碟——SATA 通道的545S時,其複製速度穩定在300MB/S以上,可以說很強大了。

        經過我們的觀察,骷髏峽谷的傲騰800P 是以獨立的系統盤方式裝配使用的,並未開啟加速功能。從實際情況來看,傲騰800P內安裝的Windows 10 1709 系統運轉如飛,響應速度遠遠超過SM961 這種普通M.2 固態硬碟,即便其持續讀寫速度不如後者。


AIDA 64 內存吞吐


PCMark 10 拓展模式4995

       骷髏峽谷的i7 8809G 不鎖倍頻也支持內存超頻,對XMP內存的支持毫無壓力,金士頓DDR4 3200在這臺機器上跑出了非常漂亮的內存吞吐測試成績。

       得益於高頻內存和強勁SSD系統,在PCMark 10 拓展模式中,骷髏峽谷獲得了5000分左右的高分,直追頂級遊戲本和高端移動工作站,綜合實力非常強勁。


總結與展望:

       就骷髏峽谷自身來說,其配置冗餘度極高的視頻、USB接口完全讓絕大多數一體機和遊戲本汗顏無地。全面、高規格的擴展能力既體現了Intel強大的技術實力、業界領導能力,也反映出設計人員對遊戲愛好者心理和需求的全面掌握,非常親民務實,值得所有遊戲PC從業者認真學習。

      在外觀和機體設計來說,骷髏峽谷機身小巧,集成度極高,比微軟、索尼等遊戲主機硬體設計更加科學合理,下大力氣鋪陳的散熱規格也得到了相對滿意的效果。除了在「風騷」的視覺層面上略有缺憾外,骷髏峽谷機體設計幾乎已經做到了最好。


i7 8809G CPU 特寫

      若針對 Intel 和AMD 合作推出的i7 8809G 等系列Kabylake -G處理器評述,其CPU部分性能發揮沒有受到迷你主機體積的影響,但溫度略高;其GPU部分溫度控制相當得力,綜合性能基本達到了大家的普遍預期的中間水平,沒有降頻情況出現,但距離部分粉絲暢想的追平GTX1060的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

      Intel NUC的散熱設計相對合理,自家產品在存儲方面也有高規格的配合,讓這款骷髏峽谷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素質。戴爾等品牌搭載的其他Kabylake G產品,也值得我們期待。此次Intel 使用AMD GPU的產品策略,目前來看是基本成功的。

      這款機器國行售價仍然未知,海外價格基準價格在1000刀左右,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需要說明的是,目前骷髏峽谷零售版應該沒有存儲配件。

10Intel NUC詳細參數

相關焦點

  • i7 8809G/8705G!Intel AMD合體CPU對比詳測(全文)_筆記本評測...
    「冥王峽谷」(官方仍要求中國區稱之為骷髏峽谷)NUC以及惠普和戴爾的筆記本上全面鋪貨。有關冥王峽谷和惠普Spectre X360 15這兩款Kabylake G 的單獨評測我們早前已經發布了,今天我們將加入Intel其他的7、8代CPU和NVIDIA 、AMD對應檔次的獨立顯卡,為大家剖析i7 8809G和i7 8705G的綜合性能定位。
  • Intel黑豹峽谷NUC首曝:11代酷睿、PCIe 4.0、雷電4
    Intel日前揭曉了代號「幽靈峽谷」(Ghost Canyon)、型號NUC 9的高性能NUC迷你機,配備九代酷睿H 45W標壓版,最高支持8核心16線程,而且可裝獨立顯卡,這在NUC史上還是第一次。不過,目前冥王峽谷(Heades Canyon)、骷髏峽谷(Skull Canyon)的真正繼承者,將會是「黑豹峽谷」(Panther Canyon),正式名稱「NUC 11 Extreme」。
  • 英特爾幽靈峽谷拆解:支持M.2 22110 SSD,未來可選 RTX 3060
    IT之家 1 月 16 日消息 日前,英特爾發布了新款高性能 NUC 主機幽靈峽谷,首發配備為 11 代酷睿 i7 低壓處理器 + RTX 2060 顯卡。Simplynuc 網站現已上架英特爾新發布的幽靈峽谷 NUC,起售價 1349 美元。
  • 英特爾幽靈峽谷 NUC 繼任者「野獸峽谷」曝光
    IT之家 12 月 2 日消息 根據外媒 FanlessTech 的消息,英特爾幽靈峽谷 NUC 的繼任者是 「野獸峽谷」,將搭載 11 代酷睿 H 系列處理器。另外,2021 年第四季度英特爾還會推出一款 8 升體積的野獸級 NUC。
  • 英特爾intel i3-10300追平i7-7700還是i7-7700再就業
    i3-10300i7-7700是4核心8線程4c8t,主頻3.6Ghz,最大睿頻4.2Ghz,14nm工藝製程LGA1151針腳的KabyLake架構。i7-6700是4核心8線程4c8t,主頻3.4Ghz,最大睿頻4.0Ghz,14nm工藝製程LGA1151針腳的Skylake架構。
  • Intel或推幽靈峽谷、幻影峽谷NUC遊戲主機,用第9代的Intel CPU?
    Intel或於2020-2021年推幽靈峽谷及幻影峽谷NUC遊戲主機據悉,Intel將於 2020-2021 年推出基於幽靈和幻影峽谷的 NUC 遊戲主機。屆時,面向非遊戲玩家的 Frost Canyon 和 Quartz Canyon NUC 主機也會推出。
  • 4GHz猛獸實為搞笑:老謀深算不過Intel矣(全文)_Intel 酷睿i7 4790K...
    為了對得起用戶,Intel特意發布了名為Devil's Canyon(惡魔峽谷)核心的i7-4790K和i5-4690K處理器,它們的核心價值在於:擁有更強的超頻性能。在惡魔峽谷於日本發售的首日,位於東京秋葉原的店鋪就打出了非常顯眼的廣告:Intel惡魔峽谷核心超頻CPU發售啦!可以看出其實日本人對此也是非常重視。不過「真相只有一個」,大和民族歷來以精益求精和探索未知為己任,在發售當天就對i7-4790K「開腸破肚」開了蓋。開蓋之後我們可以看到i7-4790K處理器的頂蓋和DIE之間仍然採用了看起來同i7-4770K一樣的矽脂材料,所不同的也只是矽脂的顏色。
  • INTEL 石英峽谷 NUC 測試報告
    產品配置清單:先來說一下整個機器的配置,NUC 是一種體積較小的桌上型電腦準系統,所以出廠就會自帶一部分硬體,並需要自己另購一部分硬體。總結一下,石英峽谷這款產品總體的工業設計還是讓我比較滿意的,無論是產品拆裝、擴展、散熱、用料等方面,都有比較用心的設計。
  • 強勢依舊 i7 8700K 5GHz遊戲初體驗
    2017年10月第八代酷睿桌面版正式問世,多核心與高主頻的完美結合讓八代酷睿桌面版在諸多應用中獲得優秀的表現,給用戶帶來不同於一樣的使用體驗。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i7 8700K超頻到5GHz的遊戲測試。
  • 小米11 首發驍龍 888,英特爾11代酷睿黑豹峽谷NUC本月發布
    2、根據外媒 FanlessTech 的最新消息,英特爾 11 代 酷睿 「黑豹峽谷」 NUC 仍將按計劃在本月發布,黑豹峽谷」(Panther Canyon)的型號為 NUC 11 Performance,搭載 28 W 的 Tiger Lake-U 處理器 (i3、i5 和 i7),配備英特爾 Xe GPU,支持雙通道 DDR4 - 3200 內存,SSD
  • [圖]Cirrus7推Incus NUC:最高支持Core i9-10900和AMD Ryzen 7 4750G
    對於 35W 配置,您最多可獲得 8 核 AMD Ryzen 7 PRO 4750G 支持(配置為35W(cTDP)),或者是Intel Core i9-10900T(其為10核心晶片,TDP為35W)。 65W的設計允許更快的 Core i9-10900(主頻為5.2 GHz)或Ryzen 7 PRO 4750G。
  • 高性能低功耗intel Corei7 4790售1819元
    【PConline上海站 行情】intel Core i7 4790依然四核八線程、Turbo Boost 2.0加速技術、超線程技術、智能高速緩存、雙通道intel Core i7 4790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網購實價
  • 酷睿i9降臨 回想那些年記憶中的「i7」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最強酷睿的名號有極大概率將由i9 7800/7900系列繼承,X299平臺上最強的i7 可能僅僅是四核心的i7 7740K型號,PCI-E通道和內存通道都與i9相去甚遠,定位大幅度下調。不論i9 是不是將要全面取代i7,後者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都不會一下子磨滅,今天我們就帶領大家回憶過去——回憶那些年我們用過的各具特色的i7 處理器。
  • Intel i7-4790K超頻測試
    i7-4790K與i7-4770K背面外觀對比:元件排布位置不同Devil's Canyon(惡魔峽谷)的兩大改進點  Intel為今年的K系列處理器設計代號為Devil's Canyon(惡魔峽谷),目前包括i7-4790K、i5-4690K、紀念版的奔騰G3258三款產品。
  • 十核心二十線程 酷睿i7-6950X首發評測(全文)_Intel 酷睿i7 6950X...
    電源CORSAIRRM650i散熱器CORSAIRH115i酷睿i7-6950X的得分遙遙領先,相比i7-5960X的效率提升了32%,總得分逼近5萬大關。如此強勁的運算能力,對於一臺發燒級主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辦公還是娛樂,使用這款十核心二十線程的處理器都會得到前所未有的極致使用體驗。  作為Intel首款亮相桌面平臺的十核心二十線程的處理器,在CPU核心規格上的確實現了一次質的提升。
  • intel CPU後綴英文字母含義,簡單科普一下,想知道的趕緊看過來
    比如Core i7-5960X代表的是I7的5代CPU裡的至尊版,Core i7-4960X代表的是I7的4代CPU裡的至尊版。比如3.1GHz-3.9GHz的i7-4770S(對比i7-4770K為3.4GHz-3.9GHz)。T後綴的CPU在功耗上更加低,降至45W或更低,頻率也比S後綴的更低。比如2.5GHz-3.7GHz的i7-4770T(對比i7-4770K為3.4GHz-3.9GHz)。
  • 超頻發燒友最愛 酷睿i7-4790K配置指南 (全文)_Intel 酷睿i7 4790K...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套基於Intel 酷睿i7-4790K處理器組建發燒級超頻主機,價格約7000元。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套配置的具體信息:    Intel 酷睿i7-4790採用22納米工藝製程,採用了最新的LGA 1150處理器插槽。
  • Intel酷睿i7-11700K在Geekbench 4中擊敗i9-10900K:八核次旗艦性能...
    按之前曝光的消息,Intel將在本月稍後的CES 2021上,發布全新的第11代酷睿處理器(Rocket Lake-S),在很多Intel粉絲的期待中,酷睿i7-11700K通過Geekbench 4展示了自己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