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在肛腸科中的發病率極高,據不完全統計十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有過痔瘡病史,而且年齡越大其發病率越高。對於痔瘡,不能草草的自行使用痔瘡栓了事,需要進行常規的治療,甚至是手術切除。
臨床上將痔瘡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而這些痔的形成大多與不良的排便習慣、飲食不健康、久站久立等因素有關。當痔瘡發作時會出現便血、疼痛、甚至痔核脫出,給患者的身體與心理造成困擾。除此之外長期不治的痔瘡還會造成一系列危害,需要引起各位患者警惕。
很多人覺得痔瘡是小病,忍一忍就過去了,又長在隱私部位,常不好意思就診,就這樣一拖再拖,結果人的精神和身體受到很大的影響,那麼到底痔瘡到底對人有哪些危害呢,不治療行不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導致貧血
痔瘡在排便時或多或少的有便血情況,長期的失血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特別是女性痔瘡患者。當缺鐵性貧血較重或進展較快時,則會出現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體力活動後氣促、浮腫等症狀。所以一旦出現便血就要引起重視。
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主要是出現在老年痔瘡患者身上,大多是外痔經久不治所致。外痔的痔核在肛門外,呈球狀且可堵塞肛門,當有氣體產生時,因氣壓不夠強,時常把氣體憋在裡面。長時間的體內存在著廢氣,密度過大會導致小腹脹氣,或者導致血管受壓強度大影響心臟的正常收縮,易有供血不足等,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所以老年朋友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尤其要特別注意痔瘡的治療。
引發心理異常
痔瘡長在人的私密部位,很多痔瘡患者因害羞而耽誤病情。長此以往身體的痛苦無法排除,心理的壓力越積越深,從而引發心理異常,如抑鬱症。
癌變的風險
痔瘡大多發生在肛管直腸附近,與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似,據臨床觀察90%以上的直腸癌患者在初期被誤診為痔瘡。所以一旦患有痔瘡最好及時切除,並且活體取檢或做腫瘤標誌物的相關檢查。
加重便秘
痔瘡發作時會有排便時肛周疼痛,有些患者會因為疼痛而排斥排便,從而導致便秘。而便秘會導致痔瘡疾病的加重,從而使排便時的痛感增強,如此惡性循環,便秘也日益嚴重。
綜上所述,當發生有痔瘡時就應立即治療,不要諱疾忌醫。對於醫生來說,手上經診的痔瘡案例不在少數,而且醫生是有職業操守的不會無故透露病人隱私。為了預防痔瘡或痔瘡的復發,在日常生活中要少食辛辣刺激之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久站久立。
溫馨提示:患上肛腸疾病不可長時間拖延,患有肛腸疾病長時間不治療容易誘發其他多種肛腸類疾病,這將會嚴重傷害患者身體健康、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
因此,在生活中若是發現自己有了患上某種肛腸疾病的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的肛腸科室進行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