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小米手機在業內有著不同的聲音,但不可否認的是,小米的配件都是非常良心的,比如小米移動電源、小米插線板、小米自拍杆等等,當然,還有我們接下來要說的小米手環。
去年小米手環一代隨小米手機4同時誕生,售價79元,功能絲毫不遜許多上千元的手環。一年以來的戰績彪悍,出貨量突破1000萬部,在Apple Watch之後成為全世界第三大智能穿戴設備。
而在最近,小米手環光感版也正式發布,新款手環唯一的不同就是加入了心率檢測,你還別說,100元內支還持心率檢測的手環,應該也就這一款產品了。
那麼它的心率檢測到底準不準,真實體驗又是怎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體驗:
新版小米手環光感版相比之前變化主要有三個地方。
1、包裝盒變扁了
2、光感版加入了光感模塊
3、充電器重新設計,尺寸更小,兩者並不通用,充電線由圓線改為扁線。
另外,隨著光感版的上市,原來的小米手環售價降到了69元。
下面我們一一來看:
左邊光感版,右邊普通版
包裝盒採用小米一貫的牛皮紙風格,新版小米手環光感版是側躺在裡面的,不像一代那樣豎立著,因此盒子很扁,不佔空間,當然,也少了一種首飾盒的感覺。
從命名上我們就能看出,新手環甚至算不上升級版,僅僅是加入了一個心率功能而已,背部這個有著小綠點的孔洞就是心率傳感器的位置啦。
外形上,由於加入了心率模塊,厚度增加了0.9cm,重量增加了0.5g,這點變化戴在手腕上完全感覺不到。新手環一體化設計的非常緊密,必須暴力拆解,其防水性能因此也非常不錯,支持IP67,日常帶著洗手、洗菜完全沒有問題。
另外,上一代有用戶反應,小米手環的皮帶用久老化後,米粒常會容易脫落,這次小米的皮帶採用了熱塑性彈性體材質,彈性和任性較之前更強,在塞入米粒時,也明顯感覺更為緊緻難插一些。
充電器相比之前明顯短了一截,因為厚度不一,因此光感版與之前的普通版並不通用。充電線從圓線改為扁線,更適合收納。
清晨外出鍛鍊時,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人佩戴手環跑步,對於意圖通過運動來提升快速提升自己的用戶來說,心率檢測還是有必要的。
讀書時上過體育課時應該知道有一張表,就是隨著年齡逐漸降低的最佳運動心率,如下表:
對於普通人來講,最佳健身心率=(220-年齡)×(60%-80%),在心率過低的區間裡,鍛鍊效果不好;而如果心率過高,則容易噁心、頭暈、胸悶,甚至有猝死的危險。因此能夠在運動中實時觀察自己的心率益處多多。
從這個角度來講,小米手環光感版雖能在跑步時實時監測心率,不過同時也暴露了沒有屏幕的劣勢,如果想根據心率來調整跑步節奏,手裡還要握著一部手機,這也是不太現實的。
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小米手環光感版的體驗和準確性又如何呢?查閱資料發現,在心率檢測方法上,目前有主要有四種:
1、光電式測量法
光電式測量法是通過LED燈搭配感光光電二極體照射血管一段時間,根據血液對於綠光吸收量的改變來測量心率。這種用於血流檢測的光學技術,專業上稱為「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簡稱PPG,綠光PPG跟心電圖獲取的數據更為接近,不過由於當血液經過毛細血管流入手腕時,血液實際的流動速度已經放緩,因此最終的結果仍存在一定誤差。
2、心電信號法
這種方法想必不用過多介紹,最常見的就是醫院的心電儀,而引申到可穿戴設備中就是心率帶。
3、動脈血壓法
這種方法就是最傳統的中醫當中的號脈,手腕或脖子兩側都可以感受到動脈的壓力有規律地漲落,在可穿戴設備中就是通過壓力傳感器將這個信號變成心率。而這種方法在體驗上並不友好,比如這種方式對於壓力較為敏感,所以在佩戴上會處於一個兩難的狀態。
4、生物電式
它的核心是藉助於生物電阻抗傳感器,通過生物肌體自身阻抗來實現血液流動監測,並轉化為具體的心率、呼吸率及皮電反應指數,測量結果準確性相比較光電式來說會更高一些。例如Jawbone UP3上就配備了四個生物電阻抗傳感器。
目前絕大多數的智能手環、手錶監測心率都是光電式,除了這次的小米手環光感版外、比如Apple Watch、moto 360等等也採用這種原理。另外三星S5、Note4之後的多款支持心率監測的手機也是使用的光電傳感器。
筆者安靜時心率在76次左右,實際體驗來看,小米手環光感版檢測準確性尚好,但不一定保證每一次都穩定。有時就會出現,10次測量中,有9次都是準確的,然後偶然出現一次數值偏差較大的結果。從眾數角度出發,得出正確的心率不成問題。
幾乎同一時間測量,偶爾有次偏離較大的數據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光電式心率傳感器,不像傳統心率帶那樣緊勒著手臂,但為了防止外界光源幹擾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還是必須緊貼與皮膚,在測量心率時手環和皮膚間不能留縫隙,同時測量單次靜態心率時還需抬手臂與胸同高,手環需要避開手腕位置。
再來談談續航方面,官方的數據是小米手環一代為30天,光感版為10天左右,筆者從拿到手就沒怎麼充過電,用了8天,電量從73%降到28%。期間筆者平均每天測20次心率,電池還是很耐用的。
因為手環本身沒有屏幕,進行配置和查閱都需要在手機上實現,對應的APP依然是「小米運動」,除了綁定小米手環外,它還能綁定小米體重秤、小米智能跑鞋。
體驗來看,這款APP界面依舊清新,動畫也比較酷炫,功能非常詳細,只是交互邏輯還有優化的空間,某些功能隱藏的比較隱秘,不過買這手環的一般對數碼產品多少懂一些,上手也不算是個事。
主界面便是小米手環的主打功能:「計步」和「睡眠監測」,通過左右滑動即可切換。
「7:45-8:29」,這正是上班路上的時間,可見其記錄的相當詳細。而且有意思的是,它還會根據你消耗的卡路裡換算成對應的食物。點擊進入可查看詳情,Android版的精度更高,能精確到每十分,而iOS版只能精確到每小時。
Android版比iOS版更精細
因為手機一直在身邊,連接一直很穩定,數據傳輸也非常快,走幾步,手機上的數值就會跟著變化,每次開啟APP都會重新連接,連接速度3-4秒的樣子。
手環屏幕解鎖
目前小米還沒有一款支持指紋識別的手機(馬上就有了),手環解鎖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指紋識別的替代產品,只要與小米手機靠近,就能免密碼解鎖。
不過現在還有些小小的尷尬,就是感應距離還有些太遠,如果你就在手機附近的話,那麼別人也能順利的解鎖,未來如果能夠將範圍縮小到半米之內會更實用一些。
震動鬧醒
其實筆者在佩戴手環時根本不會去看APP中看今天走了多少步,因為現在微信運動每天都會推送。用到更多的是它的兩大功能:震動鬧醒、來電震動。
來電震動不用說太多,如果忘了把手機靜音關閉,很容易導致未接來電;有了手環,則在響鈴後按照設置的延時時間在手腕上震動,不會漏接一個電話。
如果你帶了支持「震動鬧醒」的手環,完全可以放棄鬧鐘,手環的震動鬧醒功能要比手機要「健康」的多,一來它不會影響家人、二來你也不用對著刺眼的手機屏幕戳關閉。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手環還提供了輕震和重震兩種模式,會根據你睡眠的深淺智能選擇;它還支持鬧鐘半個小時前的一次淺度提醒,更容易的起床。
體驗中發現一個細節需要改進,切換關聯手機後,智能鬧鐘每次都需要重新配置,如果能像運動數據一一在雲端同步就更好了。
小米手環還能用步數換保險,每天走路10000步保額可達15萬。
從小米手環一代,到小米手環光感版,售價始終沒有超過100元,可見小米的最主要目的並不是追逐利潤去的,而是在為自己的生態籠絡用戶。
正因為如此,單純從產品角度出發,小米手環光感版幾乎是當前唯一一款售價100元下的手環,再次從性價比遠遠勝過對手,這也是「雙11」一個小時便哄搶一空的最主要原因。
就心率檢測來講,光感版在準確性上表現不錯,如果穩定性上再稍帶改進,配合不足百元的價位,確實是非常有誠意的。
光感版和普通版,如果說哪個更值得選購的話,那要看自己需要什麼了,如果你是熱愛跑步的入門級用戶,那麼光感版明顯更加適合;而從續航因素出發,其實69元的普通版也寶刀未老,甚至更為實用。在獲得更長續航的同時,同樣能夠實現計步、來電提醒、震動鬧醒、解鎖手機等功能。
相關閱讀: 領勢Wi-Fi 6路由器深度體驗:千兆組網之典範!大疆看了直呼內行!小米有品上架智能機甲:眾籌價399元拒絕油煙!集成烹飪中心給你健康體驗國行PS5真來了:不鎖區、這價格很良心的說?M1加持下:8、16GB內存實測!蘋果教Win做人用蘋果M1電腦打Windows遊戲是種什麼體驗?種草了
- THE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快科技
#小米#智能手環#評測#小米手環#心率監測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