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小米手環在發布時憑藉著僅79元的超低價格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而趕在雙十一之前,小米手環又發布了小米手環光感版,售價99元,成為了目前市場中最便宜的心率手環。光感版的改變只是增加了心率監測功能,價格上相比已經降至69元的基礎版貴了三十,接下來就通過本文體驗來看看多花這三十值不值。
小米手環光感版代號「MI1S」,根據iPhone4s引領的命名規則就能看出該手環與普通版沒有太大區別,僅是小幅升級。從外觀上來看小米手環光感版與普通版幾乎是一!毛!一!樣!僅厚度增加0.9mm,重量增加0.5g,而這些變化肉眼幾乎無法分辨,能夠從外觀上區分兩者的僅有隱藏在背面的心率傳感器部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說說關於心率監測的事情。
心率監測有何作用?
心率數據可以反映出很多信息,比如內心的情緒波動、睡眠情況以及運動時的狀態等等。尤其是在運動時,心率監測可以快速清楚地反映運動時身體的信息,能夠及時反饋運動時心律變化情況,不會因進入危險的無氧區域而造成身體損傷,同時,可以使運動強度保持在適當的水平,使健身效果更好,也能夠是以減脂為目的的運動愛好者了解在進行何種運動量活動時消耗脂肪最多。
用於可穿戴設備中的幾種心率監測方式
(1)光電式測量法
光電式測量法是通過LED燈搭配感光光電二極體照射血管一段時間,根據血液對於綠光吸收量的改變來測量心率。這種用於血流檢測的光學技術,專業上稱為「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簡稱PPG,綠光PPG跟心電圖獲取的數據更為接近,不過由於當血液經過毛細血管流入手腕時,血液實際的流動速度已經放緩,因此最終的結果仍存在一定誤差。目前絕大多數的智能手環、手錶監測心率都是配備的光電式心率計,採用的這種方法進行測量,比如此次的小米手環光感版、Apple Watch、moto360等等。另外三星S5、Note4之後的多款支持心率監測的手機也是使用的光電傳感器。
(2)心電信號法
這種方法想必不用過多介紹,最常見的就是醫院的心電儀,而引申到可穿戴設備中就是心率胸帶,這種方式測量的數據最為準確,不過有時為了減小摩擦乾擾,要在傳感器部分沾水再進行測量,這一點有些微麻煩。
(3)動脈血壓法
這種方法就是最傳統的中醫當中的號脈,手腕或脖子兩側都可以感受到動脈的壓力有規律地漲落,在可穿戴設備中就是通過壓力傳感器將這個信號變成心率。而這種方法在體驗上並不友好,比如這種方式對於壓力較為敏感,所以在佩戴上會處於一個兩難的狀態。
(4)生物電式
它的核心是藉助於生物電阻抗傳感器,通過生物肌體自身阻抗來實現血液流動監測,並轉化為具體的心率、呼吸率及皮電反應指數,測量結果準確性相比較光電式來說會更高一些。例如Jawbone UP3上就配備了四個生物電阻抗傳感器。
在小米手環光感版的使用體驗中,在佩戴上也需要注意。為了防止外界光源幹擾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手環背面的傳感器必須緊貼於皮膚,在測量心率時手環和皮膚間不能留縫隙,同時測量單次靜態心率時還需抬手臂與胸同高,手環需要避開手腕位置。
另外小米手環光感版還可在跑步時實時監測心率,此時手環沒屏幕的劣勢就暴露了出來,如果想要根據心率對運動進行調整,還得一直捧個手機,這對於運動中的人來說是不現實的。另外實時心率的的監測數據是一閃而過的,在跑步結束後,心率數據也只剩一個均值,並沒有形成一個曲線圖表方便運動者總結經驗,對後續的鍛鍊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