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在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推動下,科索沃由於民族矛盾的愈演愈激烈,最後爆發了戰爭。這場戰爭北約一共派出了 1153架飛機,47艘戰艦 ,對南斯拉夫聯盟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進行了連續78天的轟炸,最後導致了南聯盟1800人死亡,6000人受傷,12條鐵路被毀,50架橋梁被炸,20所醫院被毀的慘烈局面。在這場大轟炸中,不僅南聯盟遭了殃,我國位於南斯拉夫的大使館也「毫不意外」的遭到了轟炸。這種踩在人頭上拉屎的行為,對於一個主權國家來說完全是不能忍,不過當年我國為啥不反擊呢?
當年我國的大使館被三枚飛彈擊中,導致三名中國記者以及數十人被炸身亡。而美國當面的解釋僅僅就兩個字:誤炸。面對美國這種赤裸裸挑釁的行為,當年我國還有不少的愛國人士進行過激烈的公開指著。最終美國迫於國際壓力之下,公開向中國進行道歉,並且為傷亡者支付了500萬美元撫恤金,這事才算平息了。不過我國為啥不敢開火反擊呢?難道是怕了嗎?
其實看看當時我國國內的狀況,就明白了。雖然20世紀末我國已經進行了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軍事方面也不是建國之初的要啥啥沒有。不過相比於當時已經是超級大國的美國來說,我國還有不小的差距。倘若中國當時直接開火的話,那麼最後的結果僅僅是出了一口惡氣,很可能會導致兩國之間爆發戰爭,使得我國幾十年的成果付之一炬。
出於種種考量,我國當時才忍了下來。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正是因為當年我國忍住了「反殺」的衝動,才有了今天我國方方面面取得的成效。現在,憑藉我國的實力,強如美國也不敢亂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