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睡夢裡那一聲鳥鳴

2021-01-07 瀟湘晨報數字報

    自從人類強大之後,我們便日漸疏離了自然。在公園裡看到花花草草,在動物園裡邂逅籠中鳥獸。一個人如此生活一輩子,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會漸漸以為,所謂人生就是這個擁擠、逼仄、無趣的樣子。其實不是,你能懂得溼地上大風吹過水草的樣子嗎,你能想像在黎明聽見眾鳥鳴叫的那份神奇與驚豔嗎?

    一群大學生的人生經驗超越了眾人,因為他們來到了溼地,與天鵝、黒鸛、野鴨、蒼鷺為伍。「候鳥叫聲的碰撞就像一首大自然的交響曲」,如果不曾抵達,我們窮盡一生的時間去想像,恐怕也難以想見這大自然的交響到底是如何的震撼人心。即便只為目睹耳聞這來自大自然的奇景與天籟,走了這一遭也是一件讓人心旌神搖的事情。

    大學生志願者們當然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人生體驗而來,他們所肩負的是對於大自然的愛與責任。白天腳不停歇地巡湖觀鳥,夜晚趕製巡查日記和地圖。雖然只有短短的4天時間,他們的付出未必會讓這孤島周邊的流雲水波知曉,但一切就在那裡,而且他們註定了還會歸來。天鵝戲水,白鶴亮翅,燭光小屋,「抱團生存」,浪漫或者艱難,唯有他們自己知道。

    20多年前,歌手朱哲琴曾以悽美哀婉的聲音,演繹過一首《丹頂鶴的故事》。這首歌所唱的,是一個叫做娟子的姑娘,為拯救丹頂鶴而獻身的故事。除了歌曲裡所唱的女孩形象,娟子還留下了一些平淡如水的日記:蘆葦前半月就發芽了,現在白茅也發芽了。我愛鶴,愛大自然。我願在茫茫荒原上尋找,尋找理想,尋找友誼,尋找生活的答案。

    這些話語,這個故事,也許並無太深刻的道理與意義,可是一群白鶴、一個女孩一起在蘆葦灘翩翩起舞的場景,總是美得那麼讓人難以承受。人,從大自然的深處走來,走出大山,走出叢林,走向平原,走向沃野。但他們終究從屬於自然,終將與自然一體。在每一個人的心裡,都還殘存著一片荒原溼地,那才是人類原初的靈魂故裡。

    所以,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向著大自然回歸,去撫平我們製造的傷痕。大學生志願者們的實踐,其實是代行著屬於每一個人的義務。今夜,人類在做同一個夢,夢裡有一聲清麗悠長的鳥鳴。    本報評論員周東飛

相關焦點

  • 遍地鳥鳴
    在湖溝的日子,每天早晨,是鳥鳴喚醒了我。地裡生日本楊。這種樹是樹家族中的鄉村男孩,淘氣、潑辣、皮實,仿佛見陽光和風雨即長。村民們看重短期效益,正好相中了它這點,在地頭田間廣泛栽種,視它為每天生長利息的綠色銀行。但也因此帶來了一些問題,譬如它幼時尚不要緊,待到枝繁葉茂根扎得深了,遮住了陽光,與莊稼爭奪養料和水分,莊稼便不長了,村民們管這叫洩地了。眼前這些樹高大挺直,濃蔭蔽日,在風兒的吹拂下葉子沙沙響,瞪大眼睛俯瞰著樓房和矮矮在下的我。
  • 在清靈悅耳的鳥鳴裡徜徉,陶醉於春光美景之中
    (唐.杜甫《絕句》)是啊,已經是春天了,儘管還是「春面不寒楊柳風」的早春二月,可鳥兒感知春天最早,它們在霞暉裡在綠風中在青翠的枝頭歌唱,「翻飛多好鳥,婉轉弄芳辰」,「啾啾唧唧」「嘁嘁喳喳」「嚶嚶噥噥」「呢呢喃喃」,或長吟或短鳴,或一鳥啁啾,群鳥應和......你有多久沒有聽到過鳥鳴了?
  • 《睡夢醫生》團隊將改編史蒂芬·金小說《重生》
    《睡夢醫生》導演邁克·弗拉納根1905電影網訊《傑羅德遊戲》《睡夢醫生》導演邁克·弗拉納根將執筆改編「現代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2014年小說《重生》(Rivival),並有望擔任導演,《睡夢醫生》製片人Trevor Macy擔任製片人,華納兄弟出品發行
  • 聽聽,那白頭翁的叫聲
    原標題:聽聽,那白頭翁的叫聲 「對鳥的歡叫要有信心。」這是我給文友的一條微信留言。 一周前,一群文友按一周氣象預報,挑了個夾在連綿雨天縫隙裡的唯一多雲天,相約攀登寧波第二高峰、奉化第一高峰黃泥漿崗進行地理採風。不料到出發前兩天,這天原先的多雲變成了雨天預報。雨中登黃泥漿崗會是什麼狀態?想想也不爽。
  • 窗欞上的鳥鳴
    夏天鳥兒種類多,醒來後它們就開始活躍,唧唧喳喳在窗欞上飛上飛下,各種鳥鳴前後呼應,由遠到近,由近到遠。記得有次被它們吵醒,透過薄薄的窗簾,只見三中麻雀在晾衣架上並排著,從這頭跳到那頭,又從那頭跳到這頭,邊跳邊嘻嘻哈哈的說笑,我像是看了場皮影戲。它們自顧自的喜樂著,卻不知道有雙眼睛在窺視著它們,其實人家都不在乎。鳥兒的世界多隨意啊!多自由啊!從來都不受外界影響,想怎樣就怎樣。
  • 讀睡詩歌|等著,前方依然有熟悉的鳥鳴
    《等著,前方依然有熟悉的鳥鳴》文/上好(重慶武隆)路的前方,依然等你曾經熟悉的腳印也等著即將醒來的風景.烏江對岸山坡,等著熟悉的鳥鳴,曾經的身影依舊有留連.陽光依然等著春色,那縷晨曦還是霞光萬道.風吹去天空中那滴悲傷的眼淚疫霾散去就是嶄新愉悅的春天《我和你》文/透徹的心66(江蘇)觸摸到的,給了一些失竊的鳥語。一縷縷熟悉的花香我的眼睛塵埃落定.
  • 車裡「砰」一聲巨響
    車子正常行駛,突然「砰」一聲巨響,車上的一家人以為車子要爆炸,嚇得趕快逃開。江寧交警接到報警後,立即趕到現場查看,發現原來是車內一個打火機因溫度太高爆炸了。通訊員 江公宣 現代快報記者 陶維洲  「我車子油箱發生巨響,你們快來幫幫我……」8月5日中午12點,江寧湖熟交警中隊接到一名男子報警。
  • 睡夢中一聲巨響!手機炸了,5歲女童慘遭毀容!
    3月9日凌晨正在睡夢中的馮玲玲被一聲巨響驚醒,旁邊的女兒突然發出撕心裂肺的哭聲。  馮玲玲起身查看才發現:原來是自己正在充電的手機電池突然爆炸了!  當晚,馮玲玲(男)和5歲的女兒、妻子早早地上床睡覺了。馮玲玲睡在中間,女兒睡在他右邊,妻子則睡在他左邊。  馮玲玲將手機放在了床邊充電,手機挨著女兒。這是一款三星NOTE4手機。
  • 欲為蒼鷹,勿與鳥鳴
    欲為蒼鷹,勿與鳥鳴,欲為強者,莫與弱爭!
  • 不要讓深海中那一聲聲傳來的鯨歌,在未來成為絕唱
    全世界80多個鯨魚物種中,目前能夠形成鯨落的只有10種,然而在人類的捕鯨事業之下,目前都處於瀕危狀態。所以,鯨落在世間並不常見。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關注海洋生態,關注地球所有生命的搖籃。不要讓深海中那一聲聲傳來的鯨歌,在未來成為絕唱!
  • 盤點古詩詞裡的夏天
    以前讀的時候,其實不能理解,直到後來,一個夏日午後,天氣很好,我走在一條樹蔭林密的小路上,四周無人,頭頂有蟬鳴和鳥鳴聲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 PNAS:揭示鳥鳴受大腦左腦管理
    人類大腦左側的特定區域控制說話和語言處理,而一項研究在鳴禽的腦中發現了類似組織,其常常被研究,從而理解人類如何學習說話。與人類類似,鳴禽通過模仿它們的照顧提供者從而在嬰兒期學習發音。刊登在PNAS的一篇報告中,Sanne Moorman及其同事比較了接觸了父親的鳴叫或者接觸不熟悉的鳴叫的年輕的和成年的斑胸草雀的神經活動模式。
  • 龔琳娜徒弟亮相新年晚會打扮樸素,學鳥鳴以假亂真
    頭戴花鈴元素的小發卡,張開雙臂模仿鳳凰飛翔的姿勢,這一聲鳳凰叫聲就是從這個小女孩口中發出來的,完全可以與假亂真。叫聲十分的空靈,配合龔琳娜老師的演唱,還有現場的燈光和舞美,簡直就是一種享受,完全把人帶入了神話的世界。歌曲結束之後意猶未盡繞梁三日,隨後姑娘林娜老師和這個小女孩接受採訪,而在採訪中得知這個小女孩的名字叫做石一。相比起華麗的舞臺裝扮,石一顯得特別的樸素。
  • 雲霧繚繞,溪水淙淙,鳥鳴聲聲……
    問天台(會仙亭) 炎炎夏日,身邊還有這樣一個避暑勝地,雲霧繚繞,溪水淙淙,鳥鳴聲聲
  • 那一聲「炒米糖開水」——懷余光中先生
    餘先生說,我們在家裡常說四川話。他輕聲吆喝了一聲:「炒米糖開水——」十足的重慶味道,我還沒來得及笑,餘先生自顧自地笑開了。我從詩《鄉愁》、《民歌》、《白玉苦瓜》和散文《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認識了余光中。大概是我的愛好感染了在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就讀的小兒子,他為《鄉愁》譜了曲,曾在CCTV上演播。臨行前,小兒子讓我將《鄉愁》的錄音磁帶帶到臺灣,贈送給他景仰的余光中先生。
  • 樹樹亂花迷人眼,飛紅花香染鳥鳴
    踱進紛紛揚揚裡,花雨飄瓣,紅鬧枝頭。看溫潤的時光,泛著翠綠在歲月河中湧著春潮,歡快地流淌。我搖轉腕上的珠鏈,輕舒指尖飛舞的一縷明媚陽光,默念著你,深呼吸陌野的清新,我把心事如鶴放飛。蘭樓後園,遊雲穿霧,手卷晉唐詩篇,一襲縞衣飄動婉詞墨韻,一襟情愫飛揚著幻思妙想,向著你思念飄落的地方款款行來。
  • 鳥鳴花開由天啟
    中外兩位先賢,在通往內心的藝術通道裡相遇了,擦肩而過的一瞬,帶給我們一個偉大的啟示,那就是真理不是什麼外在的客體,它必是人的內在性訴求,而藝術便承擔了這一訴求。趙佶之於藝術,就有這種擔待。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裡,藝術離不開道統,道」為根本,「藝」則是為其服務的「末技」,尤其唐宋以後,「藝」被明確為載「道」工具。可偏愛藝術的趙佶卻是「志於道」者,勿忘「遊於藝」。
  • 「日本第一美青蛙」現身 叫聲啾啾如鳥鳴
    原標題:「日本第一美青蛙」現身 叫聲啾啾如鳥鳴
  • 小溪流水,林間鳥鳴,愜意輕純音樂,瑜伽舒緩樂,深度放鬆身心
    小溪流水,林間鳥鳴,愜意輕純音樂,瑜伽舒緩樂,深度放鬆身心 2020-12-26 12:03 來源:真正的英語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