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四川甘孜20歲藏族小夥丁真
因為出現在一名攝影師的鏡頭裡
而意外走紅
帥氣的臉龐,質樸的面容
被網友稱有著「野性的自然之美」
原生態純真的笑臉迷倒了萬千網友
成了網紅界的新晉頂流
有視頻為證
↓
之後
丁真為家鄉拍攝的旅遊宣傳片發布
雪山、草原、冰川、寺廟、白塔……
甘孜雪域高原的美景
也被更多網友看到
緊接著
全國各地都在邀請丁真
為了邀請丁真
全國各地都快「打」起來了
我們大鹽城怎麼能缺席!
△視頻自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不事雕琢的自然野趣最是難得
到鹽城
來一場觸及靈魂的旅行
溼地、神獸、美景…
我們借你一天,還你 「萬年」 !
秋冬時節,天然的萬裡「紅地毯」將在黃海溼地徐徐展開,向遠行客們送上最盛大的歡迎,這裡是全球唯二、國內首個的濱海類溼地世界自然遺產。
水天相接、萬鳥翔集,仙鶴起舞、群鹿奔騰,不如暫別浮世喧囂,到這片廣袤壯麗的生態淨土,來一場野趣橫生的探秘之旅。
丹頂鶴溼地生態旅遊區
整個景區佔地16000畝,
鳥叫蟲鳴、林木參天、天然的湖泊溼地……
宛若一座世外桃源。
擁有獨一無二的生態資源
和排名全國前列的空氣品質,
是鹽城市乃至江蘇省的重要生態名片。
步入旅遊區,這裡蒿紅似血,葦綠如玉;
這裡小橋流水,魚躍蝦戲;
這裡鴛鴦對舞,天鵝爭鳴;
這裡群鶴遷飛,萬鳥翔集;
置身其中,猶如「仙境」。
圖/陳國遠
圖/陳國遠
入冬以後的黃海溼地,仍然水草豐美。
蘆葦、獐茅、藨草、鹼蓬,
變成飽和度不一的金黃色,
從高處看去,麥浪一般。
圖/陳國遠
邂逅冬日小精靈
鹽城丹頂鶴溼地生態旅遊區
圖/陳國遠
鹽城丹頂鶴溼地生態旅遊區生態資源類型眾多,
分布頗廣,有雄奇壯觀的黃海灘涂、
遼闊神秘的「紅色地毯」、
隨處可見的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
素來享有「溼地之都、仙鶴家園」、
「生態廊道、黃海之珠」等美譽。
丹頂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危物種,
目前全球野生丹頂鶴的數量僅有3500隻左右。
圖/陳國遠
溼地裡豐足的食物、
安全隱蔽的棲息環境,
在這裡成了丹頂鶴越冬的終點站。
每年冬天,
約有近600-800隻丹頂鶴
選擇到鹽城保護區越冬,
這裡是全球野生丹頂鶴西部遷徙種群
最大的越冬地,
也被稱為:「丹頂鶴的故鄉」。
整個冬天,它們在這裡呼朋喚友、自由翱翔,
成了保護區冬天的獨特景觀。
圖/孫華金
鹽城丹頂鶴溼地生態旅遊區
立足鹽城灘涂溼地自然景觀
和豐富的鶴文化資源兩大優勢。
使遊客既可以在一望無際的灘涂上,
呼吸著純淨的空氣,
欣賞鳥兒蹁躂舞動的身姿,
聆聽鳥兒天籟的聲音,
享受溼地的寧靜與祥和。
圖/陳國遠
還可以在丹頂鶴主題館中體驗
鹽城九曲蜿蜒的溼地風光,
探索丹頂鶴成長的奧秘,
傾聽一個真實的故事,
感受自然的魅力與人性的空靈。
圖/陳國遠
最佳觀鳥季
11月-3月
鹽城黃海溼地
是全球8條鳥類遷徙通道之一
「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的重要驛站,
連接著20多個國家的候鳥遷徙路線,
每年約有300萬隻候鳥在鹽城停歇、
繁殖或越冬,
位列該遷徙路線上1030個保護區之首。
圖/陳國遠
這裡為丹頂鶴、勺嘴鷸、
黑嘴鷗、青頭潛鴨、
黑臉琵鷺等珍稀瀕危動物
提供了寶貴的自然棲息地,
支撐了17種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
紅色名錄物種的生存,
在溼地生態系統類型、
規模及鳥類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
具有全球重要性。
圖/@裹保鮮膜的冷鮮肉
初冬,
大雁直擊長空、天鵝翩躚起舞、
鷺鳥歡騰戲水、白鶴婉轉低啼……
一場熱鬧的候鳥戲湖、
百鳥鬥豔景觀正在上演。
圖/陳國遠
溼地,紅了!
鹽蒿地
觀賞完冬日裡的「精靈」,
再一起去看看這溼地裡的獨特景觀吧!
圖/孫華金
這個季節裡,
鹽城保護區的多處鹽蒿變成紅色,
大自然神奇的將溼地地貌與紅色鹽蒿地有機融合,
呈現出讓人嘆為觀止的絕美畫面。
圖/陳國遠
無論是舉目眺望,
還是靠近觀察,
那一棵棵的植物,
密密層層,就像是一塊大自然的調色板,
把溼地繪抹成魅力四射的旖旎畫卷。
圖/孫華金
中華麋鹿園
這裡是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
近萬頭麋鹿在廣袤溼地上追逐歡騰。
300萬年前,麋鹿與人類同時起源,歷史悠久而神秘。歷代皇朝,將其作為社稷興盛的祥瑞,宗教祭奠的圖騰。滄海桑田間,麋鹿無窮的魅力,在光陰中積澱。自然法則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的上古神獸;滄桑歷史的苦難磨礪,成就了特立獨行、絢麗多姿的吉祥使者;回歸故土的安逸閒適,鑄就了處變不驚、步態優雅的高貴君子。
鹽城市大豐中華麋鹿園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面積最大、種群數量最多的野生麋鹿園,它融生態旅遊、休閒度假、科普教育、科研保護為一體,是以麋鹿文化為主題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保護區總面積117萬畝,核心區4萬畝。整個區域由林地、蘆蕩、草灘、沼澤地、鹽裸地組成,屬於典型的灘涂型溼地,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中華麋鹿園由「麋鹿觀賞區」、「自然生態區」和「麋鹿文化區」三大園區組成,愛國遊、科普遊、文化遊、生態遊貫穿於整個景區遊覽始終。
麋鹿是一部波瀾壯闊的詩集,匯集聖哲泰鬥的萬卷詩情。孔子、莊子、孟子、屈原,攜著春秋戰國的櫛風沐雨款款而來;李白、杜甫、蘇軾、陸遊,和著唐宋的槳聲燈影泛舟而來;白樸、王冕、劉基、林旭,從元明清的阡陌柳堤踏歌而來。天色破曉的晨曦,他們迎著涉水的鹿群,臨風而立吟詩作對;月斜柳梢的黃昏,他們聽著呦呦鹿鳴,對酒當歌舉杯邀月。
東臺條子泥
深秋時節,鹽城市東臺條子泥溼地多處鹽蒿變為紅色,從空中俯視猶如一幅魅力四射的旖旎畫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溼地地貌與鹽蒿地有機融合。一棵棵鹽蒿,密密層層,把黃海灘涂裝扮成「紅地毯」。
這裡總面積約50萬畝,是東亞澳大利亞西岸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灘平泥軟、視野開闊,潮起一片汪洋,潮落一馬平川。此時的條子泥,正是候鳥遷徙的季節,可以一睹萬鳥翔集的壯闊景象,觀賞到勺嘴鷸、黑臉琵鷺、卷羽鵜鶘等珍稀鳥類。滿地火紅的鹽蒿,海水倒映著的天空醉人的藍,對比強烈,令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自然用畫筆勾勒了美麗畫卷。
鹽蒿地上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大批鳥兒飛抵條子泥。
鳥兒棲息於此,享受大自然的饋贈。
在朝陽下,條子泥景觀格外迷人。
@丁真,這份獨具一格的溼地美
心動了嗎?
練完字,記得來鹽城看看!
來源:鹽城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