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遠行,長歌未盡。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27日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
1998年,一場疾病過後,「只有脖子能動」的金展鵬,生命從未暫時停頓,一直工作在教育、科研第一線,他的一生如「輪椅上的鯤鵬」,搏擊長空。
兩種姿態,兩種輝煌
「14年前,疾病擊垮了他的身體,從此,他的人生只有兩種姿態。躺著,他仍然是科學家;坐著,他依舊是老師。兩種姿態,兩種輝煌。」這是2011年教師節晚會上第二屆全國教書育人十大楷模之一金展鵬的頒獎詞。他是十位楷模中唯一的院士。
1998年,金展鵬突然病倒,搶救後落下全身癱瘓,在輪椅上的金展鵬,仍堅強地教書育人、潛心科研,被譽為「中國的霍金」。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金展鵬,1938年11月生,廣西荔浦人。1960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1963年中南礦冶學院金屬學專業研究生畢業。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相圖熱力學與相變動力學研究,創立了「金氏相圖測定法」,是材料科學技術專家。
金展鵬發展了結構特點不同的相的熱力學模型和相圖優化計算方法,構築了一系列金屬合金、氧化鋯基陶瓷及人工晶體材料的相圖。發展了研究相圖等溫截面和等溫四面體的多元擴散偶方法,實現用一個試樣獲得三元相圖等溫截面及無擴散亞穩相轉變區等信息。
他的「熱化學磁矩法」和相圖資料庫以及相圖研究,已被分別應用於核廢包裝材料設計
和飛機發動機高溫材料的設計,他牽頭編寫的教學軟體和教材,已被中國和瑞典等國的
多個單位採用。
他文章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出自他的思考、他的語言。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我的文章不用秘書來寫,每段、每個詞、每個字、每個標點符號,都是我的。」
「暖如春風」,這是許多初見或剛識金展鵬的人對他的印象,而他的謙遜無私,淡泊名利,亦成為他的同事,尤其是學生「心靈深處的一盞明燈」。
金展鵬將「教師」這個身份看得很重,將學生看做自己最大的財富。他經常跟學生說的一句話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願望是我的學生都能超過我。
什麼是兩院院士
兩院院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兩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
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組織院士開展戰略諮詢研究、為國家決策提供支撐服務是中國工程院的主要職能和中心工作之一,是建設國家工程科技思想庫的核心。
兩院院士每2年增選一次。 2019年,中國工程院共選舉產生75位院士和28位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院士和20名外籍院士。
從年齡結構上來看:2019年,中國科學院增補最年輕的院士是42歲的孫斌勇,工作於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專業為基礎數學。最年長的是郝小江,67歲,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工作,專業是植物化學。
中國工程院增補最年輕的院士是49歲的羅先剛,在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工作。最年長的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王琦,76歲。
從性別來看。2019年,中國科學院共增補吳驪珠、陳子江、馬蘭、李東旭、朱美芳、祝學軍6名女院士,中國工程院共增補蘇東林、徐祖信、陳薇、尚紅、李賢玉、孫麗麗6名女院士。
「兩院」官網顯示,中國工程院現有院士904人,中國科學院現有院士813人。
兩院院士如何評選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的規定,中科院院士的標準和條件為: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候選人由院士和學術團體推薦,不受理個人申請。每位院士最多推薦3名候選人。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該候選人被推薦的參評學部相同方為有效。 增選過程包括推薦候選人、通訊評審、公示、會議評審、選舉等環節。
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章程》的規定,工程院院士的標準和條件: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國國籍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專家),可被提名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候選人有兩種提名途徑,同樣不受理本人申請院士候選人。
一是,工程院院士提名。每次增選,每位院士提名候選人數不超過兩名;獲得不少於本學部三位院士提名的候選人為有效。
二是,各有關工程科學技術研究、設計、建造、運行機構,學術團體,高等院校,企業等,可按規定程序並經過民主推薦和有關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遴選後,提名候選人。
送別35位院士
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3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寧津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李道增,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周俊,中國工程院院士、骨科專家盧世璧4人逝世。
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化纖領域奠基人鬱銘芳逝世。
5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化學家張乾二,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物理學家萬衛星相繼逝世。
6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陳肇元,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殖內分泌專家肖碧蓮兩位院士逝世。
7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專家許其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童秉綱,中國科學院院士、病毒學家曾毅,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與地貌學家李吉均,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水電工程專家鄭守仁5人先後逝世。
8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腐蝕科學與電化學專家曹楚南逝世。
9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中國工程院院士、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李東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生態學家張新時,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戴元本4人逝世。
10月,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家劉若莊,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專家張俐娜,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建設奠基人文伏波,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心血管病專家陳灝珠5人逝世。
1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蔬菜育種專家侯鋒,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2人逝世。
速豹新聞網·山東商報記者 高建軍
速豹新聞網·山東商報編輯 翟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