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被譽為「中國霍金」。
紅網時刻記者 潘錦 長沙報導
巨星隕落,湘江嗚咽!
12月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遺體告別儀式在長沙陽明山殯儀館舉行。親友、學生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參加告別儀式,天空陰雨濛濛,仿佛在哭泣。
脖子以下高位癱瘓,被譽為「中國霍金」,坐和躺是金展鵬教授僅有的兩種生活姿態,但只要有一個腦袋在,就要思考和創造。如果要問「怎樣的精神可以撐起一所大學」?在金展鵬身上,就可以找到答案。
金展鵬是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國際合金相圖委員會委員、中國材料學會理事、國際相圖計算雜誌副主編、美國相平衡雜誌顧問編委、亞太材料科學院成員。
2020年11月27日18時15分,金展鵬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生前,他是我國著名相圖與熱力學專家、「金氏相圖測定法」發明人,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金展鵬主攻相圖學。1979年,他得到改革開放後的首批出國留學機會,赴瑞典皇家學院做訪問研究。
在留學期間,金展鵬潛心鑽研,將傳統材料科學與現代信息學糅合,首創了三元電子擴散偶——電子探針微區成分分析方法,實現了用一個試樣測定出三元相圖整個等溫截面。
在此之前,德國科學家必須用52個試樣才能達到同樣目的。這一方法,轟動了國際相圖界,被譽為「金氏相圖測定法」。
拒絕國外科研機構極力挽留,金展鵬後來堅持回國,組建了自己的相圖室,取得了多項重大研究成果,被國際上業界同行譽為「中國金」。從他團隊走出來的「金家軍」,大多成為國際相圖界的高端人才。
天有不測風雲。正當金展鵬意氣風發地走向事業巔峰之際,不幸發生了。1998年,因嚴重的頸椎病,他全身癱瘓,僅脖子以上部分可以動彈。
吃飯要人喂,衣服要人穿,看書要人翻,金展鵬成了一位重度殘疾者。雖然疾病摧垮了他健康的身體,僅留給他智慧的大腦,但是他從未停止傳道授業、教書育人的「腳步」。
22年來,金展鵬在輪椅上教書育人、潛心科研,完成了1項國家863、3項自然科學基金和1項國際合作項目;培養了20多位博士和碩士;撰寫了17份關於中國材料科學發展戰略的建議書。
「金老師的心裡滿滿地裝著學生。」金展鵬的工作助手蔡格梅說。
「冬天特別冷,夏天特別曬,可金老師天天準時來相圖室。有一回下大雨,師母推他過來,鞋子都溼透了。」
鄭峰是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30多年前,金展鵬是他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這讓他們結下了如同父子一樣的深情。
「我有點小成就,首先向金老師報喜,遇到困難,首先向金老師求助。」鄭峰記得,電話裡每次問及老師身體,金老師總說「馬馬虎虎」。
學生劉華山經常加班錯過飯點,金展鵬老師多次叫他到家裡吃飯。「師母做的『芋頭扣肉』,我們每次想起來還覺得有家的味道。」
金展鵬培養的50多名弟子,分布在17個國家,活躍在材料科學的國際前沿。每當有學生選擇從海外學成歸國,他比誰都高興。「中國是他們的根,有他們的家,我相信學成之後他們都會回來的。」
金展鵬常常說,儘管近年來中國在材料學方面的科研水平大大提高,但仍和世界頂級技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學生都超過他。「希望在年輕人身上。」
斯人已逝,生者前行。院士千古,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