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國著名的科學院院士,在之前的20多年中,他全身只有脖子以上的部位可以動,坐和躺是他20多年中僅有的兩種生活姿態。提起這樣的遭遇我們很容易想到另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霍金。金展鵬一位與霍金有著相同遭遇的科學家,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的霍金」。
1955年,當時還未滿18歲的金展鵬進入了中南礦冶學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南大學,這是一座擁有全國體系最完整、水平最高的有色金屬學科群,進入這裡的金展鵬便攻讀了金相專業。畢業之後他繼續留在母校任教。
1979年金展鵬在老師黃培雲推薦下去到了瑞典皇家工學院做訪問學者,在這期間他把傳統的材料科學與現代信息科學結合,首創的三元擴散偶—電子探針微區成分分析方法,實現了用一個試樣測定出三元相圖整個等溫截面。而在此之前,德國科學家必須用52個試樣才能達到同樣目的。這一方法,轟動了國際相圖界,被譽為"金氏相圖測定法",國際同行也稱他為「中國金」。
1981年金展鵬婉拒了國外科研機構的挽留回到中國,他擔任了中南大學教授。正當意氣風發的金展鵬開始準備為新中國貢獻力量時,1998年金展鵬因為嚴重的頸椎病突然病倒,他全身癱瘓只有脖子以上的部位可以動。但躺在輪椅上金展鵬任堅持教書育人,在之後的20年中他完成了1項國家863、3項自然科學基金和1項國際合作項目,為國家培養了20多位博士和碩士,撰寫了17份關於中國材料科學發展戰略的建議書。他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的霍金」。2003年金展鵬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當有人問20多年來,究竟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他?金展鵬回答:「因為,我活著對國家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