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小說御用字體──來自印刷機卻保留手寫溫度的Garamond

2021-01-13 挖史人

從羅馬體的先驅 Bembo 說起

十五世紀初,印刷術才剛被發明,當時印刷品的內文大多和手抄本(Manuscript)一樣,使用哥德體或是手寫體印製。不過在義大利半島北部,文藝復興的風潮正緩緩蔓延開來,有一群人文主義學家認為哥德體實在太過繁複花俏,若要讓知識能更廣為流通,應該要用另一種便於書寫、靈活、好讀的字體才對。

到了十五世紀末期,這股文藝復興的風潮更往北傳到法蘭西王國,高盧地區的知識分子對學術的渴望使得書本易讀的重要性跟著水漲船高,印刷廠亦相繼開張。一位法國印刷師暨字體設計師克勞德加拉蒙(Claude Garamond,c. 1480–1561)便在這股風氣中,寫下字體史上新的一頁。

不過在談加拉蒙之前,得先來談談另外幾個人。

不久之前,威尼斯阿爾丁出版社(Aldine Press)印刷廠的老闆兼人文主義學者阿爾杜斯馬努提烏斯(Aldus Manutius, 1449–1515),委託同鄉的刻字師弗朗切斯科格裡菲(Francesco Griffo, 1450–1518) 設計一種新的襯線正寫羅馬體給自己的印刷廠使用。畢竟在這之前,他已經看過太多哥德體了。

1495 年,刻苦耐勞的格裡菲設計出了一種古典(old-style)風格的字體,並被馬努提烏斯用來印同鄉作家皮耶特羅班波(Pietro Bembo, 1470–1547)的《De Aetna ad Angelum Chabrielem liber》(該書被後世略稱為《De Aetna》),這是一本關於西西里島埃特納(Etna)火山之旅的小冊子。

該字體因阿爾丁出版社印刷廠所使用而被稱作「Aldine roman(阿爾丁出版社印刷廠的/羅馬體)」,有時也因《De Aetna》的作者,而又名叫 Bembo。在那個印刷品還大量使用哥德體與手寫體的年代,身為羅馬體先驅的 Bembo ,不僅在外表與功能之間取得了一個理想的平衡,也影響了後來以此為參考對象的 Garamond。

Garamond的誕生

回到主角加拉蒙身上。據信從1510 年開始,加拉蒙便向巴黎的印刷師西蒙德科利納(Simon de Colines, c. 1480?–1546) 學習雕字技法;到了1520 年,則向另一位法國印刷師暨人文主義學者若弗魯瓦託裡(Geoffroy Tory, 1480–1533) 學習印刷。在兩位前輩的指導下,加拉蒙沉浸於濃厚的人文主義教育中,養成了日後對字體設計及印刷的獨特眼光。

某天,閒來無事的加拉蒙看到了 Bembo 字體,深受人文主義影響的他,目光全都被 Bembo 所吸引,加拉蒙心中浮起了一個想法:

嗯… 不然我也來設計一款羅馬體吧?

1530 年,出師的加拉蒙以格裡菲設計的 Bembo 與威尼斯書法家盧多維科 (Ludovico Degli Arrighi, 1475–1527) 的字樣為基礎,設計了一款全新的字體。這個字體被用來印刷人文主義學者德西德裡烏斯伊拉斯謨 (Desiderius Erasmus Roterodamus, 1466–1536) 的著作《Paraphrasis… in Elegantiarum Libros Laurentii Vallae》。

加拉蒙所設計的字體也被以他的名字命名為「Garamond」。 Garamond 從字型上可看出幾個特色。首先,以 o 來說,它的中軸越來越接近垂直;e 的中心線(crossbar)則變成水平;數字會延伸到下降部(descender);大寫 W 的中間有交叉。值得一提的是,W 這個拉丁字母直至七世紀才被發明,最早是用來代表 VV,所以將兩個 V 疊在一起可說是非常有道理。

這些特色都讓 Garamond 在分類上被歸納到古典(old-style)羅馬體。

看似高貴、典雅、正式,又帶些墨暈風格的 Garamond 很快在法國國內流行起來,沒多久更傳到西歐的其他國家,甚至取代了哥德體。此時,整個歐洲的印刷設計業形成東西兩大派別,分別是使用羅馬體的西歐諸國,及繼續使用哥德體的日耳曼地區。

到了十六世紀中葉,Garamond 這個後起之輩取代了過去格裡菲設計的 Benbo,成為阿爾丁出版社印刷廠的預設字體。被印刷廠設為預設字體,加拉蒙一定發大財了吧?事實上,因巴黎的盜版盛行,加拉蒙在世時從未致富。在他去世後,初版 Garamond 的字模和相關設備被妻子出售給紀堯姆.勒.貝(Guillaume Le Bé)、克裡斯多夫.普蘭汀(Christophe Plantin)、和安德烈.韋歇爾(André Wechel)等公司。

不過故事到這裡還沒結束,在加拉蒙去世後的 60 多年,另一位法國鑄字師出現了,且深深的影響了 Garamond 的命運。

後世的誤會與正名

1621 年,法國鑄字師簡揚農 (Jean Jannon,1580–1658) 在設計新字體時,某種程度上「致敬」了初版的 Garamond,並加入自己的風格,成為另一套新的字體。他雖然將這套新字體的字模賣給(另種說法是被沒收)法國皇家印刷院(Imprimerie nationale),但身為新教徒的他卻在信奉舊教的法國過得不太好,他的名字也漸漸被後世遺忘。

1825 年,人們重新在法國皇家印刷院的資料庫中找到揚農設計的那套字體,卻不小心把它誤認成是由加拉蒙所設計的 Garamond。因此後來,許多以揚農所復刻的近代字體都被誤稱作「Garamond」。一直到 1927 年,法國歷史學家貝阿特麗斯沃德 (Beatrice Warde, 1900–1969) 的研究,才讓世人重新認識到揚農。

進入數位時代後,許多字體公司都相繼復刻Garamond 或Jannon 風格的字體,例如基於Jannon(卻因被誤認而被掛上Garamond 名字)的Monotype Garamond、Simoncini Garamond、Linotype Garamond;基於初版Garamond 的Adobe Garamond Pro 、Garamond Premier、Stempel Garamond、Berthold Garamond;還有看起來有點糟的ITC Garamond。

雖然這些字體都相當程度繼承了初版 Garamond 的風格,實際上卻或多或少加了各自的巧思,如 ITC 的「H」就比 Berthold 的「H」矮了將近 17%。

加拉蒙設計的 Garamond 除了外表令人印象深刻之外,它在字體史與印刷史中的地位更是不容小覷。在 Garamond 問世前,過往的字體設計師工作是儘可能的模仿手抄員,也就是將字體設計得接近手抄本中的書寫體。加拉蒙是第一個將字體設計的範疇抽離手寫體框架的人,他從「印刷品」的角度重新思考「印刷字體應該長什麼樣子」,是真正意義上第一款基於印刷設計的字體。

Garamond 經典而不落俗氣,優雅而不過於華麗,在這個打字興盛的時代中保留了一點手寫的墨韻,讓它成為許多歐語小說或童書排版的首選,像是美國兒童文學巨擘蘇斯博士(Dr. Seuss)的各式著作,以及風靡世界的《哈利波特》系列叢書,都是Garamond 的經典範例。

相關焦點

  • 手寫英文字體哥特字體-甘地名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畫筆筆尖設置前兩天分享了手寫哥特字體,今天來個雙色版本玩玩。有的稱為平行字體,核心是筆刷的自定義。對於齊整問題,儘量保證字體核心區域處於兩個平行線之間。我這裡手寫時候比較粗糙沒有打輔助線,大家自己為了出作品的時候,可以打下輔助線。cmd+r調出標尺之後,直接從標尺不為拖出來就得到了對應的輔助線。對於字體襯線部分,一定把握一個角度、一個飄逸的風格、一個走向。同時儘量把字體寫窄一點更持續效果(我自己這個視頻其實蠻二的,有的字體很粗)手動狗頭下。對於字體排版,儘量能夠錯綜複雜。
  • 好書推薦 vol.034 |《書字尚形:手寫字體設計必修課》
    舉報   好書推薦  《書字尚形:手寫字體設計必修課
  • 教你製作一套手寫字體
    也就是把自己的筆跡做成一套類似於電腦裡的宋體、黑體的可用字體。至於有什麼用處可言,各位可以各自地掂量掂量吧。那要怎麼做?具體可分為三個步驟:1:書寫漢字、2:掃描/拍照生成電子文檔調整、3:編碼發布。書寫漢字要製作自己手寫風格的字體,首先要把常用的漢字書寫一遍,用來展示自己獨特的筆跡。現在通用的國標2312收錄的6000多個漢字基本可以的。
  • 手寫體英文重返美國課堂字體美觀受學生喜愛
    【環球網留學綜合報導】據英國媒體《每日郵報》3月6日報導,曾經一度被印刷體取代的手寫體英文於2016年重返學校課堂。目前,以阿拉巴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為首的14個州已經明令規定學校必須進行手寫體教學,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必須熟練掌握手寫體書寫。
  • 南構Ana手寫|帶著國外體溫的書寫出來的字體
    這是一款由俄羅斯人Anastasia Korshunova手寫的首款中文字庫,由南構字庫發行的一款創意字體。南構Ana手寫是一款創意手寫體,可以廣泛的應用於生活中宣傳廣告、海報設計、商標標語、企業名稱、展覽會以及商品包裝和各類廣告、 報刊雜誌和書籍的裝帖上、個性籤名等領域使用。
  • Microsoft Font Maker 上架 創造專屬手寫英文字體
    12月28號消息,微軟今年發布了一款免費軟體Font Maker,可以將自己手寫的字體轉變為電腦字體。目前 Font Maker 只能在較新版本的 Windows 10 上使用,必須搭配帶有筆的觸控板,並且只能設計英文字體。
  • 見字如面,選對字體戰略,打造金字招牌!
    明朝印刷術發達了,也就意味著印刷機多了很多,從事印刷業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也為小說這種文學類型生根發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所有東西,都是做的多了,才能量變產生質變。明朝小說業足夠發達,才能積累出四大名著的前三大。
  • 中英文字體大全80000種字體ps字體庫素材包系統字庫廣告設計
    中英文字體大全80000種字體ps字體庫素材包系統字庫廣告設計 PS百度是我們經常需要在日常軟體的工作和生活中使用,尤其是對於一個設計師。當我們設計的作品,如果已經有其他安排妥妥的,字體被難倒了,肯定不甘心。但現代和高的維權意識,近年來由於使用了字體和字體侵犯版權公司的問題也比較常見。
  • 英文字體推薦以及使用指南
    字體是視覺設計中最重要的傳達元素之一,字體本身的視覺特性和品質影響著信息傳遞的質量,英文字體有自己非常完善的系統,如果要精通則需要從字體的歷史與形成,文化屬性細細研究,限於文章篇幅,這裡只從個人的感受出發寫一些更偏向於應用的內容。
  • 海報設計用哪些文字字體比較合適
    本文由:「學設計上兔課網」原創,圖片素材來自網絡,僅供學習分享 海報設計用哪些文字字體比較合適?在設計的過程中離不開文字的選擇,如何選擇合適的文字?文字的樣式呈現哪種感覺?是很多人都非常困擾的問題。本篇文章圍繞文字的不同選擇,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多樣性,通過不同的體現,獲得不同的版面效果。
  • 免費小說大全怎麼調整字體大小?調整的方法
    今天講解的是免費小說大全調整字體大小的具體操作,想學習免費小說大全調整字體大小的操作教程的,就去下文看一看,了解了解,相信對大家一定會有所幫助的。免費小說大全軟體版本:4.0.3.0Android軟體立即查看免費小說大全調整字體大小的具體操作1、如果是想來調整免費小說大全中的字體大小,你需要先點擊搜索自己想看的小說,進入其閱讀頁面中。2、然後在閱讀頁面裡點擊進行閱讀,進入到小說觀看頁面裡,去進行字體的設置。
  • 看到他的手寫字體時:不愧是學霸!
    看到他的手寫字體時:不愧是學霸!說起鄧倫,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鄧倫因《香蜜沉沉燼如霜》而爆火,他帥氣的長相和精湛的演技吸引了很多粉絲,實力與顏值的結合也讓他成為了萬眾男神。作為當紅偶像,鄧倫也成了很多影視、綜藝爭相邀請的對象,如今的鄧倫資源不斷,在娛樂圈中也有了一席地位。
  • 國外研究人員創造出更容易記憶的字體
    據外媒報導,墨爾本理工學院(RMIT)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實際上使閱讀困難但因為心理學更容易讓人記憶的字體:Sans    Sans Forgetica 字體比大多數字體要更難閱讀,這是閱讀在Sans Forgetica中格式化的信息時,這種難以閱讀會欺騙大腦使用「更深層次的認知處理」,從而促進記憶被更好地保留。
  • 《哈利波特》:小說中那些以「星星」為名字的角色們
    J.K.羅琳的《哈利波特》小說,以及根據其改編的系列電影如此大受歡迎,除了裡面天馬行空的魔幻情節外,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故事中有著豐富的文化元素。例如每個角色的名字,其背後都有著特殊的含義。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小說中以「星星」為名字的角色們。
  • 蟬羽刀劍柔情體│對於這款字體,我們一起聊聊
    大家好,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款由蟬羽字庫原創設計發布的蟬羽刀劍柔情字體,這款字體剛柔相濟,但也是一款頗受爭議的字體,值得討論。蟬羽刀劍柔情體蟬羽刀劍柔情體是一款手寫藝術字體。首先,該字體筆觸纖細,字體書寫隨性灑脫,筆畫似細帶一般飛舞,展示出字體的柔美感。而行筆加快節奏感強,附勾增多映帶妙用,字體以附勾映帶左右,有的也可用遊絲牽連,筆畫間,可以筆斷而意連;且連綿不斷揮灑自如。但這種設計並不多,又使得字體結構較為工整,很好的保留了字體的清晰度。其次,字體結構上強調筆畫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穩、比例適當、字形端正、合乎規範。同時字與字排列在一起時要大小勻稱、行款整齊。
  • 適合設計師使用的英文字體分享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英文字體,擁有一些好看又耐用的英文字體,可以快速的幫助我們完成設計項目,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適合無襯線字體,襯線字體等等。適合設計師排版,名片設計,banner設計或者是logo設計,當然具體使用場景也可以根據字體的風格以及項目實際情況去使用。
  • 哈利波特學院特輯:美麗的拉文克勞,來自寧靜的河畔(上)
    眾所周知,拉文克勞(Ravenclaw)是魔幻系列小說《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四大學院之一,象徵著四大元素中的風,拉文克勞們無時無刻不在煽動著自己的翅膀,向知識的最高峰發起進攻。羅伊納·拉文克勞,霍格沃茲的四巨頭之一。作為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拉文克勞學院的創始人。
  • 城市景觀|字體觀察:招牌備忘錄
    現今的香港依舊保留著不少舊式霓虹燈和手寫招牌,與之相似的上海卻只留下了一條熙熙攘攘的南京路步行街,霓虹燈也早已被穩定恆亮的 LED 代替。香港的視覺文化學者們採用了一種符號學的研究路徑,試圖解構指涉消費主義的招牌。與之相對的是日本的「考現學」(modernologio)——與「考古學」相對的——對現代的博物學研究。
  • 字體的故事之:Comic Sans
    感謝COMSHARP CMS的投遞新聞來源:designinformer.com這是一款被設計師們鄙視和抵制的字體
  • 液晶手寫板的工作原理
    每次向客戶推廣液晶手寫板的時候,很多人都說,這個跟小時候的那個磁性畫板很像呢。是的,在小的時候,我們都有用過的那種磁性手寫板,寫完字、畫完畫,左右一拉神奇的塑料「橡皮擦」,就什麼都沒有了。但是,原來的磁粉式畫板,字體不真實,解析度實在是太低了,而且容易漏磁粉,體驗感極差,是非常低級的玩具產品,必須採用磁性筆搭配使用,現在來說也只能是作為懷舊產品了。隨著科技的進步,最近市場上就出現了一款非常有科技感的光能液晶寫字板,其實也是一兩年前的外國玩意兒了,但當時卻風靡全美,開賣第一天就賣斷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