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就算顛沛流離,
命運就算曲折離奇,
命運就算恐嚇著你,
做人沒趣味。
別流淚 心酸,
更不應捨棄……」
前兩天無意從電視劇中聽到了這首《紅日》,不禁讓人感慨萬分。初聽還是少年時,再聽卻成曲中人。命運究竟是什麼?我想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方明鏡。至於我們該不該認命,我想在看完這篇文章後,答案便會水落石出。
原本,我是一個不喜看長劇的人。超過30集的,基本不在我的考慮範圍。然而,《知否 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卻是一個例外。我不但看完了全集,還特意刷了一遍原著。
相較於電視劇,我更喜歡原著。原著裡的盛明蘭更像是深諳內宅爭鬥的庶出小姐,個性鮮明,雖聰明、能幹,卻懂得避其鋒芒。
當然,她的這種聰明、能幹,除了她有一個現代靈魂外,還跟她有兩個好老師是分不開的。她們分別是祖母和孔嬤嬤,祖母教授明蘭最多的就是識人、明事、隱忍,而孔嬤嬤則側重於宮中禮儀及如何為人、處事等。
就全劇/整部小說而言,孔嬤嬤的戲份是極少的,在小說裡,她是以華蘭的教嬉嬤嬤身份出場的。盛家老太太擔心華蘭高嫁被婆家看不起,就從宮中請了自己的閨中蜜友孔嬤嬤,也算是為華蘭鍍金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孔嬤嬤在達官貴人圈裡是頗具聲望的,但凡被她教習過的小姐、姑娘無不讓人稱讚。孔嬤嬤這一生,並不順遂。她一生未嫁,大半生的時光都是在宮裡度過,侍奉過皇后,又見過三位皇帝,後宮裡的彎彎繞繞、陰暗齷齪她更是見怪不怪。
可以說,孔嬤嬤是那種看盡繁華與陰暗,卻依舊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大家。她可以將一手爛牌打好,並自得其樂,她是我在整部劇裡最羨慕、敬佩的女人。
一、想要改變境遇,就得先認命
從高處跌入深淵,大多數人會很難接受。這也是為什麼一部分創業者失敗後,很難東山再起的主因。因為他們身陷泥淖後,不能及時認清現實,不肯接受這個失敗/不完美的自己,他們不認命卻也不懂得自救。結果,就越陷越深。
孔嬤嬤就不一樣了。
她的前半生可謂艱辛。原本,她早已許了人家,不日成婚。可是,同父異母的妹妹被官家選中,須得進宮。繼母不忍自己的親生女兒入宮為婢,心生一計,就讓孔嬤嬤代替自己的女兒入了宮。
古人常說,一入宮門深似海。皇宮既是皇權的中心,卻也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高牆之內,有人羨慕的地位、權力、財富,卻也有著為人不齒的明槍暗箭,那裡家人不似家人,兄弟不似兄弟。
想要在風雲詭譎的深宮謀一方天地,何其難。然,孔嬤嬤做到了。被繼母算計後,她不僅沒有怨天尤人,還認清了現實,選擇認命,將一手爛牌打得是風生水起。
正如孔嬤嬤所言:「我這輩子可比常人精彩,不說吃過的用過的,就是皇帝我都見了三個,皇后見了五個,后妃貴人更是如過江之鯽,也算是開眼了!還能衣食無憂活到花甲,沒什麼好抱怨的。倒是我妹妹,嫁人、偷人、下毒、被休,一輩子弄得聲名狼藉,我那後娘為她傾家蕩產,最後潦倒而死,我可比她們強多了。」
二、得理也饒人,擲地更有聲
做人留一面,日後好相見。
孔嬤嬤說:
「世上之事,大都逃不過一個理字。我這個人素來不喜歡當面說一套,背後說一套,沒得也得把話給傳誤了。」
深以為是。
孔嬤嬤的最高明之處,恐怕就是用三言兩語就把林小娘整得是啞口無言,同時又讓盛紘看清了林噙霜的真面目。
孔嬤嬤教訓三蘭也好,四蘭也罷,說這是全書最精彩部分也不為過。
林小娘想為墨蘭求情,她明知自己的位份低沒有說話的份,卻想著扮弱博憐憫,她說:「請嬤嬤勿怪,這裡原本沒有我說話的地方,可我心中愧疚,有話不吐不快,萬望嬤嬤見諒。」
孔嬤嬤何其精明,又豈會不知個中深意。對此,她偏不理會,還明明白白地指出她的錯處,她說:「林姨娘此話差矣!用心很好,但欠些道捅了。」
什麼意思呢?
林小娘,你不僅錯了,還錯得離譜。倘若這要是放在大戶人家,她這樣就是不懂規矩。
結果一目了然,這跟她之前得體、溫柔的人設是不相符的。
接下來,便是重頭戲了,林嬤嬤當著眾人的面指出林小娘的兩不知:
「林姨娘,我今日也說你一句,要知道,人貴在自知。你今日偏有兩不知。」
第一知,明知自己是什麼身份,卻在孔嬤嬤與老爺、太太說話時貿貿然的插嘴。實在是沒規矩。
第二知,一再知錯犯錯。明知不該開口,偏要開口。明明什麼都知道,卻又什麼都犯了,可謂是知法犯法。
孔嬤嬤最高明的地方,就在於此,得理之處也饒人。她並沒有一味揭露林小娘的真面目,她只是在點醒盛紘,寵妾過頭,只會令家宅不寧。
經過這一次的點撥,盛紘清醒了。她看清了林噙霜的真面目,開始整頓內宅。自此,林小娘也沒再得到半分好處。
小說最後,孔嬤嬤去世了。這個最通透的女人,一生未婚、無子,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有一天日子,便要過好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