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氧氣從哪裡來?發生觸電事故後如何急救?
聲音是如何傳播的?遠距離輸電為什麼採用高壓輸電?「這科我愛學」第四期,讓我們走進物理學的世界。
1.生物的性狀是由什麼決定的?
自然界的生物多姿多彩,即使是同一種生物,它們之間也或多或少有所不同,簡單地說,這種不同的表現就是生物的各種性狀,然而你知道各種性狀的「幕後」操縱者是誰嗎?這個「幕後」操縱者就是「基因」。基因是遺傳的物質基礎,通過複製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使後代出現與親代相似的性狀,也通過突變改變自身的特性,儲存著生命孕育、生長、凋亡過程的全部信息。生物體的生、長、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象都與基因有關。基因決定著生物的性狀,例如植物開什麼顏色的花就是由植物的基因決定的。
2.我們呼吸的氧氣是從哪裡來的?
地球大氣中的氧氣,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植物利用葉綠體中的葉綠素吸收陽光,將水分子分解成氫和氧,從而放出氧氣,同時還原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
3.吸入高濃度氧氣的後果會怎樣?
空氣中的氧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氣體,但是吸入純度很高的氧氣會對體內各種組織、器官產生不可逆轉的氧化作用,輕者加速衰老,重則造成死亡。
4.孩子的性別是由誰的基因決定的?
由於傳統觀念的沿襲,生男生女成為許多準爸媽的一大難題,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到底能生男孩還是生女孩。其實生男生女都是一樣的,它有它的自然規律,偏方並不能達到真正的目的。
父親和母親各提供一半的遺傳基因,就性染色體而言,母親只有兩個X染色體,父親則有X、Y兩種染色體。當形成受精卵時,如果精子進入卵子時,攜帶的是Y染色體,那麼生出來的孩子就是男孩,如果攜帶的是X染色體,那麼生出來的就是女孩。所以其實生男生女都取決於父親的哪個性染色體與母親的X染色體相結合。
5.什麼是放射性現象?
原子核自發地放射出α、β、γ等各種射線的現象,稱為放射性。放射性是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的。許多天然和人工製造的核素都能自發地放射出射線。放射性現象有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之分。
6.含放射性物質的牛奶經過煮沸後能喝嗎?
將含放射性物質的牛奶沸煮,破壞了牛奶的分子結構,但對放射性物質是沒有用的。因為放射性是某些元素的特性,只要其原子核內部結構不改變,其放射性會依然存在。所以,含放射性物質的牛奶經過煮沸後依然具有放射性,對人體依然有害。
7.光速與聲速哪個快?
光速即為光波或電磁波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光速是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真空中的光速定義值為c= 299792458米/秒。聲速是指聲波在媒質(介質)中傳播的速度,聲速在乾燥空氣中約為340米/秒。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產生的,但人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見雷聲,說明光速和聲速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光速比聲速快。
8.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等作為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
9.遠距離輸電為什麼採用高壓輸電?
在輸送相同功率的電能情況下,如果電壓越高,輸電線上的電流越小,輸電線上電能損耗越小。
10.為什麼微波爐內不能用金屬碗盛食物進行加熱?
微波爐是靠產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產生振動,振動產生大量的熱來加熱食物的。當微波照射到金屬碗上時要發生反射,金屬碗便阻擋了微波,食物由於不能接觸或接觸的微波較少從而影響加熱。另一方面,還會因微波在金屬中激發電子產生大電流而在金屬碗和爐體之間產生大電流放電火花,嚴重時會燒壞爐體或器皿。
11.發生觸電事故後如何急救?
當觸電者脫離電源後,應根據觸電者的具體情況,迅速對症救護。現場應用的主要救護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法。
對於需要救治的觸電者,大體按以下三種情況分別處理:
(1)如果觸電者傷勢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發麻、全身無力,或者觸電者在觸電過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經清醒過來,應使觸電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並請醫生前來診治或送往醫院。
(2)如果觸電者傷勢較重,已失去知覺,但還有心臟跳動和呼吸,應使觸電者舒適、安靜地平臥,周圍不要圍人,使空氣流通,解開他的衣服以利呼吸。如天氣寒冷,要注意保溫,並速請醫生診治或送往醫院。如果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微弱,或發生痙攣,應隨時準備好,當心臟跳動或呼吸停止時立即作進一步的搶救。
(3)如果觸電者傷勢嚴重,呼吸停止或心臟跳動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並速請醫生診治或送往醫院。應當注意,急救要儘快地進行,不能等候醫生的到來。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如果現場僅一個人搶救,則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應交替進行,每次吹氣2~3次,再擠壓10~15次。而且吹氣和擠壓的速度都應比雙人操作的速度提高一些,以不降低搶救效果。
12.電氣設備著火後怎樣滅火?
電氣設備著火後,不能直接用水滅火。一般都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乾粉等滅火。
13.新能源包括哪些?
新能源的各種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來自於太陽或地球內部深處所產生的熱能,包括了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核聚變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來的生物燃料和氫所產生的能量。也可以說,新能源包括各種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對於傳統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汙染少、儲量大的特點,對於解決當今世界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和資源(特別是化石能源)枯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由於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勻,對於解決由能源引發的戰爭也有著重要意義。
14.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等,它可在自然界循環或反覆利用。
15.什麼是核能?
世界上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它周圍的電子構成的。輕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都能放出能量,分別稱為核聚變能和核裂變能,簡稱核能。
16.核能利用的前景如何?
核電是一種清潔、安全、技術成熟、供應能力強、能大規模應用的發電方式。加快我國核電建設,提高核電在電力供給中的比重,有助於緩解電力增長與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的矛盾,還可以減少火力發電造成的空氣汙染。發展核電對帶動高科技產業和裝備製造業的發展,促進經濟增長,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都有重要意義。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夠使人類更加安全地利用核能,核能利用的利遠大於弊。
(屆時,我們將根據刊登的內容舉辦科學知識競賽,歡迎廣大讀者認真學習,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