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後,到醫院看不育的男性多了。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男科了解到,目前每天平均門診量在180—200人次,而之前是150多人次。造成男性不育的原因有哪些?男性平時在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在中國男性健康日來臨之際,記者特意採訪了浙大婦院男科張峰彬副主任醫師和浙江省中山醫院男科孫潔副主任中醫師。
慢性附睪炎會致無精症
沈先生今年40歲出頭,和妻子已育有一個孩子。幾年前,他感覺到自己的睪丸突然有點痛,到醫院配了點消炎藥後,疼痛就緩解了,便也沒在意。二孩政策放開後,他和妻子計劃著再要一個孩子,但嘗試了半年多卻一直沒懷上。到浙大婦院檢查,結果發現他的精液裡沒有精子。
「沈先生的無精子症是由慢性附睪炎引起附睪管梗阻導致的。」張峰彬解釋,「附睪既是精子的必經之路,又是精子發育、成熟的『搖籃』。由於其內豐富的營養液,也是細菌繁殖的絕佳場所。而細菌的分泌物會導致附睪管發生粘連和梗阻,影響精子的排出。」
他提到,附睪炎是青壯年的常見疾病,主要和飲食、衛生習慣有關,如愛吃麻辣刺激性食物,有包皮過長、包莖的現象但又不注重個人衛生等。
「像沈先生這樣,出現急性附睪炎症狀但沒有予以重視和徹底治癒,會轉變為慢性附睪炎。」張峰彬提醒,當男性出現陰囊脹痛、有沉墜感,下腹部及腹股溝部有牽扯痛,站立或行走時加劇等症狀時,要引起重視,及時到專科就診。包皮過長、包莖現象較為嚴重者要及時到醫院處理,並且平時要注重個人衛生。
最後,張峰彬給沈先生進行了手術治療。手術很成功,沈先生終於如願再次當上了爸爸。
男性最好在45周歲前生育
張峰彬告訴記者:「在門診中,40歲以上的病人佔了五分之一,年紀最大的為65歲。大多數人的精子質量下降情況比較嚴重,僅有部分人可以通過藥物改善,大部分還是需要通過輔助生殖來實現生育。」
就生育而言,女性35周歲以上就屬於高齡範疇,而男性一般在40-45周歲以上即為高齡。張峰彬提到,隨著年紀增大,男性體力、性功能及精子質量均在下降。部分男性更是因遲遲無法讓愛人懷孕,導致心力交瘁,誘發身體、心理疾病和家庭矛盾。
同時,高齡男性生育的後代,出生缺陷的風險也大大增加。有研究表明,44歲以上男性精子出現染色體異常的概率高達13%。國外還有調查發現,隨著男性的衰老,其所生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也大大增加,45-49男性生育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是25歲以下男性所生子女的2倍。
張峰彬提醒,雖然有報導男性90歲仍可具有生育能力,但仍建議男性在45周歲前生育為妥。
男性坐硬椅子比軟椅子好
「精子的生存溫度不能超過35℃,過高的溫度會造成精子活性降低或死亡,從而導致男性不育。」因此,孫潔告訴記者,像廚師,以及司機、程式設計師、辦公室白領等久坐的人群屬於男性不育的高危人群。
他解釋道,男性坐著的時候,往往陰囊等部位會受到壓迫,而且長時間坐著,散熱也受到影響,尤其是坐在較軟的椅子上。因此,孫潔建議,男性保持坐姿1小時後,就應該站立5—10分鐘,伸展一下,做做保健操。同時,最好將座椅換成材質硬一些的,從而減少對陰囊等的壓迫。
孫潔提到,除了久坐,熬夜、長期晚睡等不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也容易導致男性不育。「應酬多也易造成不育,因為這些人攝入的煙、酒、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等較多,拿香菸來說,會加重勃起功能障礙發生。」
「長期暴露在輻射、化學等環境中,或者長期緊張、工作壓力大等都會影響男性精子活力。」孫潔提醒,當處於輻射、化學環境中時,要做好防護工作,如佩戴口罩,穿防輻射服飾等。
這三項運動男性可以常做
如何提高精子活力?男性平時該怎麼預防不育?
「首先要學會自我控制情緒,保持樂觀和平常心,減少精神創傷。」張峰彬說,要控制工作量,做到勞逸結合。
在飲食上,要葷素適度、營養合理而不過度。「像生蠔、魚子醬、巧克力、紅酒、大蒜、木瓜、番茄等食物都是對男性生殖有一定的好處,可以適當多攝入,但也不能過度食用。」張峰彬強調,戒菸十分必要。
同時,他提到,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減肥、提高食慾、預防心血管病發生。特別是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提肛這三項運動,可以讓男性下體周圍肌肉張力、收縮功能增強,並增強局部血流循環,促進盆腔、生殖器部位的血液循環,增強性和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