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又稱媧皇、女陰。
關於女媧的傳說,似乎有太多,捏土造人,補天救世,創造萬物,她被稱為大地之母。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傳說中,農曆三月十八是女媧的生日,出於對於人類始祖女媧的尊敬和對生活的美好祈福,來自晉、冀、魯、豫四省的人們都要前來朝拜女媧,由此形成影響深遠的媧皇宮廟會。今天我就來帶大家了解秦安女媧祭祀活動。
秦安古稱成紀,素有「羲裡媧鄉」之稱。位於縣城東北部的隴城鎮,相傳為女媧的誕生地。在這裡,關於女媧的歷史遺蹟較為豐富完整。始建於漢以前的女媧祠,修而復修,經久不衰。傳說女媧生於風溝,長於風臺,葬於風塋。風溝至今還有一處深不見底、洞道呈葫蘆狀的洞穴,世稱女媧洞。在隴城北門外,還有一口水勢旺盛的大泉,世稱龍泉,傳說是女媧摶土造人的用水之泉。
在隴城,至今還保存有「媧皇村」「龍泉村」「鳳尾村」等村名,都是代代相傳的女媧聖跡。位於隴城城南側的女媧祠,據記載建於漢以前,兩千年來,幾度被毀,修而復修,經久不衰。從秦漢以來,秦安一直是女媧的祭祀地。2010年,秦安女媧祭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祭拜活動以頌揚人類始祖女媧摶土造人、鍊石補天、斷鰲足、立四極、治洪水、通婚姻、作笙簧等功德為主,主要內容包括民祭、公祭、朝拜等。
祭祀活動一般是在上午9點50分開始,寓意著九五之尊。擊鼓34咚,象徵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中華兒女共祭女媧。鳴鐘9響,代表了中華民族傳統最高禮數。
祭祀典禮開始之後,會有主祭恭讀祭文,歌頌女媧功德,禮讚媧皇之懿德,肇啟發展之新運,祈願祖國繁榮之昌盛。由長者取龍泉聖水為民祈福。此刻,大家肅穆佇立,共同追念人文始祖女媧化育萬物的的創造精神,表達著全體中華兒女對人文始祖女媧創世功績的崇高敬仰和無限尊崇。全體來賓上香獻供,瞻仰媧皇聖容。祭文恭讀畢,所有來賓面朝女媧塑像鞠躬敬祭,行三鞠躬禮
隨後進行的是樂舞告祭。會一群身穿原始草木裙裝、懷抱大地灣彩陶的「先民」,在雄渾莊嚴、蒼涼悠遠的樂聲中,趨步尋覓、頂禮膜拜。聖潔而虔誠中,詮釋著人文始祖女媧補天立極、摶土造人、始制笙簧、教民娛樂,創立婚姻、繁衍人類的偉大功績。
之後在隆重、莊嚴的祭祀典禮上,參加祭祀典禮的嘉賓代表懷著對始祖的虔誠之心依次進入女媧祠內敬獻花籃、鮮花,瞻仰女媧聖容。然後便是普通民眾上香祭祀,許願祈福。
幾千年來,人們對女媧的祭祀活動從未停止。我們對女媧先祖的尊敬從未停止。媧皇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代表,女媧身上體現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創造精神,利國利民的奉獻精神,身體力行的實踐精神和勤儉節約的自律精神。
願生命不止,尊敬不止。同時希望女媧精神永遠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