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度的高溫,這條命都是空調給的~」這樣的調侃,小夥伴兒們是不是深有體會呀?不過,炎熱的夏季,當我們還在為避暑降溫犯愁的時候,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卻想著如何保暖。
平時在-18℃的冰庫和37℃的室外來回穿梭,三伏天裡穿著棉衣棉褲體驗「冰火兩重天」,他們就是蘇州南環橋批發市場的冷庫搬運工。
7月24日下午,看蘇州來到了蘇州南環橋批發市場的冷庫中心,體驗冰庫搬運工的工作,感受夏天裡的冰火兩重天。
下午3點鐘,戶外如同烤箱一般。雖然站在陰涼處,但看蘇州記者的身上早已被汗水浸溼。不過,炎熱的天氣並沒有讓這裡的勞動者慢下步伐。忙碌的身影在熱浪中穿梭。
今年53歲的沈福明師傅是冷庫中心的一名叉車工人。頭戴厚棉帽,身穿軍大衣,這樣的穿著在人群中十分顯眼。不過,周圍的人包括沈師傅本人對此也早已習慣。
當看蘇州記者想進入冷庫裡體驗一番時。沈師傅拿來一套軍大衣遞給了過來,「這裡面的溫度是零下18度,內外溫差超過50(攝氏)度,不穿大衣,非生病不可。」
當沈師傅拉開冷庫沉重的大鐵門,一股白霧夾著乾冷的涼氣撲面襲來。走進冷庫,巨大的制冷機在頭頂轟鳴,仿佛走進一個巨大的冰箱冷凍室裡。沒走幾步,原本溼熱的衣服立刻被凍幹,看蘇州記者感到全身的汗毛都被凍得豎起來,趕緊裹緊了身上的棉襖。
乾燥低溫的環境裡,身上的汗很快就被蒸發,所以怎麼出汗衣服都不會溼。這種「凍得冒汗」的感覺,看蘇州記者還是第一次感受到。
500平方米左右的冷庫裡儲滿貨物,整整齊齊。冷庫的頂部布滿了冰凌,仿佛瞬間來到了冬季的北方。「手機千萬不能拿出來太久,不然會自動關機。」沈師傅提醒到。
「成箱的肉,碼好的生鮮,每個類別的貨在哪個位置,我都得一清二楚,好節省擺放時間。」沈師傅說話時,呼出的水汽清晰可見,「將外面的貨放進來,將裡面的貨拉出去,一天下來近百趟。」
「有的剛乾這一行的人,一開始很容易感冒。」沈師傅說,5年前,自己剛從事這一行的時候,由於頻繁的冷熱交替,沒多久就感冒了。「尤其是夏天,要注意防暑,更要注意防寒。這也是在冷庫工作的工人都要經歷的。」
「別人是有一年四季,我們是一天四季都是冬季。」沈師傅笑著說道。
幾分鐘後,看記者已經凍得受不了了,從冷庫裡一路小跑了出來。一出冷庫門,瞬間從「極寒」變成了「酷熱」,身上的汗水再次浸溼了衣服。沈師傅抹了抹身上的汗水,喝了口水,對看蘇州記者笑了笑,「每天8瓶水,至少。」
「我最喜歡冬天。夏天極熱極冷交替,而冬天溫差小,工作起來好受一點。」沈師傅說,雖然「出去一層汗,進來一層冰」對身體來說是一種考驗,但幹了5年多,已經習慣了。【看蘇州專稿 文/大江 視頻/小姜 範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