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大發表頂刊:首個同時實現冷卻和加熱的材料系統,實現冬暖夏涼!

2020-10-18 材料科學與工程

導讀:本文報導了第一個可以同時實現冷卻和加熱的材料系統,實現了在沒有消耗能量的情況下,炎熱天氣(≈35°C)的環境溫度下降約5°C,寒冷天氣(≈10°C)的環境溫度升高約18°C。

夏天炎熱,冬天寒冷,多虧了空調,溫度才能維持在人體舒適的範圍,不過大家想過沒有,如果建築物能自動調節室內溫度,那該是多麼美好!通過夏季冷卻和冬季加熱來將室內溫度保持在合適的範圍內是現代生活的必要條件。然而,當前的有效冷卻和加熱方法,例如,空調和燃燒加熱,不僅消耗大量的能源,也引起各種環境問題,如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和大氣汙染。為了減少室內採暖和製冷對環境的影響,迫切需要環保和節能的替代方案。

迄今為止,開發了在一個系統中結合自適應加熱和冷卻的技術,包括智能窗、Janus膜、太陽能煙囪和特隆布壁。然而,這些方法依賴於複雜的功能材料或昂貴的建築物構造,這阻礙了它們在現有建築物中的廣泛應用。而且,這些當前可用的系統缺乏用戶定義的機制來調節室內溫度,與傳統的基於化石燃料的系統相比,它們的效率非常低。因此,發展廉價、可調節、環境友好的策略來實現加熱或冷卻困擾了科學界多年。

針對上述問題,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崔家喜教授課題組報告了一種通過將太陽採暖與太陽反射和輻射冷卻相結合來實現節能環保的冬季採暖和夏季降溫的轉換策略。這種策略基於動態多孔有機矽薄膜,該薄膜可以在用於太陽光加熱的透明固體狀態與用於太陽反射和輻射冷卻的高度多孔狀態之間交替。很容易將其塗覆在炭黑顆粒(CBP)上以獲得雙功能雙層,其中CBP設計用於太陽能加熱。

雙層結構在透明狀態下吸收約95%的陽光,但反射約93%的太陽輻射,並在多孔狀態下允許約94%的LWIR熱發射率。該雙層的白天輻射冷卻性能與目前可用的材料相當。這是第一個可以同時實現冷卻和加熱的材料系統。它可以通過簡便、可擴展且環保的方法製備,而無需使用有機溶劑,並且不僅可以作為自立膜使用,還可以作為塗料塗覆在包括剛性陶瓷在內的不同基材上!相關研究工作以「Switchable Cavitation in Silicone Coatings for Energy‐Saving Cooling and Heating」為題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2000870

該策略基於有機矽塗層的動態空腔作用,可實現高效節能的冷卻和加熱,這種空腔作用可以可逆地,連續地從高度多孔的狀態變為透明的固體。在多孔狀態下,塗料可實現有效的太陽反射(93%)和長波紅外發射(94%),從而在炎熱的天氣(約35°C)下引起約5°C的環境溫度下降在透明固態下,塗層允許活躍的陽光透過(95%)以誘導太陽加熱,從而在寒冷的天氣中將環境溫度從10攝氏度提高到28攝氏度。

該材料呈現優異的調溫性能,在寒冷的天氣中,從上午9:00到中午12:00,環境平均溫度為10°C,平均太陽強度為795Wm-2的情況下,該雙層膜可達到約18°C的升高。然後,將相同的樣品轉換為多孔狀態,以便在炎熱天氣中約35°C的周圍空氣溫度下進行冷卻。在上午11:00至下午12:30,入射太陽光輻射為768 Wm-2的情況下,經過處理的雙層塗層引起的環境溫度下降(ΔT)約為5°C。

1.用於加熱和冷卻系統的可切換空腔


圖2.可切換多孔薄膜材料的光學性能


圖3太陽能加熱和日間輻射製冷性能研究

總的來說,作者基於一種新型的可切換空腔的動態有機矽薄膜,提出了一種切換策略,以實現節能環保的冷卻和加熱,可以在高度多孔和透明狀態之間進行精細調節。通過將這種動態有機矽與太陽能吸收性CBP結合製備成雙功能塗層,證明了該雙層膜可以在透明狀態下吸收約95%的陽光,但多孔狀態下反射約93%的太陽輻射並允許約94%的LWIR熱發射。

這實現了在沒有消耗能量的情況下,炎熱天氣(環境溫度:≈35°C)的環境溫度下降約5°C,寒冷天氣(環境溫度:≈10°C)的環境溫度升高約18°C。儘管需要機械力來切換啟動的多孔/透明狀態,但冷卻和修複本身並不消耗任何能量,這代表了冷卻和加熱的節能策略。而且,該塗層可以由廉價材料製成,而無需使用任何有機溶劑,這表明了零排放和環境友好的優越性。可以通過噴塗或澆鑄將進行應用,包括不同比例的陶瓷基材料,並且在不同環境下均具有出色的持久性。因此,這種可切換雙層塗料可作為用戶定義的建築塗料,在調節室內溫度或其他許多應用中具有很大潛力!(文:嘉一)

相關焦點

  • 電子科大發表頂刊:實現冬暖夏涼!首個同時實現冷卻和加熱的材料
    導讀:本文報導了第一個可以同時實現冷卻和加熱的材料系統,實現了在沒有消耗能量的情況下,炎熱天氣(≈35°C)的環境溫度下降約5°C,寒冷天氣(≈10°C)的環境溫度升高約18°C。然而,這些方法依賴於複雜的功能材料或昂貴的建築物構造,這阻礙了它們在現有建築物中的廣泛應用。而且,這些當前可用的系統缺乏用戶定義的機制來調節室內溫度,與傳統的基於化石燃料的系統相比,它們的效率非常低。因此,發展廉價、可調節、環境友好的策略來實現加熱或冷卻困擾了科學界多年。
  • 納米材料可實現雙模加熱和冷卻裝置
    在這裡它處於加熱模式(頂部)和冷卻模式(底部)。圖片來源:許寶春,杜克工程公司 杜克大學的工程師展示了一種用於建築氣候控制的雙模式供暖和製冷設備,如果在美國廣泛部署,則可以將HVAC能耗降低近20%。 本發明使用力學和材料科學的組合來利用或排出某些波長的光。
  • 通過瞬移電子,「量子冰箱」實現對量子計算機的冷卻
    像手機或者筆記本這樣的傳統的計算機,是基於馮諾伊曼架構的,其基本的信息單元是比特,僅具有0和1兩個狀態。然而,一個量子比特不僅具有0、1兩個狀態,還可以同時處於0、1狀態。這就類似說,一個開關同時處於開和關的狀態,這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是毫無意義的,但量子世界就是這麼顛覆我們的認識。這種顛覆就是由於量子態的疊加特性,也是量子系統的核心特性之一。
  • 揮別傳統,電子冷卻時代來臨?首個微晶片內集成液體冷卻系統問世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研究團隊報告了首個微晶片內的集成液體冷卻系統,這種新系統與傳統的電子冷卻方法相比,表現出了優異的冷卻性能。這一成果意味著,通過將液體冷卻直接嵌入電子晶片內部來控制電子產品產生的熱量,將是一種前景可觀、可持續,並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  隨著全世界數據生成和通信速率不斷提高,以及不斷努力減小工業轉換器系統的尺寸和成本,人們對小型設備的需求與日俱增,這使得電子電路的冷卻變得極具挑戰性。  一般而言,水系統可用於冷卻電子器件,但這種冷卻方式效率低下,而且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
  • 基於PC機和西門子ET200S實現電加熱爐監控系統的設計
    打開APP 基於PC機和西門子ET200S實現電加熱爐監控系統的設計 武應倩;李紅星 發表於 2020-04-02 08:11:00
  • 清華大學《Acta》:快速加熱先進高強鋼!
    為了實現汽車輕量化和結構安全性的目標,人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來開發先進的高強度鋼。到目前為止,已經開發了三種具有寬機械性能範圍的第三代AHSS。許多奧氏體不鏽鋼的加工通常從加熱時形成奧氏體開始,然後冷卻時進行奧氏體分解。
  • 太好了,首次實現:電子自旋「普遍」超極化的輻射冷卻技術!
    巴黎薩克萊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蘇黎世理工大學的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新方法,通過將電子自旋極化提高到熱平衡值以上來控制自旋系綜的溫度,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物理學》期刊上。在他們之前的研究中已經證明,在一定條件下,讓電子自旋恢復熱平衡的最突出弛豫通道是微波光子自發發射到在實驗中使用的諧振器中,這種現象被稱為珀塞爾效應。
  • 認識鋰電池相變材料冷卻系統
    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的冷卻,太陽能系統的冷卻,建築材料,工業餘熱利用,家用車用空調系統以及鋰電池的熱管理系統。相變材料的兩個指標參數,相變潛熱和相變溫度,基本圈定了一種材料所能適用的環境類型。相變潛熱越大,材料保持環境溫度恆定的能力越強。3 相變材料的種類相變材料可以分成無機相變材料、有機相變材料和複合相變材料三種。
  • 英媒:美國大學發明不用電的冷卻系統
    參考消息網9月7日報導 英國物理科學新聞網站9月5日刊登題為《一個無需電力就能運行的冷卻系統》的文章稱,它看起來就是個普通的屋頂,但是史丹福大學帕卡德電子工程大樓的屋頂可以說是創新冷卻技術發展史上多個裡程碑的創造地,這一技術將來可能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日本科學家在「量子阱」中,實現電子「蒸發冷卻」散發熱量!
    東京大學科學家宣布了一種不需要移動部件的電冷卻新方法,通過對半導體砷化鋁鎵製成的量子阱施加偏壓,可以使電子在稱為「蒸發冷卻」的過程中散發一些熱量。可以使用傳統半導體製造方法將基於該原理的設備添加到電子電路板,以幫助智慧型手機和膝上型計算機避免由高溫引起的性能問題。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變得更小、更強大,過熱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緊迫。
  • 加熱循環器與冷卻水塔怎樣達到
    加熱循環器與冷卻水塔怎樣達到    熱循環器,找無錫冠亞,熱循環器我司專業生產加熱控制器,可實現連續升降溫。整個系統的液體循環是密閉的,系統帶有膨脹容器,且其中的介質低於60度。
  • 首個微晶片內集成液體冷卻系統問世
    2020-09-10 05:43:00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9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9日發表一項電子學重磅研究,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研究團隊報告了首個微晶片內的集成液體冷卻系統,這種新系統與傳統的電子冷卻方法相比,表現出了優異的冷卻性能
  • 日本科學家在「量子阱」中,實現電子「蒸發冷卻」散發熱量
    東京大學科學家宣布了一種不需要移動部件的電冷卻新方法,通過對半導體砷化鋁鎵製成的量子阱施加偏壓,可以使電子在稱為「蒸發冷卻」的過程中散發一些熱量。可以使用傳統半導體製造方法將基於該原理的設備添加到電子電路板,以幫助智慧型手機和膝上型計算機避免由高溫引起的性能問題。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變得更小、更強大,過熱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緊迫。
  • 不使用電力的冷卻系統
    聽起來幾乎像魔術,但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和智利的研究人員設計的新系統可以做到這一點。該設備沒有活動部件,通過稱為輻射冷卻的過程進行工作。它阻止入射的陽光以防止其被加熱,同時有效地輻射出紅外光(本質上是熱量),該紅外光會直接傳到天空和太空中,從而使設備的溫度大大低於周圍的空氣溫度。這種簡單,廉價的系統起作用的關鍵是一種特殊的絕緣材料,它由一種稱為氣凝膠的聚乙烯泡沫製成。
  • 華中科技大學:託卡馬克裝置首次實現電子迴旋共振加熱
    本報訊(劉歡 高翔)5月24日,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學院聚變與等離子體研究所在J-TEXT託卡馬克裝置首次實現電子迴旋共振加熱(ECRH),等離子體電子溫度提升50%,成功突破1400萬攝氏度,朝著先進物理實驗研究邁出了關鍵一步
  • ...l 3D列印實現高強度、帶點陣結構、帶內流道冷卻的渦旋壓縮機部件
    壓縮機可用於加熱和冷卻系統或其他工作流體循環系統中,高效且可靠的壓縮機系統能夠有效且高效地提供冷卻或加熱效果。更穩定,更高效,通過實現更複雜的形狀,3D列印在實現帶輕量化結構的壓縮機部件開闢了新的創新空間。
  • 新能源汽車電池冷卻系統是怎麼散熱的
    新能源汽車電池冷卻系統是怎麼散熱的 ,「iyufk」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新能源汽車部件測試系統、VOCs冷凝回收裝置、加熱循環系統等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電池冷卻系統,節能環保,性能穩定,歡迎新老客戶來電選購!
  • 半導體所等實現半導體中光學聲子的可分辨邊帶拉曼冷卻
    而單個聲子態的雷射冷卻和調控在量子態的製備和操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實現光子-聲子系統的量子調控,首先要求目標聲子處於量子基態,就要求聲子的有效溫度冷卻得足夠低。目前,單個聲子的雷射超控研究主要集中在冷原子體系和光力諧振子中,迄今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加熱製冷系統樣本參數
    詳情諮詢進~加熱製冷系統具有高質量和優異的性能;電子控制系統採用高智能可編程控制器和機級微機控制系統:它反應靈敏控制準確—它具有自動裝卸時間轉換機故障原因記錄等多種功能可實現遠程或集中監控加熱製冷系統……經過三到五次之後維修會儘快推遲-噪聲頻率由幾個頻率組成這些頻率與風扇的轉速有關-注如果是分體式機組室內機和室外機之間的氟連接必須由冷水機和冷水機製造商指定的技術人員安裝或調試
  • 雷射冷卻納米機械振蕩器至零點能量
    據頂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報導:藝術家表演所用的光學機械矽納米束可以採用雷射進行冷卻。這一進展對量子技術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帶您一探究竟。這一界面同時作為光學共振器(諧振腔)來作為研究人員傳輸雷射的媒介。這一系統中物體的震蕩和雷射的壓力都是相互依賴的,於是,他們以一定的方式相互作用,最終對系統進行冷卻。」眾所周知,雷射會加熱物體使得物體的溫度升高,這是因為物體會吸收光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