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看到如此自然灑脫不說教不狗血不賣肉的青春片了!
由96年的小妹子海莉·斯坦菲爾德出演的R級青春片《成長邊緣》簡直就是一晚的驚喜!
影迷看完表示小激動,喚醒了內心的青蔥歲月。
網絡上保持著7.7的高分,甩了內地所謂的青春片不知道幾條街。
先說下主角海莉·斯坦菲爾德,不要小看這位妹子,人家2010年已經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是美國熱門花旦之一。
(左邊)
靠《成長邊緣》,她今年提名了金球獎,最佳女演員獎。
影片中,她準確的詮釋了一個內心缺乏安全感,但始終靠爆粗口和唾罵他人偽裝自己懦弱,靠裝清高偽裝內心對愛的渴望的青春期女孩。
各種限制級的對白脫口而出,各種逞強過後的幼稚行為讓人捧腹大笑。無論在肢體語言還是面部表情上,海莉·斯坦菲爾德與角色渾然天成,讓胖哥感嘆:誰說青春片不需要演技!誰說青春片就要墮胎、三角戀、車禍、出國、賣慘!
青春片最大的母題,必然是成長!來,看看人家的套路是怎麼玩兒得潤物細無聲的!
開片就是女主角娜丁氣衝衝找到自己的高中老師,說自己要自殺。我們的高中老師也不是吃素的,一物降一物,他說自己正好也在寫自殺申請書,因為的確厭煩了這群學生們。
娜丁一臉吃癟,影片開始進入了倒敘。
從7歲開始,娜丁就走進了自己的青春期幻想中,她的世界中只有兩種人,她哥哥那樣惹人愛,什麼都拿優秀的上進青年;還有就是她這種,沒有什麼夢想,沒有人愛的廢材。
就在快要被孤立的童年真的要發生時,一位天使降臨,她的閨蜜克莉斯塔拯救了她的童年。兩人成為了一隻毛毛蟲的媽媽們。
雖然這隻毛毛蟲兒子被兩人的文具盒悶死,但她們的友誼卻長青了下去。
兩人的相互陪伴抵禦了雙方父母成年人世界的不快。
時間匆匆,她們都來到了17歲的邊緣。
期間,娜丁遇到了兩個人生中的巨大轉變。
最能理解她的父親在陪伴她時心臟病去世,這成為她和整個家庭一直難以癒合的傷痛。
還有一個就是,她嫉妒的哥哥真的長大成為一個集萬千於一寵的美男子。顏值高,身材棒,還是校足球隊主力,眾多大學都在向他招手。
還好,娜丁有克莉斯塔守護著她。
故事的激勵事件是一場沒有成功的啪啪啪。
一晚狂歡,娜丁醉倒在廁所,第二天醒來,發現閨蜜死黨克莉斯塔正在哥哥的床上,兩人正赤裸著身體.....
最後的港外失去了清淨,娜丁難以接受閨蜜的「背叛」,她逼著閨蜜做出選擇。閨蜜不選,她則賭氣選擇了離開。
她把自己變成了一隻沒有長大的小野獸,到處咬人。
和哥哥的衝突發展到了在家裡動手動腳。
和媽媽的衝突發展到了沒有駕照卻動怒開走了媽媽的車。
和克莉斯塔直接變成了路人。
娜丁的生活一片混亂。她主動地把自己孤立起來。其實她只是不願接受世界逼著她長大,她不願接受這個無情的世界,她不願勇敢面對新的生活,她就是不想成長。
因為成長意味著不能隨心所欲,成長意味著擔負責任,成長意味著和生活妥協。
這時有兩個男人在她的青春邊緣掀起了波瀾。
一是暖男華裔小哥埃爾文。他對娜丁情竇初開,雖然行為笨拙,但善良體貼。
娜丁一開始只是把他當做生活的消遣,認為兩人沒有任何交集,敷衍了事。
娜丁的青春期停留在看臉的膚淺中,她愛的是高年級陌生帥哥。
在和埃爾文的不斷接觸中,她發現了埃爾文的多才多藝,並且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但在一場巨大的家庭衝突後,她失去理智的給帥哥發了約炮的曖昧簡訊。
結果,帥哥真的回覆了她。她精心打扮,連下面都噴上了辣體的香水。結果小哥的到來只為一炮,不為任何。
娜丁的青春夢徹底破碎。
死黨出軌,哥哥高飛,母親發出驅逐令,連愛慕的帥哥原來也是「渣男」一枚,她徹底的變成了「孤家寡人」。
就在人生的最低谷,三個男人成為了她的救星,用溫暖的喚醒了她孤冷的內心。
那個愛「以毒攻毒」的老師,總是愛和她懟怒。娜丁抱怨要自殺,他說也許「真的沒有人喜歡你」。
在面對娜丁的嘲笑後,他第一次說出了內心的話,「其實你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學生」。
在娜丁被渣男甩在路邊時,他借走了娜丁,讓她看到了他暖心的小家庭。送她回了家,然後俏皮地趕她下車。
她明白他的用意,成長只能靠自己,別人能伸出援助之手,但站起來還得靠自己。
這位老師對娜丁實施了古典教育方法,從來沒有刻意保護,他明白社會的艱難,他的學生必須在學校就感受到不輕鬆,不容易。但在嚴苛刻薄的教育下,他內心的愛如涓涓流水,總是能在適當的時刻融化學生內心稚嫩的冰塊。
老師讓娜丁有了成長的力量,懂得面對社會。對於成長的責任當擔,則來自哥哥的恨鐵不成鋼。
看似集寵愛於一身的哥哥,其實內心苦悶。家裡有什麼事兒,媽媽第一個想到的救援對象就是兒子。
為了照顧家庭,他放棄了更好的學校,選擇就近讀書。為了這個家庭,他放棄了很多。
在被「渣男」迷惑失蹤的一晚,哥哥徹底爆發了,找了妹妹一晚,怒火難壓的他說出了自己內心的脆弱,他同樣需要理解,他愛上克莉斯塔,是因為他終於有了一個可以照顧他的人。
接受老師的教導後,娜丁第一次拋開自己堅硬的內心,在家裡給哥哥到了歉。哥哥送上了一個大大的擁抱。
這個擁抱讓娜丁一夜長大。她懂得,作為家庭的一份子,他們都需要相互照料,彌補父親過世後,在家中每一個人心中留下的空缺。
她也懂得了,友誼不是佔有,她接受了閨蜜和哥哥的關係,讓友誼和親情交融,朋友即是家人,家人也可以成為朋友。
她需要重新融入社會,找到自己生活的節奏。
埃爾文以她為模型拍出了自己的動畫電影。這種告白勝過多少顏值啊。
影片最後,埃爾文把娜丁介紹給了自己的朋友們,娜丁稍有停頓,立刻加入了討論。
這個刺蝟般的小女孩卸下了畫地為牢的盔甲,重新擁抱了這個社會。
期間,她還懂事的給母親發去了短訊,告訴她一切安好。
擔憂她的母親,編輯了三次短訊,從命令馬上回復到希望儘快回復,到最後選擇信任,簡單的回了一個「ok」!
看吧,每一個人都在成長。
這才是真正的青春片啊!
《成長邊緣》接地氣,不說教,不賣肉,只是娓娓道來一個笑中有淚的故事,把套路玩出了真誠。
最後八卦下片中的華裔小哥埃爾文。人家真名叫司徒,爺爺和父親都是中國畫的代表人物。片中的漫畫可能真的出自其手。
然後就是該片有華誼兄弟的投資,不得不佩服其的選片能力,這樣小眾的片子居然能入法眼,的確難得。
拍自己相信的東西,給電影撒點土,接點地氣,畢竟觀眾更願意相信和自己生活有共鳴的東西。
這麼簡單的道理,內地青春片製作者們似乎總是不以為然。
後臺回復,青春,胖哥送上喚醒青春記憶的佳片。
ps:部分限制性臺詞容易讓人噴飯,請謹慎選擇看片零食。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