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縱觀全球,約5.1億平方公裡的地球表面上,有2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些國家橫跨多洲大陸,瀕臨數個大洋,領土遼闊無比;而有些國家卻又狹小異常,偏居一隅,被稱為「彈丸之地」。
然而無論國土面積大小與否,都並不能判定該國是否擁有品類眾多且豐富的自然資源,有些國家遼闊無比,富含淡水資源,卻缺乏石油資源;有的國家國土狹窄,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卻又極度缺乏淡水資源。可見,世界各國的資源分布呈現出嚴重不平衡狀態。接下來子淵要介紹的一個沿海國家,其領土內沒有任何河流與湖泊,想要獲得淡水資源,還必須從鄰國採購,可就是這樣一個極度缺乏淡水資源的「無水之國」,如今國民卻生活富足。

01
這個國家就是科威特,位於西亞地區波斯灣西北部,有1.78萬平方公裡國土面積,413.7萬人口(2018年數據),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科威特國土面積狹小,作為瀕臨波斯灣的國家,其境內竟然沒有任何江河湖泊,淡水資源十分匱乏。科威特有長達290公里海岸線,可惜海水並不能直接飲用,境內沒有淡水,海水又不能直接飲用的科威特一直面臨著極度缺水的生活狀態。不僅如此,位於阿拉伯半島上的科威特屬於典型熱帶沙漠性氣候,氣候炎熱乾旱,全年降雨量不足110毫米,而全年蒸發量卻高達為2000毫米。在這種極度缺水狀況下,科威特想到開採地下水,然而因靠近海洋,境內的地下水都十分鹹苦,也不能直接飲用或灌溉。

科威特在歷史上曾經先後被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徵服,後來又淪為英國殖民地。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正式宣布獨立建國。面對一直困擾國民的淡水資源短缺問題,科威特政府咬緊牙關開始積攢資金,用以購買國外先進海水淡化相關機械設備。在政府努力下,科威特逐步建立起海水淡化工廠,國民終於可以擁有穩定淡水的生活。對於這些來之不易的淡水資源,科威特政府有十分高效方便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淡化後的海水由水廠將其送至每戶居民水箱中,供居民日常洗浴;另一方面,政府在各居民區設置飲水點,定期保量輸送飲用淡水,這種措施極大減少了淡水資源浪費,保證了淡水資源的利用率。

02
作為世界有名的依靠海水淡化獲取淡水資源的國家,如今科威特海水淡化量已經佔據世界總量十分之一,每日有高達28萬噸海水淡化量。然而,這些看似數量巨大的淡水資源也僅僅只能滿足科威特100萬人正常用水需求,許多國民依然無法正常用水。迫於無奈,科威特只得向鄰國伊拉克購買淡水資源,伊拉克淡水資源十分豐富,國內水網密,河流眾多,滿足科威特國民的淡水需求可謂不值一提。

在當今時代,海水淡化依然要花費極高成本,淡化出一噸淡水至少要花費三十美分。而將這些淡水進行分裝、發配、運輸,直到居民口中時,這一系列過程更是耗資巨大。作為一個極度缺水的國家,科威特淡水需求量巨大,儘管向鄰國買水價格相對便宜,但加上長途運輸,淡水管道鋪設等相關基礎設施完善,所花費資金依然十分高昂。一個小國,拿什麼錢去支付這高額費用呢?原來,科威特國土面積雖狹小,但卻有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現今探明的石油儲備量約佔全球總量十分之一。有如此豐富的石油資源,科威特的國家財政自然十分寬裕,截止至2018年,科威特人均GDP高達3.42萬美元,是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看到科威特日益富裕,作為鄰國的伊拉克當然十分不滿。不僅如此,由於1990年伊拉克曾通過戰爭手段將科威特設為本國第十九個省,所以在伊拉克眼中,曾屬於自己的科威特,即使趁著「海灣戰爭」結束而獨立出去,依然還是自己的領土。
結語
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國內一片廢墟,再加上美國一直在背後支持科威特,所以面對科威特買水需求,伊拉克只得乖乖應允。科威特憑藉豐富的石油資源,加上獲取了足夠淡水資源,國民生活越發富裕舒適,早已將鄰國伊拉克遠遠甩於身後。
參考資料:
《列國志:科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