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狗的時間越久,越能感受到狗狗似乎很了解我們,但我們真得了解狗狗嗎?狗狗感受的世界跟我們感受的世界一樣嗎?
這部英國紀錄片講述了近些年關於狗狗的科學研究,可以稱得上是「狗的心理學」研究。其中還穿插著一些溫暖又神奇的故事,也許能刷新我們對狗狗的認知。下面我們盤點一下狗狗的秘密生活。
視覺
很多人知道,狗是色盲,但並不代表在狗狗的眼中世界是沒有色彩的。
人類之所以能識別繽紛的色彩,是因為我們的眼睛中有三種錐細胞,它們分別對紅、綠、藍三種波長的光線敏感。而狗狗的眼睛中只有對黃色和藍色兩種顏色敏感的視覺細胞,所以狗狗的眼睛中橙色和綠色是相同的。
結合資料,我製作了圖1-1。從圖中可以看出,狗狗是無法識別放在綠色草地上的橙色玩具是有差異的,但是狗狗對藍色比較敏感。比如主人藍色的衣服,藍色的玩具和牽引繩。
狗狗的視覺還有一個人們不及的天賦,那就是對快速移動的物體更加敏感。狗狗對於運動物體的處理速度比我們快很多,所以像空中的飛盤在狗狗眼裡幾乎是慢動作,因此身手敏捷的狗狗能夠準確地接住飛盤。
嗅覺
嗅覺是狗狗最常用的感官,這是一個不爭的結論。
除了日常應用和觀察外,對狗狗大腦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個結論。狗狗的大腦只有人類大腦的十分之一大小,但其控制嗅覺的部分是人類大腦相應部位的40倍之大。
狗鼻中約有3億個嗅覺細胞,而人類只有500萬。在嗅覺細胞的數量上測算,狗狗的嗅覺能力可達到人類的60倍。
獸醫可以通過狗鼻來判斷狗狗的健康情況,這是有依據的。健康的狗狗總是會保持鼻頭溼潤,以最大限度地捕捉空氣中的氣味分子。
我們更多的是用眼睛來看世界,用耳朵聽世界,而狗狗大多是用鼻子來探索世界的。狗狗甚至能嗅出幾天甚至幾周前曾經被清理過的東西,所以我們別想瞞過狗狗家裡的零食藏在哪裡——除非它們不想。
片中講述了一個搜救犬的溫情故事。
79歲的瑪格麗特在一處荒廢的樹林中迷路,被困3天2夜,警方出動了熱追蹤的直升機都沒能搜尋到她。這隻叫麥克斯(Max)的搜救犬憑藉著氣味,穿過層層荊棘叢林找到了她。
聽覺
狗狗的聽力範圍是人類的四倍多,高音範圍是人類的兩倍。因此我們聽不到狗哨的聲音,狗狗卻能聽到哨聲後跑過來。比起我們所感知的世界,狗狗的世界裡聲音是很繁雜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還剛上樓梯,狗狗卻已經準備好坐在門口迎接了。又或者是狗狗莫名對著某個方向警覺地吠叫,也許是它聽到了我們沒有聽到的陌生聲音了。
出色的聽覺使得狗狗在作為守護犬時工作能力非常出色,即使是躡手躡腳的聲音也休想逃過它們的耳朵。
犬吠
我們已知,狗狗共同的祖先——狼,是不會吠叫的,而是嚎叫。
那狗狗為什麼要吠叫呢?
狗狗沒有柔軟的舌頭可以像人們一樣發出不同的音節,大腦中也沒有語言中樞來識別和運用語言,但它們同樣有需求需要表達。科學家猜測,吠叫是狗狗長期與人類相處而產生的,是為了方便與人們溝通。這並非人們自戀的說詞,而是有依據的。
狗狗似乎能聽懂我們說的話,那狗狗是否是通過吠叫來給我們「說話」呢?片中現場做了實驗。播放狗狗不同的吠叫聲音,分別給四位採訪中犬主人聽,主人們都能感受並描述出狗狗想要表達的大概意思或需求。
研究發現,狗狗可以通過叫聲向人類傳達至少六種不同的情緒。
由此我們知道,我們對朝夕相處的這個小傢伙似乎還知之甚少。
飲水
將飲水過程放慢就能看出,狗把舌面捲曲起來呈勺子狀伸進水中,形成更大的舌面以舀起更多的水。將水送入口中後立刻將嘴閉合避免流出。狗狗喝水的過程與其說是在「舔」,不如說是在「舀」。
這種飲水方式,也解釋了為什麼狗狗喝水總是會造成一片狼藉。
夢
可以觀察到,狗狗在睡覺時會有一些像做夢一樣的行為出現,這種行為似乎是有情景的,比如突然搖尾巴,發出「嗚嗚」的叫聲等。科學家也通過檢測腦電波證實了,狗狗的確會做夢,而且幼年狗比成年狗睡眠更多,做夢也更多。
運動與散熱
片中講述的是西伯利亞雪橇犬,又稱哈士奇。儘管人們都稱哈士奇為二哈,但哈士奇原名是西伯利亞雪橇犬。這種生活於西伯利亞的古老犬種是十足的運動健將,他們可以在零攝氏度以下的氣溫中每天奔跑150公裡。
除此之外,它們非常耐受低溫環境,兩層厚厚的身體被毛可以讓他們在零下60度的環境中不被凍傷。2006年上映的電影《南極大冒險》便是講述的八條雪橇犬在南極殘酷的自然環境中集體求生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這部電影改編自1958年日本派遣越冬觀測隊的真實事件。
我們身體的體溫調節系統比較複雜,是通過全身毛孔排除汗液,汗液蒸髮帶走熱量,以達到全身降溫的目的,而狗狗全身被毛,他們在運動後是如何散熱的?
在紅外熱成像儀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身體並不會散熱,狗狗大部分身體熱量通過嘴巴排出。所以當狗狗運動後大喘氣時,並不是它們累了,而是它們正在散熱。
在熱像圖上我們還可以看到,狗狗的腳也是有熱量散出的。狗爪是狗狗的另一個可以散熱的部位,狗狗的腳掌是可以出汗的。養狗的人也許知道,健康的狗狗也是有「腳臭」的,那種味道有些像爆米花。實際上那是狗狗在腳掌排汗後,腳掌上的一些無害菌群散發的味道。
情感依戀
人們總是很容易能和自己的狗狗建立超越人與動物的親密關係,很多人會把狗狗當作家人一樣,狗狗對待人的關係究竟與其他動物有什麼不同?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對這一問題給出了一些答案。
心理學表明,人們的一切親密關係都是源自幼年時與母親的照料關係。而狗狗有時也喜歡舔主人的臉或者親一下嘴,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你的狗狗把你當「母親」了。舔嘴的行為來源自於小狗舔舐母親的嘴唇,讓她反芻自己的晚餐。
另一個表明依戀的證據是打哈欠。我們都有過打哈欠傳染或被傳染的經歷,打哈欠的傳染性是一種同理心的表現。狗主人會常常發現,自己的狗狗打哈欠有時能互相傳染。
目前,有很多狗狗擔任著孤獨症、抑鬱症患者的治療師的角色。當我們撫摸狗狗時,會感到高興和放鬆。
實驗表明,與狗狗相處有降低血壓的功效,這是因為在充滿愛意地撫摸狗狗時,我們的身體會釋放一種叫催產素的激素,而摟抱狗狗時,狗狗體內的催產素含量也會上升。這種激素在母親與孩子之間表達愛意時也會釋放。
超能力
片中還介紹了狗狗的一些「超能力」,這些超能力實實在在發生著,有些還被訓練來更好地幫助人們。
狗狗可以嗅出癌症發出的微量化學物質。2008年時,一隻叫麥克斯的狗狗便發現了主人的癌症,而它的主人直到作了切片後才發現自己得了乳腺癌。經過訓練,狗狗可以通過尿液辨認出哪些是癌症患者。
此外,狗狗還可以被訓練預測糖尿病人的血糖濃度,來提醒主人該吃藥了。甚至狗狗可以預測中風患者何時會發作。
狗狗似乎總是能預測我們的行為或需求,大到疾病,小到出門散步。我們無從知道狗狗是從何種線索預知到的這些行為,但這足以證明,人類在狗狗心目中的地位足夠重要。
隨著我們越深入了解狗狗,就會發現越愛他們。
(文字均屬原創,部分圖片來源紀錄片《狗的秘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