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電腦DIY愛好者、遊戲玩家、超頻發燒友,那你應該聽說過這句話:開蓋上液金,所謂開蓋上液金,主要常見於高端CPU,為了解決極端情況下的散熱問題(比如說超頻),所採取的一種手段。
開蓋上液金
大家應該都知道,Intel和AMD旗下產品,分別都有針對低、中、高端市場的系列,其中的高端CPU,比如牙膏廠帶K、X、XE結尾的型號(比如最新的i9-9900K、9990XE),農企帶X結尾的型號(比如最新的R9 3900X),這些CPU,默認頻率的性能已經非常強悍了,但總有一些極限玩家對此還不滿足,想要追求更高的性能。
而這些高端CPU,除了本身的性能強悍,超頻的能力同樣也是很不錯的,但前提是-CPU溫度,你得壓得住。
CPU開蓋大法,就是這樣被發明的,其實CPU開蓋主要是為了解決牙膏廠的歷史遺留問題-牙膏廠的膠水CPU,從3代酷睿開始,牙膏廠就一直採用矽脂導熱設計(除了極個別消費級高端以及E5以上伺服器CPU)、直到最近的9代酷睿才換回導熱效果更好的釺焊,而AMD則比較良心、一直用釺焊。
CPU開蓋其實並不難,CPU的頂蓋是用黑膠粘起來的,現在都用現成的開蓋器,擰螺絲一樣轉幾下就行了,開蓋器發明之前,用刀片慢慢的撬也能把CPU打開,打開CPU,把裡面的矽脂擦乾淨、清理原來殘餘的黑膠,擠上液金,再用黑膠封上,就完事了。
那麼,這些所謂的液金,到底是什麼材料製作成的呢?
鎵基合金熔點
根據網上的說法,大部分液金產品,主要成分是金屬鎵的合金,純鎵是一種低熔點的金屬、熔點為29.8度、高於室溫,而鎵的合金則能夠進一步降低熔點,使其在常溫下也呈現膠狀,之所以說膠狀,是因為它具有一定的黏著性,如果沒有粘著性、像水一樣到處流淌,那它也沒辦法附著在CPU核心上面、根本就沒法使用(想像一下把水滴在CPU上面的樣子)。
為什麼用液金代替矽脂呢?這主要是因為-導熱係數,傳統的矽脂,主要成分是機矽酮,不同配方的矽脂導熱率雖然不同,但大多在10W/m.K左右,而液金的導熱率可以數倍於矽脂,達到70W/m.K是毫無問題的,所以有時候開蓋上液金之後再跑測試軟體烤機,發現穩定之後的CPU核心溫度比開蓋之前低上10度都不稀奇。
9900K開蓋之後散熱效果很不錯
不過也有一點,液金是不錯,但價格也真的不便宜,指甲蓋那麼點的一支液金,就要賣好幾十塊,不知道成本到底如何,話說材料不是鎵基合金麼?鎵有這麼貴?我估計這裡面的利潤應該很可觀,不過商家反正也篤定了,會開蓋的用戶手裡都是高端CPU,應該不差錢,只要產品散熱效果好,用戶就不會嫌貴,市場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