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波音樂是什麼東東?真的能讓你變學霸嗎
近來,一大波腦波音樂衝擊著腦波,據說這種音樂可以提高記憶力、專注力、睡眠質量、情商、食慾,還可緩解壓力,你聽了,還可以變學霸。那麼,腦波音樂到底是什麼東東?真的有那麼神奇嗎?江南老師也感到納悶。
一家培訓機構的廣告號稱:腦波音樂又叫阿爾法腦波音樂,和人們常聽的音樂不一樣,阿爾法腦波音樂可以用來開發大腦、提高記憶力。阿爾法腦波是人的四種腦波之一,而阿爾法腦波音樂是潛能音樂,存在於人的右腦中,常聽阿爾法腦波音樂,深藏在右腦的潛能就可以被慢慢發掘出來。腦波處於阿爾法波的時候,人的學習能力大大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比平常好,常聽腦波音樂可以提高人的記憶力。
其實腦波並不神奇。人類的腦波被發現,最早是在1857年,英國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學工作者卡通在兔腦和猴腦上記錄到了腦電活動,並發表了「腦灰質電現象的研究」論文。十五年後,貝克再一次發表腦電波的論文,才掀起研究腦電現象的熱潮。人腦電波的測定和發現是由德國外科醫生Hans Berger於1929年完成的。1933年英國劍橋大學的E.D.Adrian與B.H.C Mathew對這個試驗進行了再次確認,使腦波這一概念得到全球認證。
人腦中存在著數以億計的腦細胞(又稱神經元),神經元間的交互形成電器性的變動,當無數神經元同時發射信號時便會在大腦中產生強大的電場活動,這些電場活動就是腦波,也稱腦電波。通俗來講,腦波就是腦細胞活動的節奏。
有創造力思維時,大腦發出阿爾法腦波的概率較高,於是一些媒體和部分早教機構就把阿爾法腦波吹捧上天。當然,人們在安靜思考,有靈感,有創造力的時候產生阿爾法腦波。但這並不等於,我們有創造力的時候只產生阿爾法腦波,很多時候也會產生其他腦波。同樣,在大腦釋放以阿爾法腦波為主的電磁波時,我們也不一定有創造力。
那麼,腦波音樂真的可以可以提高記憶力、專注力、睡眠質量、情商、食慾,還可緩解壓力嗎?
腦波音樂如果是精心設計的,那會有用。但不一定每個人都能達到其預期的效果。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人有個體差異,人與人之間大腦的活動情況不太一樣。因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環境裡面,他所遇到的事情差別比較大。
平心而論,腦波音樂對於提高睡眠質量、食慾,緩解壓力,應該是有用的。腦波音樂也是一種音樂,好的音樂可以改善人的情緒,讓人安靜,緩解人的壓力,可以提高睡眠質量,增加食慾,從而增強人的體質,好的腦波音樂也有以上作用。
然而,認為長期聽阿爾法腦波音樂能促進孩子學習、提高記憶力,那是偽科學,如果長期聽,是有風險的。腦波音樂屬於次聲波音樂,我們雖然聽不到次聲波,但身體器官可以感知到。次聲波的頻率很低,大氣對次聲波的吸收係數較小,導致同等能量的次聲波比高頻聲波傳遞更遠的距離。次聲波的頻率與人體器官的固有頻率相近,當次聲波作用於人體時,人體器官容易發生共振,引起人體功能失調或損壞,血壓升高,全身不適;頭腦的平衡功能也會遭到破壞,人因此會產生旋轉感、噁心難受。許多住在高層建築上的人在有暴風時會感到頭暈噁心,這就是次聲波作怪的緣故。
其實阿爾法腦波在初睡或初醒時(即半睡半醒時)都會出現,此時身體處於放鬆狀態,並有自覺的警覺意識。也就是說,一個人只要靜靜地躺下,閉上眼,阿爾法腦波也會增強。腦波音樂說白了就是讓你好好休息,如果他的效果真的那麼好,那麼每個人都是愛因斯坦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個人對知識的渴望和前途的擔憂變得越來越焦慮。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也越來越高。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有一絕招,畢其功於一役。於是右腦科學、超級記憶法、阿爾法腦波音樂等等偽科學應運而生。而學習是一門科學,一定有事半功倍的方法,但絕沒有不勞而獲的捷徑。
學習來不得半點虛假,非要腳踏實地,才能收穫成功!想要靠聽聽音樂、喝喝補品就成為學霸,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