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新冠帶來的創新變化可能改寫人類未來

2020-12-03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9月17日午間消息,9月17日上午,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會議中心,2020中關村論壇大幕開啟。200多全球知名專家學者(諾獎級科學家11人、中外院士70人)、400多著名企業家和投資人、150多國內外政府官員及駐華使節、40多國際組織及頂級學術機構負責人……來自全球產學研以及政商界代表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相聚中關村。

論壇上,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前院長格雷戈裡·溫特爵士發表演講時說道,改善源於改變,創新改變社會。創新浪潮可以助力新領域開闢,從而催生更多的創新成果,就像連鎖反應。

格雷戈裡·溫特先生在1989年時創立了的第一家公司研發了世界上第一種基於人類抗體的藥物修美勒,這也是迄今為止全球銷售金額最高的藥物之一。他在2018年的時候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頒獎委員會給他的頒獎詞是「迅速淨化的力量」。

談到新冠病毒的兩個特點,一是很多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並沒有任何症狀,正因為如此他們會不知不覺傳染他人,二是其成因尚不明確,少數人群非常脆弱非常易感,他們每一個系統會對感染過渡,從而導致嚴重的炎症和健康組織的附帶損傷,尤其是肺部。

格雷戈裡·溫特爵士

正是這兩個特點,使得這個病毒變得非常危險, 「證明這種疾病非常難控制,為了打破新冠肺炎的傳染鏈,我們不得不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封鎖和社交隔離,我們不得不戴起口罩,這樣一來這些措施又迫使人們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比如說企業,不得不在虛擬的辦公室辦公,不得不重新評估其對辦公地產的需求,他們不得不放棄面對面的會議,放棄大量的商務旅行,這種大規模的創新變化很有可能會改寫人類的未來。」 溫特先生說道。

同時他也提到,為應對新冠大流行,在PRC監測、大規模檢測、甚至樣本收集處理相關的物流等環節的緊迫壓力正在推動新一波創新診斷技術的發展,也有助於人類去預防未來的一些病毒感染。

從科技戰「疫」到科技為民服務,人類正共同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和壓力。世界各國越來越清晰看到,科技正在改變生活。

中關村論壇創辦於2007年,自創辦以來,全球頂尖科學家、知名企業家、投資人等各界人士積極參與,共議科技創新大勢,共商科技創新合作,共享科技創新思想,是集科技交流和創新成果展示、發布、交易於一體的國際化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平臺。

相關焦點

  •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受聘天津大學名譽教授
    圖片來源:天津大學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麗霞)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今日,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朗西斯·阿諾德受聘為天津大學名譽教授,授予儀式在衛津路校區科學圖書館舉行。記者了解到,弗朗西斯·阿諾德是世界著名女性科學家,現為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化學工程教授,於201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曾於2011年獲得美國國家工程院Charles Stark Draper獎項,2013年獲歐巴馬總統授予的美國國家技術與創新獎,是美國最早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三院院士」稱號的女性科學家。
  • 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Doudna是第6位和7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  Emmanuelle Charpentier, 1968年出生於法國朱維西。1995年從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目前任職於德國馬普病原體科學研究所。  Jennifer A. Doudna,1964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1989年從美國哈佛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
  • 每經專訪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維特裡希:未來兩三個月是新冠...
    回顧2020年,面向2021,我們不禁要問:面對變革,全世界應怎樣團結協作、共克時艱,在危機中辨析新機,於變革中開拓新局。身處科學技術加速迭代、科技創新深度影響未來發展的今天,我們不禁想要探求:怎樣才能進一步培養科學精神、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2021年初之際,每日經濟新聞重磅推出「巔峰對話:瞰見2021」系列策劃。
  • 美英三位科學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據諾貝爾獎推特介紹,今年的化學獎得主成功利用基因變化和選擇研究出可以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他們開發的方法正得到國際上的應用,例如促進了更環保的化學工業的發展,生產新的材料、製造可持續生物燃料、緩解了人類的病情並拯救生命。在三位獲獎者中,弗朗西絲·阿諾德首次進行了酶的定向進化。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給兩位科學家,治癒遺傳病的夢想終會成真
    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正在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並可能使治癒遺傳性疾病的夢想成真。而以往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又做出了哪些貢獻呢?>世界各高校得主情況根據諾貝爾官網數據顯示,從1901年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截至2020年,已經有185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給兩位科學家,治癒遺傳病的夢想終會成真!
    以下是近十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情況:世界各高校得主情況根據諾貝爾官網數據顯示,從1901年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截至2020年,已經有185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據相關資料統計,截止2019 年,按照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數量(校友、教職工以及研究人員),世界各高校名單如下:女科學家和諾貝爾化學獎1911年,女性科學家瑪麗·居裡因發現元素釙和鐳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早在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48分許,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 剛剛,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轉載)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諾貝爾化學獎揭曉。這些基因剪刀把生命科學帶入了一個新時代,從很多方面來說,正在給人類帶來極大的福祉。過去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Goodenough,2019年因「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獲獎,時年97歲。他也是諾獎得主中獲獎時最年長的一位。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性科學家得獎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是第6位和7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
  • 溫江區牽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共建四川大學硒核酸諾貝爾創新中心
    來自海外內近300位生物醫藥領域的諾獎得主、院士專家、企業高管雲集論壇,圍繞大健康產業、精準醫療、生物醫藥創新等領域的前沿技術問題和未來發展走向進行探討。本次高峰論壇由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達·約娜斯(Ada Yonath)教授擔任主講嘉賓,她分享了以色列生物醫藥產業創新模式及創新成果,闡述了世界核酸前沿研究及產業化進展情況
  •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被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任命為董事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美股訊 北京時間12月10日消息,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昨日公布了一項人事任命,他們任命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朗西絲·阿諾德為其董事會成員,接替今年2月退休的女科學家雪莉·蒂爾曼。
  • 2018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中新網10月3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3日中午,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3名科學獎獲獎。獎項的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表彰她實現了酶的定向演化;另一半授予給美國科學家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溫特(Gregory P.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化學獎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 Doudna)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強大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些技術和工具,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修改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永遠不會介意被得諾獎的消息吵醒—新聞...
  •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達·尤納斯、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5日晚,泰州市委書記韓立明、市長史立軍專程會見出席第九屆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的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達·尤納斯、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託馬斯·蘇德霍夫。她說,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和國家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人民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給大健康產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當前,泰州正搶抓歷史機遇,舉全市之力打造長江經濟帶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城市,加快由生物醫藥向「藥、醫、養、食、遊」全產業鏈的大健康產業拓展,全力打響「健康城市」品牌。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它不僅徹底改變了基礎科學,而且推動了創新作物的誕生,未來還將會為突破性的新醫學療法指明方向,」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Claes Gustafsson說。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新工具可能有助於解決人類目前面臨的許多挑戰,也將帶來新的道德問題,把生命科學帶入了一個新時代。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眾望所歸
    這項技術還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正在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並可能使治癒遺傳性疾病的夢想成真。「這項基因工具蘊含著強大的力量,影響著我們所有人。它不僅徹底改變了基礎科學,而且推動了創新作物的誕生,未來還將會為突破性的新醫學療法指明方向,」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Claes Gustafsson說。
  • 剛剛,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最高齡的諾獎得主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美國科學家埃裡克·白茲格,美國科學家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和德國科學家斯特凡·W·赫爾,以表彰他們在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180人:1901年至2018年,共有181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其中弗雷德裡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在瑞典出席頒獎儀式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在瑞典出席頒獎儀式(圖片來源:朝日新聞網站)&nbsp&nbsp&nbsp&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費林加:人機合一在未來一定會實現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費林加:人機合一在未來一定會實現 2020-11-12 14: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