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預言的金屬氫,被創造出來了?

2020-11-22 騰訊網

來源:原理

1、

氫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氣態的氫很簡單,而固態氫卻非常複雜。早在1935年,理論物理學家尤金·維格納(Eugene Paul Wigner)就曾作出預測,在極端的高壓(超過地球表面大氣壓的400萬倍)下,固態氫應該可以表現出導體的性質,這意味著這種狀態下的氫可以導電。

自這一預測被提出以來,一場拉鋸戰式的搜尋競賽便由此展開了。長期以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在試圖尋找金屬氫,雖然有時他們會得到一些似是而非卻令人欣喜的結果,然而要在如此高的壓強下通過實驗來證實這個預測是極其困難的。

在過去的幾年裡,許多科研團隊都在壓縮氫,以及在高壓下探測氫的特性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最近,一項由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的Paul Loubeyre領導的研究發現了迄今為止能證明金屬氫存在的最有力證據,研究結果被發表在了近期的《自然》期刊上。

這是一項裡程碑式的發現,然而,這是否足以讓整個相關領域確信金屬氫的存在呢?對此,無論是Loubeyre還是其他科學家均表示,研究還沒有結束。

2、

在新的研究中,Loubeyre和他的團隊使用了一種被稱為「金剛石壓砧」的裝置,他們將氫樣本置於兩個金剛石尖端之間,再對氫進行壓縮。金剛石壓砧是這類研究通常會採用的常規方法。但Loubeyre等人使用的是一種相對較新的金剛石壓砧,被稱為環形金剛石壓砧,其特殊的金剛石尖端設計可以使其承受更高的壓強。

○ 傳統金剛石壓砧藝術構想圖圖示。| 圖片來源: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

他們發現,當壓強越來越大,緻密的氫在可見光下會開始變得越來越不透明,即其反射率越來越高。當壓力超過300GPa(3000億帕斯卡)時,只有能量比可見光低的電磁輻射,如紅外光,可以穿透固態氫。

在80K的溫度下,當壓強增加到425GPa時,被壓縮的氫樣本的反射率急劇增加,可以阻隔所有的光。這意味著即便在紅外線下它也開始變得不再透明。研究人員認為,固態氫的反射率在這種壓強和溫度條件下所呈現出的不連續的可逆變化,正是氫從固態轉變成金屬態的證據。

3、

研究一經發表,就得到了許多相關領域研究人員的關注。大家普遍認為這一結果幾乎是證明產生了金屬氫的決定性證據,是一個裡程碑式的發現,它將引領對氫的金屬屬性以及在更高的壓強下所具有的屬性展開進一步探索。

然而,宣布一項發現並非像打開電燈的開關一般簡單,很多時候更像是在調節一個調光器。雖然目前這篇論文已經正式發表,但研究人員並沒有斷言他們已經觀測到了金屬氫。正如他們在論文標題中所強調的那樣,他們看到的是「可能過渡到金屬氫」的證據。

由於受到實驗設備的靈敏度的限制,他們無法完全排除存在一個小的能帶間隙的可能性,這是將材料轉變成導體所需輸入的少量能量。如果這樣的能帶間隙確實存在,那麼就不能證明他們製造出了金屬氫。雖然研究人員認為這樣的能帶間隙存在的可能性很小,但要真正確定製造出了金屬氫,就必須徹底排除它存在的可能。

4、

其實,若要確切地證明是否出現了金屬氫,只需在高壓下對氫樣本的電導率進行測量。按照預期,固體氫應該表現出高水平的導電性能,且其導電性能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然而,這是一項非常困難的測量,因為它需要將微型電極置於金剛石的尖端,只與少量的高壓固態氫相接觸。

在一項相關研究中,由Mikhail Eremets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另一篇論文中報導了他們在350GPa和440GPa的壓強之間對固體氫進行電導率測量的結果。結果顯示,在這個壓強區間,氫仍然以分子固體的形式存在,這意味著它的原子仍然結合在一起,而不是以處於一張自由移動電子的網中的原子核存在。

對此,Loubeyre回應道,不同研究所採用的壓強測量方法也略有不同,根據他們自己的計算,他們認為Eremets團隊測得的440GPa實際上可能在390 GPa左右。目前,搜索仍在繼續。

5、

總的來說,新的研究結果是令人興奮的。研究人員通過將創新的超高壓產生技術與先進的同步輻射實驗方法相結合,找到了能證明氫在高壓下開始表現得類似金屬的證據,離徹底證明幾十年前的預測又前進了一大步。與此同時,它還讓我們意識到,在科學上做出一個結論性的結論,如「我們已經創造了金屬氫」,是件多麼困難的事,它需要多個科研團隊製造出大量證據和驗證才可能實現。

目前,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答。例如,能否通過金屬躍遷來測量導電性?高溫超導能在氫中實現嗎?在超高壓下,分子的秩序會被打亂,導致原子相變為固態嗎?可以預見,為了解答這些問題,並進一步地揭示和理解極度緻密的氫所能擁有的屬性,不同研究小組之間除了相互合作之外,也將繼續展開激烈的競爭。

相關焦點

  • 法國科學家發現「金屬氫」
    氫能首席觀察按:對極端壓力下的低溫緻密氫的光學研究表明,材料中的電子像金屬中的電子一樣自由移動。這表明科學界可能已經證實了長期尋找的金屬氫。
  • 「被哈佛大學研製出的霸氣「金屬氫」刷屏?其實國內可能早就有了...
    學術界數十年前就有理論預言,處在元素周期表第一位的氫元素在足夠大的外界壓力條件下,分子鍵會斷裂,從而形成一個新的金屬原子態。而這種原子態可能具有超導電性和超導熱性能,因此這一理論是近一個世紀以來重大科學前沿問題。
  • 金屬氫,氫現在是一種金屬!
    現在,在這種金屬氫第一次預測超過80年後,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已經創造了金屬氫-- 一種神秘的氫氣形式,能夠在室溫下無阻抗地超導電。科學家早就懷疑氫可以作為金屬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存在,但這是第一次在地球上產生金屬氫,而且材料甚至比科學家想像的更陌生和更迷人。「這是高壓物理學的聖杯。」來自哈佛大學的首席研究員Isaac F.
  • 經過80年的探索,科學家終於發現了金屬氫
    最新公布的結果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氫是一種處於極高壓力下的金屬。但是,這項研究足以說服整個領域嗎?金屬氫存在嗎?理論學家早就預言,在非常高的壓力下(超過地球表面大氣壓力的400萬倍),氫就應該成為金屬,作為一種導電的物質存在。
  • 金屬氫有什麼用?3000K、150GPa下流動的金屬
    氫一直在為人類默默地奉獻,它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現在全世界工業生產的氫氣大約有三分之二用於合成氨工業;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的火焰溫度可以達到3000℃,通常用來熔融和切割金屬材料;氫的同位素氘和氚可以製造氫彈。不僅如此,氫的特性完全符合今天人們對綠色、高能燃料的要求:容易製得,蘊含大量的能量,反應產物是水。
  • 終於揭開了金屬氫的更多神秘面紗!
    儘管金屬氫在地球上很罕見,但它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含量豐富,這使得羅切斯特大學雷射能量學實驗室(LLE)的研究人員非常關注金屬氫,他們研究行星的形成和演化,包括太陽系內外的行星如何形成磁場屏障。該組織的研究員Mohamed Zaghoo說:金屬氫是我們的行星系統中最豐富的物質形式,遺憾的是我們在地球上沒有天然的金屬氫,但在木星上,卻有金屬氫的海洋。我們想知道這些海洋是如何產生木星巨大磁場的。
  • 金屬氫短暫的一生
    氫氣credit:Rex        什麼是金屬氫?明明是可以讓氣球飄起來的氣體怎麼就變成金屬了呢?        氫,作為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個元素,隸屬於第一主族,第一主族都是鹼金屬元素,唯獨氫顯得格格不入。那什麼是金屬呢?當金屬表面光滑時,它們反射光的效率很高(反射率高),因此它們具有「金屬光澤」;但非金屬卻沒有很高的反射能力,因而具有「無光澤的顏色」。這也是之後判斷氫是否金屬化的標誌。
  • 巖漿中的巨大能量——流體金屬氫
    圖片來自網絡然而,這遠遠不是氫的利用極限,近一百年以來,科學家為另外一件事進行了前赴後繼的研究,這就是「金屬氫」。1935年,普林斯頓大學Wigner和Huntington預言,在一定的高壓下,氫可能會變成一種鹼金屬;1968年,Ashcroft提出疑問,根據BCS理論,金屬氫可能是一種高溫超導體。
  • 我國科學家提出製備常溫超導體「金屬氫」新方法
    新華社濟南4月1日電(記者蕭海川)在掌握氣態、液態、固態的製備方法後,如何製備「金屬氫」是科學界正努力攻關的難題。近期,山東大學趙明文教授團隊提出利用碳納米管高機械強度的特點,在碳納米管中以相對「較低」的壓力製備與保護準一維「金屬氫」,並由此發展出相應的理論模型。
  • (原創)質量是金屬氫的數量
    質量的本質是金屬氫的數量,表現出來就是萬有引力。常溫、常壓下金屬氫的「磁力矩」不會相互切割產生能量——電磁波,此時物體處於「暫時的平衡狀態」。物體在磁場高速運動時,金屬氫的「磁力矩」相互切割,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時釋放電磁波;質能轉化過程中,金屬氫的數量沒有變化,質量守恆;但是聚合反應生成物質的質量是無法測量的。
  • 金屬氫媲美核武器,世上唯一一塊金屬氫卻消失了
    然而,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竟然可以製取金屬氫。2017年初,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在《科學》上發文,聲稱在高壓下發現了金屬氫,一時轟動全球。而在此之前,世界上還從未出現金屬氫的樣品。金屬氫是液態或固態氫在上百萬大氣壓的高壓下變成的金屬體。金屬氫是一種高密度、高儲能材料,之前的預測中表明,金屬氫是一種室溫超導體。金屬氫內儲藏著巨大的能量,比普通TNT炸藥大30─40倍。
  • 金屬氫是什麼?為什麼說金屬氫的誕生相當於當年的蒸汽機的誕生?
    在初中我們都學過化學當中的元素周期表,第一個也是化學元素中最簡單的一個元素那就是氫,在我們印象當中氫屬於氣體,不能導電易燃。雖然我們也知道屁氫還有其它的兩個狀態,液態和固態,但是你知道嗎氫還有另外一種特殊的狀態那就是呈現金屬的性質,也就是金屬氫。
  • 金屬氫的聚合沒有阻力
    金屬氫的聚合是沒有阻力的       長期以來,對於「物質的來源」這一根本問題物理學避而不答。        量子力學描述的是激發態的物質——金屬氫,金屬氫是等離子體。
  • 預言準確度高達85%?最強盲人預言家,巴巴萬加預測未來說了啥?
    內容真實性請各位看官老爺自行甄別,今天我們聊一位著名的預言家-巴巴萬加,據說她的預言準確率達到85%以上。,就對她進行測試和研究,試圖去證明她到底是不是真的可以預測未來,同時老太太還被作為政府研究和精神病學研究的對象,研究發現她的預測準確率達到了85%,這已經是非常高了。
  • 科學家提取金屬氫:爆炸威力是TNT炸藥50倍
    近日,哈佛科學家給出了一個有趣的研究,利用金剛石對頂砧容器技術(DAC)在495GPa下獲得了金屬氫。氫原子在高壓狀態下呈現金屬電性結合的金屬氫物質,而作為高能含能物,其能量密度高達218kJ/g,是TNT炸藥(4.65kJ/g)的約50倍,是綜合性能最好的奧託金HMX炸藥(5.53kJ/g)的約40倍。
  • (原創)量子力學對金屬氫與電磁波的認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量子力學對金屬氫與電磁波的認識也逐漸明朗。物質是金屬氫聚合形成的;磁場裡高速流動的物體轉化成金屬氫,金屬氫的「磁力矩」相互切割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時伴生電磁波。太陽系裡,「太陽初級射線」進入地球磁場產生金屬氫
  • 金屬態氫可能存在嗎?
    金屬氫是可能實際存在的。事實上,木星和其它類似氣態巨行星固態內核被認為主要由它構成。能否利用現有技術在地球上製造金屬氫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這取決於你對金屬氫的定義。氫在大氣中通常以雙原子分子的形式(即H2,也稱分子氫)存在。當氫分子被壓縮時,它會在保持雙原子結構的情況下變成固態,再到金屬態,即金屬氫分子。
  • (原創)不要忽視了金屬氫的存在
    磁場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成金屬氫,金屬氫的「磁力矩」相互切割釋放電磁波——爆炸。塵爆、燃爆都是聚合反應,參與的物質越多,產生的金屬氫就越多,爆炸的規模就越大。教科書錯誤地把化合反應與聚合反應作為不同的概念,忽視了金屬氫的存在。
  • 超高壓下首次實現室溫超導——中國團隊理論預言富氫材料
    2014年,我國吉林大學的馬琰銘研究組首次預言H2S在160 萬個大氣壓有80K左右的超導電性,吉林大學的另一團隊崔田研究組預言H2S-H2化合物在高壓下可能實現101-204K的高溫超導[5]。在富氫材料方面我國的研究者成果頗豐,預言了更多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氫化物超導的存在,例如CaH6、GaH3、SnH4、Si2H6、PH3等。2015年北京理工大學姚裕貴研究組通過第一原理證明用少量磷取代部分硫原子,完全可以實現250GPa下280K的目標[7]。
  • 金屬氫的聚合反應是出發點!
    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成「金屬氫」!我們進行「自然科學基礎理論」創新離不開實踐活動(科學實驗),地質學與物理學的發展必須以「金屬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