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化學碩士重新高考,上山東中醫藥大學,只為做自己想做的事?
近日來一則消息席捲網絡,從浙江大學化學專業畢業的碩士——26歲的張韞喆,在今年選擇與千萬學子在高考考場上一展風採,並成功被山東中醫藥大學錄取。好不容易從一個專業畢業,似錦前途與高薪福利炙手可得,張韞喆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選擇重頭再來?
18歲到26歲,他付出了八年的心血,要知道碩士畢業的門檻並不低,他在化學專業的造詣也頗得認可,為什麼執意選擇面對社會輿論「風暴」?退一萬步說,就算他真的不在乎這些錢,要和當年從日本歸來的魯迅先生那樣棄醫從文去「投化從醫」的話,俗話說「三十而立」,他離而立之年也只有短短四年,未來要贍養父母、撫養孩子的他,還有這樣一顆赤誠的追夢少年心,值得嗎?
讓我們首先來看看當事人的想法,張韞喆在接受採訪後表示,他一直都嚮往著學醫,當初填報志願也是陰錯陽錯學了化學,可是八年光陰荏苒仍舊沒能磨滅他對醫學的滿腔熱愛,反而越來越讓他萌生出重新高考學醫的想法。張韞喆是個敢想敢做的人,時隔八年,甩下包袱,不顧家人的反對、社會輿論的質疑,他再次踏上高考的徵途並取得了511分的好成績,在超過山東省本科線68分的情況下,他毅然決然報考了山東中醫藥大學,並將於今年九月入讀中醫養生專業。
對於這件事情我們究竟該持什麼態度呢?從一方面而言,我們肯定要對他「心之所向,所向披靡」的對夢想的執著進行表揚,當今社會如此浮躁,誰還不是為了追名逐利獲得一紙文憑?要知道,碩士學位意味著高等人才的認證書,意味著高薪、名氣接踵而至,意味著未來會有無限的可能等待你去發掘,意味著也許你能用你的知識為人類的發展而做出自己的貢獻甚至載入史冊。就像張國榮曾經說過,「不缺從頭再來的勇氣」,張韞喆付諸實踐,勇氣可嘉。
網友們的看法也是五花八門,我們簡單分類後發現主要是以下幾種:
一、少年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而非人間煙火。
蘋果一代梟雄賈伯斯說「Follow your heart」不是沒有道理的,張韞喆就是這種「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精神的最好代言人。網友們也紛紛表示「這樣的人太酷了」,「有這種精神的人,怎麼選擇都會成功」,確實,有夢想就要付諸行動,不然難道等老了兒孫滿堂,膝下的小孫子問自己現在的成就一定是源於當初的熱愛吧?要怎麼回答呢?夢想是用來實現的,不是用來幹看著等發黴的,像當初王安石商鞅變法、文天祥荀息楊漣,冒死進諫天啟皇帝、馬雲創辦阿里巴巴,誰不是在追夢路上狠下心來呢?如果不滿足於現狀,後悔當初陰差陽錯間的選擇,那就殺命運一個回馬槍!「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生而為人,短短幾十年,如果不能為自己而活,還有什麼意義?
第二種看法則是中立態度,吃瓜群眾表示「與我無瓜」:一些網友開玩笑說「中醫養生+化學碩士」完全是煉丹的節奏呀!幽默的同時也是對複合型人才的一種肯定,套用唐家三少的《神印王座》一書中「手握日月摘星辰,世間無我這般人」,張韞喆就是坐擁化學碩士學位還要去觸碰夢想的人,難得一見吶!
最後一種看法則是持反對態度,這些網友認為張韞喆這種做法是「任性」、「浪費資源」,浙江大學師資力量雄厚、生源質量極好,明明已經是站在很多人一輩子都可望不可及的終點線了,他卻重頭再來,這不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浪費資源嗎?培養出一個碩士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如果輕易就放棄,是不是有些暴軫天物的意味呢?而且為什麼不在當初志願給出結果的時候就重新高考而是等到現在呢?明明那個時候高考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也不用「虛度」這些年的光陰啊!
不過無論網友褒貶不一,木已成舟,張韞喆將就讀於山東中醫藥大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活得成功而瀟灑的他,也並不需要過多的指指點點。一方面來說,追夢赤子心一直是時代的主旋律,不實現個人的小夢何以實現民族復興的大夢呢?但是這件事放到我們身上,還是要更多地三思再三思,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像家庭、自身條件都是不可忽視的客觀條件,滿足客觀條件後再好生考慮,畢竟老大不小的人了,在為自己活的同時也不能讓家裡人為你出一輩子的學費啊,自己瀟灑讓父母拼命賺錢養著自己的夢想也是不可取的哦!
說到最後,我們不光要看到張韞喆對夢想的追求,更要看到他本身就很優秀,而且這個夢想很值得,不論褒貶,讓我們一起期待幾年以後一位好醫生的問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