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華語最佳《想見你》伏筆整理,原來劇情不止一個莫比烏斯環

2020-12-06 毒舌電影

昨天,你們要的大結局來了。

有夠誇張的。

當晚上榜三個熱搜,#愛奇藝崩了#貌似也有它的鍋。

早在去年12月,Sir就鄭重提醒過,切不可對它等閒視之——

一部2019年的劇,每周一集,經過近三個月的更(酷)新(刑)播到了2020年。

開局8.0。

9.2收官。

年度最佳華語劇?

年度最上頭華語劇。

想見你

在等更新的日子裡,粉絲們是這樣的——

這樣的——

這樣的——

《Last dance》有循環播放500遍吧。

昨天的大結局是你最想要的ending嗎?

相信見仁見智。

有驚喜。

先是上周遭遇盜版洩露風波,攝製組臨時集結,在殺青九個月之後,連夜搶拍彩蛋。

也有遺憾。

比如,莫俊傑的助聽器是怎麼遺落在了現場?

編劇他竟然忘記填坑了!

忘記了!

忘了!

了!

無論這個結局是否完美。

都不能掩蓋《想見你》刷新我們對於臺偶認知的事實。

上次寫女主角柯佳嬿,評論區就有毒飯要求:

希望想見你完結後,能寫一篇從頭到尾的解析

大結局後,事實上劇中所有的懸疑都已經揭開,無需多做解釋。

Sir更想復盤的是。

這部跨年大戲,為什麼值得

01 莫比烏斯環到底指什麼?

看完大結局,Sir第一感覺是,不對勁。

不對勁在哪?

在強行破環。

眾所周知,這部劇讓人上頭,其中一個最重要原因,就在它那個看似無比完美的「莫比烏斯環」劇情。好像每一個劇情,都能完美合縫。

但被結局破壞了。

黃雨萱為了挽回陳韻如的性命,在最後一次魂穿回去的時候,緊緊抱住了莫俊傑。

過去被改變了,陳韻如沒死。

那麼之後就不會有莫俊傑入獄,也不會有李子維來探望他,最後出車禍,魂穿到未來附身在王詮勝身上的事實。

也就不會有2010年王詮勝(實際是李子維)向黃雨萱表白,和她相愛的過程。

更不會有王詮勝飛機失事,然後黃雨萱魂穿到1998年的事。

電視劇裡怎麼表現這一點?

所有相愛的證據,一一刪除。

未來既然都不會發生,過去兩人的種種回憶,也就不會發生了。

怎麼說呢?

還是有點牽強。

就像打破了莫比烏斯環,不是靠巧妙的剪接,而是僅僅強行將環拆開,把兩個面重新翻過來,變成一張普通的紙。

但在刷過一遍又一遍之後,Sir終於明白了關竅之處。

關鍵點,看這個圖。

無數代表平行宇宙的意象:

窗口上那幅畫,掛著無數鐘錶的時間之樹;

黃雨萱背後出現的兩個莫比烏斯環;

以及達利的扭曲鐘面。

什麼意思?

是不是代表,劇情根本就不是一個莫比烏斯環,而是兩個,甚至是更多的莫比烏斯環?時間其實從來未曾停過向前流逝,只不過,每一次他們在穿越的時候,都是在穿越不同莫比烏斯環?

一個破題的情節在於——

黃雨萱在2020年12月30日,駕著車去到海邊,將伍佰的磁帶從已經被破壞的播放器裡拿出來,放到自己的車上。

沒有sony隨身聽,還可以用sony車上播放器。

然後就魂穿到了1999年,陳韻如死去的那天晚上,在她眼睛睜開來那一瞬間,順利逃走。

這一招魂穿的方法,跟誰學的呢?

其實不是跟誰學的,而是從李子維魂穿到未來的方法被啟示出來的。

關鍵根本不在於用什麼聽音樂,關鍵是要用sony產的播放器。

(sony打錢)

那麼,李子維能夠魂穿到未來,黃雨萱難道就不會一不小心魂穿到未來嗎?

不會。

因為魂穿雖然有外在條件,比如伍佰的錄音帶,閉著眼睛聽歌等等,但它的核心條件,是「想見你」。

因為我想見你,我就能夠去你那裡找你。

而黃雨萱最後一次魂穿過去的1999年,是陳韻如已經自殺掉的1999年嗎?不是。

在相同的時間節點,陳韻如已經死了。

而黃雨萱魂穿的時候,她還站在水泥欄杆上,拼命往上拽。

前後的動作完全不一樣,只能說明——

在上一個莫比烏斯環中,陳韻如確實已死;而在這一個莫比烏斯環,黃雨萱作為陳韻如,並沒有死。

這也解釋了之前,李子維曾說過的那一句話:

這個愛的循環中,似乎輪迴了好多次。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在這無數交錯循環的時空中,早已發生過千萬次,而每一次我都會像現在一樣,無可救藥的,愛上那個來自未來,想要改變這一切的你。

也就是說這樣的穿越,已經循環了很多次,一次次迭代。

每一次都會和上次稍微不同,如果輸出結果沒有改變,循環就繼續重複。

但每一次也會對系統造成輕微擾動,如果擾動大到打破系統穩態,循環就終止。

這也是最後一次,我們看到的結局。

這是千百次輪迴修來的「正果」。

雖然黃雨萱和李子維愛情的痕跡被抹去了。

但他們也已經在一起了無數次。(雖然很虐)

編劇留給我們的安慰是,黃雨萱通過另外一種方式獲得了愛情。

比李子維小十歲左右的黃雨萱本體。

當我們一直以為黃雨萱,李子維,莫俊傑,陳韻如都在愛的循環中兜兜轉轉時。

他們,卻已經實現了蛻變,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歸宿。

02 王詮勝到底去哪裡了?

很多人都問另一個坑:

本體的王詮勝,到底去哪裡了?

表面上看,結局這個坑沒有填上。

但。

透露了一點信息。

最後一集,黃雨萱在2020年的街上漫步,請看她身後的公交車站牌:

而她選擇的最後一次魂穿的地點,大海前面。

這是閒筆嗎?

Sir認為,不是。

製片人麻怡婷說:《想見你》有太多線索跟蛛絲馬跡只要一個閃神就會錯過。

這些蛛絲馬跡對應的誰?

在此前劇組釋出的一支番外MV《藍色初戀》中,王詮勝的真實身份得到了揭露——

他的本體,是一個性少數群體,但被人欺負,最終跳水自殺。

而他的角色特徵,就是「藍」——

他的耳機,藍色;他遞給心上人的毛巾,也是藍色;

他被人欺負的廁所裡,一片天藍色的瓷磚;

他自殺躺著的泳池,也是一片水藍。

藍色,英文blue,也有憂鬱的意思。

聯想黃雨萱最後一次魂穿後,依然安然無恙回到自己家裡。

真實的王詮勝,會不會還存在在自己那個世界的莫比烏斯環裡,不受飛機失事的影響,而繼續生存下去呢?

03 寶藏片頭片尾曲

一切細節都不可放過。

片頭片尾曲裡也有機關。

片頭曲的最後一個畫面,和片尾曲的最早一個畫面銜接上了;而片尾曲的最後一個畫面,也能和片頭的第一個畫面對接。

同樣是一個環。

黃雨萱的穿越,以及表示穿越到過去的「倒帶」字符。

而王詮勝的穿越,則是表示穿越到未來的「快進」字符。

穿越成功的李子維,手裡的紅色金魚,表示還未遇見的黃雨萱。

而地上的黑色金魚,奄奄一息,表示逃不脫陰暗死亡的陳韻如。

片頭裡出現的所有箴言,都是演員柯佳嬿所寫的。

反映的,都是與該集相同的主題。

比如,最後一集寫的是:

「也不是所有碎片都能拼湊,就像那些昨天無法重新擁有。」

這些碎片指什麼?

既可以指陳韻如的死無可挽回,也可以指黃雨萱在改變過去以後,從此永遠失去了李子維。

一個片頭片尾,把全部精華概括起來了。

04 草蛇灰線,伏延千裡

有些細節,初一看也沒甚用意。

過後一想,都有意義。

比如第13集開頭,黃雨萱和王詮勝(實際上是李子維)在聊天的時候,陳韻如躲在心靈的小屋裡。

很多觀眾可能沒注意到的是,說話的明明是黃雨萱,可為什麼陳韻如嘴唇也動了。

她怎麼做?

模仿練習。

而這,就埋伏著後期她在奪回自己身體的時候,假裝黃雨萱的口吻,繼續和李子維交往的情節。

這個埋伏還有二連伏,緊跟著這一段情節之後,陳韻如醒過來。

翻看著自己的筆記,尋找著日記裡那一句關鍵的話:「他就是王詮勝。」

很多觀眾(包括一刷時候的Sir),都以為這就是黃雨萱魂穿的陳韻如。

但注意看她起床時的衣服:

上面寫著:me,me。

誰?陳韻如。

這就預示著,在黃雨萱魂穿失敗,被囚禁在心靈小黑屋時,陳韻如已經奪回了自己的身體,計劃著假裝黃雨萱。

這才有了她後來翻看日記的行為,自己寫上「他就是王詮勝」,以誘使黃雨萱魂穿的情節。

05 寶藏配角

《想見你》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是推理燒腦?

主線發糖?

還是你的老公許光漢?

其實看久了以後,感覺和劇裡每個角色都熟悉了起來,感覺劇情不用發展,就像一個莫比烏斯環,在那個時光裡打轉就足夠令人滿足。

沒看過劇的人,看到黃雨萱、王詮勝、陳韻如、李子維、莫俊傑,一串主要人物的名字湧上來,估計眼前一黑。

但這部劇居然把主線拍得引人入勝的同時,還藏有豐富的支線。

即使寥寥幾筆,也輕鬆勾勒出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

從夜店陪酒但關懷子女的陳韻如母親,到外表文親和但辦案果斷的女警。

最小的一個角色,莫過於劇集開頭出現的一個技術宅男同事,可以說是配角中的配角。

他從黃雨萱的社交網絡分析,她絕不可能是一個走不出情傷的人。

但這分析完全跑偏。

正如女同事接下來指出的,一個真正陷於情傷的人,不敢在社交網絡赤裸裸地剖白自己。

一段對話,合情合理地利用理工男的誤解,渲染起黃雨萱不外露的抑鬱。

再比如,陳韻如的舅舅。

在劇中,比起全程消失的父親、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的母親,他好像是最關心陳韻如的親屬。

但他的關心,也沒有阻止陳韻如最後選擇自殺。

回看前情,也不是沒有伏筆。

當黃雨萱附身陳韻如,向舅舅剖白一切時,舅舅表示了信任。

然而出門碰見陳韻如的弟弟,他才把自己的計劃和盤託出——

他沒有真正相信過黃雨萱的穿越故事,他所說的話都只是安撫的說辭。

儘管穿越是一個虛構的設定,舅舅的反應卻象徵了許多家長的心態——

順意、安撫、欺騙,而對孩子真實的處境置若罔聞。

正是缺乏對於陳韻如內心真正的關懷,舅舅失去了真正拯救她的機會。

這個場景順帶牽出的又是陳韻如弟弟這個小角色。

看似對姐姐不理不睬的他,是除了李子維莫俊傑以外唯一相信過黃雨萱的人。

換句話說,也是唯一了解陳韻如的人。

06 被殺死過太多次的陳韻如

大結局的最後兩集加彩蛋,其實最讓Sir感慨的,不是海邊親吻中消失的兩個人。

也不是最後黃雨萱的那句「子維哥」。

而是陳韻如墜樓之前,和莫俊傑的那段對白。

莫俊傑拼命示愛,想要拯救深陷自殺情緒的陳韻如。

但陳韻如說:

莫俊傑你打從一開始 就只是想要拯救我而已就像當初李子維拯救你一樣你做了這麼多只是要證明你可以跟他一樣去改變另一個人但我想要的不是被拯救我想要的是結束這一切

這段臺詞幾乎是瞬間讓Sir想到了另一部傑作。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片中,小明被小四捅死前的最後一段臺詞,就是:

對我好,就是想要跟我交換我對你的感情。這樣你就安心了,是不是?你太自私了。要改變我?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

雖然人物關係、所處情境不同。

這兩段臺詞表示的,都是一種強烈的幻滅感。

徹底失去了對他人的愛和信任,小明的幻滅導向麻木,而陳韻如的幻滅導向絕望。

「陳韻如們」的心聲,大概就像是編劇在創作這個角色時,時常聽的一首歌:

要是如此奪取他人的容身之所去生存的話那我即使變作一塊小石頭也沒關係的吧那就不會感到誤會或是困惑然後就連你亦不會知道我的存在明明想要將我對你的愛慕向你盡數傾訴但內心卻抱有對誰亦無法言道的秘密而撒下謊言明明我是比你所想的更沒有志氣為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要是你因失去容身之所而彷徨的話我就會想要是能找某人來當替身就好了

在前幾集陳韻如「黑化」時,很多彈幕正如莫俊傑般向她喊話:

回頭看看!還有莫俊傑愛你!

但當一隻駱駝只差一根稻草就能被壓垮時,單純地拿走這根稻草,或者兩根稻草,並無法改變駱駝的命運。

而《想見你》最可貴的地方,不僅在於看見了「陳韻如們」。

更在於看見了壓在她們脊背上的稻草。

所以,我們看見很動人的一幕——

所有人都喜歡的偶像劇女主角,對遭人唾棄的「反派」道歉:

一切都是我不好是我的錯都是因為我太自私了我不應該想要見王詮勝一面就突然闖進你的生活對不起

更直指內核的臺詞,則來自於舅舅。

黃雨萱說,都是我害的。而舅舅指出:

是我們的錯

如果說黃雨萱是為了自己穿越到陳韻如身上,佔據了她的人格而道歉。

舅舅的歉意,則更具有普適性。

「我們」,代表著我們每一個人。

每一個曾在不經意間陷於偏見的人。

每一個在共情之前,作出道德判斷的人。

《想見你》進行的正是這樣的反思。

縱觀全劇,除了陳韻如之外,《想見你》裡的邊緣人還有很多——

戴著助聽器,少時被人欺凌的莫俊傑。

番外中親吻男同學,最終抑鬱自殺的王詮勝。

甚至,在夜店陪酒養活家庭,卻不被兒女理解的陳韻如的母親。

也許這個工作在別人看起來是一點都不驕傲啦但她也不會因為這樣子就覺得丟臉啊

實際上,「我們錯了」的「我們」,所指的是我們。

這些生活在邊緣的人們,又何嘗不會是我們?

和這個世界有過齟齬的我們。

感受過社會規則與本心悖謬的我們。

隨著劇情進展到最後一集,這兩種「我們」的身影,從浮現,到逐漸交融、和解。

編劇原本可以寫一個無腦爽劇,讓黃雨萱和李子維成為無憂無慮的神仙眷侶。

但他抓住了「陳韻如們」的手,告訴他們——

不要死。

越是看這部劇,Sir越想問一個問題——

我們的國產電視劇,殺死過多少個陳韻如?

有多少個可能有血有肉,有故事有靈魂的配角,被簡化成萬人唾罵的「賤人」、「心機婊」、「白蓮花」。

或是大女主一往無前的封神路上,微不足道的塵埃?

不用我說,你腦海中已經浮現了一些劇名。

《錦繡未央》《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微微一笑很傾城》《孤芳不自賞》《楚喬傳》……

無論片長有多注水,永遠是這樣程式化的劇情和角色塑造——

站在豔冠群芳、才思敏捷的女主的對立面。

一群面目模糊的「戰五渣」,使出種種手段陷害女主角,再被主角男女混合手撕強懟。

分明的善惡觀像加多了味精的速食快餐,爽得觀眾昏天黑地。

但爽勁過去後,除了乾渴和暈眩,這些快餐又留下了什麼?

陳韻如在這些故事裡過於輕易地死去。

甚至至死,你也沒記住她叫陳韻如。

《想見你》結局了。

慶幸,我們終於認識了陳韻如。

更慶幸,那個世界上,黃雨萱和陳韻如都活了下去。

因為那正是我們。

我們,和我們。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想見你》結局4大謎團還沒解!莫比烏斯環?陳韻如之死?
    十七整理了網友提出的《想見你》4大未解之謎,莫比烏斯環、陳韻如死亡過程等等,希望大結局一定要給個答案啊!首先是大家最關心的——黃雨萱和李子維還能重逢嗎?不過這個不算解謎,只能算劇情走向。在大結局的預告中,1999年的陳韻如死了,而2019年的黃雨萱,因為隨身聽壞了,再也無法回到過去、無法見到李子維。黃雨萱在2019年慢慢接受無法穿越的事實,只能落寞地開始寫日記,但每篇日記的結尾都是「想見你」。
  • 《想見你》會那麼燒腦,是「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功勞
    ——李子維2020年開年電視劇裡的第一匹黑馬,莫過於臺灣懸疑偶像劇《想見你》,豆瓣網友更是罕見地給出了9.2的高分,這在偶像電視劇裡非常少見。一部電視劇的大熱和成功,總是多方面共同協同的結果。《想見你》不僅秉承了自《荼蘼》、《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來,臺劇一貫流暢快速的節奏、時尚精緻的服道化,更是突破性地加入了穿越懸疑燒腦劇情:2019年,女主角黃雨萱因為男友意外離世傷心欲絕,卻在聽隨身聽的歌曲時,靈魂穿越到1998年一個叫陳韻如的高中女孩身上,還遇到了跟男友長得一模一樣的男生李子維。男主角李子維喜歡上了穿越到陳韻如身上的黃雨萱,並在陳韻如死後也發生了穿越。
  • 《想見你》為什麼耐看?不是因為愛情,是因為「莫比烏斯環」
    直到今年我國臺灣一部現象級懸疑偶像劇《想見你》橫空出世,用莫比烏斯環敘事結構解決了這一邏輯問題,並帶給我們對宿命的終極思考。臺劇《想見你》與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原因與結果、手段與目的、種子與果實是無法割裂開的。因為結果孕育在原因之中,目的事先存在於手段之中,果實隱含在種子之中。
  • 《想見你》劇中莫比烏斯環什麼意思?想見你各人物結局是什麼呢?
    《想見你》這部劇真的太好看了,不僅劇情精彩,而且還有穿越劇的新奇感,觀眾們對這部劇的評價也很高。那麼劇中莫比烏斯環什麼意思?想見你各人物結局是什麼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吧。莫比烏斯式的時間與愛情由柯佳嬿、許光漢、施柏宇等人主演的《想見你》,是2019年最後一部、2020年第一部爆紅臺劇,現每周日更新時都登上熱搜。因為想見你,所以我們為彼此穿越時空——單單從偶像劇言情角度看,《想見你》的立意和設定,已經比一般的臺灣偶像劇有新意太多了。
  • 《想見你》:數字32有三個寓意,編劇曾在開頭埋下5個伏筆
    ——《想見你》【前言】《想見你》結束了,劇組向所有觀眾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相比於同期演員演技出彩的《錦衣之下》,這部作品以劇情出彩,出彩到什麼程度呢?出彩到一遍看下來有些懵,驚異於編劇腦洞之大,劇情之環環相扣令人不停想要了解「為什麼」,等到刷到第二遍,才發現自己曾經漏了這麼多細節,更驚嘆編劇在處理細枝末節問題上的滴水不漏,僅僅在前兩集就有條不紊地埋下了多達6個伏筆。小編決定將《想見你》重刷一遍,以此記錄該部作品的所有伏筆和編劇的巧妙構思。
  • 想見你莫比烏斯環什麼意思 看似毫無邏輯的《想見你》穿越線索梳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想見你莫比烏斯環什麼意思 看似毫無邏輯的《想見你》穿越線索梳理 由柯佳嬿、許光漢、施柏宇等人主演的《想見你》,是2019年最後一部、2020年第一部爆紅臺劇,現每周日更新時都登上熱搜。
  • 想見你莫比烏斯環是什麼梗 莫比烏斯帶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想見你》播出後,便因為燒腦的劇情備受關注,隨著劇情的發展,網友們漸漸發現,這部劇的劇情就是一個莫比烏斯環,也叫做莫比烏斯帶。  公元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發現: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
  • 《想見你》最後結局是什麼,莫比烏斯環被打破了嗎?
    對於臺劇來說,過去一年應該算是一個大年,沉寂多年的臺劇開始討論社會中的一些嚴肅問題,讓內地觀眾對臺劇有了全新的認識。去年的一部《我們與惡的距離》更是被稱為臺劇的文藝復興。今天不聊《我們與惡的距離》,來聊一下正在上映的另一部熱播劇《想見你》。
  • 想見你|莫比烏斯環的愛情 有些喜歡能夠穿越時間,依然來到你面前
    2020年,當大家被封閉在家中,一部集校園、愛情、穿越、懸疑為一體的臺灣偶像劇悄然在朋友圈流行起來。我總能看到好多女生朋友在發這劇的宣傳,這深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決定入坑《想見你》。懷著巨大的好奇心,想看看這劇的吸引力到底在哪兒?卻沒想到,《想見你》成功地讓我茶思飯想,三天時間追完這劇,隨後又復盤一遍。
  • 神奇的莫比烏斯環
    莫比烏斯回到辦公室,裁出紙條,把紙的一端扭轉180°,再將一端的正面和背面粘在一起,這樣就做成了特殊的紙圈兒。接著,莫比烏斯捉了一隻小甲蟲,放在上面讓它爬。結果,小甲蟲不翻越任何邊界就爬遍了圓圈兒的所有部分。莫比烏斯激動地說:「公正的小甲蟲,你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這個圈兒只有一個面。」
  • 為什麼《想見你》那麼火?邏輯清晰的莫比烏斯愛情,精彩絕倫!
    先來說說什麼是莫比烏斯。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曲面從兩個減少到只有一個而無邊緣,這種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帶」。《想見你》的元素說到底就是源於時空的來回穿插與倒帶,這一類的元素加入劇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要麼錦上添花,要麼成為扣分項。好在,在這部劇裡,我們能看到的是一個完整且邏輯清晰的結構,而大結局也依然給人留下了圓滿的終點。在很多人看來,時間就是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
  • 想見你:你到底有沒有理清楚劇中有幾個莫比烏斯環?
    《想見你》以尋人為起點,講述了穿越1998年和2019年的男女,找尋彼此的動人愛情故事。但是這部愛情懸疑劇,一開始還是有些燒腦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懂。莫比烏斯環一:黃雨萱因為想念王詮勝回到了1998年陳韻如出車禍第二天,這裡有個跟王詮勝長得一模一樣的李子維。這裡的莫俊傑喜歡陳韻如,陳韻如喜歡李子維,穿越後變成陳韻如的黃雨萱自然喜歡著和王詮勝一模一樣的李子維。
  • 《想見你》何以成為年初熱度最高的華語劇集?
    如果票選2020年年初熱度最高的華語劇集,《想見你》一定當仁不讓。直到雨萱使用公司開發的一款尋找「平行時空另一個自己」的社交軟體,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另外一個叫陳韻如的女孩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至此,觀眾才恍然大悟,《想見你》絕非一個單純的你儂我儂的故事。僅僅用了一集的篇幅,劇集就構建好了巨大懸念網格的基礎。之後的情節走向,便是重重謎團的不斷鋪開。
  • 什麼是莫比烏斯指環?莫比烏斯環的詛咒
    莫比烏斯帶將原來紙帶的兩個面糅和成為一個整體,於是在一些建築物上,修剪者也將面引申為空間、流線、生涯,即締造出了神秘的莫比烏斯空間,使得空間在這裡發生了錯亂。莫比烏斯環的詛咒莫比烏斯環的形成很簡單,把一條紙兩頭反過來接上,不管你從哪一個點出發,繞了半圈似乎已經繞出去,但再繼續繞半圈後,又會發現回到原點。
  • 《想見你》|一道莫比烏斯環,如何穩站了豆瓣的9.2分
    像是應了網友所說「一集無感,三集入坑」,從此《想見你》的口碑開始逆襲,豆瓣評分從8.1迅速攀升至9.2分,且穩居不落。是什麼讓一部小成本的臺偶劇成為2020年開年的現象級網劇?而那個莫比烏斯環設計的戒指像是預示了男女主的雙穿。在劇情設定的雙穿裡,處於身份錯位和時間錯位中的李子維、黃雨萱,像是處在莫比烏斯環中的兩面,強烈的愛讓「想見你」成為穿越莫比烏斯環的動力。
  • 《想見你》愛情就像莫比烏斯環!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最近熱火集空難愛情穿越懸疑推理豆瓣評分9.2的臺劇《想見你》。 故事簡介:黃雨萱永遠記得,當王詮勝第一次跟她告白,跟她說他喜歡她,要她當他女朋友的時候,黃雨萱反問了他一個問題,為什麼他會喜歡她,那時的王詮勝,就只是帶著一切該是如此的篤定微笑,回答她了一句「因為打從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喜歡你…」 黃雨萱,記得很清楚那一天,是2011年的夏末,她升上大學二年級的第一天,那一年的她和他
  • 你知道什麼是莫比烏斯之環嗎?
    不知道大家對莫比烏斯之環了解多少,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這莫比烏斯之環的那些「破事」。首先要想知道莫比烏斯之環就必須要知道誰是莫比烏斯。莫比烏斯是一名德國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長這個樣子:全名:奧古斯特·費迪南德·莫比烏斯莫比烏斯最初是學法學的,在1809年才轉向學習數學 。
  • 行走在莫比烏斯環上
    莫比烏斯帶又譯梅比斯環或麥比烏斯帶是一種拓撲學結構它只有一個面和一個邊界它是由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在1858年獨立發現的這個結構可以用一個紙帶旋轉半圈再把兩端粘上之後輕而易舉地製作出來
  • 我們的人生甚至整個世界會不會是一個死循環?——莫比烏斯環
    下圖中這張著名的梯子想必很多人都見過,它首尾相連,從視覺上看,似乎沒有什麼漏洞,但是你卻永遠走不到頭。它被稱為彭羅斯階梯,是一個著名的幾何學悖論,在現實中,根本無法存在這樣的梯子。莫比烏斯環這個環看似簡單,每個人都能做出來,但卻讓人細思極恐。什麼是莫比烏斯環呢?他是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發現的,他將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就形成了如下圖中的一個環。為了看清楚神奇的事,我們可以將這張紙的正面和反面分別圖上不同顏色,再扭轉後粘接。
  • 瞧一橋,成都這座「莫比烏斯環」人行橋
    03 無限可能的「莫比烏斯環」 這座大橋在設計的時候,參考了「無限之環」——莫比烏斯環的概念。 莫比烏斯環(M bius strip, M bius band) 一種單側、不可定向的曲面,由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在1858年獨立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