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會那麼燒腦,是「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功勞

2020-12-06 哎呦姜姜

黃雨萱曾告訴過我,當我離開時,不要難過,因為我的離開,不是我們的結束,而是開始。——李子維

2020年開年電視劇裡的第一匹黑馬,莫過於臺灣懸疑偶像劇《想見你》,豆瓣網友更是罕見地給出了9.2的高分,這在偶像電視劇裡非常少見。

一部電視劇的大熱和成功,總是多方面共同協同的結果。《想見你》不僅秉承了自《荼蘼》、《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來,臺劇一貫流暢快速的節奏、時尚精緻的服道化,更是突破性地加入了穿越懸疑燒腦劇情:2019年,女主角黃雨萱因為男友意外離世傷心欲絕,卻在聽隨身聽的歌曲時,靈魂穿越到1998年一個叫陳韻如的高中女孩身上,還遇到了跟男友長得一模一樣的男生李子維。男主角李子維喜歡上了穿越到陳韻如身上的黃雨萱,並在陳韻如死後也發生了穿越。

就這樣,來自2019年的黃雨萱,在早已穿越過上千次的李子維的指引下,幾次穿越回過去,試圖通過改變陳韻如的命運,避免陳韻如的死,從而改變歷史,為自己所愛之人和朋友,換來更好的結局。

《想見你》不同於一般懸疑劇的地方,在於整個故事線採用了「莫比烏斯環」式的環形敘事結構,通過講述多人交錯穿越時空的故事,讓劇情跌宕起伏,結局撲朔迷離,叫人耳目一新。今天,我就將結合《想見你》的劇情,帶你淺析「莫比烏斯環」這一經典的影視敘事結構。

01什麼是「莫比烏斯環」?

「莫比烏斯環」的靈感,來源於數學家的一個發現。

公元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發現: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普通紙帶具有兩個面(即雙側曲面),一個正面,一個反面;而莫比烏斯環的紙帶只有一個面(即單側曲面),如果放一隻小蟲在紙帶上,小蟲可以爬遍整個紙帶的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這種紙帶就被稱為「莫比烏斯環 」。

「莫比烏斯環」特殊之處在於,它無起點也無終點,或者說起點也是終點,首尾銜接,形成了一個完美閉環。如果你用手指順著紙環遍歷,從一面的任意一點作為起點出發,不回頭前進,最終都會重返起點,循環往復且無休無止。

莫比烏斯環

因此,「莫比烏斯環」也成為了無限循環的象徵。這種魔幻的構造,充滿哲學的思辨感,被運用在眾多燒腦的遊戲和影視作品中,成為解謎、懸疑類作品常用的一種結構。

如知名解謎遊戲《紀念碑谷》裡,「莫比烏斯環」就以多種變形的結構出現過,扭曲引力場的凹凸地面和像麻花一樣扭轉的牆面,就是其中經典的兩種。遊戲主人公在這種結構中,可以從垂直站立走成水平站立,這在現實中無法實現,卻極具魅力和奇妙的遊戲體驗。

遊戲《紀念碑谷》中的莫比烏斯環

再如懸疑電影經典之作《恐怖遊輪》,最讓人拍案叫絕的地方,同樣也是運用了「莫比烏斯環」式的無限循環結構,講述了一個被困在時間怪圈裡的主角,一旦死亡又會立刻活過來,「遊戲」重新開始,主角不死不滅、不停循環輪迴而無法出去的故事。

02「莫比烏斯環」手法在電視劇《想見你》中的應用分析

1.「莫比烏斯環」的敘事結構,讓原本身處不同時空的個體產生融合和交集,且互為因果

普通一條紙帶的正反面,是永無交集、互不相見的,就像兩個時空的獨立個體。一旦紙帶成為「莫比烏斯環」,其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完成了一次兩個無交集面的融合,象徵著原本兩個世界的人也能產生聯繫,出現在同一時空下,且因果循環。

「莫比烏斯環」是《想見你》中男女主穿越、相遇、相愛以及試圖改變命運的理論基礎,其概念也多次直接出現在電視劇中。

普通穿越劇,一般多採用線性敘事結構,即來自未來的主角,獨自回到過去,經歷過去一段時間,改變歷史,最後留在過去或回到未來,敘事的時間線單一且清晰明了。

而在《想見你》的「莫比烏斯環」式環形敘事結構中,包括了男主角、女主角和一個反派心理醫生三個人的穿越,且各自穿越的時間線不盡相同又相互穿插。三個人的穿越迴環,以及穿越後做的事,又共同構成了1998幾個人物的命運轉折。

女主角黃雨萱:從2019年的黃雨萱,穿越回1998年陳韻如身上,讓李子維知道了黃雨萱的存在男主角李子維:從2003年的李子維,穿越到2010年的王詮勝身上,找到黃雨萱並相戀到2017年反派心理醫生謝芝齊:從2019年的謝芝齊,穿越回1998年自己哥哥謝宗儒身上,伺機襲擊陳韻如女主角黃雨萱的穿越,引發了男主角李子維的喜歡,繼而促成了李子維後來為了再次見到女主的穿越。而女主角之所以會發生第一次穿越,恰恰又是因為男主角在了解了穿越的方法後,故意促成了女主角的穿越,好讓女主角能有機會回到過去,愛上自己,並改變眾人的命運。

這種男女主交錯穿越、互為因果,且根本無法釐清到底誰才是最初穿越源頭的環形敘事,正是「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獨特魅力所在,非常類似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經典問題,無解又引人思考。

2.「莫比烏斯環」的結構中,原因便是結果,所做的每個選擇,都可能就是促成整個循環的理由

穿越劇中的主角,最大的願望無一不是通過回到過去改變歷史,從而改變現在。但是,在「莫比烏斯環」的穿越結構中,也許正是那些希望改變歷史的舉措,才真正造成了歷史,這也是「莫比烏斯環」具有哲學思辨的地方。

就像《想見你》中,2019年的李子維,對2019年的黃雨萱說:「也許就是因為我們太想要改變這一切,才會導致這些事情一再的發生。」

男主角李子維想促成黃雨萱穿越的原因,是因為知道陳韻如會在1999年小年夜死亡,希望黃雨萱能夠穿回陳韻如的身體,弄清楚是誰殺了陳韻如,並阻止陳韻如的死。然而隨著劇情一步步展開,原來造成陳韻如自殺的,正是源於黃雨萱穿越到自己身上這一原因。

黃雨萱的活潑開朗,討人喜歡,跟原本內向陰鬱的陳韻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陳韻如被黃雨萱「搶」了身邊的朋友和家人,更「搶」走了心上人李子維。黃雨萱和李子維,是策劃完成穿越的人,卻也正是他們倆,成了壓垮陳韻如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樣「莫比烏斯環」的閉環設計,使電視劇情極具戲劇張力和衝突感。就像女主角黃雨萱在穿越回陳韻如自殺當晚,明白了陳韻如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因為自己後,變得極其崩潰和震驚一樣,觀眾也如同跟隨黃雨萱坐了一趟情緒的過山車,無比震撼。

3.「莫比烏斯環」的敘事結構中,每一個舉動都會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但未必能改寫結局

廣義上,任何時間旅行都受制於「祖父悖論」,「莫比烏斯環」式的穿越同樣如此,修改歷史會引發一系列改變。

「祖父悖論」,由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在1943年發表的小說《不小心的旅行者》中首次提出。講的是,假如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殺死,此舉動會產生一個矛盾:沒有了祖父就沒有了父親,沒有父親就不會再有你,那麼又是誰殺了祖父呢?

而一種廣為採用的解決「祖父悖論」的方法,就是「諾維科夫自洽性原則」。在諾式自洽原則中,你可以回到過去,做出相應改變,但結局依舊會如此。

「諾維柯夫自洽性原則」,是俄羅斯理論物理學家諾維科夫在1980年代提出的,有關時間悖論的規則。此原則指出,人可以回到過去,但是不能因此改變歷史的進程。其基本含義為,我們的世界是已經被改變過的最終結局。

《想見你》後期,有一場堪稱經典的兩個時期的男主角在同一時空下的對手戲。2019年的男主角李子維,對2010年即將踏上空難飛機的李子維說,你可以選擇不踏上飛機,避開空難。

可是如果不選擇坐飛機發生空難,故事將會改寫,女主角黃雨萱就不會因為失去男朋友而回到過去,那麼高中時期的李子維就沒機會愛上穿越回去的黃雨萱,兩個人就會徹底錯過。所以,雖然男主角李子維也穿越了,但是他不能去改變自己既定的命運,因為一旦選擇改變,從源頭就會發生改變。

所以李子維才會說:「我用盡了一切努力,可是到最後,讓我搭上那班飛機的,卻是我自己。」

這就是「莫比烏斯環」的敘事結構中,更深一層的戲劇張力所在:原本為了改變歷史才回到過去,卻發現,雖然每個舉措都會給過去和未來造成影響,但歷史進程和最終結局,也許從未改變過。

03 「莫比烏斯環」式的故事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啟示

《想見你》的結尾,女主角黃雨萱問過李子維:「如果,這一切都跟你說的一樣,都是無法被改變的一再循環,那我們現在做的,都沒有意義了嗎?」

這是許多運用「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作品,最後會去試圖探討的哲理話題:怎麼走出或打破這種無限循環?一再循環的故事,對我們又有什麼啟示和意義?

其實,從電視劇反觀我們的生活,我們又何嘗不是生活在某種日復一日的重複和循環中呢?而「莫比烏斯環」探討的,正是關於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是選擇堅守還是放棄,是扭轉還是變通,是面對還是逃避自己所處環境的一系列人生問題。

男女主角想見對方、想改變歷史的執念,導致了時空穿越,使所有人在時間的閉環中無限循環、不停不休,且最終引發了幾個人的連鎖悲劇結局。好在《想見你》最後不至於落入俗套窠臼的地方,也是讓男女主在一次次的穿越中,能反思過去,並最終明白,只有放下執念,才是打破循環的唯一方法。

一如電影《調音師》中說的,「埋葬過去,才能看向未來」。

總是糾結於回到過去、改變歷史,每一個當下也就隨之流逝,變成了過去,最後只能活在無窮無盡的對過去的追悔中。而珍惜當下,打破循環,才是「莫比烏斯環」式故事對我們生活最大的啟示。

結語:

電視劇《想見你》的結尾,女主角黃雨萱明知毀掉穿越工具——音樂磁帶,就無法再回到過去,結束穿越也許再也不會和男主角相遇、相知和相愛,還是決定為了避免其他人受到穿越帶來的傷害,放下想見男主角的執念,打破了最終的循環,走出「莫比烏斯環」的詛咒。

「莫比烏斯環」式的環形敘事結構,使故事的時間線錯綜複雜,人物命運相互交織,讓《想見你》由原本單純的校園偶像劇,一躍成為了兼具懸疑、解謎的燒腦之作,不僅贏得了兩岸電視觀眾的高口碑,也成為了接下來各大電視獎項的大熱門。

英國數學家沃利斯(John Wallis)在論文《算數的無窮大》中,首次使用了類似「莫比烏斯環」的圖形符號「∞」,來表示無窮大。

「莫比烏斯環」也是如此,既可能是積極的正無窮大,也可能是一種陷入死循環的負無窮大,而決定故事走向的方向盤,其實就在你的手裡,由你自己決定。

相關焦點

  • 《想見你》為什麼耐看?不是因為愛情,是因為「莫比烏斯環」
    直到今年我國臺灣一部現象級懸疑偶像劇《想見你》橫空出世,用莫比烏斯環敘事結構解決了這一邏輯問題,並帶給我們對宿命的終極思考。臺劇《想見你》與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原因與結果、手段與目的、種子與果實是無法割裂開的。因為結果孕育在原因之中,目的事先存在於手段之中,果實隱含在種子之中。
  • 《想見你》最後結局是什麼,莫比烏斯環被打破了嗎?
    今天不聊《我們與惡的距離》,來聊一下正在上映的另一部熱播劇《想見你》。《想見你》是一部燒腦的偶像愛情劇,由臺灣三鳳製作和福斯傳媒、華聯共同製作,黃天仁執導,柯佳嬿、許光漢、施柏宇等主演。「非線性敘事+雙魂穿設定」的劇本結構,莫比烏斯環式的閉合故事情節,還有那首魔性的,讓人上頭的,伍佰的「Last dance」,奠定了這部神劇的江湖地位。
  • 想見你莫比烏斯環是什麼梗 莫比烏斯帶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想見你》播出後,便因為燒腦的劇情備受關注,隨著劇情的發展,網友們漸漸發現,這部劇的劇情就是一個莫比烏斯環,也叫做莫比烏斯帶。  公元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發現: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
  • 想見你莫比烏斯環什麼意思 看似毫無邏輯的《想見你》穿越線索梳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想見你莫比烏斯環什麼意思 看似毫無邏輯的《想見你》穿越線索梳理 由柯佳嬿、許光漢、施柏宇等人主演的《想見你》,是2019年最後一部、2020年第一部爆紅臺劇,現每周日更新時都登上熱搜。
  • 《想見你》劇中莫比烏斯環什麼意思?想見你各人物結局是什麼呢?
    《想見你》這部劇真的太好看了,不僅劇情精彩,而且還有穿越劇的新奇感,觀眾們對這部劇的評價也很高。那麼劇中莫比烏斯環什麼意思?想見你各人物結局是什麼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吧。莫比烏斯式的時間與愛情由柯佳嬿、許光漢、施柏宇等人主演的《想見你》,是2019年最後一部、2020年第一部爆紅臺劇,現每周日更新時都登上熱搜。因為想見你,所以我們為彼此穿越時空——單單從偶像劇言情角度看,《想見你》的立意和設定,已經比一般的臺灣偶像劇有新意太多了。
  • 想見你:你到底有沒有理清楚劇中有幾個莫比烏斯環?
    《想見你》以尋人為起點,講述了穿越1998年和2019年的男女,找尋彼此的動人愛情故事。但是這部愛情懸疑劇,一開始還是有些燒腦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懂。莫比烏斯環一:黃雨萱因為想念王詮勝回到了1998年陳韻如出車禍第二天,這裡有個跟王詮勝長得一模一樣的李子維。這裡的莫俊傑喜歡陳韻如,陳韻如喜歡李子維,穿越後變成陳韻如的黃雨萱自然喜歡著和王詮勝一模一樣的李子維。
  • 《想見你》結局4大謎團還沒解!莫比烏斯環?陳韻如之死?
    《想見你》本周就要結局了,劇方也公布了最新預告!這劇火了這麼久還保持著不錯的口碑,大家都非常好奇《想見你》結局會怎麼收,因為劇中還有太多謎團沒有解決。十七整理了網友提出的《想見你》4大未解之謎,莫比烏斯環、陳韻如死亡過程等等,希望大結局一定要給個答案啊!首先是大家最關心的——黃雨萱和李子維還能重逢嗎?不過這個不算解謎,只能算劇情走向。
  • 《時空終點》今日公映 五大看點燒腦追兇
    ,填補國產電影該類型的空白,堪稱升級版《恐怖遊輪》,必定會讓觀眾有眼前一亮的觀影體驗。而且因為影片的科幻元素,創新的結尾不僅合理,首尾呼應的效果會讓觀眾有恍然大悟的觀感。作為首部莫比烏斯環時空循環的科幻驚悚首秀,《時空終點》採用多層時空交叉結構,通過莫比烏斯環時空循環讓故事表現出驚豔效果
  • 開年華語最佳《想見你》伏筆整理,原來劇情不止一個莫比烏斯環
    都不能掩蓋《想見你》刷新我們對於臺偶認知的事實。上次寫女主角柯佳嬿,評論區就有毒飯要求:希望想見你完結後,能寫一篇從頭到尾的解析大結局後,事實上劇中所有的懸疑都已經揭開,無需多做解釋。01 莫比烏斯環到底指什麼?看完大結局,Sir第一感覺是,不對勁。不對勁在哪?在強行破環。
  • 為什麼《想見你》那麼火?邏輯清晰的莫比烏斯愛情,精彩絕倫!
    先來說說什麼是莫比烏斯。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曲面從兩個減少到只有一個而無邊緣,這種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帶」。《想見你》可以算得上是近年來臺式偶像劇中橫空出世的黑馬,以獨特的姿態衝進觀眾視野,幾乎各大平臺都在種草。偶像劇比比皆是,不禁有人要問,《想見你》為什麼能那麼火?要知道,愛情的故事千百萬,能夠吸引人的必定有特殊之處。
  • 《想見你》|一道莫比烏斯環,如何穩站了豆瓣的9.2分
    而那個莫比烏斯環設計的戒指像是預示了男女主的雙穿。在劇情設定的雙穿裡,處於身份錯位和時間錯位中的李子維、黃雨萱,像是處在莫比烏斯環中的兩面,強烈的愛讓「想見你」成為穿越莫比烏斯環的動力。如果可以,陳韻如會如何避免死於98年的小年夜?一個個問題燒腦上頭,每一次的穿越都讓結局變得不同,劇情緊緊地牽引著觀眾的思緒,令人無法呼吸。如此複雜的設定,像是致敬韓劇《signal》,燒腦情節比之一般的推理劇有過之而無不及。
  • 瞧一橋,成都這座「莫比烏斯環」人行橋
    03 無限可能的「莫比烏斯環」 這座大橋在設計的時候,參考了「無限之環」——莫比烏斯環的概念。 莫比烏斯環(M bius strip, M bius band) 一種單側、不可定向的曲面,由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在1858年獨立發現。
  • 神奇的莫比烏斯環
    就這樣有意無意間,莫比烏斯發現了三維歐幾裡德空間中的一種奇特的二維單面環狀結構——後人稱之為莫比烏斯環(Mobius strip)。奇特的莫比烏斯環  如莫比烏斯所做,只要將一個長方形紙條ABCD的一端AB固定,另一端CD扭轉180度後,把AB和DC粘合在一起就可得到一條莫比烏斯環。
  • 行走在莫比烏斯環上
    莫比烏斯帶又譯梅比斯環或麥比烏斯帶是一種拓撲學結構它只有一個面和一個邊界它是由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在1858年獨立發現的這個結構可以用一個紙帶旋轉半圈再把兩端粘上之後輕而易舉地製作出來
  • 什麼是莫比烏斯指環?莫比烏斯環的詛咒
    莫比烏斯環的詛咒莫比烏斯環的形成很簡單,把一條紙兩頭反過來接上,不管你從哪一個點出發,繞了半圈似乎已經繞出去,但再繼續繞半圈後,又會發現回到原點。莫比烏斯之環,就是無限循環的一個象徵。這種莫比烏斯指環在現實生活中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黑暗與恐懼。有人說,莫比烏斯環是個詛咒之環,因為,一旦一個信念系統建立起來之後,你將永遠無限循環的在這個信念裡遊走,除非你懂得解除莫比烏斯環的信念詛咒,否則你將永遠循環在此詛咒中…當環境沒有辦法給我們選擇的機會時,唯一的選擇就是出去闖。
  • 神奇的莫比烏斯環
    莫比烏斯環由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Mobius,1790~1868)在公元1858年發現: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數學中有一個重要分支叫「拓撲學」,主要是研究幾何圖形連續改變形狀時的一些特徵和規律的,「莫比烏斯環」變成了拓撲學中最有趣的單側面問題之一。莫比烏斯環的概念被廣泛地應用到了建築,藝術,工業生產中。運用莫比烏斯環原理我們可以建造立交橋和道路,避免車輛行人的擁堵。
  • 「莫比烏斯環」網紅橋,交大設計!
    「網紅橋」因其莫比烏斯環的造型而備受關注,那麼,這一造型是如何由概念變為現實的呢?是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擔起了這項任務。▲五岔子大橋夜景五岔子大橋在結構形式上分兩幅橋:上遊橋為主橋,下遊橋為副橋,主、副橋間通過連接通道相接。主橋在上,坡度適宜,是連接兩岸綠道可供自行車順利通過的橋體;副橋在下,為步行道,有觀河的環繞式劇場臺階,為市民提供別樣的停留。
  • 你知道什麼是莫比烏斯之環嗎?
    相信熟悉英之途的家長和同學們都會發現,我們更換了全新的LOGO——莫比烏斯之環。
  • 想見你|莫比烏斯環的愛情 有些喜歡能夠穿越時間,依然來到你面前
    我總能看到好多女生朋友在發這劇的宣傳,這深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決定入坑《想見你》。懷著巨大的好奇心,想看看這劇的吸引力到底在哪兒?卻沒想到,《想見你》成功地讓我茶思飯想,三天時間追完這劇,隨後又復盤一遍。劇中歌曲伍佰的Last dance和八三夭的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完完全全把我洗腦了,最近一出口便是這兩首的旋律。
  • 永遠無限循環的莫比烏斯環
    第四步如果我們將莫比烏斯環縱向從中間剪開又會發生什麼神奇的事情?莫比烏斯環展現的是某個方向上無盡的二維平面如果你是一個二維人生活在一個莫比烏斯環上面從三維空間的角度來看你會永遠在莫比烏斯環正反兩面轉圈由於你是二維人所以你肯定蒙在鼓裡不會感覺到正反兩面的反轉以為世界就是這樣的沒有盡頭莫比烏斯環有很多奇妙的特性如果我們把紙條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