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成都高新南區的五岔子大橋,前些日子在朋友圈、抖音、微博等各大社交平臺高頻亮相,成為了全國時尚弄潮兒的約拍之地、市民及遊客的打卡聖地,當之無愧的網紅新地標。
「網紅橋」因其莫比烏斯環的造型而備受關注,那麼,這一造型是如何由概念變為現實的呢?是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擔起了這項任務。
▲市民前往五岔子大橋打卡
項目簡介
▲五岔子大橋
大橋位於成都高新南區,跨越錦江、紅星路南延線與江灘公園、世紀城會展中心相連,也是連接錦江綠道兩岸的重要慢行交通橋梁。
▲五岔子大橋夜景
五岔子大橋在結構形式上分兩幅橋:上遊橋為主橋,下遊橋為副橋,主、副橋間通過連接通道相接。主橋在上,坡度適宜,是連接兩岸綠道可供自行車順利通過的橋體;副橋在下,為步行道,有觀河的環繞式劇場臺階,為市民提供別樣的停留。
設計理念
▲五岔子大橋航拍
五岔子大橋造型創意來自莫比烏斯環的無限之環概念設計,以此彰顯高新區的無限可能性和開放發展的廣闊胸懷。
什麼是莫比烏斯環?
▲莫比烏斯環概念圖
公元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Mobius,1790~1868)和約翰·李斯丁發現: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普通紙帶具有兩個面(即雙側曲面),一個正面,一個反面,兩個面可以塗成不同的顏色;而這樣的紙帶只有一個面(即單側曲面),一隻小蟲可以爬遍整個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這種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帶」。
通過全球方案徵集,五岔子大橋最終採用了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的設計概念,該公司主要負責五岔子大橋的概念方案深化、工程設計和施工期間的技術服務。
五岔子大橋是從始至終寬度、高度、角度都在變化的空間異形鋼結構橋,與常規橋梁不同的是這座橋是以結構服從於建築的理念進行設計。為了高度還原概念設計,整座橋的形態造型均以結構本身去呈現,這就使得這座大橋的結構設計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五岔子大橋設計圖紙
為了能準確的指導施工便於施工團隊理解,該公司設計團隊採用了綜合平面圖、立面圖、多點位剖面圖和對角度投影圖的方式對結構進行表達,儘可能的描述每一個細節,大大增加了設計人員的工作量,最終五岔子大橋施工圖設計以超10倍於常規人行橋的圖紙量完成。
設計團隊
五岔子大橋項目設計團隊共20人,當時接手項目時平均年齡不到28歲,是一支非常年輕非常朝氣的團隊。在公司省橋梁設計大師謝尚英博士和總工程師李興林教授級高工的指導下,完成了這座不尋常的複雜結構橋梁設計。
▲該公司設計人員王美馨接受媒體採訪
該公司五岔子大橋項目的主要設計人員在前些日接受了四川電視臺的採訪。王美馨告訴記者:「在整個設計過程我現在回憶起來就是每天都在提問、思考、討論、驗算這樣的不斷循環中度過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學習、快速的成長,公司有這麼好的專家資源,我們年輕的設計師可以不斷的提出的自己的想法再接受專家指導。我們團隊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是設計師而不是畫圖匠,不斷思考驗證和修正的過程,使項目完善的同時也建立了我們自己的自信,一個好的項目真的很能使人成長,這是我最有感觸的。這座橋是成都的建築師原創的概念,是成都的設計團隊完成的工程設計,是成都的施工團隊建設而成,是一座土生土長的成都網紅橋,對於這個我們這個年輕的而團隊而言是很有成就感的,也是自豪的。」
▲五岔子大橋設計師團隊
設計載荷
在大橋的概念設計中主橋以通行功能為主,副橋像一個小劇場,以停駐休憩為主,所以設計團隊在設計時就考慮了橋梁未來在滿負荷作用下的承載能力。為此,主體結構上的人群荷載標準非常嚴格,我方在五岔子大橋設計時,按照500kg/m⊃2;,即每平方米約7個成年人的設計荷載進行結構計算。
▲眾多市民前往五岔子大橋打卡
大橋內部板件縱橫交錯,許多內部空間不便於進入檢查,這給橋梁的管維工作形成了難度。為了便於大橋的管理,設計了使用在人行橋上的健康檢測技術,在橋內部設置多個應變片,使橋梁的受力和變形數據能實時收集並通過網際網路遠程上傳至雲端控制中心。當結構內力和變形超過安全的設定值時,系統會發出警示,提醒管理人員進行檢查,使得橋梁管維工作更加智能高效。五一節前五岔子大橋人氣最旺的那幾天,健康檢測系統通過數據分析顯示,橋上布滿人群的情況下,大橋荷載僅達到設計承載的40%。可見網紅橋是非常安全的。
光彩工程
▲五岔子大橋夜景航拍
許多市民都知道夜晚才是五岔子大橋最美的時候,卻沒留意除了獨特的造型之外,其實功勞就在五岔子大橋的燈光設計了。為了讓這座橋呈現出最好的燈光效果,主管部門領導親臨上海考察學習並與我公司設計團隊分享及討論,是否能吸取迪士尼光彩工程的優點來打造五岔子大橋?
▲五岔子大橋夜景
五岔子橋光彩工程在設計時主要從夜景的設計理念、功能性、藝術性和科技性幾方面進行了重點考慮,注重夜景、功能和白天景觀的結合統一。夜景設計理念把握橋梁本身「莫比烏斯環」的設計靈感,橋側和與裝飾架用冷暖色調的動態燈光洗亮,主、副橋光彩形成貫通,光色冷暖變化,夜景構成了一個醒目的無窮大符號,無限循環,充分詮釋了橋梁的設計理念。
▲五岔子大橋夜景
所有照明燈具均採用了節能環保的LED光源,同時加入了智能控制系統,能實現光色和亮度的控制。設計中充分考慮照明燈具對白天景觀的影響,在結構設計時將所有照明燈具進行隱藏,真正做到了見光不見燈的效果,保證了白天橋梁景觀的完整性。
施工質量的過程控制
為了保證橋梁質量的高標準實現,該公司設計人員深入參與橋梁深化施工過程,與建築師、建設單位一同採取多循環確認和精節點控制的工作機制。
鋼結構的每一施工節段均通過橋梁設計師、建築師、建設及監理單位在生產廠家現場共同確認後方可出廠安裝,主體工程完成後,每一附屬設施實施前均進行現場打樣,通過設計與建設、主管部門的多次現場比較確認後方可實施。
以最簡單的鋪地為例,當時設計團隊選擇了三種彩色瀝青的對比方案,放到施工單位食堂門口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實測,最終優中選優,確定了使用哪款。欄杆和雨棚等景觀細節,也是在現場改了一次又一次;燈光方案也一遍一遍地調整,直到覺得效果達標為止。真正做到了精細化施工和控制。
▲設計人員在施工現場及設計師們進行討論
▲設計師在進行設計工作
設計單位簡介
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是西南交通大學的校級產業組織、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創新實踐基地、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實踐基地。西南交通大學在大跨度橋梁研究方面始終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公司的代表項目有廣州市獵德大橋、瀘州市國窖長江大橋、成都天府新區的益州大道、天保灣大橋和雲龍灣大橋工程等。其中廣州市獵德大橋技術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優秀設計一等獎。這些設計作品在土木工程、公路交通中頗具特色,不僅得到了業界人士和建設單位的廣泛好評,而且很多作品已經成為所屬城市的地標性建築。公司被評為四川省高新技術企業、四川省優秀設計單位,且連續10餘年被表彰為納稅先進企業。
敲黑板!
本周日,它的結構設計師要給大家開直播啦
6月21日 本周日晚 19:30
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王美馨老師
將坐客直播間
帶大家探秘這座源於「莫比烏斯環」的
異型拱橋背後的科學故事
直播預告
直播時間:
2020年6月21日(本周日)晚 19:30-20:30
適宜人群:
5歲以上的青少年兒童及家長朋友
主要內容:
本次直播,王美馨老師將帶領觀眾探索這些問題:
1.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橋的故事?
2. 莫比烏斯環是什麼,和五岔子大橋有什麼關係?
3. 五岔子大橋上有哪些隱藏的高科技?
4. 如何成為優秀的橋梁工程師?
……
(科技館內的經典展品「莫比烏斯環」 )
除此之外,還可以在直播間與王美馨老師進行互動提問,更有機會贏取精美獎品。
請一定要定好鬧鐘,準時來直播間觀看哦!
內容來源:交大土木 百度百科 四川科技館
本期編輯:交大新媒體中心 李俊濤
頭圖尾籤設計:姜日琪 蔣碩勻
校慶專欄
!
點亮!
畢業季
原標題:《「莫比烏斯環」網紅橋,交大設計!》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