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意外傷害是世界各國0 -14 歲兒童死亡的首位原因,每年有90萬左右兒童因意外而死亡,佔兒童死亡率的20%以上。
想讓孩子遠離意外傷害,家長們需要提前了解可能會發生的意外傷害。
當潛藏在身邊的危險發生時,有對應的急救措施能把傷害降到最低。
今天給大家分享意外急救的處理方式,家長們記得收藏和點個看一看噢。
狀況一 眼睛有異物
觀察異物是否插入眼內
如果沒有—讓孩子向下看,用消過毒的手輕輕地將異物撥走
如果有—用消毒的紗布蓋在眼睛上,並用紗布或布條固定,立即就醫
狀況二 被釘子、木刺戳傷
擠壓傷口讓鮮血流出,同時細菌會被排出。
無論傷口多小,都有感染破傷風的危險,請及時就醫注射破傷風針
如果木刺、竹刺滯留在皮下,先用冰麻木皮膚,再用消毒過的針輕輕挑開皮膚,最後用消毒過的鑷子夾出異物
如果玻璃碎片或者鐵釘斷在患處裡,讓寶寶停止活動,立即就醫通過手術清除。
狀況三 鼻出血
1. 捏住他們鼻子的柔軟部位,同時身體向前傾斜,可以阻止血液進入氣道或胃,防止誤吸。
不要讓孩子向後靠,血液可能會通過喉嚨進入他的胃,引發嘔吐。
2. 繼續捏鼻子的柔軟部分十分鐘。
3. 出血持續半個小時,請前往醫院就醫。(有耳鼻喉科急診的醫院)
狀況四 異物窒息
如玩具的零件、豆類、果核、硬幣等等。
1歲以上兒童出現卡喉造成的窒息狀況
採用腹部衝擊法,用雙臂從身後將氣道異物患者攔腰抱住,同時右手抱拳,頂住其上腹部,左手按壓在右拳上,用力向上向後、迅速地擠壓其上腹部,壓後隨即放鬆,連續進行5-6次,
1歲以下兒童出現卡喉造成的窒息狀況
使用背部叩擊和胸部按壓法,讓兒童趴在救護者膝蓋上,頭朝下,託住胸部,用力拍兒童背部5次,使兒童咳出異物;
如果拍背不成功,用兩個手指按壓胸部正中5下。
狀況五 撞到頭
腫塊----冰敷,冰塊可以促使毛細血管收縮,減少出血。
受傷24小時內局部以冰塊冷敷可有效緩解症狀
受傷24小時後則應該局部熱敷,以促進淤血的吸收。
小面積皮膚破損----止血、消毒
用蘸有碘伏的消毒棉棒從傷口中央由內向外環狀清洗傷口,消毒範圍距傷口邊緣2cm以上,之後以幹棉球、棉棒或紗布拭淨。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1個消毒棉棒只能擦拭1次,動作要輕柔。
如果只是輕微的皮膚破損,可以直接用創可貼。
大面積皮膚破損----立即就醫。
如果傷口面積大,出血量多,建議先用消毒的乾淨紗布按壓或包紮傷口,然後立即去醫院進行處理。
狀況六 燒傷、燙傷
衝:清水衝洗被燒傷或燙傷的皮膚(10分鐘左右,如果無法衝洗,請冷敷傷口)。
脫:打溼衣物再小心除去,或者用剪刀剪開衣服(儘量避免將水泡弄破)。
泡:冷水中浸泡10分鐘,燒燙傷面積太大或孩子年齡過小,不必浸泡過長。
蓋:用乾淨的紗布覆蓋受傷部位。
送:傷口嚴重,請儘快送往醫院就診。
狀況七 切割傷
傷口不深、劃破皮膚少量出血。
用清水清洗受傷部位,消毒後用創可貼或消毒紗布覆蓋患處,可以防止傷口感染。
注意:不要將棉花或其他絨毛狀物質覆蓋在患處,它們會黏在傷口上阻礙傷口癒合
狀況八 觸電
1、立馬切斷電源
2、進行急救
3、撥打120
4、處理傷口
皮膚表面有燒傷,先進行簡單的處理並用乾淨的紗布覆蓋,避免傷口被二次感染
5、冷敷燒傷面積不算太大,用清水衝洗或用涼水浸泡傷處
狀況九 蚊蟲叮咬或馬蜂蟄傷
被蚊蟲、螞蟻、馬蜂等叮咬蟄傷後,用肥皂水或弱鹼性清洗患處
外用蟲咬水可以緩解,但嚴重過敏要去醫院就診
為了減少意外發生的機率
時刻留心寶寶的行蹤
桌椅的邊角位置要包好
熱水壺、玻璃製品不要放在寶寶的活動範圍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每天都會接觸新的事物,新手爸媽都要充分掌握了解急救知識,因為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誰都不知道。
內容來自廣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