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的這些「急救土方法」,越用越糟糕!經驗主義害人不淺啊!

2020-12-06 小鬍子倡導輕生活

生活中總會發生些意外,我們也一直都在倡導每個人都要學會一些急救的小技巧,因為及時有效地處理損傷可以促進恢復。但許多人對於一些常見的急救措施存在誤解,處理常見傷口的方式也不對,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容易犯的急救錯誤。

被土方法「坑」的慘痛教訓:吃茄子蒂退燒,又吐又拉一整夜;敷野芹菜水治老寒腿,全腿如燙傷一樣起大水泡;燙傷處抹麵粉,造成二次燙傷……

病急亂投醫,不但救不了急,反而會成為傷害親人的「幫兇」。細數矇騙了我們多年的急救土方,提醒你千萬別再被坑了。

1、昏迷掐人中——無效、延誤救治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急診中心主治醫師徐昌盛:掐人中的意義在於通過疼痛刺激來使人清醒。

但引起昏迷的原因有很多,如腦梗阻、心肺疾病、低血糖等,掐人中不適用於所有昏迷。

如果有人昏迷同時無脈搏時,應首先進行心肺復甦術。對老年人來說,正確方法是否掌握、力氣是否足夠都是問題,因此最好的辦法是立即撥打120。

2、溺水後倒過來控水——繼發性死亡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急診中心主治醫師徐昌盛:溺水的急救方法有很多,控水和心肺復甦是比較常見的兩種,但是先採取控水還是心肺復甦,主要取決於溺水者有沒有呼吸和心跳。

溺水者打撈上來後,急救人員可以摸一下溺水者的脈搏,聽一下是否有呼吸。如果還有呼吸,心臟沒有停止的話,要採取先控水的方法。反之,要先進行心肺復甦。

控水是將溺水者體位側臥,拍一拍後背,將水等雜物控出來。因為溺水後會有嘔吐反應,這樣也避免嘔吐物堵塞氣管引起窒息。

若溺水者需要心肺復甦,則先做胸外按壓,然後進行人工呼吸,同時保持病人氣道暢通。頻率大約是做30次胸部按壓,2次人工呼吸。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讓溺水者掛趴在牛背、大鍋底上等土方法,是不提倡的。因為在淡水中淹溺的溺水者,吸入體內的水主要在血液中,胃中並不是很多。

這種掛趴的方法,如果用在沒有心跳或呼吸的溺水者身上,很可能會耽誤最佳救援時間,造成繼發性死亡

3、扭傷腳熱敷——更痛更腫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主

任醫師王宸:腳扭傷後馬上熱敷,會讓腳踝變得更痛、更腫。

如果表面看起來傷勢不嚴重,儘量讓受傷部位休息,並繼續24小時施行冷敷,直至腫脹和痛楚減退,有需要時尋求醫療救助。48小時後,可採用熱敷。

需要提醒的是,感覺神經敏感或遲鈍的人(如糖尿病、中風患者),血液循環機能異常的傷者,冰敷與熱敷時應格外小心。如果身體有開放性傷口,或皮膚對溫度特別敏感,應避免冰敷和熱敷。

4、卡魚刺拍背、喝醋、咽飯糰——窒息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心外科主任醫師薛濤:如果有異物卡在了喉嚨,出現窒息、呼吸困難、嗆咳甚至呼吸驟停,千萬別拍背或者用手指伸入喉嚨去取,這樣不僅沒有效果,還會使異物更深入呼吸道。

而醋在食道內無法停留,因此喝醋不能達到軟化魚刺的目的。強咽飯糰不但無效,而且帶有危險性,因為魚刺扎入咽喉或食道黏膜時吞下飯糰,只會使魚刺扎得更深。

正確的做法是,將壓舌板(在家中可用筷子、牙刷)放在舌部前2/3處,輕輕平壓,觀察整個口咽部,能看見的刺就直接用手或鑷子取出。

若看不見或當事人不能說話,應及時就醫。

5、流鼻血仰頭——肺炎、窒息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黃志純:把頭仰起不但不利於止血,還會使鼻血倒流至咽喉、食管、氣管和胃,引起不適、噁心;流鼻血過多的患者還會把吞入的血液嘔吐出來;不停俯身和仰起頭,更會增加鼻腔出血;血量很大時,仰頭還易把血嗆入氣管及肺內,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有引起窒息的危險。

正確的做法是:坐下來,身體稍微前傾,張開嘴巴,用嘴呼吸;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兩側,朝後腦勺方向擠壓10分鐘,以稍有痛感為宜。如果還出血,可稍微移動一下捏的位置,直到血止住。如血流不止,應立即就醫。

6、燒傷燙傷抹牙膏、雞蛋清、醬油——感染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整形燒傷科主任熊猛:在創面上擅自塗抹,不僅沒有治療燒燙傷的作用,有時還會掩蓋創面,使醫生無法立即確定創面的大小和深度。

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還容易導致細菌滋生和創面感染,必須要先清洗再施救。

對於中小面積淺度燒傷,冷療可以減輕熱力對創面的進一步損傷,迅速緩解疼痛,且簡單易行。

具體做法是,將燒傷、燙傷創面在自來水龍頭下衝淋或浸入清潔冷水中(水溫以傷員能耐受為準,一般為15℃~20℃,夏天可在水中加冰塊),或用清潔冷水浸溼的毛巾、紗墊等敷於創面,但過低溫度的冷療也對創面不利。

冷療的時間無明確限制,一般等到冷療停止後,疼痛顯著減輕為度,差不多0.5~1小時或更長。如果情況比較嚴重,應立即送往醫院診治。

7、止血時用力綑紮——肢體末端壞死

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賈大成:不小心割傷手指,一般人都會用紗布或創可貼緊緊勒住傷口。

這樣會阻礙血液循環,時間一長就會導致肢體腫脹、青紫,嚴重的還會造成肢體末端壞死。

正確做法:

讓傷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傷部位;用清水清潔汙染的傷口,出血速度快時應先止血;用消毒紗布或乾淨透氣、無黏性、吸水性好的敷料覆蓋傷口,用手按壓5~10分鐘,若血液浸溼紗布,最好也不要取掉,應往上再加敷料;止住血後,用繃帶、布條包紮傷口。還可以用手指將傷口近心端的動脈血管壓在骨頭上,阻斷血流。此法適用於四肢,但由於影響血液供應,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

8、出交通事故後自己覺得沒事所以不去醫院

有的人出了交通事故,車壞得很嚴重,自己當時雖然有磕碰卻沒覺得有不舒服,所以選擇不去醫院檢查身體。但其實有的時候,在緊急狀況下身體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刺激機體產生應激反應,掩蓋疼痛,所以如果自己事發時有明顯的磕碰的話,最好去醫院做個檢查排除出血和骨折。

9、試圖從受傷的眼睛中去除碎片

眼睛被異物扎傷時,擅自把異物從眼睛中拿出來會使傷口惡化,甚至導致永久性損傷。這時候正確的做法是不要去碰受傷的眼睛,保護眼睛受到二次損傷,可以用膠帶把一個紙杯倒扣在上面,防止其他東西進入,然後立即到醫院去。但唯一的例外是,如果眼睛是被化學物質灼傷的話,需要用清水衝洗大約15分鐘並及時送醫。

9、把紗布從出血的傷口上拿開再換新的

如果傷口出血過多把紗布都浸透了,這時候不要把舊的取下來換新的,而是直接在舊的紗布上面覆蓋一個新的。這是因為,舊紗布上面可能會有幫助止血的凝血因子,拿開舊紗布後可能會使傷口再次出血。

相關焦點

  • 馬太效應:生活中,為什麼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生活中,我們常常強調要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其實不管是大人的世界,還是小孩的世界,想要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的。這也是不理智,不成熟的表現。如果你稍微認真地觀察一下生活,就會發現一個普遍而有趣的現象,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馬太效應」。
  • 心情不好,越控制越糟糕?學會「解離」,你才能隨時走出壞情緒!
    控制者會對自己說,「我不能這樣」「沒什麼大不了」「冷靜點」「要加油,要振作」;逃避者會瘋狂購物、瘋狂工作、酩酊大醉、大吃大喝……這些方法在短期內可能會讓人感覺良好,但就長期而言是無效的。甚至我們越控制、越逃避,內心反而越難解脫。那究竟該怎麼做?享譽國際的心理學大師路斯·哈裡斯告訴我們,一個人對待情緒的最佳方法,不是控制,更不是逃避,而是「解離」。
  • 越大氣越成功,越努力越幸運
    銘記 永遠要記住這句話:越努力,越幸運!不管遇到了什麼煩心事,都不要自己為難自己;無論今天發生多麼糟糕的事,都不要對生活失望,因為還有明天。
  • 別再用「土方法」處理魚刺卡喉
    原標題:魚刺卡喉處理不當真的會要命 這些「土方法」別再用一根小小的魚刺,無情地奪走了他的生命。有媒體報導,廣州的陳先生喝魚湯時,喉嚨處卡了根魚刺卻沒有及時就醫,3天後突然開始嘔血。
  • 做行測邏輯填空,經驗主義要不得
    題目做得少的時候我們容易無從下手,但是當題目做得比較多的時候,又容易犯經驗主義的錯誤。行測邏輯填空也是如此,比如常見的「如果一道題不知道選什麼就選詞語最生僻的」,「看到一蹴而就就選」、「看到南轅北轍就排除」……下面我們來測試一下,看大家是否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 楊瀾:自然地面對生活,越活越漂亮
    我們都知道,通常的一條裙子,我們總是健康,一條裙子,一條褲子,一個髮型等等,都是會有一個適合你,所以你需要學習如何選擇好一個,而不是可選的搭配,所以你可以使用你的圖片打開一個機會你,畢竟,圖像中落入了你,能力強,人們不會給你一個成長的機會!
  •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這種認為感性經驗是知識的唯一來源、一切知識都通過感官經驗而獲得,並在其中得到驗證的學說,被稱為「經驗主義」。其實,經驗主義離我們並不遙遠,不僅如此,它還是我們所能體驗的最早的哲學流派。從我們小時候讀過的《伊索寓言》中《驢子過河》的故事開始,經驗將會陪伴我們走過人生的旅途。當然,經驗主義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
  • 越長大,越感到生活堅硬、現實功利和交際笨拙,越傷感和無奈
    昨天,睡前閱讀《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一書,看到一句話,一下觸動了我的內心:越長大,就越清晰地感受到生活的堅硬、現實的功利和交際的笨拙,也越發有「我已泯然眾人矣」的傷感,和「我還能怎樣」的無奈。一句話道出了生活的苦楚、現實的殘酷與我們的艱辛!
  • 「乳液」你竟還在這樣用?越用臉越幹,皮膚越黃!
    「水乳」應該是現在人用得最多的護膚品了,尤其乳液,一款好的乳液,比面霜輕盈,又足夠保溼。冬天來臨後,乳液又成了近來大家很關心的話題。我們都知道,想要打造完美無瑕的肌膚,乳液是必不可少的護膚品之一。很多人都說明明花了大價錢買的護膚品,卻越用臉越幹,皮膚越黃,其實主要還是護膚手法的問題。
  • 電子常識 | 為什麼LED燈會越用越暗?
    大家都有這麼一個生活經驗:剛買回來的LED燈,總是特別亮,但是過一段時間後很多燈會變得越來越暗。 LED燈越用越暗,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 除了光衰,能夠讓LED燈變暗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
  • 心跳越慢越長壽?很多人都不清楚,醫生終於說出了答案
    心跳越慢越長壽?很多人都想錯了,醫生終於說出了答案 網上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說心跳越慢的人越長壽,很多人就覺得匪夷所思,怎麼可能心跳越慢反而越長壽呢?今天就跟大家來說說這個事。
  • 什麼時候用經驗主義,什麼時候用理性主義?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歸納推理,日常使用倒也不需要像哲學家那樣去較真。但是休謨是想要提醒我們,掌握了過去的事實,並一定就能用來推斷未來,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理由認為未來就會重複過去的事情。我要和你強調一下,休謨不是要否認經驗的作用,他強調的是我們不能從有限的經驗總結出普適的規律。我們今天把休謨說的這種問題叫做「不完全歸納的誤區」。
  • 夫妻生活中,女人在3個地方越「狠」,男人越粘人
    可以說,有自己事業的女人,更加有魅力,能夠讓自己經濟獨立是一方面,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裕。更重要的是,女人在奮鬥事業的同時,能不斷的提升自己,更加有閱歷,更加有內涵。這樣女人,不僅為男人減輕了負擔,也更深深吸引著他,讓他離不開你,更加愛你,更加粘你!
  • 孩子越管越叛逆?是中了「海格力斯效應」,「以柔克剛」是上策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肯定遇到過和親戚類似這樣的現象,孩子做得不好時,父母越管教孩子,孩子就變得越叛逆。孩子越管越叛逆,這是因為父母中了"海格力斯效應"。化解"海格力斯效應",父母不能"以硬碰硬",而是應該"以柔克剛"策略。
  • 這款神奇的天然海藻眼貼,越用越薄營養都吸進去了,關鍵還平價
    眼膜主要是由海藻類組成,經過高濃縮納米技術提煉,增加眼周鎖水能力,修復、提升彈性纖維韌性,神奇海藻與多種精華成分濃縮在眼膜上,一盒整整60片,每貼一片,都能開心地看到蛻變,簡直就是眼袋、眼紋「急救神器」!
  • 心理學家:一個人越喜歡幹這些事,骨子裡往往越陰暗,越危險
    也再一次告訴我們,及時遠離那些心理扭曲的人是多麼重要我們身邊總是會有一些「黑暗人格」,他們有些是天生冷酷無情,有些則是在扭曲的環境中成長養成的極端人格。但是,無論如何,他們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威脅」。因此,識別出他們,遠離他們就非常重要。心理學上,如果一個人越是喜歡做這些事,心理可能就越黑暗。
  • 2021國考行測解題技巧:邏輯填空切忌經驗主義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1國考行測解題技巧:邏輯填空切忌經驗主義,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行測邏輯填空也是如此,比如常見的「如果一道題不知道選什麼就選詞語最生僻的」「看到一蹴而就就選」「看到南轅北轍就排除」……   下面我們來測試一下,看大家是否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1、近年來,各類網際網路平臺紛紛推出會員產品。客戶會員越辦越多,各種「套路」也_________。
  • 你越想玩遊戲就越像是沒有情感的消耗品
    結果女朋友就說「你XX的越玩遊戲,越像個沒有感情的消耗品」,我腦袋一懵「什麼玩意」,就聽到電話那頭的掛斷聲。然後,看著桌子上還沒有吃完的愛心便當,一口一口咬著炸的酥軟的帶魚,但總是咽不下帶魚,總感覺自己好像做錯了什麼事情。沒過兩分鐘「妻管嚴」又犯了,無論想不想的清楚,先道歉總是沒有錯的,沒想到結果居然是!
  • 進擊的生活有魚,讓生活越分享越有漁
    其中,直播+電商、直播+造星、直播+旅遊、直播+體育、直播+社交、直播+綜藝、直播+電競等成為眾多直播平臺嘗試的方向,直播+電商的滲透率正在迅速提升,直播已成為商家越來越重要的銷售渠道,滲透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生活有魚是一個專注為主播提高流量變現效率的全民直播平臺。
  • LED大燈越用越暗?幾百塊錢白花了!揭秘行業噱頭
    上個月我們回顧了車燈的色溫,知道了5500K是純白,低於5500K的是暖白,高於5500K的是冷白,也了解了色溫越低穿透力越大。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市面上的LED到底有那些是散熱相對靠譜的!說到底LED燈的好壞往往是有散熱系統的能力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