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管越叛逆?是中了「海格力斯效應」,「以柔克剛」是上策

2020-12-05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親戚家孩子樂樂是一個天性活潑、喜歡玩鬧的孩子。樂樂很有禮貌、性格也很活潑開朗,幾乎見過他的大人,都會喜歡上樂樂。但是,對於親戚來說,樂樂有一個大缺點,就是不愛學習。

不論親戚怎麼勸說樂樂,樂樂就是不願意學習。在親戚面前,樂樂表面上答應要好好學習,但是等到親戚一離開家裡,樂樂就開始放縱自我。

為了讓樂樂專心學習,親戚採取了很多種措施,他們將樂樂鎖在家裡,把電視機拔了、遊戲機還有其他玩具都沒收,就是就是為了讓樂樂認真學習。但是,樂樂的表現就是不讓人滿意。

甚至,親戚還失手打了樂樂。樂樂被打了之後,就更不想學習了。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肯定遇到過和親戚類似這樣的現象,孩子做得不好時,父母越管教孩子,孩子就變得越叛逆。孩子越管越叛逆,這是因為父母中了"海格力斯效應"。

化解"海格力斯效應",父母不能"以硬碰硬",而是應該"以柔克剛"策略。

"海格力斯效應"的由來

在希臘神話故事中有一位人物叫海格力斯,他是一位大力士,有一天,他在一條崎嶇的道路上走著,突然,看見路中間有個鼓鼓的像袋子一樣的東西,而且看起來很醜;

海格力斯嫌它礙眼就一腳踩了上去,沒想到的是這個東西不但沒有被踩破反而變得比之前更大了,這馬上激怒了海格力斯,他自認為是大力士怎麼會踩不破一個袋子呢?

於是拿起一個很粗的棍子使勁的砸這個像袋子的東西,沒想打這個東西在打擊下不斷的變大,最後竟把路都堵上了。

海格力斯正在無可奈克中,一位聖者走過來對他說:"朋友,不要再打它了,忘了它並遠離它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招惹它,它就恢復原貌;你若繼續打擊它,它就會繼續膨脹起來與你對抗到底。"

同樣道理,"海格力斯效應"也可以運用到家庭教育中。

父母就像是海格力斯,而孩子就像是一個仇恨袋。每當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父母就像是在砸那個仇恨袋。父母砸得越用力,孩子反而變得越大。相反,如果父母不用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恢復原貌。

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父母越管孩子,孩子越和父母對著幹。

"海格力斯效應"的表現

孩子越管越叛逆,原因來源於以下兩個方面:

強烈的自我表現欲隨著孩子年紀的增大,孩子的自我意識也會增加。孩子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我身上,而以往孩子的目光會被周圍的事物和人吸引住。這是孩子最大的一個改變。

孩子會放大自己的主管感受和意識,孩子會一種"小大人"的姿態看待自己。當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的尊嚴被侵犯了。孩子希望父母把自己當成一個大人來看待,所以,父母把孩子當成一個小孩來看待時,孩子的情緒就會有很大的波動,甚至會發生頂撞父母的現象。

強烈的敵對意識孩子在叛逆的時期容易產生敵對的意識,即父母偏要讓孩子去做的事情,孩

子偏偏不想去做。孩子的敵對意識不只是偏向父母,還有其他人。準確來說,只要是那些反對孩子的人,孩子都多少會對他們產生強烈的敵對意識。

其實,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類似與這樣的父母。在訓斥孩子的時候,父母總是會表現出一副"我這都是為了你好"的模樣,然後對孩子講各種大道理。然而,結果孩子的敵對情緒更強盛了。

並不是講大道理沒有用,只是父母的語氣和場合都選錯了。面對父母的負面情緒,孩子多會用負面的情緒進行以牙還牙。大多數時候,孩子並不是不滿父母本身,他們只是不滿父母說話時的語氣和表情罷了。

解決孩子的叛逆問題,父母應該運用"以柔克剛"的策略

當孩子表現出叛逆的一面時,父母不能陷入"海格力斯效應",父母不能以卵擊石、以硬碰硬,這種方式只會加劇孩子的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父母應該採取"以柔克剛"的策略,融化孩子的叛逆。

正如著名小說家喬治.艾略特所說的:"如果我們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須種植更多的玫瑰。"

那麼,究竟父母應該如何運用"海格力斯效應"呢?

"忍一時風平浪靜"首先,父母要學會忍耐,忍耐自己的負面情緒,忍耐孩子的負面情緒,忍耐

父母一直開導孩子、卻得不到任何成就的沮喪和失望。

教育孩子是一件很偉大,但是又很複雜的事情。在教育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是很正常的。父母要放寬心態,給予孩子多一些寬容,相信孩子經過父母的感化,肯定能夠偏離叛逆的道路。

此外,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保持冷靜的情緒,不要隨便對孩子發脾氣,給孩子呈現一個正面的形象。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孩子看到一個個性溫和冷靜的父母,肯定也會慢慢地變成父母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退一步海闊天空"很多時候,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敵對情緒,不僅是因為孩子本身慢慢展現出來的自我表現欲,更多的是因為父母把孩子逼得太緊,孩子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和時間。所以,孩子才會站在父母的對立面。

當孩子表現出敵對情緒的時候,其實也是在給父母敲警鐘,"你把孩子逼得太緊啦!"父母應該做出退讓,不僅是給予孩子一個喘息的空間,還應該還給孩子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給孩子一些自己做決定的權利和機會,這讓孩子養成獨立的思考能力。如果孩子覺得自由了,感覺到了尊嚴,感覺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思想和靈魂的個體,那麼在很大程度上,孩子就能夠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心態。

這樣一來,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也會好很多。甚至是有事情時,會主動與父母交流,共同商量出解決方案。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父母還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隨便批評孩子,不要放大孩子的情緒。相反,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發洩自己的情緒,不要將情緒憋在心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的敵對情緒與叛逆行為都是一種發洩情緒的表現。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孩子露出叛逆的心理時,父母往往是把他們關在房間裡,或者是其他壓制孩子的方式。

父母應該讓孩子發洩自己的情緒,而且還是用正確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一些常見的發洩方式,比如說運動、吃東西,除此之外,父母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通過興趣來發洩孩子的情緒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用耐心和寬容對待孩子。畢竟,未來,父母希望孩子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你,那麼現在父母也應該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

我是尼莫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如何避免「海格力斯效應」家長要懂以柔克剛
    記得美國的黑人作家鮑德溫說,孩子從來不會很乖地聽爸媽的話,但是他們一定會效仿大人的言行。當孩子犯錯後,面對爸媽嚴厲的指責,而且每天如此,孩子就會變得叛逆起來,不受管教。一、為什麼孩子越管越叛逆?2、「海格力斯效應」會破壞親子關係很多的親子之間也存在著類似「海格力斯效應」,孩子叛逆不聽話,爸媽越是管教嚴格,孩子越叛逆,爸媽訓斥孩子,孩子頂嘴,跟爸媽對著幹,每天吵吵嚷嚷,這種情況就很類似針鋒相對,睚眥必報的「海格力斯效應」,當親子之間長期以這種「海格力斯」式的相處方式去經營親子關係時
  • 孩子越管越叛逆?多半是「海格力斯效應」在作祟,可用這3招化解
    如果想要問家長,最難搞的孩子問題是什麼?相信會得到一致的答案,就是叛逆。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們都覺得相當的頭疼,你越是教育孩子,似乎會導致孩子變得越反叛。其實,孩子在叛逆期說出這樣的話,簡直是不能在平常了。也許家長沒有想到這個層面,這可能是海格力斯效應在作祟。海格力斯效應,具體指什麼?
  • 孩子突然變得叛逆,家長警惕「海格力斯效應」,巧用3招輕鬆化解
    看到甜甜這樣說話,父母真的是氣不打一出來,本來也是為了孩子好,孩子怎麼就這樣子對自己說話呢?父母向她說到,要不是為了你的將來,誰願意死乞白賴的追著你寫作業,你怎麼就不識好人心呢?甜甜說:我就不識好人心,你們以後不用管我。這下可真是把甜甜的父母氣得半死。
  • 孩子總和家長對著幹,是陷入「海格力斯效應」,退一步能海闊天空
    當父母逼迫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的時候,孩子們內心深處的叛逆心理就會增強。長期以往的話,孩子就越來越經常的跟我們對著幹。這就是著名的"海格力斯效應"。什麼是"海格力斯效應"?在希臘的神話故事中有一位人物的名字是海格力斯,他是一位大力士。
  • 父母越管教,孩子越叛逆?心理學家提醒:這裡出問題了!
    有朋友跟我抱怨,自家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不讓他做什麼就越做什麼,事事都跟自己對著幹,其實這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教育難題。父母總認為是孩子不好管,但自己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孩子總越管教越叛逆,總是跟你對著幹呢?其實有時候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自己的管教方式出了問題。
  • 警惕孩子學習無力背後的「孤島效應」,避免孩子越學越無力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孤島效應」:在主流中被遺忘和不同的那部分,會自動的形成一個孤島。在孩子的人際交往裡,通常會被忽略,因為我們只看到了來往的利弊,沒有想到孩子在孤獨中承受的一切。二、學習上的「孤島效應」讓孩子更加焦慮因為孤島效應,孩子很可能被認為是異類,在《悲傷逆流成河》裡,出身普通的易遙就是一個異類,除了齊銘,她沒有朋友。在《少年的你》中,陳念成績很好,文靜懂事,可是她依然是不被接受的。
  • 為什麼孩子喜歡跟父母對著幹?了解海格力斯效應,父母要懂得改變
    劉女士一直以來心情都不太好,正因為她覺得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為了孩子做考慮,可孩子非但不會聽從自己的想法,反而還會跟自己對著幹。明明已經告訴孩子好幾次,不要跟同齡的孩子打架,可每一次孩子回到家裡都是蓬頭垢面的樣子,這也讓劉女士很是難以接受。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話?跟自己對著幹呢?
  • 職場效應之:海格力斯效應、刺蝟法則、巴納姆效應
    海格力斯效應—— 一直抱怨自己的工作和領導,會讓你自己進入死胡同是什麼「海格力斯效應是一種人際互動,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或群體之間存在的冤冤相報、致使仇恨越來越深的社會心理效應。問題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的遭受過委屈,但是一味地抱怨只會讓自己陷入海格力斯效應,終有一天它會把你的路堵死,你看什麼都會覺得是老闆同事針對你,這樣的心態無疑就陷入了無休止的煩惱之中,這樣,我們怎麼可能工作的順心?
  • 3招,教你避免「海格力斯效應」陷阱,過上幸福生活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們陷入了「海格力斯效應」陷阱而不自知。在這一心理效應的作用下,他們越陷越深,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直到其中一方做出驚世駭俗,人神共憤的殺妻惡行,他們才從中解脫出來。然而,大錯已然鑄成,為時已晚。嚴格來說,他們夫妻二人都是「海格力斯效應」的受害者。
  • 馬太效應:生活中,為什麼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生活中,我們常常強調要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其實不管是大人的世界,還是小孩的世界,想要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的。這也是不理智,不成熟的表現。如果你稍微認真地觀察一下生活,就會發現一個普遍而有趣的現象,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馬太效應」。
  • 牛頓第三定律分析: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反抗?
    其實,這句話已經從側面說明教育需要以愛為契機,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想法,並且對孩子實施更加深刻且全面的教育。如果說父母選擇用謾罵的方式去"脅迫"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和教育的方向,則會讓孩子無法感受到愛,教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對此,有個育兒專家就用牛頓第三定律來分析: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反抗?
  • 職場中,員工要學會避免與領導鬧彆扭,有效應對海格力斯效應
    這種狀況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解釋,即「海格力斯效應」。02:「海格力斯」效應的含義是什麼?「海格力斯」效應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它是個人和他人或者某個團體之間因為有仇恨而互相針對的情況,最後導致雙方的恨意加深。
  •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避免孩子陷入孤島效應,讓孩子越學越煩躁
    我們疫情在家,除了讓孩子合理學習、生活之外還要謹防孩子進入這種狀態,對於孩子是一種負面傷害。一、孤身依一人的環境給了孩子消極暗示孤島效應就是我們在封閉環境中,每天面對事情和人物都是重複,就是在這種自閉狀態,有一種與世隔絕並且被大眾所拋棄之感。
  • 為何「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因為馬太效應在作祟
    這部紀錄片採訪了14個未諳世事的7歲孩子,每隔7年重新採訪他們一次,可以說是記錄了他們整個人生軌跡。這14個孩子來自英國不同階層,有著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來自倫敦富裕地區的孩子,7歲就讀《金融時報》《泰晤士報》等財經報紙;也有倫敦東區貧困家庭的孩子,在學校整天只知道嬉戲玩鬧。影片記錄了他們的真實生活,隨著他們的年歲增長,我們能從中窺見社會的殘酷。
  • 城市「熱島效應」新解:氣候越溼潤地表越粗糙 效應越明顯
    原標題:城市「熱島效應」新解:氣候越溼潤地表越粗糙 效應越明顯   中國江蘇網7月16日訊(通訊員 賈冰 徐珍 記者 王靜)你知道嗎,假設停車場使用淺色的材料,可以有助於減緩城市熱島效應。
  • 氣候越溼潤「熱島效應」越明顯?
    原標題:氣候越溼潤「熱島效應」越明顯?   單一水 賈冰   城市熱島效應,是因城市化的發展導致城市中氣溫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通常認為由於城市植被覆蓋減少,使得蒸散耗熱減小是導致城市熱島效應的主要原因,人們也一直認為「熱島效應」的強度主要受城市結構控制,比如城市大小、建築物高度、人口密度等。   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量化了不同因素對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認為城市的當地氣候背景對於「熱島效應」的影響要大得多,打破了人們此前關於城市熱島效應的不少「定論」。
  • 場效應管工作原理- -場效應管工作原理也瘋狂
    一、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 -概念  場效應管(FET)是場效應電晶體(field-effect transistor)的簡稱,由於它僅靠半導體中的多數載流子導電
  • 少一點糾紛,多一份寬容,別陷入海格力斯效應的輪迴才能利人利己
    著名的「海格力斯效應」來源於一個希臘神話故事:一天, 海格力斯大力士走在路上,看見一個像鼓起的袋子樣的東西,於是,他便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被海格力斯一腳踩破,反而膨脹起來,並翻倍地加大。海格力斯順手操起一根大木棒使勁砸那個怪東西,讓他想不到的是,那東西飛快地膨脹,在海格力斯眼前變成了一座大山。海格力斯奈何不了他,正在氣憤,一位智者走到海格力斯面前,對他說: 「朋友,離它遠點吧!它叫怨恨袋,你不惹它,它便會小如當初:你若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與你敵對到底。海格力斯效應通常被理解為「以牙還牙」。
  • 孩子學習情緒低怎麼辦?警惕孩子陷入「孤島效應」,越學越煩躁
    由於疫情的原因,孩子只能整日在家中學習。但這其實對於孩子來講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尤其是那些面臨高考和中考的孩子,更是焦慮不安。一方面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跟上老師的思路,但一方面較為寬鬆的學習環境,又會讓自己容易被外界誘惑。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情緒也會發生一種消極的變化。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
    在這當中有一些家長為了輕鬆一些,就會控制孩子愛玩的心把孩子管得老老實實的,但是家長這樣做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如果強行讓孩子乖一點,不光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還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比較聰明」。這一觀點說完家長們都很不理解,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