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魚刺卡喉處理不當真的會要命 這些「土方法」別再用
一根小小的魚刺,無情地奪走了他的生命。有媒體報導,廣州的陳先生喝魚湯時,喉嚨處卡了根魚刺卻沒有及時就醫,3天後突然開始嘔血。送醫院檢查發現,一根近4釐米長的魚刺卡在食管上段,且刺穿食管和胸主動脈,最後導致嚴重失血,嘔血死亡。
其實,「扎魚刺」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情況。到底該怎麼處理,要不要立即去醫院,喝醋吃饅頭等「土辦法」行不行?
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譚新華強調,魚刺卡喉千萬別輕視,處理不當可能會刺破咽部,引發咽深部、縱膈等部位感染,更有甚者會刺穿食管及主動脈,引發生命危險。
譚新華指出,扎了魚刺後,第一時間卡住的位置是口咽部,也就是扁桃體部或者舌根,患者用恰當的方式後魚刺相對容易取出,比如摳咽部,或者其他方式噁心嘔吐,嘔吐時魚刺可能隨之嘔出;反覆含漱,也可以利用水在咽部的震動自然脫落。
如果魚刺直接卡在喉咽,比如會厭谷、咽側壁、梨狀窩(食道入口),有些患者可能用一些「土方法」處理,比如大口吞咽米飯或者饅頭、大餅等固態食物;喝醋,將魚刺軟化。「這些不正確的治療行為,反而會加重患者本身的痛苦,同時也給醫生增加取出的難度,尤其是幼兒、咽部敏感的患者難度更大。」譚新華表示,醫生需要在纖維喉鏡下夾取異物,多數還要等到空腹才能實施。
新京報記者搜索往年報導發現,因誤操作導致病情加重的情況屢見不鮮,有人卡魚刺後吃米飯,把魚刺擠壓到了喉腔組織深部,有人吞饅頭導致小腸被刺穿,還有人咳嗽不止以為是哮喘,1年後查出居然是因為卡魚刺。
8月28日,新京報記者詢問北京市海澱區青龍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北安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了解到,由於社區醫院沒有耳鼻喉科,也沒有取魚刺所需的喉鏡,如果卡魚刺,建議去有耳鼻喉科的醫院就診。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