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睡前閱讀《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一書,看到一句話,一下觸動了我的內心:越長大,就越清晰地感受到生活的堅硬、現實的功利和交際的笨拙,也越發有「我已泯然眾人矣」的傷感,和「我還能怎樣」的無奈。一句話道出了生活的苦楚、現實的殘酷與我們的艱辛!
越長大,就越清晰地感受到生活的堅硬!
房子、車子、孩子、老子,哪一個照顧不周都不行!這就是現實:有多少人需要還一輩子房貸;為了便利、為了面子,車子要配齊,這個純消費品,價格不低,消耗不菲;天價幼兒園、五花八門的特長班、各科補習班,家長都不想讓孩子缺席;父母辛苦了一輩子,年紀大了,病來了,住一次院,怎麼也得幾萬,平時吃藥也如吃飯;人近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前有車,後又房,不得不拼命向前奔跑。
越長大,就越感受到現實的功利!
你有沒有發現:會溜須拍馬的人,混得風生水起,一路暢通;家有背景的富二代,無所事事也會讓人另眼相看;面子工作做到位,起不到實效也會平步青雲;你沒背景、沒人脈,累死累活,好處也與你無關;用到你時,好話連篇,用不到時,對你不理不睬;這人對你有用,會時常聯繫,對你沒用,當作過客……
越長大,就越感受到交際的笨拙!
面不紅心不跳地說著虛假、奉承的話,你不擅長;不會察言觀色,悟不透領導的意思;誤以為身邊的人本善良,但有時防不勝防,你會受傷;參不透別人話語的真偽,誤入小岔口;時不時犯了直言的錯,好意成惡人;不會給自己辯解、不會給自己爭取,錯失良機;請客送禮、阿諛奉承不到位……
越長大,就越發有「我已泯然眾人矣」的傷感,和「我還能怎樣」的無奈
一直以來,來自學校和家庭的教育都是誠實、守信,可走入社會,為什麼獻媚拍馬的事,在人們眼裡,反而理所當然?學校裡,可以掏心掏肺地交朋友,到了社會上,卻行不通,屢屢碰壁、屢屢受傷;原來我們深信的人生信條,在現實面前,成了泡沫。更可怕的是,我們原本鄙視的行為,卻是社會的寵兒。打擊之後,大多數人放棄追求,甘做順民。
人生有千百種味道,品嘗到最後,都只留下了一種味道,就是無奈。成熟的標誌不是會說大道理,而是你開始去理解身邊的小事情。學會一笑置之,超然待之,做好自己,做一個堅強的人,讓心空一片光明。在生活中,該堅強的時候,就要堅強。該面對的時候,就要面對。該承受的時候,必須承受。
心若無恙,奈我其何,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人就這麼一輩子,快樂也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所以你一定要快樂。人就這麼一輩子,過了今天就不會再有另一個今天;一分一秒都不會再回頭,所以你一定要珍惜每分每秒。告訴自己要微笑面著對任何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