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超級英雄大片《美國隊長3》上周五上映後,立刻壟斷了全國電影票房,在觀眾中也形成巨大的話題效應。這樣一部超級大片,怎麼才能看得更深入?下面信報的小夥伴將從三個角度剖析《美國隊長3》,參考一下唄。
【說改編】
一個深沉故事改成了爆米花
劉穎
(自認「搖滾非主流」的音樂死忠粉)
評分 ☆☆☆
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危險。在漫威漫畫中,「政府監管」與「超級英雄的個人自由和選擇權」是重點討論的問題。雖然沒有唯一的結果,但讀者會跟著議題思考,這本身就是意義。但電影還是要考慮商業收益的,所以電影《美國隊長3》變成了「好看的爆米花打架電影」,觀眾看得過癮的多,分析思考的少。
在漫畫版本中,鋼鐵俠之所以主導接受政府監管,是為了避免超級英雄的戰爭帶來數以千計平民的死亡。他認為超級英雄的力量應該有所限制,且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這是他認為的正義。但在執行「鋼鐵俠的正義」的過程中,他也用了不擇手段的方式,做出不義之舉。
美隊則擔心在政府系統之下,執行「正義」的效率比自由人狀態降低很多,何況超級英雄的力量更可能因為政府系統內部瑕疵成為毀滅世界的武器。相信人性之善,給包括超級英雄在內的人以自由,這是美國隊長認為的「正義」。但在執行中,美國隊長的固執也讓他離盡善盡美有不小距離。
漫威在超級英雄電影中已經成為一個帝國,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看來至少沒有在《美國隊長3》中得到體現。以漫威成熟的體系,做一部好看賣座的爆米花電影相當簡單。結果它毫不意外地把《美國隊長3》做成了這樣一部爆米花電影。
也許漫威在用實際行動對《美國隊長3》中的兩種正義給出自己的解讀:當一個系統掌握超級英雄的命運時,它會選擇精神還是金錢?
【說製作】
技術幾近完美期待拍VR版本
貓人
(一個只愛超人的非美漫迷)
評分 ☆☆☆☆
《美國隊長3》令我聯想起近期很熱的VR技術,它恐怕便是一部很適合製作成VR影片的作品。它的特點是:弱化情節和人物性格的合理性,強化角色動作戲的精彩程度。或許新興的技術能讓此類電影獲得更多的好評,也令觀眾更能享受電影帶來的視覺奇觀。
像「美隊3」這樣的續集難免會在情節和人物性格上讓觀眾挑出刺兒來。比如美隊緣何突然變得自私冷漠又不近人情?鋼鐵俠緣何像個倒黴蛋兒?兩支混戰的隊伍找不到邏輯嚴密的開戰理由便開始打鬥了,這些超級英雄難道不該具有過人的智慧嗎?
要我說,我們與其糾結這些情節和人物塑造上的問題,不如把目光轉向該片最想展現的內容:電影特輯和動作戲。我想即便是對電影情節和人物不那麼熟悉的觀眾,也會從這幾近完美的電影特技打造出的動作戲場面上找到快感。
我們不如說「美隊3」是對電影技術的又一次「炫耀」,由此我才想到近期大熱的VR技術,「美隊3」若是使用VR技術,想必能令觀眾將更多的精力集中於動作戲之上。
這使我們當今在進口大片中看到一種悄然發生的趨勢:電影技術發展勢頭如此之猛,以至於曾經是電影核心的故事正在逐漸讓位於技術。這種趨勢或許很快會得到修正,故事和技術或許在將來會重新達成平衡的關係,但至少在今天,我們感受到的還是技術發展給電影藝術帶來的令人興奮又令人憂慮的新挑戰。
【說瑕疵】
讓人笑的電影口碑不會太差
張一天
(一個挑剔的美漫迷,最愛呼朋喚友看零點場,為了能在電影院裡鼓掌歡呼)
評分 ☆☆☆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相比於早些時候上映,題材、故事極為相似的《蝙蝠俠大戰超人》,《美國隊長3》有著極其相似的缺陷和問題。但正是因為後者在娛樂性上的巨大優勢,這些缺陷都被掩蓋於無形。每部電影都繃著一張陰沉沉的臉的扎克·施奈德導演真該反思一下了。
《美國隊長3》的前半段還是相當讓人驚喜的,電影非常工整地復刻了漫畫原著故事的主線劇情,又穿插了許多笑料。而到了註冊法案這個環節上,導演羅素兄弟又非常有自知之明地淡化了其中的政治成分,將之降格為復仇者聯盟的一次「公關行動」,然後由冬兵牽著美隊和黑豹,美隊則帶著復聯其他成員,卷進一場全員大混戰的「友誼賽」當中。
但就是這樣一個已經被簡化了很多的故事,講到後面也出現了很多的紕漏。蟻人、鷹眼等幾個角色的行為動機,和之前電影裡的表現相差太遠暫且不提。美隊為什麼為了維護冬兵而亡命天涯,甚至和鋼鐵俠決裂,電影中並沒有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
由於對美國隊長在冰凍中度過了70年的「時間移民」這個身份挖掘不足,美隊在很多關鍵時刻的選擇,在觀眾看來都顯得莫名其妙。此外,本作的大反派在角色塑造上,可謂漫威電影自洛基以來最好的,但反派的計劃可謂智多近妖,建立在英雄們隱秘過往上的計劃環環相扣,簡直比絕大多數開著上帝視角的觀眾還了解復仇者聯盟。
在被熱捧的動作場面上,電影確實表現優異,但相比於漫威給出的一手好牌(足足12個風格各異,觀眾熟悉的超級英雄),導演羅素兄弟的表現只是及格而已。
也許是配樂不給力,也許是儀式感不足,被漫威寄予厚望的機場大戰中,不管是蜘蛛俠的登場,還是蟻人與蜘蛛俠的「大招」,都給人一種情緒快要醞釀到頂峰,但最後莫名其妙就被釋放掉了的感覺。對比一下「復聯」中綠巨人在紐約的首秀,就知道「美隊3」在動作上面還有多少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