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發現了動量守恆原理。他還發展了宇宙演化理論學說

2021-01-08 蘭蘭教你養生

在數學方面,他成功地將當時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學聯繫到了一起,創立了解析幾何。在他的著作《幾何》中,笛卡爾向世人證明,幾何問題可以歸結成代數問題,也可以通過代數轉換來發現、證明幾何性質。正是因為他的傑出貢獻,後世的人們稱呼笛卡爾為「解析幾何之父」。他在數學上的成就為後人在微積分上的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後者又是現代數學的重要基石。

在物理學方面,笛卡爾在《屈光學》中首次對摺射定律提出了理論論證。他還解釋了人的視力失常的原因,並設計了矯正視力的透鏡。力學上笛卡爾則發展了伽利略運動相對性的理論,強調了慣性運動的直線性。笛卡爾發現了動量守恆原理。他還發展了宇宙演化論、漩渦說等理論學說,雖然具體理論有許多缺陷,但依然對以後的自然科學家產生了影響。但所有這些成就,都無法掩蓋他在哲學星空的耀眼光輝。

作為哲學家的笛卡爾,是公認的現代西方哲學的奠基人。哲學上,笛卡爾是一個二元論者以及理性主義者。他認為,人類應該而且可以使用數學的方法——也就是理性——來進行哲學思考。

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由此,笛卡爾第一步就主張對每一件事情都進行懷疑,而不能信任我們的感官。從這裡他悟出一個道理:他必須承認的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在懷疑。而當人在懷疑時,他必定在思考,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基本公式——「我思故我在」。這個命題的主要意思是,當我在懷疑一切時,卻不能懷疑那個正在懷疑著的「我」是存在的這一事實。

因為這個「懷疑」本身是一種思想活動,而這個正在思想著、懷疑著的「我」的本質也是一種思想活動。這裡的「我」並非指的是身心結合的我,而是指獨立存在的心靈。這種我是更為根本的。

相關焦點

  • 量子物理學家發現一種全新守恆定律,或可解開宇宙萬物演化之謎
    它就是人類探索研究了幾千年的宇宙萬物演化之謎。達爾文的進化論,經不住時間洪流的衝洗,早已變得體無完膚;宇宙大爆炸之說,在如日中天的量子物理學面前,更是顯得捉襟見肘。那麼,宇宙萬物如此井然有序地發展著,如此生生不息地演化著,又是誰導演的這一切呢?是自然而然的選擇進化?是自然而然的大爆炸而生成的宇宙萬物?認真思考的話,你會認同這些觀點嗎?
  • 笛卡爾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從1619年讀了約翰尼斯·克卜勒的光學著作後,笛卡兒就一直關注著透鏡理論;並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參與了對光的本質、反射與折射率以及磨製透鏡的研究。他把光的理論視為整個知識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笛卡爾堅信光是「即時」傳播的,他在著作《論人》和《哲學原理》中,完整的闡發了關於光的本性的概念。笛卡爾運用他的坐標幾何學從事光學研究,並在《屈光學》中首次對光的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論論證。
  • 理性主義先驅——笛卡爾
    笛卡爾的著作是針對封建教會和經院哲學的, 因此受到了荷蘭僧侶們的迫害。 他的學說被禁止在荷蘭與法國公開傳播,1633 年他的著作被梵蒂岡教皇列入 」禁書目錄」。他於 1649 年被迫到瑞典,不久就在那裡去世。
  • 【物理數學】數學家的故事丨從笛卡爾到解析幾何
    在《方法論》中附有三篇論文,在這三篇論文中笛卡爾給出了用自己的方法做出發明的例子。第一篇《光學》論文中,笛卡爾提出了光的折射定律(但是這個定律在此之前就已被威勒勃勞德·斯內爾發現);討論了透鏡和多種其它光學儀器;描述了眼睛的功能及病態的原因;提出了一種光的學說,後來為克裡斯琴·海更斯系統闡述的光波學說揭開了序幕。第二篇論文第一次用現代的觀點來探索氣象,討論了雲雨風,正確解釋了彩虹的形成原因。
  • 思想家系列——笛卡爾
    笛卡爾堅信光是「即時」傳播的,他在著作《論人》和《哲學原理》中,完整的闡發了關於光的本性的概念。笛卡爾運用他的坐標幾何學從事光學研究,並在《屈光學》中首次對 光的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論論證。與荷蘭的斯涅耳共同分享發現光的折射定律的榮譽。
  • 近代歐洲哲學家心理思想的創始人之一——笛卡爾
    1628年,笛卡爾移居荷蘭,隨後在荷蘭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笛卡爾對哲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理學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通過數學家梅森神父與歐洲主要學者保持密切聯繫。他的主要著作幾乎都是在荷蘭完成的。1634年,笛卡爾完成了以哥白尼學說為基礎的《論世界》。
  • 我思故我在 | 笛卡爾
    從1619年讀了約翰尼斯·克卜勒的光學著作後,笛卡兒就一直關注著透鏡理論;並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參與了對光的本質、反射與折射率以及磨製透鏡的研究。他把光的理論視為整個知識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笛卡爾堅信光是「即時」傳播的,他在著作《論人》和《哲學原理》中,完整的闡發了關於光的本性的概念。笛卡爾運用他的坐標幾何學從事光學研究,並在《屈光學》中首次對光的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論論證。
  • 前沿理論引入靜態光粒子,否定質能互化,質量和能量分別獨立守恆
    回顧一下物理史,你會有趣的發現,以太從來就沒有離開物理理論,包括現在。以太幾乎見證了物理發展史上所有大物理學家紛爭的口水,直到今天,太多的物理學家還在呼喚它歸來!以太,具有何種魅力?我們必須打開塵封的物理歷史。
  • 笛卡爾與培根傳播了新的宇宙知識,牛頓建立光學,發現萬有引力
    笛卡爾與培根傳播了新的宇宙知識,牛頓建立光學,發現萬有引力大家應該都對牛頓、笛卡爾、伽利略、培根這些偉人們不陌生吧,他們的出現使得世界的天文、數學、物理等眾多科學方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有關於歐洲的科學革命的事情。快點跟我一起看一看吧!
  • 目前天體演化理論面臨的主要問題
    天體演化理論也可以稱為「太陽系演化學」,也可以叫「天體演化學」,總之,天體演化問題是我們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的演化理論學科,目前,這個領域處於理論的研究和探索階段。我們首先面臨的太陽系的問題,我們要了解太陽系、地球的前世今緣,以及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系——太陽系與周邊其他鄰居相互關係和更遠的宇宙空間。
  • 物理學中最深刻的聯繫之一——對稱性與守恆定律之間的關係
    ,孤立系統的某些性質不會隨著系統的演化而改變。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獲得者理察·費曼在他的物理學教科書《費曼的物理講義》中引用:我們將在這裡考慮自然法則本身的對稱性(不僅僅是物體的對稱性),這些法則支配著宇宙的物理系統的行為。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史蒂文·溫伯格和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作家安東尼·澤在他們的兩本量子場論著作中給出了這類對稱轉換的兩個最佳定義。
  • 物理教育-動量(2)
    質點組的動量為組內各質點動量的矢量和。動量是一個守恆量,這表示為在一個封閉系統(不受外力或外力矢量和為0)內動量的總和不變。與實物一樣,電磁場也具有動量。例如光子的動量為p=hk/(2π),其中h為普朗克常量,k為波矢,其大小為k=(2π)/λ (λ 為波長),方向沿波傳播方向。摺疊編輯本段動量守恆定律摺疊起源動量守恆定律是最早發現的一條守恆定律,它起源於16~17世紀西歐的哲學家們對宇宙運動的哲學思考。
  • 霍金去世,他最主要的貢獻,對人類探索宇宙開闢了嶄新理論
    所以作為宇宙裡高等生物的人類不會滿足於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綿延,還一代代不懈地探索著存在和生命的意義。但是,人類理念的進化是極其緩慢和艱苦的。從"亞里斯多德"到"託勒密的地心說"到"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時間。令人吃驚的是,儘管人們知道世間的一切都在運動,只是到了20世紀20年代因哈勃發現了紅移定律後,宇宙演化的觀念才進入人類的意識。
  • 宇稱不守恆,是因為忽略了鏡像宇宙?
    現在,終於有實驗準備驗證這一理論了。如果鏡像宇宙存在,它不僅能夠改變我們對現實的認知,更將解答在過去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對於宇宙的疑惑。「這背後的意義會非常令人震驚。鏡子對面的隱秘世界在此之前,科學家就曾發現過「新世界」。
  • 我國學者完善魏格納大陸漂移學說—新聞—科學網
    唐春安基於熱力學、物理學和巖石力學基本原理的研究,通過對地球演化和全球變暖機理進行了全新的思考,對傳統的板塊構造理論發起了挑戰。 唐春安提出了地球演化新觀點,並形象地用「四川火鍋」進行了比喻。他將地球誕生初期熔巖海洋冷卻形成堅硬地殼的過程比喻成逐漸變冷的火鍋被蓋上了鍋蓋,通過建立地球演化熱平衡方程闡述了地球演化的溫度周期規律,認為地球演化的歷史就是一部地球熱能在冷-熱周期不斷轉換中漸進衰變的歷史。
  •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學說
    雖然希臘哲學家曾經考慮過永恆宇宙的可能性,但是,所有西方主要的宗教一直堅持認為宇宙是上帝在過去某個特定時刻創造的。像歷史學家一樣,宇宙學家意識到開啟未來的鑰匙在於過去。而研究過去就得追溯到宇宙的起源,關於宇宙的起源,歷史上可謂眾說紛紜,而最具權威也被眾多 觀測所證實理論還是大爆炸宇宙學說。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爆炸後膨脹形成的。
  • 物理學第二原理是一個什麼樣的理論
    例如牛頓,在人類科學史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但他自己發現的引力並把引力作用研究透了,卻不能解決第一推動問題。結果又陷入了亞里斯多德的神論。恩格斯認為,18世紀上半葉,自然科學雖然在知識上甚至在材料整理上高過希臘古代。但在理論地掌握材料上,在自然觀上卻低於古代,結果導致唯心主義和神秘的目的論。
  • 太陽系演化理論的現狀
    所謂太陽系的演化是指太陽系演化理論而言的。 最早提出宇宙形成理論的是康德。他在1755年發表的《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中。提出了太陽系形成理論,也就是「星雲說 」理論。1796年,著名的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拉普拉斯在他發表的。《宇宙體系論》中也提出了類似的「星雲說 」理論,拉普拉斯在他的「星雲說 」裡面,更加深入完善了康德的星雲說理論,因此,歷史上把康德與拉普拉斯的星雲說理論統稱為「星雲說 」。
  • 宇宙中最初的物質由哪裡而來?大爆炸理論能否解釋物質守恆定律?
    而單方物質體的變化,只是大與少或存在形式上發生了變化,其宇宙空間累加的物質存在總量都是定量而守恆的。那麼,宇宙中最初的物質是哪來的?要正確認識和理解這個問題,關健點是在於最初兩字,我認為,宇宙之中的可視物質是不存在著最初哪裡來的,因為,宇宙客觀存在的物質,是一種從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又回歸到集中之無限周期循環變化的輪迴繁衍過程,宇宙之中所有存在的可視物質都是宇宙時間階段性的形態體現,只會在個體(星體)或局部(星系)上發生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個體或局部都會不斷地發生隨機演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