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神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只有裝備了大型運輸機,才能成為真正的戰略空軍。我國在較長的時期缺乏大型運輸機,直到運20出現後,才真正改變了這一局面。在成功研發運20運輸機的背後,有許多感人故事。
作為重點項目,運20運輸機於2007年正式啟動。在7月末的一天,唐長紅接到了北京的電話,要求他立刻赴京,參加新型運輸機動員部署會。唐長紅當時正在新疆,帶領試飛團隊參加一個項目的試飛。接到電話,他們馬上趕到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乘航班趕往北京。
飛行了很久,按理來說,他們早就應該抵達北京上空,但飛機依然沒有下降高度。原來由於極強降雨天氣,飛機無法降落,最終航班只能選擇降落在瀋陽仙桃機場。
唐長紅帶領著團隊草草吃了幾口飯,馬上乘車向北京進發,一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雨刷器開到最大。司機問唐總,要不要先在服務區暫停一下,但車上的人都表示,無論如何不能停,就算是爬,也要儘快爬到北京去。
一整夜的急行後,他們趕到了北京會場,但還是晚了一會兒。主持人示意會議暫停一下,對唐長紅說,剛才已經宣布了關於你的任命,你已經被任命為我國新型大型運輸機的總設計師。
這是人們期盼了幾十年的重大項目,唐長紅覺得一種自豪感從心底升起,壓在他身上的擔子也更重了。
自從運10項目下馬後,幾十年來我國在大型運輸機上一直沒有重大項目。運10項目仿佛是一個傷疤,誰碰了都會疼。現在終於開啟了新型運輸機的研製,傷疤再疼,也要勇敢面對,因為不能再等了!我國的遠程投送能力嚴重受制,僅有的幾架大型運輸機,與我們的需求格格不入,必須研發下一代新型運輸機。
但幾十年來沒有進行大型運輸機的研製,想一蹴而就根本不可能,團隊想求助於俄羅斯,卻被對方以時間太短根本不可能為由拒絕。唯有創新,才能讓運20項目達到最快的研製速度。
要提高效率,首要的是關聯設計。美國的波音787採用了這項技術之後,效率大大提升,而這項技術也被波音公司定為十大創新,進行了嚴密封鎖,從未對外公布。唐長紅迅速成立公關團隊,從沒有頭緒到多輪公關,經過了幾個月的努力,最終解決了氣動外形的關聯設計,而且解決了機載系統的關聯設計。這一創新,讓全機強度校核的時間,從幾個月壓縮到了幾天,為運20項目至少節省了8個月的研製時間!
2008年,運20項目的風洞實驗開啟了關鍵進程。5月12日,所有團隊正在風洞實驗室工作,按計劃分析數據,拍攝視頻,換裝配件。
突然,整個實驗室地動山搖——512汶川大地震發生了!實驗室全部停電,機器停止運轉,一片漆黑,只有應急通道裡有昏暗的燈光。所有人跑出來之後,周圍的大山上還在向下滾落石塊,實驗室出現了巨大的裂縫,裡面的嘎吱聲十分恐怖。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實驗數據和實驗錄像都還在實驗室呢,抓緊時間要搶出來!幾個人開始向實驗室裡衝去,但現場的警戒官兵馬上將他們死死拉住,保證工作人員安危是他們的責任。工作人員流著淚苦苦地哀求:這些數據比命都要珍貴!因為這是國家的重大專項,如果毀掉了,我們的型號就全毀了,所有的心血都沒了!
他們的無畏勇氣打動了所有人,官兵們冷靜地說,你們再等一下,稍微穩定之後,我們一起把東西搶出來。
後來在餘震間隙,戰士們陪著實驗人員,把數據和攝像資料全部搶了出來,完好無損。即使在後來的餘震期間,研發人員也克服了停水停電的困難,完成了很多項子任務,保住了工期和關鍵節點。
在大運研製的實驗室裡,行軍床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都蓬頭垢面,眼睛裡布滿血絲,因為他們幾乎24小時連軸轉,累了就在行軍床上躺一下。
有多個輪胎,多個支柱組成的起落架,是運20項目裡400多道技術攻關難題之一,我國之前並沒有這一方面的經驗,技術十分複雜。最終唐長紅決定搞A、B兩個方案進行競爭,兩支隊伍「光著膀子幹」。在新的競技場上,他們高質量地完成了任務,創造了多項紀錄,填補了國家空白。
一架好飛機,不但要飛行性能出色,而且要好用,像伊爾76一樣,只需要兩三名駕駛員和機組人員,就能執行複雜的飛行任務。這個要求是很高的,其中飛控系統最關鍵,這是6大關鍵技術之一,研製難度遠遠超出其他子系統。
研製飛控系統的重任落到了黑文靜的身上。她1980年出生,又被同事們稱作小黑,這個年輕的小黑非常能幹。從2005年參加工作之後,她歷經了飛豹等型號的鍛鍊,成長迅速,關鍵時刻成了團隊的骨幹。
為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小黑與同為設計師的丈夫商量後,決定在新型運輸機列裝前,先不要孩子,將兩人的精力都投入到新型運輸機的研製中。甚至在單位舉辦新年聯歡會的時候,大家硬把小黑拽到了現場,她卻悄悄躲在了角落裡,拿出一摞紙,反覆進行各種數據模型推演,似乎臺上的熱鬧景象根本與她無關。
經過艱苦的攻關,小黑與他的團隊突破了多項技術,進行了重大創新,填補了我國在飛控領域的多項空白,而且還將這些新型技術移植到了其他型號。
2013年1月26日,運20首飛成功,機組人員為表示致敬,將一面寫滿籤名的五星紅旗鄭重交給小黑,那一刻,小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諸如三維設計、減重攻關、機身對接等,運20背後的故事還有很多。在廠房中,每天都有2000多人加班到午夜兩三點甚至連軸轉,最終摘下了我國大運項目的皇冠。
從2016年開始,運20鯤鵬運輸機正式列裝,不斷入役。一直到今天,運20運輸機還在不斷進行各方面的創新改進,綜合性不斷提升。而這背後,是航空人的心血。向運20背後的航空人致敬!
對了!小黑終於有空生孩子了,還升任項目副總設計師。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