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中有一顆非常巨大的行星,那就是木星。其它七個星球的大小加起來也不過只有不到它的一半大小。就體積而言,木星的體積比地球大300倍。這麼大的一個星球對我們來說太恐怖了。
有很多朋友應該都看過流浪地球。流浪地球中有一個很經典的鏡頭,那就是在推動地球路過木星的時候。由於它強大的引力,幾乎差點讓地球撞向木星。木星面前的地球是那麼的渺小!這時我們才覺得,自然的威嚴與權威。不知當時是否有人看見,在木星的表面上,還有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是一塊與眼睛形狀相似的斑塊。大小和我們地球差不多!它就是木星大紅斑,俗稱木星之眼。
大紅斑到底存在多長時間了呢?
最早的發現是在1665年,一位法國天文學家發現了它,並用圖繪製了出來。從17世紀被發現之後,到1830年有長達118年的空白沒有被觀測的紀錄。原始斑點有沒有消散和改變重組,有沒有退色,都是未知的。
這個大紅斑是一個天文學家在1878年觀察木星時再次發現的。從那以後,人們開始對其進行連續的觀察。
1979年2月25日,旅行者1號飛船以九百二十萬公裡的航程穿越木星,向地球首次發射了清晰的大紅斑圖像,並能看到其一百六十公裡大小的橫截面。西部為色彩斑斕、波濤洶湧的雲彩模式,是紅斑活動活躍的地區,在這裡可以觀察到複雜而多變的雲運動。
智利和夏威夷的天文臺於2011年9月公布了珍貴的觀測數據,資深科學家歐爾頓說,這是他們首次對太陽系中最大的風暴進行深入觀測。原來他們認為「大紅斑」只是一種橢圓形氣體,歷史悠久,但從最新的觀測數據來看,實際上其結構十分複雜。
大紅斑是一種巨大的旋風風暴,與地球上的颱風相似,也與火星上的塵暴相似,但其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木星上除有大紅斑外,還有一些小紅斑。
通過研究,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們發現,木星上的大紅斑可以被解釋為運動異常的旋風,在這種旋風中垂直移動的氣流是大紅斑不能消失的一個重要原因,科學家們之前認為大紅斑最終會消失,但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了幾百年。研究人員還可以通過研究木星大氣循環來解釋在地球上形成的漩渦,這一現象可以持續多年,其機制類似於太陽系內天體的極端氣旋運動。在赤道附近,木星的大紅斑看上去是一個非常穩定的超級旋渦。
據日本《東京新聞》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公布了對木星表面「大紅斑」的觀測結果,據哈勃天文望遠鏡觀測顯示,每年縮小的「大紅斑」寬度已經達到記錄以來最小的16500千米。
木星「大紅斑」是由氨和甲烷氣體形成的巨大漩渦,過去曾經有過三個地球平行排列這麼大,現在已經縮小到了大約一個地球的大小(直徑約12700千米)。研究人員說,這是由周圍的小漩渦作用引起其內部結構變化引起的。來自業餘天文愛好者的觀測也顯示,「大紅斑」正在加速縮小。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網的報告,地球上的颶風可以在數天內形成或消失。但是在木星上,風暴可以持續數年甚至數世紀。大紅色斑點在木星上至少持續了300年,這是一次巨大的反氣旋風暴,比地球直徑還大一倍。不過現在木星上的所有暴風的根源——這個「大紅斑」正在慢慢縮小。將來更是有可能消失。
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嗎?請在下面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