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2 19:39:33
每經編輯 李淨翰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Wilson),以表彰他們在「用於改進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兩位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獲獎
據新浪財經,此次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都是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
圖片來源:諾貝爾官網
保羅•米格羅姆簡介
保羅•米格羅姆,史丹福大學教授,在拍賣理論和機制設計理論方面享有盛譽。1979年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獲得商學博士學位,目前是史丹福大學人類學和社會科學教授、經濟學教授。他還在哈佛大學和MIT授課。米格羅姆教授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計量經濟學學會會員。
1993年,米格羅姆接受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委託,參與(FCC)美國聯邦電信委員會的電信運營執照的拍賣工作,天才地完成了拍賣機制的主要設計,使FCC的拍賣大獲成功,因此,米格羅姆成為全球拍賣領域和產業經濟學界最知名的人物之一。
米格羅姆教授的研究成果發表在Ameri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等知名經濟學期刊上,他現在的研究興趣是激勵理論、計劃、拍賣市場設計。他因在頻譜拍賣設計方面的工作而聞名於世。
米格羅姆教授最近的著作「《拍賣理論與實務》(Putting Auction Theory To Work)」已於2004年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結合拍賣理論和實務,受到高度推崇。
羅伯特•威爾遜簡介
羅伯特•威爾遜1963年獲得哈佛大學商業管理博士學位。威爾遜曾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94)和世界計量經濟學會主席(1999)。現任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授。
其研究與教學涉及市場設計、定價、談判、及有關產業組織與信息經濟學的相關主題。他是一個博弈論專家。作為產業組織理論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價格理論、市場設計等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從1970年代起,威爾遜從事博弈論研究,並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他和克萊珀斯(Kreps)一起提出的序貫均衡概念(Kreps&Wilson1982),是對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的解的概念的重要突破。
從1980年代起,威爾遜對於拍賣機制設計的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成為電信、交通和能源等領域的拍賣與競標機制設計的權威學者。1993年,威爾遜的價格機制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非線性定價》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對費率設計和電信、交通和能源等公用事業相關主題進行了百科全書式的分析,該權威著作為他贏得了很高榮譽。
諾貝爾經濟學獎不再「落伍」
經濟學似乎是一種「飄浮」在空中的理論研究,很難與現實生活相聯繫。而評委會近幾年的選擇,讓不少人感嘆,諾貝爾經濟學獎真的不再「落伍」了。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經濟學家阿比吉特·巴納吉、埃斯特·杜夫洛和麥可·克雷默,以表彰他們為減輕全球貧困所採取的實驗性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阿比吉特·巴納吉是埃斯特·杜夫洛的博士論文導師同時也是夫妻。兩人曾合著《貧窮的本質》一書,兩位作者在書中探討: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他們能創業卻難以守業?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
2018年的大獎花落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和保羅·羅默,以表彰二人將技術創新和氣候變化與經濟增長相結合。
分析稱,二人的研究關注了人類生存與發展兩大議題。前者首創的綜合評估模型,被廣泛用於模擬經濟和氣候共同發展,後者的理論則被用於制定促進技術創新和長期經濟繁榮的法規和政策。
2017年的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的研究,被指「讓經濟學分析更加符合人性」。塞勒通過行為經濟學,探究人類「心理帳戶」。
他指出,受多種心理作用影響,人們會變得非理性,難以管好錢包。比如,同樣是價值1000元的鞋子,消費者在購買普通款時會猶豫不決,但面對名牌打折款時可能會衝動消費。
2015年的獲獎者安格斯·迪頓發現,錢多不一定能帶來更多的幸福感,高收入帶來的是生活滿意度,而非幸福本身。
他還專注研究個人消費行為,並提醒人們遭遇經濟窘境等負面影響後會節約花錢,但從長期看,「剁手黨」們很可能還是會繼續「買買買」。
今年的獎金為1000萬瑞士克朗
與去年相比,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的獎金提高了100萬瑞典克朗,為1000萬瑞典克朗。今年6個學科的獎金總額為6000萬瑞典克朗。
這些錢從哪來?背後是一個叫諾貝爾基金會的私募機構。
據上海證券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著接近50億瑞典克朗的資產,近一半的資產投向是股票和期貨。該基金會在2012-2019年期間引入了一個新的資產管理組織,並設立了一個活躍的決策投資委員會。該基金會的投資組合年均回報率為9.6%,在最近的五年中,投資組合的平均年回報率為7.3%。同期,基準指數的年平均回報率分別為8.4%和6.8%。
諾貝爾官網信息顯示,今年的獎金相比去年有所提高,是因為去年基金會的投資取得了較好的收益。
數據顯示,近幾年基金會的收益差異較大。2019年的收益為16.6%,2018年的為-2.1%,2017年的為8.7%;2016年6.9%。但其能夠長期存續,獎金髮了119年還沒有發完,年度收益多次超過巴菲特,也可謂是奇蹟了。
編輯| 李淨翰 杜恆峰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財經、新浪財經、中國新聞網、上海證券報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