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彈性係數」的迷信——電力適度超前新注
理解電力發展的適當超前,過去常講電力彈性係數,底線是不小於1。但從1980年到2000年20年間的電力彈性係數只有平均0.8左右,電力彈性係數都小於1,支持了GDP翻兩番,那麼要按電力彈性係數判斷,已經不是超前而是滯後了。
-
孫祥棟:解讀2014年以來我國電力彈性係數
電力彈性係數是電力消費增長與國民經濟增長的比率。電力彈性係數小於1,表明與上一階段相比,本階段單位產出的用電水平降低,用電效率不斷提高;反之則反。 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處於工業化快速推進、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時,電力消費增速往往高於經濟發展增速,即電力彈性係數大於1;當該國完成工業化進程,電力彈性係數小於1,如1931年-1993年間的美國。
-
我國能源消費彈性係數下降到0.59
本報訊 國家發改委9月27日在其官網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以能源消費年均6.6%的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費彈性係數由「十五」時期的1.04下降到0.59,緩解了能源供需矛盾,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扭轉了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能源消耗強度和主要汙染物排放量上升的趨勢。
-
前瞻|深圳市電力需求增長與彈性係數發展規律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經濟發展,電力先行。電力需求預測結果是指導後續電力規劃、建設和運行的重要基礎。為做好上述工作,首先要深入挖掘歷史用電數據,掌握經濟增長、產業調整、行業發展以及氣溫變化等與用電量、用電增速變化的規律;其次要選用合理的預測方法,當前彈性係數法仍是電力需求預測的重要方法,電力彈性係數的正確選擇,是保持電力適度超前發展的重要前提。
-
對電力彈性係數波動規律的再認識
日前,國際能源署(IEA)發布最新電力報告指出,雖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電力市場需求明顯下滑,但全球能源轉型進程卻呈加速之勢,傳統化石能...
-
能源
能源消費總量 指一定地域內,國民經濟各行業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時期內消費的各種能源的總和。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氣、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000591,股吧)、地熱能、生物質能等一次能源;一次能源通過加工轉換產生的洗煤、焦炭、煤氣、電力、熱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和同時產生的其他產品;其他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
中國的電力什麼時候飽和
1 電力需求預測方法越來越簡單 在計劃經濟年代,電力需求預測相當複雜,首先要求對各個經濟部門進行深入的調查,然後根據各種電力需求預測方法進行預測,預測方法也很多,有終端利用分析法、綜合法、系統動態法、情景分析法、神經網絡法、綜合資源法(IRP)。
-
廣西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係分析
從各個時期看,電力消費彈性係數相差較大:1986―1990年費彈性係數平均為 (五)工業增加值明顯快於能源消費和用電量的增長,但工業能源消費彈性係數、電力消費彈性係數的波動也沒有規律性但受能源利用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與能源消費結構不對稱性等因素的影響,各年的能源消費增長、用電量增長與GDP增長並不是同步的,能源消費彈性係數和電力消費彈性係數年度之間波動較大,也沒有規律,兩者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係。
-
1985年-2013年我國能源生產彈性係數統計表
1985年-2013年我國能源生產彈性係數統計表 日期:2014-05-20 來源:國際能源網
-
富有彈性計算彈性係數 - CSDN
第三個時期是線性各向同性彈性力學大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標誌是彈性力學廣泛應用於解決工程問題。同時在理論方面建立了許多重要的定理或原理,並提出了許多有效的計算方法。1855~1858年間法國的聖維南發表了關於柱體扭轉和彎曲的論文,可以說是第三個時期的開始。
-
國家能源局:能源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大綱以電力系統為核心與紐帶
當前我國正處在能源革命的關鍵時期,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關乎發展與民生,要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以及「網際網路+」的概念,預示著我國能源行業發展將要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能源網際網路的建設不是基於現有的能源生產、消費模式和能源體制,而是要通過能源網際網路這種能源技術革命,推動能源生產、消費、體制變革和能源結構的調整,有力地推動我國能源革命,能源互聯勢在必行。
-
杜祥琬:推動能源轉型 需在六大觀念上創新
以能源消費革命為例,我國在發展初期,注重能源發展的量,並未強調能效問題。改革開放至本世紀初,我國能源消費彈性係數在0.4~0.6區間波動。2000年後,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一次能源消費曾呈現不尋常的高速增長態勢,特別是2003年、2004年能源消費彈性係數超過1.5。
-
就業彈性係數大 挑戰與機遇並存
717萬人獲得就業崗位——今年上半年我國就業交出一份亮麗答卷,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目標的七成以上,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儘管經濟增速放緩,但就業市場的穩定表現,已讓數億勞動者擁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
電力低碳發展呼喚「路線圖」
以2005年為基準年,2006-2019年,通過發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電煤耗和線損率等措施,電力行業累計減排二氧化碳約159.4億噸,有效減緩電力行業碳排放總量增長。其中,供電煤耗降低對電力碳減排貢獻率為37%,非化石能源發展的貢獻率為61%。「電力系統二氧化碳排放較為集中,可進行集中的碳捕集,採取減排措施相對容易,全國碳交易體系也是以發電行業作為突破口。
-
我國能源戰略規劃歷程回顧及展望
天然氣、一次電力及其他清潔能源佔比持續提高,天然氣由1978年的2.9%提高到2019年的5.9%,一次電力及其他清潔能源由1978年的6%提高到2019年的24.3%。我國節能環保規劃路徑逐步清晰。能源工業發展中,節能提效逐漸提上重要位置。
-
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 電力系統直面併網挑戰
「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將全面平價或低於火電,部分地區可實現低價。同時,隨著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電力系統需要在隨機波動的負荷需求與隨機波動的電源之間實現供需平衡,其結構形態、運行控制方式和規劃建設將發生根本性變革,形成新一代電力系統及新能源電力系統。」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吉臻近日在中電聯舉辦的「2020年中國電力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表示。
-
中國能源大數據報告(2020)——能源綜合篇
*2019年原煤、原油、天然氣、一次電力產量系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粗略折算所得3.能源進口量保持較快增長2019年,我國能源在加大國內勘探開發的同時加大進口力度,特別是深化周邊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合作,全年原煤、原油、天然氣進口均保持較快增長。
-
綠色和平、中華環保聯合會聯合國網能源研究院成功舉辦電力系統...
2020年11月20日,由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中華環保聯合會特別聯合發起、國網能源研究院協辦、華夏能源網特別支持,主題為「新電改破局五周年:從蹣跚學步到披荊斬棘——聚焦電力輔助服務和容量市場」的電力系統低碳轉型沙龍,在北京順利舉行。
-
增量配電網改革是電力體制改革與能源系統低碳轉型的突破口
「十三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成效顯著,為碳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貢獻,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我國可再生能源規模進一步快速增長,抑制可再生能源「碳減排」效應的釋放。全面深化相關體制改革和新機制構建是促進我國「十四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
-
院士專家把脈中國能源發展之路
能源轉型怎麼轉?「當前,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能源也面臨著歷史性的轉型和創新。」杜祥琬表示。「2014年6月提出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我國未來能源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今年9月22日我國向全世界宣告了新時代中國能源發展的目標———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