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宏觀經濟形勢
1、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元大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元大關。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1%,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在經濟總量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位居第一,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持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
圖1-1 2010~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及增速(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9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長5.7%,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萬美元,與高收入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國民總收入988458億元,比上年增長6.2%。
圖1-2 2010~2019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內需結構持續改善,市場價格總體穩定
2019年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9.0%,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7.8%,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6.6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1649億元,比上年增長8.0%,規模首次突破40萬億元。在國際環境複雜、外部需求波動的情況下,內需特別是消費對於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作用明顯。
圖1-3 2019年三大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9年市場價格漲幅總體溫和,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9%,低於全年預期目標。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漲1.6%,漲幅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第四季度同比上漲較高,拉高了全年水平。
2019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7%。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2.6%。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上漲14.5%。
圖1-4 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月度漲跌幅度(%)(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1-5 2010~2019年CPI和PPI(%)(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3.產業發展水平繼續提升,新動能保持較快發展
2019年,三次產業發展水平繼續提升,製造業增加值有望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主要產品產量穩居世界前列,新動能保持較快發展。
第一產業增加值70467億元,比上年增長3.1%,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
第二產業增加值386165億元,增長5.7%,工業增加值317109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製造業增加值有望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2019年主要產品產量穩居世界前列,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1066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5.8%;
第三產業增加值534233億元,增長6.9%,其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8.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8.7%,服務業增勢較好。
從佔比看,2019年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1%,較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是近10年來第一次佔比提高,2019年較2010年下降2.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較上年降低0.7個百分點,十年間僅2017年佔比小幅增加,其餘年份均為下降,2019年較2010年下降7.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9%,比上年增加0.6個百分點,十年間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逐年增加,於2012年達到45.5%,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佔比並一直保持領先,2019年較2010年提高9.7個百分點。
圖1-6 2010~2019年三次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9年,新動能保持較快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的新動力。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4%,快於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8%,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4.4%。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7%,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2.5%。
圖1-7 2019年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4.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中部最高,東北下降
2019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0874億元,比上年增長5.1%(2019年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51478億元,增長5.4%。分區域看,東部地區投資比上年增長4.1%,中部地區投資增長9.5%,西部地區投資增長5.6%,東北地區投資下降3.0%。
註:國家統計局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統計執法檢查和統計調查制度規定,對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進行修訂,2019年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圖1-8 2010~201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12633億元,比上年增長0.6%,佔比為2.3%;第二產業投資163070億元,增長3.2%,佔比為29.6%;第三產業投資375775億元,增長6.5%,佔比為68.1%。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11159億元,增長4.7%。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8%。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長4.7%。2019年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17.3%和13.2%,弱項短板領域投資得到加強。
圖1-9 2019年三次產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重(%)(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 能源生產及供應
1、能源生產整體穩定
2019年,我國繼續推進煤炭增優減劣,有序發展能源優質先進產能,積極推進油氣增儲上產和清潔能源消納,加強能源輸送設施建設,保障了能源安全生產和有效供給。
2019年能源生產一次能源生產總量39.7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5.1%。原煤產量38.5億噸,同比增長4%。原油產量1.91億噸,同比增長0.9%。天然氣產量1761.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發電量75034.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
近十年,從總量看,能源生產總量以持續增長為主,中間僅2015、2016年兩年下降,2017年開始恢復穩步增長,2019年能源生產總量達到歷史高點;從增速看,2010年高達9.1%,2012年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增速驟減5.8個百分點,並持續下降到2016年的-4.2%,2017年增速大幅反彈至3.6%,近兩年增速穩定在5%、5.1%,距離2010年9.1%的高增速依然少了4個百分點。
圖1-10 2010~2019年能源生產總量與增速(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煤炭2019年煤炭供應保障能力穩步提高,煤炭優質產能持續釋放,產業向資源富集地區進一步集中,山西、內蒙古、陝西和新疆原煤產量佔全國76.8%,佔比較上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近十年,原煤產量在2014年開始出現下降,2016年達到十年內最低值34.11億噸,2017年開始原煤產量恢復增長,2019年產量大致與2014年相當。
油氣2019年油氣增儲上產態勢良好,原油生產扭轉了2016年以來連續三年下滑的態勢。天然氣連續三年增產超過100億立方米,其中,緻密砂巖氣、頁巖氣和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產量佔比超過30%,增長23.0%,拉動全部天然氣產量增長6.9個百分點。石油和天然氣新增探明儲量分別達到12億噸和1.4萬億立方米,比上年分別增長25.0%和68.0%。近十年,原油產量2016年出現大幅下滑跌破3億噸標準煤,2017、2018年繼續下滑,但2018年降幅收窄,2019年原油產量增速由負轉正。
電力2019年電力生產平穩增長,全部發電量75034.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火電發電5220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水電發電1304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9%;核電發電3483.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3%。
表1-1 2010~2019年主要能源品種生產總量(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能源結構持續優化
近年來,隨著能源轉型步伐加快,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初步測算,2019年能源生產結構中,原煤佔比68.8%,原油佔比6.9%,天然氣佔比5.9%,水電、核電、風電等佔比18.4%。
電源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1066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5.8%。其中,火電裝機容量119055萬千瓦,增長4.1%;水電裝機容量35640萬千瓦,增長1.1%;核電裝機容量4874萬千瓦,增長9.1%;併網風電裝機容量21005萬千瓦,增長14.0%;併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0468萬千瓦,增長17.4%。水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佔全部發電量的27.7%,佔比較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近十年來,不同品種能源佔比呈現不同趨勢。原煤生產佔比 「十二五」以來總體下降,2019年佔比較2010年下降7.4個百分點。原油生產總量佔比持續下降,2019年較2010年下降2.4個百分點。天然氣和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生產合計佔比在2016年超過20%,達到22%。2017、2018、2019年清潔能源生產佔比分別為22.8%、23.5%、24.3%。
(數據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計算所得)圖1-11 2010~2019年能源生產結構(%)
表1-2 2010~2019年一次能源生產情況
(單位:萬噸標準煤)
註:2010~2018年數據、2019年總量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2019年原煤、原油、天然氣、一次電力產量系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粗略折算所得
3.能源進口量保持較快增長
2019年,我國能源在加大國內勘探開發的同時加大進口力度,特別是深化周邊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合作,全年原煤、原油、天然氣進口均保持較快增長。
2019年原油、成品油進出口原油進口50572萬噸,同比增長9.5%,金額16627億元,同比增長4.6%。原油出口81萬噸,同比減少69.2%,金額245886萬元,同比減少70.8%。成品油進口3056萬噸,同比減少8.7%,金額1175億元,同比減少11.7%。2019年石油對外依存度70.8%,比2018年略高1個百分點。
2019年天然氣進出口天然氣進口9656萬噸(約為133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9%,金額2875億元,同比增加12.8%。天然氣出口261萬噸(約為36億立方米),同比增加7.2%,金額873240萬元,同比增加17.8%。2019年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約43%,比2018年降低0.5個百分點。
2019年煤炭進出口進口煤及褐煤29967萬噸,同比增長6.3%,金額1605億元,同比減少1.1%。出口煤及褐煤603萬噸,同比增加22.1%,金額641526萬元,同比增加24.7%。十年內的原煤進口高點為2013年的32702萬噸,最少的年份是2010年的16310萬噸。2019年原煤進口量接近3億噸,為十年內第二高。
表1-3 2010~2019年我國能源進出口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
三 能源消費
1.能源消費穩定增長
2019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48.6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3.3%。煤炭消費量增長1.0%,原油消費量增長6.8%,天然氣消費量增長8.6%,電力消費量增長4.5%。十年來,能源消費總量持續上升,2019年較2010年增長了12.5億噸標準煤。
圖1-12 2010~2019年能源消費總量及增速(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近十年增速看,能源消費增速2015年比2010年共持續下降6.5個百分點,2016年開始增速轉為上升,2019年達到3.3%,但與2010年(7.4%)、2011年(7.2%)的高增速相比,2012年以來能源消費總量均屬於低速增長狀態,以較低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經濟的中高速發展。
圖1-13 2010~2019年GDP增速和能源消費增速(%)(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表1-4 主要能源品種2010~2019年消費量
單位:萬噸標準煤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19年數據為根據各品種在總量中佔比計算)
2.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9年,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57.7%,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23.4%,上升1.3個百分點,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
圖1-14 2019年能源消費結構(%)(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近年能源消費結構數據看,煤炭消費佔比呈下降趨勢,2018年跌入60%以內,但短期內仍是我國主要能源來源。清潔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從2011年的13%上升到2019年的23.4%,幾近翻番。總體看,我國能源構成中,煤炭處於主體性地位,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清潔能源消費佔比在持續提升。
圖1-15 2011~2019年清潔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1-16 2010~2018年能源消費結構(%)(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計算)
3.我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居世界首位
據2019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18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3273.5百萬噸油當量,居於世界首位,其次為美國2300.6百萬噸油當量,印度、俄羅斯分別以809.2、720.7百萬噸油當量居於第三、四名,歐洲總計為2050.7百萬噸油當量。
圖1-17 2018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前十名國家(數據來源:2019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
我國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費同樣居於世界首位,2018年為143.5百萬噸油當量,超過第二名美國39.7百萬噸油當量,是第三名德國的3倍多。
圖1-18 2018年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前十名國家(數據來源:2019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
總體比較,2018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煤炭、水電消費均居世界首位,石油消費居於世界第二位,天然氣、核能消費居於世界第三位。
圖1-19 2018年各能源品種消費前三名國家(數據來源:2019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
四 能源投資與扶貧
1.國內投資情況
2019年,我國採礦業投資同比增長24.1%,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同比增長4.5%。
2019年電源投資電源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3139億元,同比增長12.6%。水電投資814億元,同比增加16.3%。火電投資630億元,同比下降20%。核電投資335億元,同比下降25%。
2019年電網投資電網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4856億元,同比下降9.6%。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23042萬千伏安,同比增長3.7%。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迴路長度34022千米,同比降低17.2%。
表1-5 2010~2019年能源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電力規劃設計總院)
2.涉外投資情況
2019年全年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7630億元,比上年下降4.3%,折1106億美元,下降8.2%。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150億美元,下降3.8%。
2019年,採礦業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75.2億美元,同比減少18.5%,製造業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200.8億美元,同比增長6.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25.2億美元,同比減少20.5%。
圖1-20 2019年能源相關領域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3.能源扶貧情況
2019年,能源扶貧力度進一步加大,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供電區域農網供電可靠率分別達到99.815%和99.82%。此前,2015年實現戶戶通電,全面解決了無電人口用電問題。2017年底完成「農村機井通電」「小城鎮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貧困村通動力電」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三大攻堅任務。
貧困地區農網改造中央預算內投資力度加大。2019年下達農網改造升級中央投資計劃361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140億元,全部用於貧困地區,64.9%用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同比提升近14個百分點;將臨夏、涼山、怒江「三州」的中央資本金比例由原來的20%提高至50%。
2016~2019年,農網改造升級總投資約8300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435億元,帶動企業資金、銀行資金以及地方財政資金等投入約7870億元。2016~2019年,國家電網公司累計安排農網改造升級投資6459億元,南方電網公司累計安排農網改造升級投資1520億元。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圖1-21 2016~2019年農網改造升級投資情況
據中電聯數據,2019年全國第一產業用電量780億千瓦時,近5年用電增長率分別為2.5%、5.3%、7.3%、8.99%、4.5%,增速始終高於或平於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充分顯示了農網改造對農村消費升級的促進作用。
光伏扶貧電站建設有序開展。2017、2019年分別下達「十三五」第一、二批光伏扶貧項目,至2019年底光伏扶貧累計幫扶418萬貧困戶,涉及光伏扶貧規模2649萬千瓦,每戶每年可獲得3000元左右光伏發電收益。
貧困地區重大能源項目建設加速推進。2019年9月,西藏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開工建設,建成後將保障沿線近38萬藏區百姓安全可靠用電。2019年核准雲貴互聯通道工程,開工建設青海、四川等貧困地區清潔電力外送通道,核准開工金沙江拉哇水電站、貧困地區煤炭建設項目。
五 能源效率
1.能效水平持續提升
2019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6%。近年來,我國能源行業大力加強節能技術攻關,努力提高能效水平,節能降耗不斷取得新成效,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1-22 2015~2019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7%。重點耗能工業企業單位電石綜合能耗下降2.1%,單位合成氨綜合能耗下降2.4%,噸鋼綜合能耗下降1.3%,單位電解鋁綜合能耗下降2.2%,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3%。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1-23 2019年單位GDP能耗和重點領域綜合能耗下降情況(%)
2.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
2019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1%。近年來,全國各地圍繞大氣汙染防治攻堅任務,紮實推進減煤替代和電能替代,實現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1-24 2017~2019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情況(%)
3.能源消費彈性係數繼續反彈
能源消費彈性係數是指能源消費的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比,是反映能源消費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之間比例關係的指標,能夠反映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賴程度。據測算,2019年能源消費彈性係數為0.54。
2011年我國能源消費彈性係數為0.76,表明經濟發展對能源消費的依賴程度較高。2012年和2013年下降到0.5左右,2014年下降到0.29,2015年最終下降到0.14,2016年開始回升,2017年為0.43,2018年為0.5,2019年為0.54。
(數據來源:2018年之前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2019年數據系計算所得)
圖1-25 2010~2019年能源消費彈性係數
六 能源發展趨勢
2020年極不尋常,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宏觀經濟和能源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都出現了明顯下滑。能源消費總量同比下降2.8%,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6.5%,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同比下降6.8%。
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當前國內疫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正常秩序正在有序恢復,能源領域復產增產勢頭良好,自3月末開始,全國日發電量、電網日調度發受電量均開始超過去年同期水平,4月份全國發電量已經轉為正增長,電力需求逐步回升。
在此情況下,綜合相關機構研究,預計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整體消費增速將有所放緩,能源生產平穩增長,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能源新生業態更趨活躍。
1.能源消費增速放緩
一季度,受疫情影響能源需求整體偏弱,消費同比下降。佔全社會能源消費六成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4.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2個百分點。其中,電力、鋼鐵和化工等六個主要耗能行業(合計能源消費佔規模以上工業八成以上,合計增加值佔三成左右)能源消費量下降3.2%,回落6.5個百分點;其他行業能源消費量下降9.8%,回落10.8個百分點。初步核算,一季度能源消費總量同比下降2.8%。
新冠肺炎疫情雖然會對一季度的經濟數據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穩健發展的環境和態勢。隨著復工復產推進,國內需求回暖,將拉動能源消費逐步反彈回升,但全年增速將有所放緩。
據中國能源研究會、中電聯等機構預測,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速2%左右。預計煤炭需求總體較為平穩,消費增速基本持平;由於交通運輸受疫情影響嚴重,石油需求比2019年或有所下降;天然氣消費量增速6.3%,消費增速放緩;2020年電力消費平穩增長,全社會用電量比2019年增長2%~3%。
2.能源供給平穩增長
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能源生產總體平穩,能源生產恢復勢頭良好。原煤產量8.3億噸,同比下降0.5%,接近上年同期水平。其中,3月增長9.6%,扭轉了1~2月的下降局面,增速比上年同月加快6.9個百分點;原油產量4857萬噸,同比增長2.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8個百分點;天然氣產量483億立方米,增長9.1%,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非常規天然氣高速增長18.6%,拉動天然氣產量增長6.0個百分點;發電1582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6.8%,其中3月下降4.6%,降幅比1~2月收窄3.6個百分點,但從絕對量看,一季度發電量仍略高於2017~2019年三年同期平均水平。
2020年,煤炭新增產能將進入新一輪集中釋放期,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等機構預測,全國煤炭市場將總體呈現供需基本平衡略顯寬鬆態勢,同時在西南、東北地區,結構性缺煤問題持續存在。據中國石油企業協會預計,2020年油氣行業將繼續大力推進增儲上產,國內上遊勘探開發投資仍將保持歷史高位,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和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有望保持在10億噸和7000億立方米以上的較高水平。國內原油產量增至1.93億噸,國內天然氣產量1880億立方米。2020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華北、華中區域部分省份尖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東北、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富餘。
3.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
一季度,能源消費繼續保持清潔低碳化趨勢。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所佔比重下降0.5個百分點。新能源發電保持快速增長,比重有所提高,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佔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的比重為13.3%,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
在國際上,為緩解疫情的衝擊,各國政府或將可再生能源、能效、氫能及碳捕獲等清潔能源技術作為經濟復甦計劃的核心,清潔能源已是新經濟增長點,關乎未來發展主動權、產業競爭力和能源安全。
2020年,壯大清潔能源產業仍將是我國能源發展主方向,《能源法》徵求意見稿亦將可再生能源列為優先發展。2020年風能、太陽能、生物質、水電、核電和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增速將繼續領先,據中電聯預計,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將達到9.3億千瓦左右,佔總裝機容量比重上升至43.6%,比2019年底提高1.7個百分點左右,2020年我國能源結構將更趨清潔化。
4.能源新生業態更趨活躍
近年來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持續興起,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倒逼了消費數位化轉型,以網際網路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顯現出強勁生命力,同時也加快了以智能化為特徵的新型能源產業和新生業態發展。
近年來,我國新型能源的核心關鍵技術已獲得更多突破,新型能源的開發利用也變得更加經濟高效,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技術已經較為成熟,海洋能和氫能的利用也已起步,多能互補、「網際網路+」智慧能源、綜合能源服務等能源新業態正成為新的發展方向。2020年,新型能源技術將加快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不斷催生出能源新生業態,能源產業將加速數位化升級。
轉自:能源研究俱樂部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