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最有存在感的部分,其實在側邊|硬哲學

2020-12-04 愛範兒

我們討論實體按鍵的文章也有不少了:旋鈕、Home、鍵盤,雖然品類不同,但其實也在不斷強調一個重點,即「實體設計」符合直覺的先天優勢,及它們在操作上帶來的安定感,是語音、觸屏等交互都很難比擬的。

當然,淘汰實體鍵的論調也存在已久,我們也總設想著在大大小小的屏幕內融入所有的操作流程,但很多按鍵之所以能存活下來,並非只是我們還抱有「使用習慣」那麼簡單,系統的演變,操作的維度,其實也在賦予這些按鍵新的價值。

這次我們來聊聊手機的側鍵。

快門、滾輪、開關...當年的手機側鍵有多豐富?

現代智慧型手機的側鍵已經基本定型了,無外乎就是音量增減鍵、鎖屏鍵這兩種。

但如果向前追溯,手機側邊的按鍵數量和功能其實更豐富,而且擺放位置也並不僅限於左右兩側。

▲ 以前在手機側邊,往往能看到很多不同功能的按鍵。圖片為諾基亞 N95

主要原因顯然是手機整體的尺寸大小。在以前的功能機和小屏機時代,我們的手指可以很輕鬆地摸到機身頂部,所以廠商也習慣將電源鍵放在這個位置。

之後,手機屏幕尺寸不斷增大,以前一隻手能操作的手機,現在都得用上雙手,再把經常使用的按鍵放在頂部顯然是反人類的設計,所以側鍵也逐漸向機身兩側轉移。

不過在這個演變過程中,也有一些有趣的側鍵設計逐漸被時代拋棄。

比如很多人都熟悉的獨立拍照鍵。

▲ 獨立快門鍵

這顆按鍵基本是伴隨拍照手機風潮一併出現的,目的就是讓用戶能更高效地去抓拍,而且很多機型都支持半按對焦,長按拍照等「二段按鍵」設計,這點也和傳統相機一致。

▲ 索尼愛立信 W960 的側邊滾輪,主要用於界面導航。圖片來源:Arstayl

另一個要說的是導航滾輪。在黑莓 7230、8700,以及索愛 W950i、W960 或是 P910c 等手機上,你都可以在機身側邊看到一顆用於界面導航的滾輪,還支持向內的按壓。

設計滾輪的原因在於,當時這些全鍵盤手機都沒有方向鍵,加上尺寸太小,電阻屏也不便於點按和滑動,而滾輪則完美解決了上下移動和確定的問題,堪稱是那個時代的商務機神器。

▲ Marshall London 的音量調節使用滾輪實現的。圖片來自:Rozetked

在之後 Marshall 推出的音樂手機上,滾輪則被用於音量調節,也算是智能機時代的另類選擇。

靜音鍵也曾一度是商務手機的標配,包括黑莓、諾基亞的全鍵盤在內,都會在頂部或側邊,設計一顆獨立的靜音鍵,方便用戶在手機響鈴時迅速切換到無聲狀態。

▲ 一加手機的三段式開關。圖片來自:ITIGIC

如今,能堅持將靜音鍵留下來並做成獨立開關的,似乎就只剩下 iPhone 和一加手機了。

功能單一,側鍵就沒有留下來的必要

側鍵數量的不斷減少,和手機追求無開孔設計形態有關。不管是當年魅族、vivo 嘗試做的無開孔概念機,還是像 Mate30、NEX3 等瀑布屏手機上的壓感鍵,都是在想辦法擺脫按鍵結構。

與此同時,現代手機的一體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就連四周的實體按鍵也開始在材質和配色上,有意識地與機身進行融合,而像 Google Pixel 3、4 這類有意將電源鍵做成其它顏色的手機,也不過是把它當作裝飾點綴。

這種設計導向的思維也曾走向過一個極端,誕生出非常另類的形態,比如當年錘子的 Smartisan T1 手機。

▲ 錘子 T1 的很多結構,只是為了滿足對稱美,所以才會出現獨立亮度調節鍵這樣的另類設計

當時為了讓手機獲得一個左右平衡的觀感,T1 專門在手機側邊設計了一個獨立的亮度調節鍵,正好和另一邊的音量鍵保持對稱。

這個設計顯然是存在爭議的,畢竟亮度調節並不是一個需要經常操作的功能,為它專門開一個按鍵孔位,實在是有些「奢侈」。

▲ 三星的 Bixby 語音鍵,就因使用頻次太低而被用戶質疑其存在價值

三星的 Bixby 鍵則是側鍵的另一種失敗的例子,這顆自 Galaxy S8 起就引入的獨立語音鍵,專門放在了靠近音量鍵的位置,起初是希望讓用戶快速喚醒、直達 Bixby 語音服務。

但這顆側鍵最終也引發了用戶的不滿,主要原因還是 Bixby 本身的表現不太理想,以至於這顆按鍵被閒置的概率很高,並愈發凸顯出沒有存在的必要。

之前,很多用戶希望三星能開放 Bixby 鍵的自定義功能,讓它能夠變成拍照的快門鍵,或是截圖鍵等,為其它功能所用,但三星並未給出這樣的選擇。

到現在,你在 Note10、S20 和 Note20 等近兩年的三星旗艦機上,已經看不到獨立 Bixby 鍵的身影了。對三星來說,去掉這個多餘的設計,大概是一個比讓它變相留下來更好的選擇。

▲ 諾基亞 5310 側邊的播放器控制鍵,曾一度是很多音樂手機的標配。

事實上,很多存在於功能機時代的側鍵,會在智能機中被淘汰,大多都是出自對機身內部空間的考慮,但更重要的是,觸控螢幕也帶來了另一種簡單、直接和高效的替代方案。

手勢操作的便利性自然不用多說,隨著手機系統的成熟,現在我們靠下拉控制中心、負一屏等界面,也能快速和關閉開啟某項功能,專門去設計一顆物理按鍵的理由已經不再充分了,會用它的人無非是那些重度用戶,或者純粹的極客。

就算是經常會用到的拍照、音樂控制等,大部分系統都默認將它們放在了鎖屏界面上,操作效率並不會比按一顆物理按鍵要差。

側鍵走向「一鍵多用」的時代

一個好設計不僅僅是我們所能看到的部分,雖然快門、滾輪等側鍵消失了,但是像音量鍵、電源鍵卻能夠繼續留下來,並沒有被觸屏、壓感設計等取代。

這顯然和我們平時超高的使用頻次有關。

統計機構 AppOptix 曾做過一次數據統計,它們發現,Android 手機用戶平均每天要解鎖手機 65 次,若是去掉 8 小時的睡眠時間,意味著我們平均每 15 分鐘就要點亮一次屏幕。

而這個操作,基本都得靠電源鍵來完成。

▲ 實體側鍵的一個不起眼的價值:這一兩個凸起也是我們辨識手機上下方向的存在

音量鍵也是如此,在平日裡的影音娛樂、通話等場景中,受到身邊不同環境的影響,我們總需要手動來調節音量大小。可以說,這些使用場景都賦予了它們留在手機側邊的權力。

不過,拋開它們的使用頻次不談,音量鍵和電源鍵其實也在隨技術革新,改變了自己原有的功能性。

尤其到了現在,這兩個按鍵的功能早已不是命名所指代的那麼簡單,而是逐漸走向「一鍵多用」的設計。

我記得在幾年前,小米手機 1 上就有一顆「米鍵」,定位就是手機上的「多功能鍵」。它能讓用戶在設置裡自定義短按的操作,而長按則是調用相機拍照,這其實就是讓側鍵承載起多個複合的功能。

▲ 在智能機上,側鍵的功能性不再單一,而是可以被自由定製

這種「一帶多」的設計,也逐漸運用在了鎖屏鍵和音量鍵上。所以現在的音量鍵除了用來調節聲音外,在拍照時還可以充當快門,或是和電源鍵一起進行截屏。

而在開關機的概念被淡化後,原本手機上的電源鍵,現在也更多被用於「上鎖、解鎖」的操作,同時也能根據長按、短按或是雙擊來指向不同的操作。

▲ 智慧型手機走向全面屏後,音量鍵和電源鍵也集成了更多的複合操作。圖片來自:The Mac Observer

iPhone 的鎖屏鍵就是很好的例子,自從 iPhone X 邁向全面屏設計後,原本長按 Home 鍵呼出 Siri、雙擊 Home 呼出 ApplePay 的功能,就都改成靠電源鍵來實現,以至於開關機操作還需要配合音量鍵才能實現。

也是從這時候起,iPhone 的電源鍵變得比之前更大了,長度幾乎是原來的兩倍,就是為了讓用戶更方便地使用行動支付、語音助手等服務。

▲ Android 11 將智能家居的控制界面整合到電源鍵菜單中

在最新版的 Android 11 中,Google 也將智能家居設備的控制面板,整合到電源鍵的「長按操作」中,目的也是讓電源鍵發揮出更多的作用。

可以說,這種通過系統來實現按鍵複合功能的特性,賦予實體按鍵操作可編程、可定製化的空間,肯定也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手機上。

在可預見的未來數字時代,為按鍵尋找到這樣的新型交互形態,可能比討論它們本身的存在價值更加重要。

題圖來源:GadgetMatch

相關焦點

  • 智慧型手機最有存在感的部分,其實在側邊
    當然,淘汰實體鍵的論調也存在已久,我們也總設想著在大大小小的屏幕內融入所有的操作流程,但很多按鍵之所以能存活下來,並非只是我們還抱有「使用習慣」那麼簡單,系統的演變,操作的維度,其實也在賦予這些按鍵新的價值。 這次我們來聊聊手機的側鍵。 快門、滾輪、開關… 當年的手機側鍵有多豐富?
  • 打手遊想要一套側邊按鍵?自帶按鍵遊戲手機盤點
    玩過主機遊戲的朋友們都知道主機遊戲手柄的上方一般都會有肩鍵設計,這種設計可以幫助玩家更好的進行操控,並且提供更多的按鍵組合。隨著手機遊戲的不斷發展,玩家們發現手機屏幕上的虛擬按鍵已經不能滿足玩家的操控需求,為此手機廠商們研發出了各種手機側邊按鍵的設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 側邊編發 三股側邊麻花辮的教程
    麻花辮在夏天可以說是很紅的一款髮型,而側邊編發更是受到女性朋友的喜愛,不僅能讓你整個人的氣質提升,還會讓你看起來更洋氣,今天我就教大家幾個關於側邊編發的教程。三股辮側邊編發:先將劉海編好,然後把剩下的頭髮能分成左右兩部分,重複之前的方法來擰頭髮至發梢,再將這三股頭髮編成簡單的辮子,將辮子編至發尾處使用橡皮筋紮好固定住。接著再使用手指將辮子往外輕輕拉,這樣紮好的辮子看起來更具有蓬鬆感,整體造型也會更好看一些。碎發太多的朋友,可以使用一次性夾子固定住。
  • 智慧型手機環境光感測及接近感測的硬體設計
    另一方面,標準的矽光電二極體一般會感測到波長介於300nm和1100nm的光線。iZZednc這就意味著設計師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如何移除傳感器輸出中的紅外線(IR)和紫外線(UV)成分。ALS的功能是獲取射至智慧型手機顯示屏上的光線亮度(測量單位是照度lux)。
  • 極壹s體驗:沒有存在感的智能路由都是耍流氓
    極路由的創始人王楚雲稱2013是智能路由元年。這年裡智能路由的市場發生了很多變化。那麼作為「第一家吃螃蟹」的智能路由,極路由的這次升級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先說說極壹s的產品定位,極壹s是在13年11月6日的跟極貳一起發布的。極路由最鮮明的兩個特點是設置界面的簡化和app擴展,小編的理解是做一臺易交互又有可玩性的路由產品——給熟悉網際網路同時怕麻煩的非技術流用戶。
  • 十年前已有專利存在,未來智慧型手機會不會有驗鈔功能?
    許多商家宣稱用這款產品能夠檢測出衛生巾、尿不溼、面膜上是否含有螢光劑,如果有螢光劑的話會危害健康什麼的,搞得人心惶惶,其實是在扯淡。畢竟,螢光本身存在的範圍有很廣。所以「螢光驗鈔燈」能在幾年前流行起來並且至今有好幾款銷量上萬的螢光燈存在,實在不能理解。有些商家在產品名稱上明目張胆地標明了「紫外線」,稍微懂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紫外線是用肉眼看不到的,你以為搞成紫光就是紫外線啊?
  • 在智能網際網路時代,破冰同款IP68級按鍵手機竟然那麼有市場?
    在劇中,不乏有出現智能三防手機MANN 8S,還有《戰狼2》同款的MANN 3S。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三防按鍵手機MANN S2也很受歡迎。
  • 高清雙攝真獨立,Jeep黑騎士智能手錶體驗
    目前市面上智能手錶層出不窮,功能也趨於同質化,除了所謂的「性能提升」也就是處理器升個級,其實大多數智能手錶並沒有太明顯的亮點。要說老房對智能手錶最期待的功能就是自帶攝像頭了。以Apple Watch舉例,早在初代發布的時候就已經流傳二代產品上要加入攝像頭,結果等到現在Series 6已經出了攝像頭還是沒個蹤影。
  • 深度探究壓力感測技術以及電容觸控晶片於對智慧型手機發展作用
    電容觸控技術和壓力感測技術已推廣多年,其中雖然電容觸控技術早已在多年前開始變成智能型手機的標準配備,但壓力感測技術於智能型手機發展卻是一直不溫不火,甚至從2018年初便有消息指出,部分新一代iPhone機種將取消採用此技術,對供應鏈造成不小影響。
  • 側邊編發火熱流行 詳細圖解教程看這裡
    總是留著長頭髮,看久了自己也覺得沒勁,不過好在髮型師們聰明,發掘出了不少造型可以供長髮妹子們選擇,如果看膩了自己的長髮那就看看這篇側邊編發教程吧!編發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一個髮型看久了,都會存在倦怠期,不過這也不意味著只有剪掉頭髮這一條出路,雖然近期短髮風潮在明星圈裡頗為流行,但是短髮並不是適合所有人群的,這個還是要謹慎,如果你近日迫切的想要改變自己一成不變的髮型,那麼認真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有很大的收穫。
  • 黑鯊遊戲手機2測評:壓感屏+燒雞模式+DC調光,能坐穩遊戲機皇?
    一、外觀篇:一顆電競的心,有著一套電競的外殼作為一款為電競而生的手機,黑鯊遊戲手機2隨處可見的是個性又吸人眼球的設計,從外包開始,黑鯊採用了其經典的簡約卻獨特的設計風格,中間黑鯊的logo,側邊也僅有細小又若隱若現的黑鯊英文名稱,綠色的logo在整體黑色主色調的映襯下更顯個性和亮眼。
  • 客觀分析:智能投影儀目前存在的硬傷有哪些
    【天極網家電頻道】智能投影儀的好處不用多說,三個字概括:體驗感,其大屏觀影感是電視不能比的,使用起來沒有空間限制,隨拿隨走,比家用電視方便很多。但是,縱使有諸多優點,人無完人,智能投影儀終究還是有硬傷。
  • 智慧型手機可能對身體帶來的8種傷害
    智慧型手機是我們如今再熟悉不過的小工具的,可以說我們的生活已經完全離不開它了。看起來大多數的人似乎都已經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存在上癮的跡象,不管是吃飯,還是乘坐公共汽車,又或是上廁所,甚至是在行走的過程當中,總有大量的人在使用智慧型手機。任何事物的成癮都是存在危害的,這自然也包括智慧型手機了。
  • 解析智慧型手機裡的傳感器實例
    很多人都不解在聽筒旁邊的幾個小黑點是做什麼用的,其實它們就是這些人性化功能的硬體基石,這些統稱為「傳感器」的配備感知著智慧型手機對光線,距離,重力,方向等方面的變化,並能讓我們獲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使用體驗。
  • 塑料手機是過街老鼠?別急著罵,其實還有這些優點!
    塑料,在手機世界中是個熟悉又陌生的詞。  前智慧型手機時代,塑料是最關鍵的材料,無論是幾百塊的諾基亞1100還是價格近萬的「機皇」,都會以塑料來構建整個機身,反饋給用戶的也始終是最經典的塑料質感。
  • 熱感成像手機又是什麼鬼?卡特彼勒發新招!
    【天極網手機頻道】【天極網手機頻道】天極網MWC 2016特別報導,說到智慧型手機有的人會想起自拍神器、待機神器或者是防摔神器。然而美國重工業廠商卡特彼勒在本次的MWC上還推出了一款熱感成像手機!  這款手機的名字叫Flir,它不僅可以捕捉動態熱感圖像、還可以測量物體表面的溫度,而該機的熱感成像部分的像素為640X480。
  • 詳解智慧型手機音頻放大器電路設計
    近年來,智慧型手機集成的功能越來越多,但在基本的音頻放大應用方面,在繼續優化性能表現及用戶音頻體驗方面仍有繼續提升的空間。原因是智慧型手機存在著特殊的音頻要求,例如:智慧型手機存在基帶/應用處理器、調頻(FM)廣播、藍牙(耳機)等多種音頻輸入源;編解碼器(CODEC)可以集成在模擬基帶中,也可獨立存在;多數情況下最少是揚聲器放大器保持單獨存在(不集成),從而提供足夠輸出功率;耳機放大器外置,配合高保真(Hi-Fi)音樂播放。
  • 防爆手機與普通智慧型手機有何不同
    防爆手機與普通智慧型手機有何不同近年來,生產爆炸事故屢見不鮮,這些事故看似偶然,實則都有因可究。爆炸產生的條件是當可燃性物質(可燃氣體、蒸汽或粉塵)與空氣(氧氣)的混合濃度介於爆炸極限範圍時,遇到火源就會發生爆炸。
  • 華為EMUI10的狂想曲:掙脫手機「枷鎖」
    顯示屏、攝像頭、側面的音量鍵……手機進化至今,整體外觀已經相當簡潔,有沒有再進一步優化的可能呢?華為Mate30系列告訴大家,這是有可能的。華為Mate30 Pro取消了側邊音量按鍵,首次採用側屏虛擬按鍵設計,持握的觸感與美觀度再次獲得提升。
  • 智能手錶中的「經典款」Redmi Watch小方屏體驗
    自Redmi品牌獨立後,其自身的產品線正在逐漸完善,除了手機、筆記本、電視以外,IoT領域也有著進一步發力,今年4月已經發布了首款可穿戴智能設備Redmi手環,而在昨日Redmi Note 9系列新品發布會上,又帶來了One More Thing——Redmi Watch小方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