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是浪漫的代名詞。
但,玫瑰痤瘡,就有些尷尬了,它是這樣的……
沒錯,就是這個別有風情的鼻子!
但是從上圖來看,這個鼻頭紅腫圓潤,光滑飽滿,細一看還有點兒可愛。玫瑰痤瘡長這樣,也不是那麼恐怖~
酒渣鼻,英文rosacea,最早出現在1897年美國傳教士 James boyd neal編寫的《皮膚證學》。
大概在1982年我國又稱其為玫瑰痤瘡( rosacea),而現在的玫瑰痤瘡概念和酒糟鼻、酒糟性皮炎似乎已經「分道揚鑣」了......
帶著問題辨真假
首先我們先反問一下,玫瑰痤瘡/酒渣鼻是什麼病?附屬器疾病?炎症?感染?是一種病?還是有共同臨床表現的多種病的統稱?
酒糟鼻,回歸到本初的概念,是一種好發於面中部的慢性、脂溢性、炎症性皮膚病。因時代政治漫畫中引用莎士比亞筆下那些富人們酩酊大醉的紅臉和肥厚的鼻子主要發生於20-50歲的中年人,女性多於男性,但兒童和老年人也可以發病。
玫瑰痤瘡本質上是圍繞皮膚血管發生的一種炎症性疾病,應該與毛囊附屬器無直接關係,與痤瘡也有本質區別。但和痤瘡一樣,雖然與微生物有關,但不是單純的感染性疾病。
「傳統意義上的」玫瑰
經典的玫瑰痤瘡主要分為3+1期,包括紅斑毛細血管擴張期,丘疹膿皰期,鼻贅期,加上一個肉芽腫性玫瑰痤瘡。
但不同類型之間可相互重疊,部分類型之間可相互轉換。
1、紅斑與毛細血管擴張期
以鼻及鼻周的面中部為主,亦可累及面頰、前額及下頦。最初表現為紅斑,在進食刺激性食物、氣溫驟然改變及精神興奮時明顯。
2、丘疹膿皰期
在紅斑與毛細血管擴張的基礎上反覆出現座瘡樣毛囊性丘疹、膿皰,但無粉刺形成。皮損有時可表現為深在的炎症性結節、癤腫或囊腫。
3、鼻贅期
由於長期充血,反覆感染,鼻部結締組織增殖,皮脂腺異常增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隆起性結節,導致鼻尖部外觀肥大、畸形如贅生物。
4、肉芽腫性玫瑰痤瘡
是一種特殊形式的丘疹性酒渣鼻,其特點是:皮損不僅發生在面部蝶形區域,也發生於面部兩側及口周,用玻璃片按壓皮損呈黃褐色。組織學改變為非乾酪性上皮肉芽腫。
「現在的」玫瑰痤瘡
其實也可以這麼理解,玫瑰痤瘡的診斷範圍一直存有爭議。
玫瑰痤瘡發生的部位並非一定要累及到鼻部,它的概念是middle area of face,也就是指的面中部,但面中部並非一定要累及到鼻部。
所以經常會在門診碰到這樣的患者,會讓患者不能理解,明明我鼻子沒有問題,為什麼要給我診斷酒渣鼻呢?
實際上現在玫瑰痤瘡的已經把面部陣發性發紅、持續性發紅、脂溢性皮炎、酒糟性皮炎、肥大增生、敏感皮膚,以及激素依賴性皮炎全部收於囊中,是一個大而全的面部皮炎概念,非常複雜。
小結
世界的rosacea一直是rosacea,而我們從傳統的酒糟鼻到現在所謂的玫瑰痤瘡,本質都是在皮膚血管功能異常的基礎上與局部皮膚微環境、皮膚屏障、遺傳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發生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存在脂溢性皮炎、酒糟性皮炎、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等諸多共同特點,但也有很多不同,很多概念混淆不清,然需要進一步探究和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