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海岸遭巨大水母「入侵」 最大直徑達1米(高清組圖)
圖為被衝上海岸的巨大水母 有的直徑達到了1米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11日報導,英國海岸近來不斷有巨大水母被衝上岸邊,有的直徑約達1米。有關專家警告稱,隨著天氣轉暖,更多巨大水母將湧入英國海岸附近。 英國野生動物攝影師史蒂夫·特裡埃維拉(Steve Trewhella)近日在多塞特郡波特蘭(Portland)附近海岸發現被衝上岸的巨大水母。而在此前,英國南海岸已經有9隻巨大水母被衝上海岸。
-
紫色水母入侵英國水域
這種紫水母被認為是因近來海水溫度升高而來到英國海域 據國外媒體報導,成群的有毒紫水母首次入侵英國沿海水域。這種紫水母被認為是因近來海水溫度升高而來到英國海域。這種4英寸(約合10釐米)長的紫粉色水母在溫暖水域繁殖較快。 幾年前它們很少出現在英國水域,它們更喜歡生活在溫暖的地中海和大西洋中部。
-
英國一海灘遊客欲救水母回大海失敗 因水母早已死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9日報導,8月24日,在英國德文郡的博維桑海灘(Bovisand beach)上,一群遊客發現了一隻桶狀水母,他們試圖將它推回大海,但沒能成功,因為水母已經死亡。
-
水母數量大增,拖翻漁船,逼停核電站,是要佔領海洋嗎?
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由於異常的強風和持續的炎熱天氣野村水母和獅鬃水母可以說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母。野村水母直徑一般都超過1米,有的個體甚至能達到3米,體重可達200斤,主要生活在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水域。也許有的事件存在偶然性,但不可否認的是,水母破壞人類活動的規模和頻率都在增加。從納米比亞的海底鑽石開採到愛爾蘭的鮭魚養殖,以及對裏海白鱘的魚子醬養殖,水母的數量和破壞性都在日益增加。是什麼讓水母數量變得如此龐大?
-
水母數量大增,拖翻漁船,逼停核電站,是要佔領海洋嗎?
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由於異常的強風和持續的炎熱天氣,大量的藍瓶僧帽水母被推到岸上,蜇傷了數千人,一些熱門的遊泳場所被迫關閉。一周裡,大約有13000起蜇傷事件記錄在案。在佛羅裡達州的沃盧西亞縣也發生了類似的事件,由於水母大量繁殖,僅在一周內就有超過1000人被蟄傷。
-
英國海灘現1米寬巨型水母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7日報導,近日,一隻有一米多寬的管水母被海潮衝上英國多賽特郡(Dorset)的一處海灘。專家警示英國大眾,飆升的春季氣溫將可能導致巨型水母群進入英國各大近海岸。 英國波特蘭居民、48歲的蘇珊娜-謝爾頓(Suzanne Sheldon)不久前在當地海灘上發現了一隻巨大的水母。據她所說,這隻水母足有3英尺寬(約1米),很笨重,是她所見過的最大的水母。專家表示,波特蘭多賽特郡出現的巨型水母只是受氣溫影響湧入英國水域的第一批水生物。
-
英國海灘現1米寬巨型水母,專家警示小心被蟄傷
您的每個收藏、關注和分享都是對小編莫大的支持與鼓勵,感謝您的閱讀!近日,一隻有一米多寬的水母被海潮衝上英國多賽特郡(Dorset)的一處海灘。專家警示英國民眾,飆升的春季氣溫將可能導致巨型水母群進入英國各大近海岸。
-
水母對海洋食物鏈有重要意義
Skookum科考船的船員中就包括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兩名魚類生物學家,他們此前的研究聚焦在該海域豐富的三文魚儲量上。幾年前,他們發現三文魚的獵物鯡魚和胡瓜魚傾向於在聽到水母聲音的地方聚集,他們現在開始嘗試了解在此過程中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及其如何影響有價值的魚類儲量。從挪威峽灣到南太平洋的開闊洋面,研究人員正利用新工具向更深處探索水母以及其他軟體動物在海洋中的角色。
-
最新研究表明海洋塑料汙染的數量近年急劇增加!
近日,通過分析60年來浮遊生物追蹤船的日誌,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海洋塑料汙染的數量在最近幾十年大幅增加。研究表明在過去的60年裡,海洋已經被諸如塑膠袋之類的大型塑料物品汙染得更加嚴重。這也是研究人員在浮遊生物監測儀器的日誌中首次發現了塑料汙染大幅增加的證據。我們知道,隨著生活的進步,地球的環境已經大不如前,就像海洋垃圾,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環境中具有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固體廢棄物,其中就包括塑膠袋。據研究表明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達300多萬平方公裡,甚至超過了印度的國土面積,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數字!人類真的該醒醒了!
-
丹麥科學家研製出水母脆片,決定靠吃解決水母成災的問題
圖為 Clausen 團隊研製的水母脆片Clausen 團隊關於水母脆片的研究完全有可能改變水母這種水生生物在西方飲食界的地位和商業價值,但水母脆片發明的意義並不只是為西方人打開新食材的大門這麼簡單而已。
-
與海共生保護海洋 小學生共創環保藝術展亮相歡樂海岸海洋奇夢館
——今天,這個被稱為」海龜的困惑」的裝置,被一群一年級的小學生用廢棄的紙箱和塑料瓶進行了藝術化地表達,於國慶期間在歡樂海岸海洋奇夢館進行展出,現場吸引了眾多遊客到此駐足觀看。作為「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深圳區的重要組成部分,9月28日,一場關於海洋環保的藝術展在歡樂海岸海洋奇夢館拉開序幕,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裝置展示,這是由海洋奇夢館,無界工作室及深圳外國語學校國際部聯合舉辦的一場有關海洋環保的藝術盛典,當環保遇上藝術,海洋之藍在此刻重現。
-
直徑2米巨形水母泛濫日本海域[組圖]
海洋環保運動的歐洲部主任帕斯特(Xavier Pastor)說:「僧帽水母在地中海出現已經有10年了,它在西班牙海岸之外出現是進一步『殖民』的先兆,我們找不到水母增多的原因,更何況一下子多出了成千上萬!」 西班牙有關部門已經做好準備抵禦另一種水母的災害,這種叫做夜光遊的水母白天是亮紫色的,夜裡會發出黃色光芒,每年都會在地中海沿岸泛濫成災。每年都有報導有旅遊者被水母蜇傷。
-
長期研究著眼於海洋汙染對沿海環境和社區的影響
海洋垃圾破壞了脆弱的生態系統,危害了將有毒和危險物質誤認為食物的海洋動物。許多人類依靠海洋的富饒來維持生計。但是垃圾會汙染人類捕獲和食用的魚類和其他食用動物,從而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最後,海洋垃圾對擁有海岸線的國家的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政府花費時間和金錢來清理海灘,必須向那些食物和生計受到過多垃圾破壞的社區提供緊急援助。
-
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汙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嚴格控制新的汙染,保護和改善海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是指位於海岸或者與海岸連接,為控制海水或者利用海洋完成部分或者全部功能,並對海洋環境有影響的基本建設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和區域開發工程建設項目。
-
海洋中的透明殺手--澳大利亞箱形水母
瑞典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箱水母已發展出一套與人類相似的特殊眼睛,這些眼睛能讓箱水母在海洋中靈巧避開障礙物。繁殖方式為卵生,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北沿海水域,經常漂浮在昆士蘭海岸的淺海水域。在炎熱天氣中,它們潛入深水處,只是在早晨和傍晚時才上浮到水面。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會遊向海濱浴場。
-
潛水員在英國海邊發現巨型水母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英格蘭西南部海岸附近,一名潛水員震驚地發現了一隻人類大小的巨型水母。播音員兼生物學家莉齊·戴利在英國法爾茅斯附近發現了一隻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生物——桶水母。莉齊將這次遭遇描述為「令人嘆為觀止」,她說「這是多麼難忘的經歷呀,我知道桶水母的體型非常大,但是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水母。」報導指出,作為「野生動物周」活動的一部分,莉齊正在探索這片水域。她補充說,水母和她一樣大。桶形水母是英國海洋中最大的水母種類,但很少會發現與人類相近大小的。
-
美國發現神奇海洋生物一半水母一半蛞蝓(圖)
這種凝膠狀、近乎透明的海洋生物其實是樽海鞘,外形上看起來就像是水母和蛞蝓的合體華盛頓州沿岸的居民見證了該生物在當地的出現,這可能是氣候變化所引發的效應北京世界2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華盛頓州海岸附近的遊客和海洋教育工作者最近發現了一些從未見過的物體,該物體為凝膠狀,近乎透明,
-
大量水母擱淺智利 網友猜測:這是什麼徵兆?
2016年5月16日訊,據臺灣東森新聞網站2015年6月17日報導,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英國的德文郡(Devon)和韋爾斯的南方海岸,近日有不少「不速之客」現身海灘,經調查後是大量水母。 資料圖一名來到這裡玩的遊客表示,自己從未看過如此多的水母,她從肉眼觀察
-
英媒:凍幹水母能幫助人類長出新皮膚
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英媒稱,帶刺的仙后水母可能不是人想觸碰的東西,但能用它們來製造幫助皮膚癒合的支架。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3月2日報導,領導這項研究工作的墨西哥尤卡坦科學研究所的納耶利·羅德裡格斯-富恩特斯說:「我們發現,墨西哥灣一種數量很多的水母即仙后水母的結構與人類皮膚類似。」天然和合成的組織支架用於修復皮膚,通常是在手術後或為了治癒燒傷。
-
英國海灘發現巨型桶水母 直徑1米重達20公斤(圖)
英國海灘發現巨型桶水母直徑1米重達20公斤(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30日報導,英國康沃爾郡河口驚現巨型桶水母(Barrel Jellyfish),直徑達一米。但遊泳者無需擔憂,因為這種水母完全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