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的歐洲國家的統治者真寬容,看完漲知識了!
經常看歷史的人都知道,相比於我們中國古代的動不動的滅三族、九族的說法,在歐洲那是相當的少見,
如果造反的人最多也只是本人被殺而已,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歷史上的歐洲國家的統治者要這麼冠宏大量?
這裡可能有些朋友說,人家歐洲人是信基督教的,不像咱中國人什麼都不信,迷信什麼「斬草除根」,
人家歐洲人很開明,喜歡自由,沒有濫殺無辜?這裡韓信就要說了,歷史上的那些歐洲統治者還真心地善良,仁慈,而是他們根本就是人太少了,殺完整個國家就沒人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歐洲古代,人們對於失敗屈服的敵人,經常會以寬大的胸懷去原諒的對方,但這都是對於自己本國而且跟統治者有關係的人,
不過,在歐洲也曾有這麼一位羅馬皇帝,他率領著羅馬軍團中最強大的萊茵河軍團,卻因為不懂得寬容敵人,僅僅8個月,就被手下敗將擊敗,慘遭羞辱之後被處死,
他就是羅馬帝國史上著名的「四帝之年」中的第三位皇帝維特裡烏斯。所以自此之後凡是歐洲的統治者都是外表表現出寬容的樣子,
其實內心裡是因為害怕,害怕自己因為沒有寬容之心,而被手下反叛。
再舉個例子,公元68年6月9日,著名的羅馬暴君皇帝尼祿在眾叛親離的局面下自殺身亡,導演這場皇帝自殺現象的正是權臣加爾巴,
加爾巴在設計讓尼祿自殺後,自己當了皇帝,可誰想到剛當上皇帝的加爾巴因為沒有寬容心,被自己的士兵殺死了,
而導致皇帝被殺的一個原因是什麼呢?原來他登上皇帝位,沒有好好犒賞自己軍團的士兵以及首都的民眾,導致人心離散不說,
他還把當時跟他不合的羅馬最精銳的軍團萊茵河軍團的長官魯弗斯,強硬地召回並殺害,這讓整個萊茵河軍團對他心生怨恨,認為這個皇帝沒有寬容心。
最後憤怒的萊茵河軍團決定擁立魯弗斯的手下維特裡烏斯為皇帝,然後起兵殺向羅馬首都羅馬城,要求加爾巴下臺。
於是,維特裡烏斯就這樣成為了羅馬帝國唯一合法的皇帝。
不過在取得勝利後,一樣沒有寬容之心的維特裡烏斯做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情,維特裡烏斯下令,將參與阻撓他當皇帝的百夫長全部處死,然後他們的士兵全部發配去做勞役,
這其中,就包含了很多羅馬帝國另外一個主力軍團——多瑙河軍團的很多士兵。
維特裡烏斯皇帝的這個命令一下,所有士兵都萬分震驚,因為在當時羅馬人心中,皇帝會寬容自己的過錯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自過去共和國時代的蘇拉掀起內戰開始,不論所屬哪方,軍隊除了高層以外是絕不會被追責的,這也成為了直到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為止的慣例。
維特裡烏斯卻完全相反,多瑙河軍團的軍團長不僅全部被追責,連底層軍官百夫長也全部被處死,剩下的士兵則被安排去戰場附近的克雷莫納鎮修建競技場。
最後的結果就是,多瑙河軍團的軍隊全部造反了,順帶的還有羅馬帝國的東方兵團,
不過維特裡烏斯雖然下令懲罰阻礙他當皇帝的人,但卻不敢跟中國古代一樣斬草除根,起原因是當時羅馬帝國秉承職業精兵原則,全國上下不過28個軍團,而且幾乎是缺一不可,如果他一口氣就屠滅有7個軍團的多瑙河軍團,
不僅會在軍力上造成空前損耗,而且重建發展已久的軍團也會耗盡國庫,而且當時羅馬人口也跟中國古代相差很遠,
他們最多不過是一個個部落聯合起來成的一個帝國,再有一個當時的羅馬帝國對於軍隊的控制沒有中國那麼強,
他們沒有兵符的這個說法,想造反有個人帶頭就幹起來了,因此那時的歐洲統治者們都採用寬容的方法,讓手下的人歸順自己,
因此在歐洲古代,不管造反到如何了,上層的人被殺,士兵還是不用怕,因為他們都是從者,皇帝會寬容他們,
最後的結果是,沒有寬容心的維特裡烏斯和萊茵河軍團遭到覆滅,也正因為如此在往後的歐洲統治者們,他們在對待自己的手下或手下敗將時,常常表現出令人異常寬容之心,當然也正是這些寬容之心導致歐洲分裂成很多個國家,